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城市与农村教育发展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引导下,农村教育解决了教学改革方向和教育质量发展的问题。但相比于城市教育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那么,从培养全面发展人的角度出发,如何在小学基础学科教育——语文教学中解决现有的问题并对未来做出一定的规划,俨然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农村教育 解决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43
教育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尺度和最高价值,现代教育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交通的发展和人才的流失让学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陷入停滞。
在这样的广泛背景下,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教育主体的缺失,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学习中并非“局中人”而是旁观者,使得语文课堂与育人初衷渐行渐远。其二是教学思想的“徘徊不定”,部分教师不敢干、不去做成为困扰课堂教学效率的瓶颈,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举棋不定,使语文课堂缺乏应有的活力。值得庆幸的是,农村基础教育在办学条件和设施上有了大幅度的进步,这为适应教育改革,提高农村整体教育质量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对症下药,展开具体阐述。
一、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价值,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有理由去相信自己的学生。“放手”并不意味着放纵和教师课堂地位的缺失,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语文知识的魅力,真正意义上体会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建立与语文知识的一种“默契”,让学生能够享受学习。另外,也要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让其说出自己的看法,在疑惑之处敢于说出自己的不解,这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表达能力的关键。
二、创新教学方法
創新教学法是针对教师在教学中举棋不定、左右逢源的教学思想所产生的对策。唯有创新,能够让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如此,不仅能够使其适应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教学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敢开未名之新理,敢探未开之疆域”的精神,在教学中为了学生发展“敢干”,在尊重语文学科规律的前提下,使教学方法恰到好处,从而让语文课堂焕然一新。
三、注重教学评价
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教育中,学困生转化问题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完整的教学评价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一方面,教师应将“尊重”和“爱”带入课堂,让每个学困生在充满爱和民主的课堂环境中成长,同时,也要给学生不断鼓励,使那扰乱身心的“自卑”转化为一种踌躇满志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应发挥集体作用,以优带差,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和互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难以实现转变,跟上教育发展的大步伐。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改革任务固然艰巨,但坚守一颗“育人为本”的初心,终将会让桃李遍布天下。
参考文献:
[1] 杨桂芳《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名师在线》2019年第35期。
[2] 陈立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甘肃教育》2019年第1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农村教育 解决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43
教育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尺度和最高价值,现代教育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交通的发展和人才的流失让学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陷入停滞。
在这样的广泛背景下,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教育主体的缺失,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学习中并非“局中人”而是旁观者,使得语文课堂与育人初衷渐行渐远。其二是教学思想的“徘徊不定”,部分教师不敢干、不去做成为困扰课堂教学效率的瓶颈,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举棋不定,使语文课堂缺乏应有的活力。值得庆幸的是,农村基础教育在办学条件和设施上有了大幅度的进步,这为适应教育改革,提高农村整体教育质量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对症下药,展开具体阐述。
一、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价值,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有理由去相信自己的学生。“放手”并不意味着放纵和教师课堂地位的缺失,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语文知识的魅力,真正意义上体会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建立与语文知识的一种“默契”,让学生能够享受学习。另外,也要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让其说出自己的看法,在疑惑之处敢于说出自己的不解,这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表达能力的关键。
二、创新教学方法
創新教学法是针对教师在教学中举棋不定、左右逢源的教学思想所产生的对策。唯有创新,能够让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如此,不仅能够使其适应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教学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敢开未名之新理,敢探未开之疆域”的精神,在教学中为了学生发展“敢干”,在尊重语文学科规律的前提下,使教学方法恰到好处,从而让语文课堂焕然一新。
三、注重教学评价
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教育中,学困生转化问题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完整的教学评价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一方面,教师应将“尊重”和“爱”带入课堂,让每个学困生在充满爱和民主的课堂环境中成长,同时,也要给学生不断鼓励,使那扰乱身心的“自卑”转化为一种踌躇满志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应发挥集体作用,以优带差,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和互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难以实现转变,跟上教育发展的大步伐。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改革任务固然艰巨,但坚守一颗“育人为本”的初心,终将会让桃李遍布天下。
参考文献:
[1] 杨桂芳《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名师在线》2019年第35期。
[2] 陈立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甘肃教育》201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