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用户立场对图书馆组织文化重新进行判断,主要是在图书馆内部建设用户文化,在外部塑造阅读文化,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图书馆存在与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图书馆;组织文化;用户文化;阅读文化
以往人们将图书馆组织文化定义为由图书馆领导倡导的、图书馆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在图书馆内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信念理想、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管理制度、工作作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以及图书馆组织形象的总和,它贯穿于图书馆的各个领域[1];或者是图书馆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维系或推动图书馆生存或发展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其他管理特征的集合[2];等等。虽然这些定义表述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定义立场——图书馆立场。然而目前以图书馆立场为主流的图书馆学研究时代正在悄然逝去,而以用户立场为主流的图书馆学研究时代正在浩然到来,并成为不可改变的图书馆学研究大趋势[3]。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有必要从用户立场重新审视图书馆组织文化。
文化、组织文化与图书馆组织文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生理与心理的、工艺与道德的、自律与律人的)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简而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4]。将“大文化”概念用于组织内部,就可以形成组织文化的概念,即组织内部人员通过实践活动而实现组织自身价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形成组织内部特有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它反映在组织本体上是一种文化,而反映在客体上就成为一种“形象”。用户是图书馆的客体,从用户立场审视图书馆组织文化其实就是思索图书馆给予用户何种“形象”,那么它的“形象”是什么呢?
古代图书馆时期,人们获得文献信息的途径单一,所以“以藏为主”的藏书楼虽然相对封闭,但是用户仍心驰神往,认为那是一个神圣之所;而现今信息的获取途经已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图书馆的贵族地位已降到平民阶层,其形象就仅是一个提供信息服务的普通场所。但现实是大部分图书馆仍不肯纡尊降贵,揭开神秘的面纱。我行我素可能是很多图书馆人的心态。唯我独尊的时代已经过去,神圣也早已变成平凡,而图书馆人为何就不能走出去拥抱读者呢?关键是图书馆虽然躯体披上现代的外衣,但灵魂仍笼罩在封闭的时代。这个灵魂就是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图书馆如果想要扭转其尴尬的局面,就应该从用户立场出发重塑其组织文化。
图书馆组织文化重塑的内容
内部——用户文化
图书馆要塑造自身文化,首先要定位自己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上文已提到图书馆现今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那么图书馆就应该定位在这一角色上,牢牢把握住用户。用户是图书馆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用户文化。而用户文化的塑造最重要的是图书馆内部人员的心态与行为。
心态也就是思想、价值观等,属于思维意识领域。它是无形的,无法有效地控制,但可以引导。谁来引导?当然是领导!图书馆领导必须具备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并以自身行动去证明。领导的表率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上行而下效,久而久之,就会蔚然成风。这“风”就是共同价值观,就是文化。以后新进人员只要踏入图书馆的门口,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这种风,并自觉不自觉地融入这种风之中,这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从众效应来解释。它是指个体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在认知上或行动上以多数人或权威人物的行为为准则,进而在行为上努力与之趋向一致的现象。从众效应既包括思想上的从众,又包括行为上的从众。从众是合乎人们心意和受欢迎的,不从众不仅不受欢迎,还会引起灾祸[5]。如果有人与图书馆的这种“风”格格不入,那就代表他与图书馆中的大部分成员相抵触,那他就是个“异类”。试问哪一个正常人愿成为“异类”,受到大家的排斥?所以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创建,关键是领导的创始人作用,特别是文化的创建初期。
行为也就是图书馆的具体服务。服务的设置、开展都要以用户的角度去揣摩,以方便用户为出发点,要“利他”而不是“利己”。现今图书馆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以自身方便为主,如分类法,它需要用户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相当费神,结果还不一定懂。而其他服务与工作部门的设置也是条块分割,不能让读者体会到一站式服务的便利。与之相比,美国部分大学所开展的信息共享区(Information Commons)服务就打破传统的分割,将咨询、阅读、用户教育等整合到一起,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建设就要以便利用户为出发点,重组工作流程,创新服务,将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上。
当心态与行为都具备了,并且经过一个过程的沉淀,就会成为约定俗成的观念与行动,既而上升为明文制度,这是文化的外显,是文化真正形成的标志。
外部——阅读文化
中国图书馆人总是以体制和经费为理由来解释图书馆的衰落。虽然这二者是阻碍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大弊病,但在现有情况下,还是有很多图书馆做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许多图书馆不懂得利用优势,反将优势变劣势。图书馆的优势是什么?是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但很多图书馆却将资源束之高阁,闲置资源。图书馆要想真正发挥这一优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处于图书馆外围的用户群中创建阅读文化,做到“书有其人,人有其书”,以阅读引领社会文化精神的前进。
阅读文化的创建需要图书馆人主动推广社会阅读活动,让图书馆所在区域的每一位具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加入阅读行列,让阅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培养大众的图书馆意识,以促进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6]。我国香港的公共图书馆在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都会举办各种读书活动,例如2006年的“走入书籍的世界——阅读报告比赛”及书签设计比赛,此外还有“阅读城建设工程”“一生一卡”等阅读推广计划。广州中山图书馆自2006年来在推广社会阅读方面进行诸多努力和积极探索,如在军营、乡镇、学校、企业、农村建立馆外流动服务点,定期开展“全民读书月”“图书馆服务宣传周”“藏书十佳家庭”评选、专题讲座、精品剧场,不定期举办报告会、展览、音乐会等活动[6]。想想看,当阅读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还会离得开图书馆吗?人们不仅不会离开,还会更加支持图书馆建设。而人民大众的普遍意志最终会上升为国家意志,到那时图书馆的地位、体制、经费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可回过头来看看身边的一些图书馆,仍持保守态度,没有积极地实行资源走出去战略。应努力改变这种状态,以主动的精神建设自己周围的阅读文化,先尽量做到“现有书有其人”,而后再尽量做到“人各有其书”,这样就能将图书馆的辐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当然,阅读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推广,还要提高质量。图书馆应积极关注、调查大众的阅读需求,把握大众的阅读心理。同时做好导读工作,将一本本好书推荐给大众,引导大众的阅读潮流,特别是要加强对儿童与青少年的阅读指导。此外,图书馆还应开辟用户以书会友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为用户交流搭建桥梁,并形成不同的阅读文化圈层。
结语
综上所述,从用户立场思考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建设,首先要在内部形成用户文化,然后再在外部形成阅读文化,二者相辅相成。用户文化让图书馆稳定了用户群,阅读文化让图书馆扩大了用户群,用户群的稳定与扩大,就是图书馆生存根基的稳固和扩展。文化的影响力是深远的,它会渗透到图书馆的各个方面,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所以作为图书馆人,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文化,在“以用户为中心”根本宗旨不变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时代主题鲜明的文化建设来洗涤图书馆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徐建华.现代图书馆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蒋向红.图书馆文化建构刍议[J].图书馆论坛,2000,20(04):11-13,22
[3]程焕文.关于改变图书馆学研究立场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03):89-93,102
[4]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从众效应[EB/OL].[2008-08-25].http://baike.baidu.com/view/919906.htm
[6]蔡菲.中山市中山图书馆推广社会阅读的尝试[J].图书馆学研究,2007(09):64-66
(作者单位: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图书馆;组织文化;用户文化;阅读文化
以往人们将图书馆组织文化定义为由图书馆领导倡导的、图书馆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在图书馆内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信念理想、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管理制度、工作作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以及图书馆组织形象的总和,它贯穿于图书馆的各个领域[1];或者是图书馆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维系或推动图书馆生存或发展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其他管理特征的集合[2];等等。虽然这些定义表述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定义立场——图书馆立场。然而目前以图书馆立场为主流的图书馆学研究时代正在悄然逝去,而以用户立场为主流的图书馆学研究时代正在浩然到来,并成为不可改变的图书馆学研究大趋势[3]。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有必要从用户立场重新审视图书馆组织文化。
文化、组织文化与图书馆组织文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生理与心理的、工艺与道德的、自律与律人的)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简而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4]。将“大文化”概念用于组织内部,就可以形成组织文化的概念,即组织内部人员通过实践活动而实现组织自身价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形成组织内部特有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它反映在组织本体上是一种文化,而反映在客体上就成为一种“形象”。用户是图书馆的客体,从用户立场审视图书馆组织文化其实就是思索图书馆给予用户何种“形象”,那么它的“形象”是什么呢?
古代图书馆时期,人们获得文献信息的途径单一,所以“以藏为主”的藏书楼虽然相对封闭,但是用户仍心驰神往,认为那是一个神圣之所;而现今信息的获取途经已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图书馆的贵族地位已降到平民阶层,其形象就仅是一个提供信息服务的普通场所。但现实是大部分图书馆仍不肯纡尊降贵,揭开神秘的面纱。我行我素可能是很多图书馆人的心态。唯我独尊的时代已经过去,神圣也早已变成平凡,而图书馆人为何就不能走出去拥抱读者呢?关键是图书馆虽然躯体披上现代的外衣,但灵魂仍笼罩在封闭的时代。这个灵魂就是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图书馆如果想要扭转其尴尬的局面,就应该从用户立场出发重塑其组织文化。
图书馆组织文化重塑的内容
内部——用户文化
图书馆要塑造自身文化,首先要定位自己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上文已提到图书馆现今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那么图书馆就应该定位在这一角色上,牢牢把握住用户。用户是图书馆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用户文化。而用户文化的塑造最重要的是图书馆内部人员的心态与行为。
心态也就是思想、价值观等,属于思维意识领域。它是无形的,无法有效地控制,但可以引导。谁来引导?当然是领导!图书馆领导必须具备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并以自身行动去证明。领导的表率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上行而下效,久而久之,就会蔚然成风。这“风”就是共同价值观,就是文化。以后新进人员只要踏入图书馆的门口,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这种风,并自觉不自觉地融入这种风之中,这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从众效应来解释。它是指个体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在认知上或行动上以多数人或权威人物的行为为准则,进而在行为上努力与之趋向一致的现象。从众效应既包括思想上的从众,又包括行为上的从众。从众是合乎人们心意和受欢迎的,不从众不仅不受欢迎,还会引起灾祸[5]。如果有人与图书馆的这种“风”格格不入,那就代表他与图书馆中的大部分成员相抵触,那他就是个“异类”。试问哪一个正常人愿成为“异类”,受到大家的排斥?所以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创建,关键是领导的创始人作用,特别是文化的创建初期。
行为也就是图书馆的具体服务。服务的设置、开展都要以用户的角度去揣摩,以方便用户为出发点,要“利他”而不是“利己”。现今图书馆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以自身方便为主,如分类法,它需要用户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相当费神,结果还不一定懂。而其他服务与工作部门的设置也是条块分割,不能让读者体会到一站式服务的便利。与之相比,美国部分大学所开展的信息共享区(Information Commons)服务就打破传统的分割,将咨询、阅读、用户教育等整合到一起,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建设就要以便利用户为出发点,重组工作流程,创新服务,将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上。
当心态与行为都具备了,并且经过一个过程的沉淀,就会成为约定俗成的观念与行动,既而上升为明文制度,这是文化的外显,是文化真正形成的标志。
外部——阅读文化
中国图书馆人总是以体制和经费为理由来解释图书馆的衰落。虽然这二者是阻碍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大弊病,但在现有情况下,还是有很多图书馆做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许多图书馆不懂得利用优势,反将优势变劣势。图书馆的优势是什么?是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但很多图书馆却将资源束之高阁,闲置资源。图书馆要想真正发挥这一优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处于图书馆外围的用户群中创建阅读文化,做到“书有其人,人有其书”,以阅读引领社会文化精神的前进。
阅读文化的创建需要图书馆人主动推广社会阅读活动,让图书馆所在区域的每一位具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加入阅读行列,让阅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培养大众的图书馆意识,以促进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6]。我国香港的公共图书馆在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都会举办各种读书活动,例如2006年的“走入书籍的世界——阅读报告比赛”及书签设计比赛,此外还有“阅读城建设工程”“一生一卡”等阅读推广计划。广州中山图书馆自2006年来在推广社会阅读方面进行诸多努力和积极探索,如在军营、乡镇、学校、企业、农村建立馆外流动服务点,定期开展“全民读书月”“图书馆服务宣传周”“藏书十佳家庭”评选、专题讲座、精品剧场,不定期举办报告会、展览、音乐会等活动[6]。想想看,当阅读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还会离得开图书馆吗?人们不仅不会离开,还会更加支持图书馆建设。而人民大众的普遍意志最终会上升为国家意志,到那时图书馆的地位、体制、经费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可回过头来看看身边的一些图书馆,仍持保守态度,没有积极地实行资源走出去战略。应努力改变这种状态,以主动的精神建设自己周围的阅读文化,先尽量做到“现有书有其人”,而后再尽量做到“人各有其书”,这样就能将图书馆的辐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当然,阅读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推广,还要提高质量。图书馆应积极关注、调查大众的阅读需求,把握大众的阅读心理。同时做好导读工作,将一本本好书推荐给大众,引导大众的阅读潮流,特别是要加强对儿童与青少年的阅读指导。此外,图书馆还应开辟用户以书会友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为用户交流搭建桥梁,并形成不同的阅读文化圈层。
结语
综上所述,从用户立场思考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建设,首先要在内部形成用户文化,然后再在外部形成阅读文化,二者相辅相成。用户文化让图书馆稳定了用户群,阅读文化让图书馆扩大了用户群,用户群的稳定与扩大,就是图书馆生存根基的稳固和扩展。文化的影响力是深远的,它会渗透到图书馆的各个方面,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所以作为图书馆人,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文化,在“以用户为中心”根本宗旨不变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时代主题鲜明的文化建设来洗涤图书馆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徐建华.现代图书馆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蒋向红.图书馆文化建构刍议[J].图书馆论坛,2000,20(04):11-13,22
[3]程焕文.关于改变图书馆学研究立场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03):89-93,102
[4]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从众效应[EB/OL].[2008-08-25].http://baike.baidu.com/view/919906.htm
[6]蔡菲.中山市中山图书馆推广社会阅读的尝试[J].图书馆学研究,2007(09):64-66
(作者单位: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