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外科普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技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收获到课堂教学以外的科学知识,收获成长。笔者通过学生主体需求,结合往年活动设计经验,浅谈校外科普活动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校外活动;科普活动;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296
在校内外融合育人的背景下,校外教育也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于校内科学课程设计,校外科普活动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包括知识的灵活、教育理念的灵活、活动地点的灵活等。校外科普工作者需要巧妙地运用校外教育的特点,设计出专业性突出、教育性强的优质科普活动。
一、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因此,在设计科普活动时,活动设计者需要把握此项活动如何通过活动环节设计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提升。
科普活动离不开科学精神的学习和感悟,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尝试通过不同内容的设计、不同活动环节的设计和不同活动模式的设计对其他核心素养进行巩固和提升。
二、校内外活动融合育人——活动知识目标建设
与校内课堂知识融合越密切的科普活动,教师和学生越愿意参加。通过活动让学生将校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所用,把活动变身为展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平台。
除此之外,在很多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尝试将校外活动内容与校内课程相融合。一方面靠近校内知识的活动内容便于学生和教师参加,另一方面活动后形成的成果便于校内学习活动开展,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吸引力会更大。
三、科普活动的重要名片——活动主题设计
活动主题的选取会直接影响活动受关注的程度。在设计主题方面,以下几种思路可供选择。
1.国家最新政策
国家政策不仅是国家层面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每个人的问题。通过校外科普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了解相关政策,实现政策入基层。
2.古今科技融合
近300年科技发展的速度迅猛,但是追溯科技发展的本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原始人对火的使用。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古人眼里的科技跟我们现代的科技已经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虽然技术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科学精神却贯穿始终。为了让科学精神继续传承,我们可以将活动的主题与古代科技相融合。
活动主题可以说是活动的名片,当活动参与者看到主题后,就愿意参与其中,愿意思考其中的细节。
四、校外活动的重要主线——活动特色环节设计
校外活动环节设计与校内课程教案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一个环节都有共存在的意义,每个环节都渗透着活动设计者对学生的教育理念。也许活动内容不同,也许参与活动人员不同,但是立德树人、学会知识、理解方法和收获成长的目标不会改变。
1.材料超市——自由材料选择环节
每次动手制作活动中,我们都为每队提供等量的材料,而制作过程中,学生不珍惜材料,造成材料浪费。通过材料超市的形式,各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按需而定,避免材料的浪费。
通过这个环节,我们给材料赋予了价值,通过价值的提升,强制学生意识到材料的可贵,进而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不仅如此,在培养节约意识的同时,选择材料、降低成本成为了这个环节的重点。
2.公众展示——面向社会的展示环节
科普活动既然是为学生搭建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就应该给他们充足的条件展示。一方面活动主题与场馆主题密切融合,现场活动既能展示自我,又是一次在非正式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同时,作为一家开放性的科普场馆,参观人群络绎不绝,过程中学生与参观者展示、交流、互动,这种环境为学生作品展示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3.大咖交流——与高端技术人才面对面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加,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起来。校内知识精准,但时效性略慢;网络知识量大,但准确度存疑;专业技术大咖专业性强,但对话机会太少。几种方式的互补,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活动方案就是我们的教案,活动现场就是我们的课堂。”活动环节的巧妙构思决定着整个活动的成功。通过活动环节的创意设计,真正让活动设计者的教育理念落地。
五、活动效果的真实反映——多方位的效果检测
活动成功与否在于活动初期设定的目标是否准确达成。所以活动目标的设立应该与活动目标成对应关系,而且是多维度的检测。
1.量化分值
将每个活动环节进行指标量化,用最终的分值衡量学生的参与程度,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检测方法。在历年的朝阳区小学生实验技能大赛中,我们将每个环节都进行量化评分,包括材料的选择、材料的用量、工具的操作、团队合作表现、作品运行效果等。将各项分值汇总、取平均后,作为本组同学的最终评价。这种检测方式常被用于制作类比赛当中,依靠分数决定最终奖次。
2.访谈与投票
被访谈和投票的对象往往是指参观展览或参与互动的公众,通过外界的反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予以检测。在生物模型设计展评活动中,我们对参观学生展览的部分社会公众进行了访谈,用他们的视角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予以点评,同时他们对优秀作品的投票也成为了我们为学生颁奖的重要依据。
3.自我反思
活动前长期准备,就为了当天的精彩绽放,绽放过后便不了了之.学生参与活动的自我反思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而这也恰恰是唯一一个能让学生静心内化、总结提升的过程。
活动检测环节往往在现场活动环节之后,检测的目的一是促进活动提升,二是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内容的消化。因此活动检测是活动整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教育理念、活动目标、活动主题、活动环节和活动检测组成了一项完整的校外科普活动。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位教师不同的教育特点,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外科普活动。
参考文献
[1]张逸芸.STEAM教育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好家长,2017(50)
[2]何一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 (11)
[3]匡丽媛.浅谈基于STEAM思想的活动课程的设计.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19)
[4]周辉军.浅谈如何践行STEAM教育理论,实施科技场馆科普教育项目——以湖南省科技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活动“蚂蚁总动员”为例.博物馆学文集,2017
关键词:校外活动;科普活动;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296
在校内外融合育人的背景下,校外教育也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于校内科学课程设计,校外科普活动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包括知识的灵活、教育理念的灵活、活动地点的灵活等。校外科普工作者需要巧妙地运用校外教育的特点,设计出专业性突出、教育性强的优质科普活动。
一、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因此,在设计科普活动时,活动设计者需要把握此项活动如何通过活动环节设计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提升。
科普活动离不开科学精神的学习和感悟,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尝试通过不同内容的设计、不同活动环节的设计和不同活动模式的设计对其他核心素养进行巩固和提升。
二、校内外活动融合育人——活动知识目标建设
与校内课堂知识融合越密切的科普活动,教师和学生越愿意参加。通过活动让学生将校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所用,把活动变身为展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平台。
除此之外,在很多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尝试将校外活动内容与校内课程相融合。一方面靠近校内知识的活动内容便于学生和教师参加,另一方面活动后形成的成果便于校内学习活动开展,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吸引力会更大。
三、科普活动的重要名片——活动主题设计
活动主题的选取会直接影响活动受关注的程度。在设计主题方面,以下几种思路可供选择。
1.国家最新政策
国家政策不仅是国家层面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每个人的问题。通过校外科普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了解相关政策,实现政策入基层。
2.古今科技融合
近300年科技发展的速度迅猛,但是追溯科技发展的本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原始人对火的使用。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古人眼里的科技跟我们现代的科技已经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虽然技术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科学精神却贯穿始终。为了让科学精神继续传承,我们可以将活动的主题与古代科技相融合。
活动主题可以说是活动的名片,当活动参与者看到主题后,就愿意参与其中,愿意思考其中的细节。
四、校外活动的重要主线——活动特色环节设计
校外活动环节设计与校内课程教案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一个环节都有共存在的意义,每个环节都渗透着活动设计者对学生的教育理念。也许活动内容不同,也许参与活动人员不同,但是立德树人、学会知识、理解方法和收获成长的目标不会改变。
1.材料超市——自由材料选择环节
每次动手制作活动中,我们都为每队提供等量的材料,而制作过程中,学生不珍惜材料,造成材料浪费。通过材料超市的形式,各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按需而定,避免材料的浪费。
通过这个环节,我们给材料赋予了价值,通过价值的提升,强制学生意识到材料的可贵,进而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不仅如此,在培养节约意识的同时,选择材料、降低成本成为了这个环节的重点。
2.公众展示——面向社会的展示环节
科普活动既然是为学生搭建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就应该给他们充足的条件展示。一方面活动主题与场馆主题密切融合,现场活动既能展示自我,又是一次在非正式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同时,作为一家开放性的科普场馆,参观人群络绎不绝,过程中学生与参观者展示、交流、互动,这种环境为学生作品展示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3.大咖交流——与高端技术人才面对面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加,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起来。校内知识精准,但时效性略慢;网络知识量大,但准确度存疑;专业技术大咖专业性强,但对话机会太少。几种方式的互补,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活动方案就是我们的教案,活动现场就是我们的课堂。”活动环节的巧妙构思决定着整个活动的成功。通过活动环节的创意设计,真正让活动设计者的教育理念落地。
五、活动效果的真实反映——多方位的效果检测
活动成功与否在于活动初期设定的目标是否准确达成。所以活动目标的设立应该与活动目标成对应关系,而且是多维度的检测。
1.量化分值
将每个活动环节进行指标量化,用最终的分值衡量学生的参与程度,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检测方法。在历年的朝阳区小学生实验技能大赛中,我们将每个环节都进行量化评分,包括材料的选择、材料的用量、工具的操作、团队合作表现、作品运行效果等。将各项分值汇总、取平均后,作为本组同学的最终评价。这种检测方式常被用于制作类比赛当中,依靠分数决定最终奖次。
2.访谈与投票
被访谈和投票的对象往往是指参观展览或参与互动的公众,通过外界的反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予以检测。在生物模型设计展评活动中,我们对参观学生展览的部分社会公众进行了访谈,用他们的视角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予以点评,同时他们对优秀作品的投票也成为了我们为学生颁奖的重要依据。
3.自我反思
活动前长期准备,就为了当天的精彩绽放,绽放过后便不了了之.学生参与活动的自我反思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而这也恰恰是唯一一个能让学生静心内化、总结提升的过程。
活动检测环节往往在现场活动环节之后,检测的目的一是促进活动提升,二是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内容的消化。因此活动检测是活动整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教育理念、活动目标、活动主题、活动环节和活动检测组成了一项完整的校外科普活动。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位教师不同的教育特点,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外科普活动。
参考文献
[1]张逸芸.STEAM教育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好家长,2017(50)
[2]何一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 (11)
[3]匡丽媛.浅谈基于STEAM思想的活动课程的设计.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19)
[4]周辉军.浅谈如何践行STEAM教育理论,实施科技场馆科普教育项目——以湖南省科技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活动“蚂蚁总动员”为例.博物馆学文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