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儒敏教授说:“语文核心素养体现的是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语文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需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接下来,笔者就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具体的情境中快速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学生要具备这两种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研究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时,也需把视线投向生活,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课之前,我们可以搜集一些新闻素材,之后组织学生开展“我看新闻联播”的活动,播放一则新闻报道或新闻短评,要求他们集中注意力,倾听音频,拿起笔记录下其中的关键词,提取重要的信息。
  新闻素材:
  一段时间以来,科学运动、科学健身的话题引起广泛关注。网上曾出现这样的健身视频:一些中老年健身者(对象)用布带固定下巴,悬空吊挂在公园的大树上摇晃、摆动(行为),认为这样可以治疗颈椎病等。这种锻炼方法,究竟可不可取?
  答案显然是否定(评价)的。这种健身方式之所以会让人轻信其健身效果,主要是因为原理上有些类似临床上的“颈椎牵引”。但是,这终究不属于“颈椎牵引”,其牵引力量远大于临床治疗所需,可能会损伤神经组织、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进而加重病情,甚至可能会引起截瘫、危及生命。(可能造成的伤害)
  学生需认真倾听,记录关键词,提取重要信息,再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新闻短评或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感受文本的美,培养审美能力。一般来说,教师会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来创设情境。其实,我们也可以用优美的语言或各种肢体动作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比如,在讲解《周南·芣苢》时,教师可以一边诵读诗歌一边模仿诗中女子采摘芣苢的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女子先是半蹲着,用两只手小心翼翼地采摘,动作缓而轻;之后完全蹲下来,成把成把地摘取,动作快且幅度大;等到手上拿不下了,又把衣襟掖在腰带上,用衣服将芣苢兜住。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不难感受到女子的喜悦和激动。有的学生说道:“诗歌的第二章、第三章是对第一章的重复,诗人只改动了其中的几个动词。也就是说,全诗十二句诗,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的内容全是重复的,这首诗很美,也很特别。”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开展小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需要,组织他们开展小组交流活动,以达到培养其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参与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提出问题,与小组成员一起思考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比如,在讲解《拿来主义》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活动,让他们在组内自由提问。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 什么是拿来主义?
  • 作者为什么先交代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 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观点?

  ……
  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汇总,然后分为三个类别:一是概念类问题,即与“拿来”“闭关”“送去”“送来”四个概念相关的问题;二是结构类问题,即与“作者为什么要先写……再写……”相关的问题;三是观点类问题,即与“作者的观点、态度”有关的问题。
  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主动地思考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各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问题,小组成员在组内讨论并解决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料,或者给一些提示。学生在组内讨论出答案之后,就可以派一名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的结果。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地思考、交流,培养思维能力和互动能力。
  当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解《红烛》时,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 闻一多为什么要将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作为本诗的引子?
  • 这句诗与《红烛》之间有什么联系?
  • 红烛为什么这样红?
  • 红烛为什么要自焚?
  • 红烛为什么要流泪?

  ……
  这几个问题与诗歌的主旨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布置學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他们阅读经典作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其文化素养。在此之前,教师需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诗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个专题研究表,让他们在阅读《诗经》的过程中将表格填写完整。
  示例:
  专题名称
  《诗经》中的爱情观
  研究对象
  《诗经》中的爱情诗
  前期准备
  阅读《诗经》;找出其中的爱情诗;收集、整理资料
  主要活动
  赏读爱情诗;合作研究《诗经》中的爱情观;撰写研究报告;汇报研究结果
  部分解读
  《周南·关雎》就是一首炽热感人的情歌。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在梦中总是见到她,梦醒后又无法追求到她。面对悠悠的河水,他看着水中浮动的荇菜,想到了姑娘美丽的模样。这使他更加的痛苦。他多么希望能与那个姑娘结成情侣,共同享受和谐欢乐的婚后生活啊!《周南·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表明人们应该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不可过分强求。
  ……
  研究结果
  1.《诗经》中的爱情诗:《卫风·氓》《卫风·木瓜》《卫风·有狐》《周南·关雎》《邶风·静女》……
  2.《诗经》中展现的爱情观:不拘“礼”法,凭心而动;坚定忠贞,矢志不渝;及时止损,当断即断……
  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诗经》中的爱情诗与现实生活联系得很紧密,感情真挚自然,毫不掩饰地歌颂了先民们对爱情的渴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纯洁、质朴的爱情观。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使语文课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午夜发光的玫瑰  和金星相交的手臂  把白雪的心  化成春日泉水     捧惯鸽子的手  接触轻细  呼气的眩晕  如在梦乡温柔处     尚未爆發的火山  不能停泊的湖  接近天使比接近魔  更为障碍所不许     生命存在许多神秘  瞬间引导我超越自己  秋天向你说声再见  聚会是为了分离
期刊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女人,她们有能力完成自己人生中的艰难挑战,也有能力去激励他人成就伟大的事业。她们坚强、独立、聪明、成功、有才能、有勇气,她们教会我们很多东西。这样的女人用一个网络热词来总结就是“女子力”。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推荐10部具有很强“女子力”的电影。  Still Alice  《依然爱丽丝》  In this film, we can catch a glimpse of a famil
期刊
文言文翻译题是高考必考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难度属于B级。一些同学总是在文言文翻译题上丢分,不知道该如何解答这类题目。下面,笔者就先分析一下“考试大纲”,再分享一些解题的技巧,最后展示一道例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分析“考试大纲”  我们先来看一看“考试大纲”的要求。针对古代诗文阅读题,“考试大纲”对考生提出了以下要求: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理解常见文
期刊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批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国民的种种劣根性,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具有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小说除了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主人公阿Q之外,还生动地刻画了两个读书人的形象,分别是假洋鬼子和赵秀才。本文就探究一下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  一、相同点  1.假洋鬼子和赵秀才同属一个阶级  他们二人都是大家少爷出身。假洋鬼子是钱太爷的儿子,赵秀才是赵太爷的儿子,“在未庄只有赵
期刊
《雨巷》是一首非常美的诗歌。读过这首诗的人一定忘不了那“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那“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那富有古典美的“油纸伞”……整首诗宛如一幅意境唯美的风景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感受它的美。  一、感受美的意境  《雨巷》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如梦一般朦胧的意境。正值江南的梅雨季节,我们看到一个撑着油纸伞的人,在悠长、寂寥的小巷中踽踽独行。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着
期刊
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会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发挥出微课视频的作用。本文就谈谈微课视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才能让学生对一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播放微课视频就是一个好方法。微课视频往往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
期刊
古今中外的文学家们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有的美丽善良、勤劳勇敢,有的爱慕虚荣、凶恶残忍。他们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对不同女性的感受诉诸笔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关注这些女性形象,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下面,笔者就以蒲松龄的《促织》为例详细谈谈。  笔者在备课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一些教师在讲解《促织》的过程中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带领学生探究“人”变为“虫”的奇特情节上
期刊
有的学生认为,作业就是教师布置给学生做的难题。其实,作业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学习资源。认真地做作业,合理地利用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知识,而且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作业。那么,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接下来,笔者就简要谈谈。  一、要了解学生的喜好  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设计有趣味性的作业。面对有趣
期刊
任务一直都是教师的“好帮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一些教师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设计任务,将“布置任务”与“提问”混为一谈,没有真正发挥出任务的作用。对此,笔者就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巧妙地设计任务。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任务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教师设计出来的任务感兴趣时,他们才会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因此,在设计任务的时候,教师要考虑高中生的喜好,多
期刊
教师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新时期,教师要“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参与各种活动,让他们自主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那么,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本文就以《兵车行》的教学为例简要谈谈。  一、教师应该是任务的设计者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