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合作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2月12日,陈德海秘书长(左五)在西班牙马德里出席2019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系列边会活动。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应对气候变化、构建生态文明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中国和大多数东盟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合作方面潜力巨大。
  东盟国家是中国的友好近邻,无论开展投资、贸易、环境合作,还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都是中国的重要伙伴。与中国一样,东盟国家也面临着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减缓气候变化间关系的复杂课题。印尼首都雅加达目前约40%区域已处于海平面以下,且每年以25厘米的速度陷落。2013年台风“海燕”曾摧毁菲律宾大片椰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威胁广大民众生计。推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与东盟的共同需求。双方都认识到本地区不应重蹈“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的老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须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
  自2004年双方召开首次环境政策对话研讨会以来,中国与东盟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领域合作快速发展,成效显著。2007年第十一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同意将环境保护列为中国—东盟重点合作领域。2009年双方制定通过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11年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正式成立。
  在2018年9月美国加州全球气候行动峰会上,中国相关机构及民间组织联合发起“气候变化全球行动”,力促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气候变化全球行动”将东盟国家作为首选,开展了诸多项目,包括对缅甸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经济的需求进行专题调研,编制缅甸可再生能源规划,邀请中国专家同东盟秘书处及柬埔寨、印尼等国代表研讨交流,开展技术培训等,积极促进东盟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目标。
  中国—东盟中心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生态建设合作。2019年8月,由泰国政府、中国—东盟中心和相关非政府机构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能源转型与气候韧性发展区域合作研讨会成功举行。研讨会以“中国与东盟能源转型和气候韧性发展”为主题,分享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行动和在实现低碳能源转型方面取得的成果。
  2019年12月,中国—東盟中心应邀出席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中国—东盟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角边会,与中国和东盟国家气候变化领域专家学者广泛交流。与会各方认为,中国和东盟要加强关于气候适应与减缓的交流对话,进一步推进区域内南南合作,深化能力建设,切实推动区域可再生能源发展与能源转型。
  在2019年11月举行的第22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中方愿与东盟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海洋产业、海洋科技创新等领域务实合作,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愿在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框架下推动“海洋减塑行动”,启动“中国-东盟应对气候变化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行动”,并同东盟加强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水利技术交流等领域合作。
2019年8月28日,陈德海秘书长在泰国曼谷出席中国—东盟能源转型与气候韧性发展区域合作研讨会。

  为配合双方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加强气候与生态领域的纽带,中国—东盟中心将与双方相关机构加强合作,积极推进包括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和修复项目在内的一系列合作,推动建立“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联盟(平台)”,保护和修复中国—东盟红树林走廊带,恢复有关国家滨海海岸带生态系统功能,预计将惠及中国和东盟沿海逾12亿居民。双方深化低碳经济合作,也将有助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完成《巴黎协议》包括“国家自主承诺(NDC)”的目标落实。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发生和传播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双方不仅要团结合作、共克时艰,更要把加快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作为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历史任务,共同创造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健康祥和的社会环境、自由持续的发展环境。
  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指导下,中国和东盟关系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作为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中心愿继续大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中国与东盟各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成为双方合作的新亮点。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是英语核心素养教学要求之一,为此本文就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教学策略进行以下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阴庆东,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  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教学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读写水平、表达水平,更是要具备有较高的情感理解水平,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要加强对当前教学方式的完
【摘要】英语教学是一项特殊的具有跨文化理解特点的育人活动。对英语学习者而言,文化适应性对学习结果具有较大影响。我国英语教学历史悠久,但是关于文化适应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跨文化和文化适应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我国学界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从整体来看,国内外有关文化适应性的研究,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不断扩大。在新时代背景下,笔者通
【摘要】小组工作模式是最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一种有效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分组完成英语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更好地感知文化和应用交际,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并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环境,并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组工作模式;高职英语;课堂教学;问题;应用  【作者简介】张婷,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职研究
【摘要】在EFL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技巧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独立想象,激发学生的独立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首先概述了EFL课堂提问的目的和作用,主要探讨了优化教师自主提问的优化技巧,总结了教师在EFL课堂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实现课堂提问的价值。  【关键词】EFL
【摘要】英语属于一门语言类学科,所以在培养模式上和其它学科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更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而本文则是就现如今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模式构建出措施,希望以此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陈海霞,太原理工大学。  引言 
【摘要】阅读是大学英语学习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阅读能力的提高一直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阅读水平的提高对培养英语应用型复合人才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讨论了大学英语阅读能力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理解能力;阅读速度;阅读习惯;阅读技巧  【作者简介】武元元,何晖,宋二春,陆军装甲兵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英语的基本能力,是在阅读中运用所掌握
2021年是中國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从此,西藏人民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  70年沧桑巨变、波澜壮阔,70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非常重视对西藏的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频繁,这对于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沟通能力,我国高校的英语语言文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通过应用情景教学法,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本文通过对情景教学法在高校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如
【摘要】当前处于全球经济文化不断趋向融合的大背景下,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就应当充分的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之上对其进行鉴赏。翻译要能够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来源,选用正确的翻译策略,要保证尊重双方文化习惯,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提升译文的可读性。  【关键词】英语文学;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徐爱君,沙洲职业工学院。  一、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影响因素  在英文文学作品
【摘要】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其中英语阅读能力对英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听说写其它英语技能的提高。掌握适当的阅读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扩大词汇量、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及抓住主题句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意识到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及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能够形成良性学习过程。  【关键词】英语阅读;学习方法;实践;探究  【作者简介】田东小(2001-),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