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是人们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所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语言的学习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只有学好语言,才能够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保证。因此,对幼儿开展语言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关于幼儿的语言教学,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学习语言,需要教师用一种新的思路对幼儿进行教学,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基于此,本文章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问题;应对策略
引言
幼儿时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幼儿阶段是各项能力及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而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以后的语言表达、阅读、交际等都会有重要的影响,语言也是幼儿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工具。幼儿园在对幼儿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使幼儿在启蒙阶段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语言基础,为幼儿后续的多元化学习做好铺垫。
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语言教育存在片面性
由于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是双语教学模式,一些幼儿园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片面追求本民族语言的标准化,或者只注重汉语教学,而不促进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双语交流和融合,无法平衡两者,不能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导致孩子只掌握一种语言,另一种语言有所欠缺。
(二)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幼儿园在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负责为学生讲解知识,这样的模式会使课堂变得较为单一,而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积极地学习语言知识,甚至会导致幼儿对语言学习失去兴趣,这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
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策略
(一)创设语言互动环境
幼儿对于身边发生的一切趣事,都有想了解的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效果,帮助幼儿提升语言学习的兴趣。第一,教师应该创设良好语言教学环境,让幼儿可以在舒适、自由的环境下培养阅读习惯,为语言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营造语言环境的氛围,将我国的经典名著以插画、绘本的形式展现给幼儿,让幼儿对中华文化产生学习的兴趣。第二,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可以自主表达和师幼交流的机会,让幼儿能够通过阅读活动,根据文本内容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般教师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基础和综合能力来考量,避免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设置有所偏颇,导致幼儿无法有效参与语言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来看,可以从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对小班的幼儿来说,幼儿由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常常会出现发音不清晰,无法通过语言促进有效的交流。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需要训练的是幼儿的发音,帮助幼儿纠正发音不规范的地方。一般中班以上的幼儿发音器官基本成熟,差别就是语言基础和词汇掌握量的不同,所以教师在中、大班幼儿教学中,只要注意内容难以设置区分即可。教师可以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实际沟通,让幼儿能够熟能生巧,掌握语言表达的逻辑、用语规范等。
(二)设计讨论话题鼓励幼儿自由表达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中,“做”是重点,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核心。将这一理论渗透于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就是让幼儿自由地表达、大声地“说”。想让幼儿自由表达就必须设计一个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话题,让幼儿围绕这个话题自由发言,谈出自己的想法——诸如,“看到其他小朋友骂人了,该怎么办?看到小朋友吃饭挑食了,该怎么办?看到大哥哥帮助小弟弟,该怎么办?”等等。在活动中,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幼儿,不要过多地干涉幼儿的谈话,他们在丰富想象力的引领下有可能偏离交流的主题,甚至是离题千里,但这就是幼儿的世界,不需要教师以主导者的身份来纠正、挑错等。幼儿会在这样的活动中说出很多奇思妙想,其他幼儿也会与之产生很多共同语言,大家的语言能力也因此得到了锻炼。
(三)民族语言与汉语言结合的实用性
语言最基本的用法是人际交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言的使用和汉语的融合,使儿童能够熟练掌握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的两种语言,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提高儿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处理两种语言的熟练程度和能力。比如,在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木兰和普通话之间的小翻译游戏。学前教师会给出手、脚、门、桥等汉语单词。以便孩子们在学完之后能把它们翻译成木兰。我们还可以给木兰一些词,如卜、尼、苗、济等。,以便儿童能够在不同的背景下被翻译成中文。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两种语言,实现提高儿童双语综合水平的教学目标,促进民族语言与汉语的有效融合,培养儿童的记忆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也是关键时期,属于幼儿学习语言的启蒙阶段,教师应抓住幼儿的这一语言学习关键阶段,做好幼儿的语言启蒙教学工作。在对幼儿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采取灵活多样的语言教学,以此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主体意识。不仅要让幼儿进行语言学习,更应鼓励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只有这种学习与运用的有机融合,才能使幼儿语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丁钰钧.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实施[J].江西教育,2020(24):96.
[2]程婷.浅谈新时代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開展[J].家长,2020(23):120+122.
[3]柴源春.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30):187.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问题;应对策略
引言
幼儿时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幼儿阶段是各项能力及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而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以后的语言表达、阅读、交际等都会有重要的影响,语言也是幼儿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工具。幼儿园在对幼儿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使幼儿在启蒙阶段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语言基础,为幼儿后续的多元化学习做好铺垫。
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语言教育存在片面性
由于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是双语教学模式,一些幼儿园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片面追求本民族语言的标准化,或者只注重汉语教学,而不促进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双语交流和融合,无法平衡两者,不能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导致孩子只掌握一种语言,另一种语言有所欠缺。
(二)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幼儿园在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负责为学生讲解知识,这样的模式会使课堂变得较为单一,而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积极地学习语言知识,甚至会导致幼儿对语言学习失去兴趣,这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
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策略
(一)创设语言互动环境
幼儿对于身边发生的一切趣事,都有想了解的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效果,帮助幼儿提升语言学习的兴趣。第一,教师应该创设良好语言教学环境,让幼儿可以在舒适、自由的环境下培养阅读习惯,为语言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营造语言环境的氛围,将我国的经典名著以插画、绘本的形式展现给幼儿,让幼儿对中华文化产生学习的兴趣。第二,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可以自主表达和师幼交流的机会,让幼儿能够通过阅读活动,根据文本内容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般教师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基础和综合能力来考量,避免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设置有所偏颇,导致幼儿无法有效参与语言课堂教学实践。具体来看,可以从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对小班的幼儿来说,幼儿由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常常会出现发音不清晰,无法通过语言促进有效的交流。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需要训练的是幼儿的发音,帮助幼儿纠正发音不规范的地方。一般中班以上的幼儿发音器官基本成熟,差别就是语言基础和词汇掌握量的不同,所以教师在中、大班幼儿教学中,只要注意内容难以设置区分即可。教师可以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实际沟通,让幼儿能够熟能生巧,掌握语言表达的逻辑、用语规范等。
(二)设计讨论话题鼓励幼儿自由表达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中,“做”是重点,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核心。将这一理论渗透于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就是让幼儿自由地表达、大声地“说”。想让幼儿自由表达就必须设计一个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话题,让幼儿围绕这个话题自由发言,谈出自己的想法——诸如,“看到其他小朋友骂人了,该怎么办?看到小朋友吃饭挑食了,该怎么办?看到大哥哥帮助小弟弟,该怎么办?”等等。在活动中,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幼儿,不要过多地干涉幼儿的谈话,他们在丰富想象力的引领下有可能偏离交流的主题,甚至是离题千里,但这就是幼儿的世界,不需要教师以主导者的身份来纠正、挑错等。幼儿会在这样的活动中说出很多奇思妙想,其他幼儿也会与之产生很多共同语言,大家的语言能力也因此得到了锻炼。
(三)民族语言与汉语言结合的实用性
语言最基本的用法是人际交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言的使用和汉语的融合,使儿童能够熟练掌握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的两种语言,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提高儿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处理两种语言的熟练程度和能力。比如,在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木兰和普通话之间的小翻译游戏。学前教师会给出手、脚、门、桥等汉语单词。以便孩子们在学完之后能把它们翻译成木兰。我们还可以给木兰一些词,如卜、尼、苗、济等。,以便儿童能够在不同的背景下被翻译成中文。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两种语言,实现提高儿童双语综合水平的教学目标,促进民族语言与汉语的有效融合,培养儿童的记忆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也是关键时期,属于幼儿学习语言的启蒙阶段,教师应抓住幼儿的这一语言学习关键阶段,做好幼儿的语言启蒙教学工作。在对幼儿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采取灵活多样的语言教学,以此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主体意识。不仅要让幼儿进行语言学习,更应鼓励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只有这种学习与运用的有机融合,才能使幼儿语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丁钰钧.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实施[J].江西教育,2020(24):96.
[2]程婷.浅谈新时代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開展[J].家长,2020(23):120+122.
[3]柴源春.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3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