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案导学”等教学模式的内涵也日趋丰富,突显了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无疑,这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认真探讨教学方式的转变,显得至关重要。
一、精于“铺垫”,以趣导学,以智启知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铺垫”的作用,可分为引入性铺垫、过渡性铺垫和发现性铺垫等。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将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或激起悬念,或凸显关键,或减缓教学的坡度,以趣导学,以智启知。在教学“直线与圆的关系”时,笔者又以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诗句中的物象变化,形象生动地导出教学内容“直线与圆的关系”。这种引入性的铺垫,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教学的中心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将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当然,教学中的铺垫不仅表现于教学的起始阶段,更表现于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要善于投石激浪,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激起学生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有意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种铺垫的作用,在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所要学的定理、公式和法则,自觉寻找突破难点的策略与方法。
二、巧取“变奏”,以思导学,以变求活
这里所谓的“变奏”,主要是指通过叙述的变换、思维角度的变化、解题方法的变通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的一种教学艺术。巧取“变奏”,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数学潜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走进千变万化的数学世界。如,笔者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教学,通过对题目的变式、引申,让学生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去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概率的简单应用”时,为了提高学生对偶然事件发生规律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列举法、列表法和树状图等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从而对相关事件作出较为公平的判断和较为正确的决策。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经验表明,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当然,在运用“变奏”方法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⑴要贴近教学内容的实际,注意围绕中心,对课本例题适当地进行延伸、拓展,充分发挥例题的教学功能,突出教学的重点。⑵要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巧取“变奏”,把握适度,重视效度。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只有如此,才能突出“主旋律”。
三、凸显过程,由知转能,以一当十
在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的过程中,笔者提出了下列几个问题:⑴计算分式求值题时,一般采用哪两种方法?(根据已知和求值式之间的关系,或从已知入手,由已知向求值式靠拢,或从求值式入手,由求值式向已知靠拢)⑵根据求值式的特征,想一想,还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将已知和求值式向中间靠拢)⑶上述解法,运用了哪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整体思想与转化思想)⑷想一想,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吗?这样,学生或通过自主探究,或通过合作学习,或通过多次验证,思维逐步深化,认知结构逐步完善。从而,改变了过去“轻过程、重结论”的教学方式,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无疑,这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当然,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而完善。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取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取决于课程标准的最新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既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又要着力探究自身的教学方式,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学相长的合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
责任编辑 杨博
一、精于“铺垫”,以趣导学,以智启知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铺垫”的作用,可分为引入性铺垫、过渡性铺垫和发现性铺垫等。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将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或激起悬念,或凸显关键,或减缓教学的坡度,以趣导学,以智启知。在教学“直线与圆的关系”时,笔者又以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诗句中的物象变化,形象生动地导出教学内容“直线与圆的关系”。这种引入性的铺垫,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教学的中心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将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当然,教学中的铺垫不仅表现于教学的起始阶段,更表现于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要善于投石激浪,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激起学生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有意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种铺垫的作用,在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所要学的定理、公式和法则,自觉寻找突破难点的策略与方法。
二、巧取“变奏”,以思导学,以变求活
这里所谓的“变奏”,主要是指通过叙述的变换、思维角度的变化、解题方法的变通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的一种教学艺术。巧取“变奏”,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数学潜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走进千变万化的数学世界。如,笔者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教学,通过对题目的变式、引申,让学生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去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概率的简单应用”时,为了提高学生对偶然事件发生规律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列举法、列表法和树状图等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从而对相关事件作出较为公平的判断和较为正确的决策。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经验表明,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当然,在运用“变奏”方法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⑴要贴近教学内容的实际,注意围绕中心,对课本例题适当地进行延伸、拓展,充分发挥例题的教学功能,突出教学的重点。⑵要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巧取“变奏”,把握适度,重视效度。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只有如此,才能突出“主旋律”。
三、凸显过程,由知转能,以一当十
在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的过程中,笔者提出了下列几个问题:⑴计算分式求值题时,一般采用哪两种方法?(根据已知和求值式之间的关系,或从已知入手,由已知向求值式靠拢,或从求值式入手,由求值式向已知靠拢)⑵根据求值式的特征,想一想,还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将已知和求值式向中间靠拢)⑶上述解法,运用了哪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整体思想与转化思想)⑷想一想,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吗?这样,学生或通过自主探究,或通过合作学习,或通过多次验证,思维逐步深化,认知结构逐步完善。从而,改变了过去“轻过程、重结论”的教学方式,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无疑,这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当然,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而完善。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取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取决于课程标准的最新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既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又要着力探究自身的教学方式,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学相长的合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
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