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关注学生发展已然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只有实现了高效教学,才真正符合课程改革和生命成长的主旋律,才可以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求知、体验与探索的空间。基于此,笔者就立足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对如何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导入;信息技术;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393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就当前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仍以传统的“师讲生听”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占據主导地位,这便严重阻碍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素养的提升。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与学生发展以及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地优化调整,以进一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而促进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
一、注重课堂导入,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活力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一环,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既可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心向,又能够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特点与新课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以便为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创造一个有利前提。
以《免疫与计划免疫》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是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现象,有过敏、器官移植、艾滋病等。之后,我基于“器官移植”提问道:“当一个人因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以将任何一个健康人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为什么?”这时,学生根据生命常识与经验可以很轻松地回答出不能,因为会出现排斥反应。于是,我先是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继续说道:“实际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非常危险的环境中,不仅空气里、物品上,甚至我们的体表都存在着大量的病原体,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能保持健康状态,有的人却成了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呢?”如此导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化解教学难点内容
鉴于生物是一门抽象性和微观性都较强的学科,而初中阶段学生的思考方式仍多依赖于形象思维,决定了仅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不仅难以获取理想中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严重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时,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优化生物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利契机,教师应善于合理运用这一现代化视听工具来将生物知识的生成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以此来巧妙化解教学难点,优化生物教学效果。
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节中,由于心脏的结构及其相关联的血管和功能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且无法对其进行直观观察,这便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于是,为化解教学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先是运用信息技术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心脏的动态收缩图像,并将其进行动态分割,以使学生明确心脏的四腔。之后,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利用flash动画演示了血液循环这一动态过程。如此,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生物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不仅创新了生物教学视角,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巧妙化解了教学难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三、倡导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颠覆与变革,其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素养提升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通过让学生以合作学习这一形式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来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与培养。
在教学《种子的萌发》这节时,我先是让学生观看了种子生长的视频,并说一说自己有哪些疑问。待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过后,我提问道:“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你们知道为什么通常要在春天种下种子吗?换言之,你认为哪些条件是种子萌发所必须具备的?”在学生阐述各自想法的过程中,我将其中有价值的猜想记录在了黑板上,有温度、水分、土壤、空气等。在这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已有知识和教材中的提示来共同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并通过动手实验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学生内在的主体价值与潜能充分发挥了出来,而且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收获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是深化课程改革、改善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充分反映了新时期下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的最高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对“高效教学”执着追求的理念,继而从学生特点与学科特点出发,不遗余力地探索和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获益。
参考文献
[1]许小龙.优化教学方式,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J].数码设计,2017,6(10):170.
[2]朱应明.浅谈如何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6(18):143-144.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导入;信息技术;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393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就当前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仍以传统的“师讲生听”为主,由于教师习惯性地占據主导地位,这便严重阻碍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能力素养的提升。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与学生发展以及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地优化调整,以进一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而促进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
一、注重课堂导入,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活力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一环,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既可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心向,又能够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特点与新课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以便为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创造一个有利前提。
以《免疫与计划免疫》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是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现象,有过敏、器官移植、艾滋病等。之后,我基于“器官移植”提问道:“当一个人因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以将任何一个健康人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为什么?”这时,学生根据生命常识与经验可以很轻松地回答出不能,因为会出现排斥反应。于是,我先是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继续说道:“实际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非常危险的环境中,不仅空气里、物品上,甚至我们的体表都存在着大量的病原体,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能保持健康状态,有的人却成了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呢?”如此导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化解教学难点内容
鉴于生物是一门抽象性和微观性都较强的学科,而初中阶段学生的思考方式仍多依赖于形象思维,决定了仅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不仅难以获取理想中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严重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时,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优化生物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利契机,教师应善于合理运用这一现代化视听工具来将生物知识的生成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以此来巧妙化解教学难点,优化生物教学效果。
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节中,由于心脏的结构及其相关联的血管和功能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且无法对其进行直观观察,这便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于是,为化解教学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先是运用信息技术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心脏的动态收缩图像,并将其进行动态分割,以使学生明确心脏的四腔。之后,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利用flash动画演示了血液循环这一动态过程。如此,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生物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不仅创新了生物教学视角,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巧妙化解了教学难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三、倡导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颠覆与变革,其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素养提升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通过让学生以合作学习这一形式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来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与培养。
在教学《种子的萌发》这节时,我先是让学生观看了种子生长的视频,并说一说自己有哪些疑问。待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过后,我提问道:“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你们知道为什么通常要在春天种下种子吗?换言之,你认为哪些条件是种子萌发所必须具备的?”在学生阐述各自想法的过程中,我将其中有价值的猜想记录在了黑板上,有温度、水分、土壤、空气等。在这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已有知识和教材中的提示来共同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并通过动手实验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学生内在的主体价值与潜能充分发挥了出来,而且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收获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是深化课程改革、改善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充分反映了新时期下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的最高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对“高效教学”执着追求的理念,继而从学生特点与学科特点出发,不遗余力地探索和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获益。
参考文献
[1]许小龙.优化教学方式,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J].数码设计,2017,6(10):170.
[2]朱应明.浅谈如何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6(18):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