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进行生活化教学.教育改革以来,数学教育界更关注学校对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必须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师要把握学习活动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位置,尽最大努力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并顺应时代号召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策略
一、关于增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几点要求
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分别对应前提、关键和目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善于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中问题是心脏,问题及其解才是真正组成数学的部分,因此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是核心。数学的存在是由生活需要所决定,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灵活运用现有知识进行解决,有利于刺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使得枯燥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生动。
(二)善于解决数学问题
新课标指出学习数学,是日常生活的必要工具,就是为了利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已学知识,可促进学生形成创新和探索的意识,以及实现学生初步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在问题中,不断发展自身创造性思维,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仅仅是口头上鼓励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实际上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小学生发现问题较为随意,解决问题更是空口号,需要教师或家长协助。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教学。
1. 创设问題情境
这里指的问题,主要是源自学生实际生活,且暂无可用方法解决的一种情境状态。设计问题要遵循思考性、趣味性和现实性这三个基本要求。
数学的根源在生活,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例如:《元、角、分的认识》教学之前,可引导学生收集商店中的标价,在收集过程感性认识元、角、分。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更加深入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 学生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解决问题主要在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这种过程是研究探索的一种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例如:十几减九的教学中,在寻求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进行,教师要积极创设能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采取各式各样的问题解决方法,避免磨灭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自己选择和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
3. 反思问题解决过程
所谓反思就是再思考和回顾已经做过的事情。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总结和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鉴于小学生各方面发育不完善,缺乏经验,为此,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认知规律研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水平,进行耐心引导。另外提供给学生更多学习空间,使其能够紧密联系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数学并获得快乐。
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辅相成,二者无法分离.数学知识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最终也为生活提供服务。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数学教学问题设置要基于生活背景,以便数学生活化氛围的形成。教师应灵活运用生活实例,创设生活化情境,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寻找其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只有在熟悉的情境中才会与数学相互融合,进而全面掌握知识,并自觉运用知识。比如说,当学生学习到“认识物体”的时候,教师不妨事先给学生布置下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对物体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同时收集能够展示的相关物体,以待课堂教学中备用,比如茶杯、文具盒、食品包装盒……当然这期间还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为此,教师首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使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找到既能体现数学图形又常见的物体,促进学生不断丰富自身基本的图形常识。从某种程度来说,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积累方法,使其观察视野被完全打开的主要途径。甚至在教学中,不少学生会讲出旅游或是看影视时观察到的物体图形,而这也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主要形式。同时,有效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产生数学是“活物”的感觉,进而明白数学存在于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如此一来,学生便会产生学习动力。
(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虽然生活作为数学知识的源泉,但绝非是生活的摹本,其具有较强抽象性。为此,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善于还原抽象知识为具体形象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充分感受理解数学。比如说,当学生学习到“认识人民币”的时候,先让学生预习元角分并准备学习辅具,然后设计课堂购物环节,所购物品主要包括文具盒、铅笔等,促进学生在互卖互买的过程中,认识和体验生活中元角分的关系。注意这里建议教师先预提问题,如:购买同样物品的付款方式有几种?而学生很快便会作出回答,例如购买十支铅笔需要2元钱,可以付两张1元或20张1角的;购买文具盒要5元钱,可以付一张5元或5张1元的……通过生活化情境构建,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在生活中作用巨大,这是数学魅力的体现。但这一点并非每名学生都有体会。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大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并留给学生实践操作的空间,刺激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和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进而实现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
结束语
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一定要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不断钻研数学教材,学会对教材提供素材的创造性利用,进行巧妙的教学环节设计,潜移默化的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真正做到用好用活教材。
参考文献:
[1]王文路.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下旬,2015,(8):144-145.
[2]郑美娟.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10):100-100.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策略
一、关于增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几点要求
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分别对应前提、关键和目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善于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中问题是心脏,问题及其解才是真正组成数学的部分,因此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是核心。数学的存在是由生活需要所决定,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灵活运用现有知识进行解决,有利于刺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使得枯燥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生动。
(二)善于解决数学问题
新课标指出学习数学,是日常生活的必要工具,就是为了利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已学知识,可促进学生形成创新和探索的意识,以及实现学生初步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在问题中,不断发展自身创造性思维,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仅仅是口头上鼓励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实际上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小学生发现问题较为随意,解决问题更是空口号,需要教师或家长协助。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教学。
1. 创设问題情境
这里指的问题,主要是源自学生实际生活,且暂无可用方法解决的一种情境状态。设计问题要遵循思考性、趣味性和现实性这三个基本要求。
数学的根源在生活,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例如:《元、角、分的认识》教学之前,可引导学生收集商店中的标价,在收集过程感性认识元、角、分。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更加深入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 学生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解决问题主要在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这种过程是研究探索的一种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例如:十几减九的教学中,在寻求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进行,教师要积极创设能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采取各式各样的问题解决方法,避免磨灭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自己选择和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
3. 反思问题解决过程
所谓反思就是再思考和回顾已经做过的事情。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总结和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鉴于小学生各方面发育不完善,缺乏经验,为此,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认知规律研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水平,进行耐心引导。另外提供给学生更多学习空间,使其能够紧密联系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数学并获得快乐。
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辅相成,二者无法分离.数学知识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最终也为生活提供服务。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数学教学问题设置要基于生活背景,以便数学生活化氛围的形成。教师应灵活运用生活实例,创设生活化情境,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寻找其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只有在熟悉的情境中才会与数学相互融合,进而全面掌握知识,并自觉运用知识。比如说,当学生学习到“认识物体”的时候,教师不妨事先给学生布置下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对物体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同时收集能够展示的相关物体,以待课堂教学中备用,比如茶杯、文具盒、食品包装盒……当然这期间还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为此,教师首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使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找到既能体现数学图形又常见的物体,促进学生不断丰富自身基本的图形常识。从某种程度来说,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积累方法,使其观察视野被完全打开的主要途径。甚至在教学中,不少学生会讲出旅游或是看影视时观察到的物体图形,而这也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主要形式。同时,有效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产生数学是“活物”的感觉,进而明白数学存在于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如此一来,学生便会产生学习动力。
(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虽然生活作为数学知识的源泉,但绝非是生活的摹本,其具有较强抽象性。为此,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善于还原抽象知识为具体形象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充分感受理解数学。比如说,当学生学习到“认识人民币”的时候,先让学生预习元角分并准备学习辅具,然后设计课堂购物环节,所购物品主要包括文具盒、铅笔等,促进学生在互卖互买的过程中,认识和体验生活中元角分的关系。注意这里建议教师先预提问题,如:购买同样物品的付款方式有几种?而学生很快便会作出回答,例如购买十支铅笔需要2元钱,可以付两张1元或20张1角的;购买文具盒要5元钱,可以付一张5元或5张1元的……通过生活化情境构建,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在生活中作用巨大,这是数学魅力的体现。但这一点并非每名学生都有体会。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大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并留给学生实践操作的空间,刺激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和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进而实现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
结束语
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一定要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不断钻研数学教材,学会对教材提供素材的创造性利用,进行巧妙的教学环节设计,潜移默化的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真正做到用好用活教材。
参考文献:
[1]王文路.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下旬,2015,(8):144-145.
[2]郑美娟.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10):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