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课教学的看法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uo1361315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有这样的误解:创新教育就是必须对前人的结论进行发展、开拓、提高,甚至是否定、更正已有的结论,否则,重复过去的观点,推理出已有的成见,或者是仅仅触及前人结论的一点皮毛就不是创造性劳动。
  问题之一:好高骛远,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实际及中学生思维水平
  究其原因,在于把历史 课教育的对象提升为历史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士。其实,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学生创立了多少历史新观点,更不在于他们为历史学科做出了多少新的突破性的发现,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以及获得历史见解的一种方式、途径和过程。由于历史学科涉及庞杂的历史史实,还包括深邃的史学理论,中学生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仅能形成对历史的相对的、肤浅的认识,不可能形成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成熟看法和见解。因而,要学生产生石破惊天的思维成果是不现实的。
  问题之二:信口开河,创新无所规范
  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时,要让学生敢于推陈出新,敢于挑战前人学术观点与结论,但这样又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另一种倾向,使他们的思想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切思维、想象、推理都可以随心所欲。如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战争中锻炼成长得到发展。假如由此得出结论,我们要感谢日本对中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这一结论自然是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点评,加以认真的规范,必要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因为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而允许学生歪曲历史的本来面目。
  问题之三: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思维训练不够深入
  历史课教材内容庞杂,如果我们对其中的问题进行面面俱到的目标教学,对每一个小问题都进行讨论、比较、归纳、推理、演绎、创新,完全没有必要。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将有限的时间放到最需要深化、发挥、拓展或者是总揽全局的重点知识上,不求“毕其功于一役”,而是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渗透和影响,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习惯开始,循序渐进,不断加深,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充足时间,让他们从容不迫地拓宽自己思维的空间。
  问题之四:忽视史实基本知识与技能
  我们反对把历史课上成对史料的简单罗列,把学生当做简单的知识的“容器”的模式,也反对对历史知识作过多的拓展铺垫,甚至把历史课讲成故事课。但要防范另一个误区,即由于课时的约束和对能力培养的偏爱,上课时蜻蜓点水,不重视对基本知识的落实、讲解。其实,创新从来就不是空洞的,而是依托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世上不存在无知识根底的所谓创新。历史学习是建立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之上的,对材料的全面了解是学习历史最起码的要求。
  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跳出传统教学的老套路,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去钻研教学,设计教法,教师可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恰当地引入新课,使枯燥的历史生动化,使遥远的历史形象化,增强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使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扎实根基和保证”。没有教育的国家难以发展,没有创新的国家难以兴盛。作为新时期下的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思考得是:如何发展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从基本做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自然对于知识的掌握会得心应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实施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兴趣,或者兴趣如何,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是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多掌握相关知识,把课本中的原理、知识点生动,形象地讲出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消化。而关于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具体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导语过程中,趣味教学法的适用尤其重要。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犹如小说的“引子”,戏剧的“序幕”,乐章的“前奏”。起着集中注意、酝酿情绪、引起兴趣、激发动机、带入情境、切入主题等作用。使学生初步知道学什么,诱发求知欲望;了解为什么要学,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要做到巧妙导入新课,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或提出问题寻求解答;或者创设情境激起想象;或者运用对比引导思维,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所以说一堂课的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历史教师,十分重视并精心设计“导入”这一起始环节,力图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架设起教与学之间的桥梁,打开历史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通道。用有趣味的问题为教学过程开路,创设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特别是每一具体问题的情境,诱导学生兴致盎然地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过渡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由此可见,引言至少有两项功能:其一,创设覆盖本节课的课题,使学生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产生认知本课的需求;其二,提出具体问题,作为学生完成本课时学习任务的起点。
  但是由于历史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对象的广阔、遥远;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需求和接受既有多样性又存在差异,因而历史课的“导入”无论内容上、形式上、方法上都不可能千篇一律。
  第二,在授课过程当中,也可以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出发,从学科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适当引用一些谜语、对联或者典故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另外还能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第三,结束课程使也可以运用趣味性教学法。如新学期新章节的绪论课,历史教师可以考虑用悬念性结尾:除了向学生介绍即将学习的课程的特点、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外,在结尾时,不妨展示其中一两个有趣的“片断”或者精彩的“镜头”,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理解性较强的内容也可以设立巧妙的疑问,诱发学生积极探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总之,在探寻新课程教育方向,注重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恰当地运用趣味教学法,会给历史教学增添不小的魅力,给学生一份认知中的惊喜。
其他文献
一、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反思  1、从“增强体质”到“健康第一”的飞跃  传统体育教学把增强体质作为第一目的,而新课程则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粗看二者似乎大同小异,其实质却反映出了教学理念的一个飞跃,首先是健康概念的扩展,即从过去单纯生理健康而发展到现在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增强体质是单纯的生物学改造,而健康第一的内涵远大于此,反映了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精神。在新课程下,我们不但
开心网,曾一度风靡于年轻的白领之间,成为许多白领乐此不疲的消遣网站,抢车位、养宠物、养奴隶、开心农场、真心话等游戏更是被白领们津津乐道,玩得不亦乐乎。白领们每天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在开心网上流连忘返,甚至半夜也得起来“偷”个菜。然而,当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从这样的SNS社交网站中得到的乐趣和付出的时间、精力是否能成正比?SNS网站到底是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还是让人与人之间更加
古言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先要让学生感知自己所得到的关爱与呵护都是别人给予的“恩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然后把这种感恩意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报恩行动,使之成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四个老人,两个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里,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个个不是
“多到孩子中间去,听孩子们的语言,看孩子们的动作行为,进一步了解孩子的需求……”这是园长对我的谆谆教诲。并且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这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第一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使我深刻体会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学习了纲要使我懂得了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必须热爱、尊重幼儿。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准确
身处中学时期的青少年正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喜欢“新、奇、个性化强”的东西;这就造成了在政治教学中,尤其是高中政治教学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但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注重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缓解的。我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探索以解决这些问题:  一、将“理论联系实际”重新赋予新的内涵:  政治老师要具体地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点;改变自己
新课程理念走进校园已有十余载,广大教师通过努力学习,实践摸索,讨论研究,都有各自不同的体会。但总的来说数学教学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文立足于新课程理念,从教师转变观念、学生兴趣培养、改进教学方法、总结积累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一、二年级的学生要认识l 600 -1 800个汉字,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识字教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但是通过调查和了解,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小学生写字像是在画画,卷面一塌糊涂,倒插笔现象层出不穷,“口”字成了圆圈,横折弯钩像是在画圆弧;识字教学中,学生偶尔犯了某个错误,教师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