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十年来,学者把重心从宏观分析语块教学法转移到微观层面,研究也更加深入和具体,本文归纳了2007年至2016年的文献,对语块教学法的研究发展进行一个阶段化的回顾,并总结了问卷调查、教学实验等实证研究方法和语料库、教材等语料来源。
【关键词】:语块;对外汉语;教学
吕叔湘早在1963年就注意到了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半固定的四音节结构即“四字格”如“大事小事”、“三朋四友”、“千头万绪”等。后来,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收录了很多常用格式,如“爱 A 不 A”、“半 A 半B ”、“ 不 A 而 B”、“不是 A 就是 B”、“越…越…”等。魯川1986年首先将心理学术语“chunk”引进汉语研究,并将之翻译为“语块”。“语块”(chunk)实际上是认知心理学层面的“组块” (Miller,1956)在语言句法上的体现,反映了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实际运用单位(Langacker,1995;Croft,2001)。
近年来,西方许多语言学家相继提出语块的划分和语块教学的设想,对这一设想最有力的支持是基于以下发现:大规模的自然语料计算机统计分析表明,英语自然话语的表达中有70%是靠语言“板块结构”实现的。2005年周健在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提出语块教学在培养汉语语感中的作用,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逐步建立起语块教学模式。赵金铭(2010)在提到词汇教学的一般教学策略和方法时已经注意到固定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到要加大对一些固定词汇(语块)的教学力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有意识地提高学习者对词块的语感和认知能力。
一、近十年对外汉语语块教学研究成果
从2007年到现在,国内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块教学的研究迈入了一个新台阶,更多学者认识到语块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2007年至2016年的对外汉语语块教学的研究进行概述。
(一)宏观层面
周健(2007)提出汉语语块可分为三类:词语常见组合搭配,习用短语和句子结构的连接成分。语块在第二语言习得有重要价值,它有助于产出规范和习惯的汉语表达,形成汉语语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助于克服中介语及词汇搭配错误,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语用水平。对外汉语教学中应从培养语块意识入手,将语块训练法贯穿于语法、口语、书面语教学之中,提高教学效率。亓文香(2008)认为语块理论的提出是英语教学实践的结果,是广大英语教学者的关注点。但在汉语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尚是空白。语块理论不仅可以用于英语教学,也可以应用于一切语言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用语块理论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建立语块教学法,能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李侠(2014)认为对于词语搭配的学习,学生理解和掌握得并不理想,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效度。语言教学研究者已有的关于教学方法的探讨如听说法、功能法、任务法、交际法等,没有与语块的教学相结合。于是基于语块理论提出了语块交际/文化/嵌套/搭配教学法。
(二)微观层面
梁世红(2010)指出标量名词短语是典型的名词短语,其产生机制符合人们对事物的量化认知心理,具有强整体性特质,适合语块教学与研究。标量名词短语的语块教学有利于对外汉语高级班的二语习得者的习得和输出。同时,语块研究对短语研究和自然语言的处理有一定价值。杨金华、李恒敏(2010)认为,语块内部的多词搭配含有汉语搭配的基本原理,这有助于外国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人的表达习惯,并提高学习效率。鉴于语言的内化和习得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应从初级开始引入语块教学法。文章在对语块进行初步探讨的基础上,就语块教学在口语课上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报告,并以T检验证实这一教学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赵新艳(2015)认为同义词语块化教学弥补了同义词教学的不足。在同义词教学中,把需要辨析的单个词语组成一个个搭配而成的语块,先让同学们记忆语块,形成语感,再讲解同义词,然后融合语义、语境理解语块。刘水(2015)以对外汉语中级精读课文《中国龙》为例,提出了针对四字格语块"构式性特征"应运用语境教学法的拓展性观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等三个环节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对精读课教学效果的调研统计,检验了这一教学创新的效用。
二、研究方法
对外汉语语块教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教学实验、教案设计等,语料来源也很多样,比如先代汉语语料库(CCL)、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留学生作业;不同汉语水平级别的教材。
杨金华(2011)选定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四个中级进修班的72名学生作为本实验的对象,这些学生被分为两组(分别为35和37人),一组是按常规做法,讲解生词意义及用法之后对学生进行造句能力的测试,另一组是讲解语块的结构及组成之后进行测试。何所思(2011)从对外汉语教师、留学生及对外汉语教材三者出发对汉语语块教学意识进行考察。在教师、留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师生对汉语语块及语块教学的认识与想法;选取两本具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材,从生词表与课后练习中考察教材编写者的语块教学意识。王雪(2012)用《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汉语听力教程》的第一、二、三册中分别选取的一篇内容,进行语块的分析并且对三篇听力材料进行对比,还设计了一篇听力教学的教案,具体展示如何在听力教学中应用语块,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以上的教案设计中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语块教学可以应用到听力教学中,提高教师应用语块的意识,让学生懂得语块的划分,在今后听力教学中能自己处理。
杨存娥(2010)以北京语言大学的HSK高级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一部分作文为样本进行的研究,通过描述学习者作文语料中的语块使用情况,得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与所掌握语块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分析了原因。马晓伟(2010)选取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作文比赛中的作品来进行实证部分的论证研究工作,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汉语语块使用的数量及其运用能力与汉语学习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孙霄(2011)选取了三本口语教材,《实践汉语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为初级口语会话课教材,为母语为英语的短期汉语初学者编写并以交际任务型为主要编写原则。《中级汉语口语》(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专门的口语教材,主要面向具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课文内容也紧紧围绕留学生的在华生活。《高级汉语口语》(北京大学出版社)主要面向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他们的口语能力已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渴望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现实的情况。在对语料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语法释义法、引导法、强调法、归纳法、造句法、段落表达法等,并根据《高级汉语口语》第九课设计了口语教学课的教案。贾慧(2012)以《惯用语教程》(郑伟丽主编)第十二课“儿子喜欢搞恶作剧”中的对话为例,设计了一份具体详细的教案。刘焕利(2012)总结了《中级汉语口语》中语块的情况并以语块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一些教材编写上的建议。同时,对中、高年级留学生作文中语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若干教学建议。李锦函(2014)选取《新实用汉语课本》中第一二册课文与课后练习部分出现的语块做了提取,整理,编写工作。胡启明(2014)结合《发展汉语·中级口语》一书对汉语语块进行了分类研究,将其分为功能性语块和语法性语块,更加适合学生的交际学习。张静(2015)结合《发展汉语高级综合》这一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的教材,分析了教材中所包含的语篇与潜在的语块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教学计划与教学案例。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少人研究基于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研究上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近十年来,人们对语块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有所深入、有所发展,这表现在:第一,语料收集得比较充分;第二,大量实证研究可以证明语块教学效用;第三,进一步探讨语块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并且一些文章研究涉及到短语教学。但是总体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第一,实验样本数量和被试对象范围都不够大,导致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受到质疑。第二,语料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和片面性。第二部分总结了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大部分作者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论证了语块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教学实验的过程包含了调查问卷、对比测验、访谈、教案设计等。语料的来源也很丰富,有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CCL)、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还有中、高级口语的教材。这些研究为设计汉语语块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借鉴,引发更多学者思考如何提高语块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所思.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的语块教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胡启明.《发展汉语·中级口语》(上)中的语块考察及教学对策[D].辽宁: 辽宁大学,2014.
[3]贾慧.语块理论与惯用语的对外汉语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4]李侠.基于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J].世界汉语教学,2014(3):196- 198.
[5]李锦函.语块理论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考察分析[D].上海:上海外国语 大学,2014.
[6]梁世红.标量名词短语的语块教学与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169-170.
[7]刘焕利.语块理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 2012.
[8]刘水.文化语境下对外汉语四字格语块教学探析——以中级精读课文《中国 龙》为例[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15.
[9]马晓伟.语块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0.
[10]亓文香.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54-61.
[11]孙霄.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D].上海:复旦大学,2011.
[12]王雪.语块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2.
[13]楊存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块[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0.
[14]杨金华、李恒敏.语块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关于中级口语课进行语块教学实验的报告[J]海外华文教育,2011(2):15-21.
[15]赵金铭.汉语句法结构与对外汉语教学[J].中国语文,2010(3):280.
[16]张静.语块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研究--以《发展汉语·高级综合I》为例[D].辽宁:辽宁大学,2015.
[17]赵新艳.基于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同义词教学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5.
[18]周健.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99-104.
作者简介:茅矛胜盾,女,上海人,院校: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关键词】:语块;对外汉语;教学
吕叔湘早在1963年就注意到了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半固定的四音节结构即“四字格”如“大事小事”、“三朋四友”、“千头万绪”等。后来,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收录了很多常用格式,如“爱 A 不 A”、“半 A 半B ”、“ 不 A 而 B”、“不是 A 就是 B”、“越…越…”等。魯川1986年首先将心理学术语“chunk”引进汉语研究,并将之翻译为“语块”。“语块”(chunk)实际上是认知心理学层面的“组块” (Miller,1956)在语言句法上的体现,反映了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实际运用单位(Langacker,1995;Croft,2001)。
近年来,西方许多语言学家相继提出语块的划分和语块教学的设想,对这一设想最有力的支持是基于以下发现:大规模的自然语料计算机统计分析表明,英语自然话语的表达中有70%是靠语言“板块结构”实现的。2005年周健在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提出语块教学在培养汉语语感中的作用,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逐步建立起语块教学模式。赵金铭(2010)在提到词汇教学的一般教学策略和方法时已经注意到固定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到要加大对一些固定词汇(语块)的教学力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有意识地提高学习者对词块的语感和认知能力。
一、近十年对外汉语语块教学研究成果
从2007年到现在,国内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块教学的研究迈入了一个新台阶,更多学者认识到语块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2007年至2016年的对外汉语语块教学的研究进行概述。
(一)宏观层面
周健(2007)提出汉语语块可分为三类:词语常见组合搭配,习用短语和句子结构的连接成分。语块在第二语言习得有重要价值,它有助于产出规范和习惯的汉语表达,形成汉语语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助于克服中介语及词汇搭配错误,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语用水平。对外汉语教学中应从培养语块意识入手,将语块训练法贯穿于语法、口语、书面语教学之中,提高教学效率。亓文香(2008)认为语块理论的提出是英语教学实践的结果,是广大英语教学者的关注点。但在汉语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尚是空白。语块理论不仅可以用于英语教学,也可以应用于一切语言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用语块理论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建立语块教学法,能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李侠(2014)认为对于词语搭配的学习,学生理解和掌握得并不理想,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效度。语言教学研究者已有的关于教学方法的探讨如听说法、功能法、任务法、交际法等,没有与语块的教学相结合。于是基于语块理论提出了语块交际/文化/嵌套/搭配教学法。
(二)微观层面
梁世红(2010)指出标量名词短语是典型的名词短语,其产生机制符合人们对事物的量化认知心理,具有强整体性特质,适合语块教学与研究。标量名词短语的语块教学有利于对外汉语高级班的二语习得者的习得和输出。同时,语块研究对短语研究和自然语言的处理有一定价值。杨金华、李恒敏(2010)认为,语块内部的多词搭配含有汉语搭配的基本原理,这有助于外国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人的表达习惯,并提高学习效率。鉴于语言的内化和习得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应从初级开始引入语块教学法。文章在对语块进行初步探讨的基础上,就语块教学在口语课上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报告,并以T检验证实这一教学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赵新艳(2015)认为同义词语块化教学弥补了同义词教学的不足。在同义词教学中,把需要辨析的单个词语组成一个个搭配而成的语块,先让同学们记忆语块,形成语感,再讲解同义词,然后融合语义、语境理解语块。刘水(2015)以对外汉语中级精读课文《中国龙》为例,提出了针对四字格语块"构式性特征"应运用语境教学法的拓展性观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等三个环节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对精读课教学效果的调研统计,检验了这一教学创新的效用。
二、研究方法
对外汉语语块教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教学实验、教案设计等,语料来源也很多样,比如先代汉语语料库(CCL)、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留学生作业;不同汉语水平级别的教材。
杨金华(2011)选定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四个中级进修班的72名学生作为本实验的对象,这些学生被分为两组(分别为35和37人),一组是按常规做法,讲解生词意义及用法之后对学生进行造句能力的测试,另一组是讲解语块的结构及组成之后进行测试。何所思(2011)从对外汉语教师、留学生及对外汉语教材三者出发对汉语语块教学意识进行考察。在教师、留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师生对汉语语块及语块教学的认识与想法;选取两本具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材,从生词表与课后练习中考察教材编写者的语块教学意识。王雪(2012)用《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汉语听力教程》的第一、二、三册中分别选取的一篇内容,进行语块的分析并且对三篇听力材料进行对比,还设计了一篇听力教学的教案,具体展示如何在听力教学中应用语块,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以上的教案设计中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语块教学可以应用到听力教学中,提高教师应用语块的意识,让学生懂得语块的划分,在今后听力教学中能自己处理。
杨存娥(2010)以北京语言大学的HSK高级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一部分作文为样本进行的研究,通过描述学习者作文语料中的语块使用情况,得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与所掌握语块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分析了原因。马晓伟(2010)选取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作文比赛中的作品来进行实证部分的论证研究工作,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汉语语块使用的数量及其运用能力与汉语学习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孙霄(2011)选取了三本口语教材,《实践汉语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为初级口语会话课教材,为母语为英语的短期汉语初学者编写并以交际任务型为主要编写原则。《中级汉语口语》(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专门的口语教材,主要面向具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课文内容也紧紧围绕留学生的在华生活。《高级汉语口语》(北京大学出版社)主要面向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他们的口语能力已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渴望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现实的情况。在对语料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语法释义法、引导法、强调法、归纳法、造句法、段落表达法等,并根据《高级汉语口语》第九课设计了口语教学课的教案。贾慧(2012)以《惯用语教程》(郑伟丽主编)第十二课“儿子喜欢搞恶作剧”中的对话为例,设计了一份具体详细的教案。刘焕利(2012)总结了《中级汉语口语》中语块的情况并以语块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一些教材编写上的建议。同时,对中、高年级留学生作文中语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若干教学建议。李锦函(2014)选取《新实用汉语课本》中第一二册课文与课后练习部分出现的语块做了提取,整理,编写工作。胡启明(2014)结合《发展汉语·中级口语》一书对汉语语块进行了分类研究,将其分为功能性语块和语法性语块,更加适合学生的交际学习。张静(2015)结合《发展汉语高级综合》这一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的教材,分析了教材中所包含的语篇与潜在的语块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教学计划与教学案例。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少人研究基于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研究上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近十年来,人们对语块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有所深入、有所发展,这表现在:第一,语料收集得比较充分;第二,大量实证研究可以证明语块教学效用;第三,进一步探讨语块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并且一些文章研究涉及到短语教学。但是总体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第一,实验样本数量和被试对象范围都不够大,导致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受到质疑。第二,语料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和片面性。第二部分总结了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大部分作者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论证了语块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教学实验的过程包含了调查问卷、对比测验、访谈、教案设计等。语料的来源也很丰富,有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CCL)、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还有中、高级口语的教材。这些研究为设计汉语语块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借鉴,引发更多学者思考如何提高语块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所思.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的语块教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胡启明.《发展汉语·中级口语》(上)中的语块考察及教学对策[D].辽宁: 辽宁大学,2014.
[3]贾慧.语块理论与惯用语的对外汉语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4]李侠.基于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J].世界汉语教学,2014(3):196- 198.
[5]李锦函.语块理论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考察分析[D].上海:上海外国语 大学,2014.
[6]梁世红.标量名词短语的语块教学与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169-170.
[7]刘焕利.语块理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 2012.
[8]刘水.文化语境下对外汉语四字格语块教学探析——以中级精读课文《中国 龙》为例[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15.
[9]马晓伟.语块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0.
[10]亓文香.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54-61.
[11]孙霄.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D].上海:复旦大学,2011.
[12]王雪.语块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2.
[13]楊存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块[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0.
[14]杨金华、李恒敏.语块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关于中级口语课进行语块教学实验的报告[J]海外华文教育,2011(2):15-21.
[15]赵金铭.汉语句法结构与对外汉语教学[J].中国语文,2010(3):280.
[16]张静.语块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研究--以《发展汉语·高级综合I》为例[D].辽宁:辽宁大学,2015.
[17]赵新艳.基于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同义词教学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5.
[18]周健.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99-104.
作者简介:茅矛胜盾,女,上海人,院校: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