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共担使命 同创未来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一场悄然而至的疫情威胁着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也让人们认识到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协作的必要性、迫切性。在疫情面前,任何国家和个人都难以独善其身,除了合作抗疫,别无他途。人类命运是一个共同体,荣俱荣、损俱损,彼此依存,彼此关联。受此启发,学报编辑部同仁无疑也应铸牢命运共同体意识,力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上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共创未来。
  赤峰学院学报是一份学术期刊,其中“学术”两字自有深意。“学”是系统而专深的知识,侧重基础研究;“术”是技术,侧重应用研究。学报便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媒介载体,更是知识与智慧的交流平台,承担著传播祖国优秀文化成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历史重任。为此,学报编辑同仁必须具备开阔的胸怀、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视野,将前瞻性、前沿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代表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先进科学技术的优秀研究成果迅速传播出去,让需要的人如饮醇酒般畅饮在学术的世界,从而及时高效地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学报承担着交流学术思想,推动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质量是学报的生命,责任是永恒的主题,没有责任,难有质量。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学报必须严把质量关,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的学报质量生命线意识。怎样提升学报质量呢?请名家吗?在我看来,名家不如名作,因为学报真正的“质量”在作品。怎样把前沿性、原创性的优秀科研作品遴选出来,传播出去,是学报质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需要学报从业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历史上,我们国家从不缺乏有责任担当意识的仁人志士,他们发良言献奇策为民族危亡振臂高呼,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救国救民冲锋陷阵。这里有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政治家屈原;这里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文学家阵子昂;这里有“去留肝胆两昆仑”引刀成一快的革命家谭嗣同;这里有毛主席盛赞的“谁敢横刀立马?”一生戎马生涯的军事家“唯我彭大将军。”责任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是质量的保证,没有责任便没有质量,提升学报的质量,离不开学报编辑同仁的责任心。
  学报是先进思想文化的舆论阵地,学报编辑同仁是文字的魔术师。为了提升学报的质量,编辑同仁必须心细如发,专心细心耐心地潜入文字的世界,与文字交友;同时还要与文字游戏,在万千文字中梳理出逻辑严谨,语言顺畅的文字次序,提升文字纠错能力。此外,编辑必须具备慧眼识珠的学术嗅觉,将原始创新类、科技前沿类、社会需求类的优秀学术作品遴选出来,更好地提升学术质量,更好地引领学术方向,更好地完成学报以知识服务社会的使命。把学报的荣辱当成自己的荣辱,把学报的发展当成自己的发展,把学报的未来当成自己的未来,以学报的命运就是自己命运的态度积极面对工作。学报与学报编辑同仁的命运是不可分割的,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学报同仁之间的命运也是彼此相连的,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学报同仁要立足长远、面向未来,在共谋前途、共谋发展的路上,铸牢学报同仁命运共同体意识。
  用责任心铸就质量的城堡,用荣辱心迎来团结的号角,只要学报同仁上下齐心,团结合作,铸牢命运共同体意识,那么2021年学报的前途必是光明的,我们也必将迎来学报事业的美好明天。
  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 孙国军
  2020-2021跨年夜于赤峰半塘书屋
其他文献
摘 要: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是民族地區高校的重要使命。课程的建设与教材的开发重在教与学,核心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本次调查报告主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方面。通过对师生问卷的剖析,探究课件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较为合理的解决办法,以此来优化本课程的课程建设,为最终的教材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调查问卷;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
期刊
摘 要:仪式性礼物交换本是表达情感、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维系关系的一种文化行为。但近些年来,仪式性的风俗礼逐渐演变成了人情礼,人情礼变成工具性的金钱礼,超出了正常的人际交往与互助的界限,成为农民生活中的一项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为了了解蒙古族农户仪式性人情消费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及其原因,本人对科左后旗某嘎查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田野调查。实地调查中发现,人情伦理、互惠原则、功利主义和社会舆论是蒙古
期刊
摘 要:吴政纬的著作《从汉城到燕京——朝鲜使者眼中的东亚世界(1592-1780)》以朝鲜使者为叙述视角,追寻自壬辰倭乱(1592)至康乾盛世(1780)近二百年历史过程中,东北亚秩序如何由动荡转向稳定的历史轨迹,并表明朝鲜对于封贡关系下宗主国中国和邦交关系下平等国日本的情感与认知的变化。全书13.1万字,除导言、结语和后记外,主体共分六章,还有一章名为“同场加映”和两个附录。该作品是海峡两岸首部
期刊
摘 要:本文对余华的小说《活着》重新解读,论证其后现代主义立场下多流派的个性聚合特点,具体分别从新历史主义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之间、先锋实验叙事结构与一般传统叙事之间及黑色幽默风格与传统风趣之间等三个方面展开并侧重于阐释说明各自的前者特征与综合体现,即从内容到结构再到审美意蕴阐释其后现代多个流派特点及其个性化聚合。   关键词:余华;《活着》;后现代主义;聚合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美国汉学家戴仁柱所著,刘广丰翻译而成的《从草原到中原:后唐明宗李嗣源传》,是关于后唐研究的一部新作。全书约25万字,除绪论、尾声外,共分为六章,并有附录三个。该书在结构上采取年代与话题相搭配的形式,除以年代为基础梳理后唐明宗李嗣源的政治成果外,又以专题的形式探讨明宗统治时期的政治文化和内忧外患。作者不仅在写作形式上有所创新,同时致力于从基本史实出发,独具慧眼地关注到沙陀给后世中国留下的政治
期刊
戴順书刘显文《牛赋》
期刊
摘 要:《吕氏春秋》是一部学术著作,也是一部教育著作。《吕氏春秋》中很多教育思想吸收了儒家学说。书中提到实现教育目标必须通过学习,学习效果的好坏离不开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受教师、学生、环境的影响。将教师、学生、环境三者处理得当,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好的学习效果。从《吕氏春秋》中倡导的“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可以看出它突破“教师中心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同样重要。同时,19世纪末提
期刊
摘 要:高校本科法学教育在基础的法学理论教授的同时,对于学生基本的实践技能培养目标方面各有侧重,如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衡与相互促进,进而实现本科法学生培养目标是法学本科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法学院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法治人才,在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实践过程中,认为优秀的应用型法治人才的培养,应是注重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司法实践能力的教育培养,更需要科学的“参与式教与学”教学
期刊
摘 要:通过研究转型中的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过渡与衔接,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集思广益,才能卓有成效。美术教育应以理念的先进性、知识的复合性、能力的多样性为教学目标,建立具有高师特色的独立的文化内涵及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美术学;蒙授班;基础课;专业课;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以滁州学院毕业生为例,从毕业生自身、学校、家庭、用人单位和党建五个方面提出了“慢就业”现象原因分析,通过建立相关就业工作激励机制和搭建就业相关工作平台,加强家校互动和院系交流,找出解决“慢就业”现象的对策,并逐步实施,最终降低慢就业比例。   关键词:慢就业;原因分析;机制;平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