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肠胃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对病人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6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58)接受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对照组(n=58)接受常规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和处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处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胃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可有效促进病人肠胃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肠胃围手术期;临床处理;术后肠胃功能
中途分类号:R491.3
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研究显示[1],在围术期中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可进一步缩短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恢复时间,本研究就探讨肠胃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对病人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6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58)接受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26~60岁,平均(36.21±1.24)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32±0.24)年;疾病类型:16例胃肠粘膜坏死,15例腹膜炎,27例消化道出血;对照组(n=58)接受常规处理,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25~60岁,平均(36.25±1.20)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33±0.22)年;疾病类型:17例胃肠粘膜坏死,16例腹膜炎,25例消化道出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2)无自身免疫性疾病者;(3)无重要器官和凝血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临床处理:(1)术前:术前接受止血处理,根据患者消化道出血情况给予洗胃处理,降低消化道出血并促进血管收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术前3d食用流质食物,24h禁食,4h禁饮,做好术前准备。(2)术中:维持患者体温,病房和手术室保持适宜温度,并使用温盐水冲洗腹腔,降低体温散失。(3)术后:严格监测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按摩腹部促进肠胃功能蠕动,确保消化道通畅,必要情况下可使用药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和处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处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处理满意度对比96.55%vs75.8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全新观念被广泛运用于胃腸外科,而随着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胃肠外科疾病的法律也越来越高,因此术后肠胃功能恢复越发受临床关注[2]。田先平研究显示[3],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若不给予处理干预,会增加术后肠道粘连和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还会影响远期疗效,降低患者预后。杨宗平研究显示[4],在围术期给予有效的处理干预,可促进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和机体恢复。所以,在胃肠外科围术期中给予有效的处理,可有效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本研究中,术前先做好手术准备,禁食和禁饮可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术中给予体温维持,避免体温过低,而增加手术风险,术后给予腹部按摩和预防感染,促进肠胃功能蠕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处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可有效促进病人肠胃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小力.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0):1309-1310.
[2]杨世扬.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07):148-149.
[3]田先平.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2):2166.
[4]杨宗平.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J].中外医疗,2010,29(30):91.
【关键词】肠胃围手术期;临床处理;术后肠胃功能
中途分类号:R491.3
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研究显示[1],在围术期中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可进一步缩短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恢复时间,本研究就探讨肠胃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对病人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6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58)接受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26~60岁,平均(36.21±1.24)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32±0.24)年;疾病类型:16例胃肠粘膜坏死,15例腹膜炎,27例消化道出血;对照组(n=58)接受常规处理,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25~60岁,平均(36.25±1.20)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33±0.22)年;疾病类型:17例胃肠粘膜坏死,16例腹膜炎,25例消化道出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2)无自身免疫性疾病者;(3)无重要器官和凝血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临床处理:(1)术前:术前接受止血处理,根据患者消化道出血情况给予洗胃处理,降低消化道出血并促进血管收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术前3d食用流质食物,24h禁食,4h禁饮,做好术前准备。(2)术中:维持患者体温,病房和手术室保持适宜温度,并使用温盐水冲洗腹腔,降低体温散失。(3)术后:严格监测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按摩腹部促进肠胃功能蠕动,确保消化道通畅,必要情况下可使用药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和处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处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处理满意度对比96.55%vs75.8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全新观念被广泛运用于胃腸外科,而随着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胃肠外科疾病的法律也越来越高,因此术后肠胃功能恢复越发受临床关注[2]。田先平研究显示[3],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若不给予处理干预,会增加术后肠道粘连和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还会影响远期疗效,降低患者预后。杨宗平研究显示[4],在围术期给予有效的处理干预,可促进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和机体恢复。所以,在胃肠外科围术期中给予有效的处理,可有效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本研究中,术前先做好手术准备,禁食和禁饮可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术中给予体温维持,避免体温过低,而增加手术风险,术后给予腹部按摩和预防感染,促进肠胃功能蠕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处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可有效促进病人肠胃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小力.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0):1309-1310.
[2]杨世扬.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07):148-149.
[3]田先平.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2):2166.
[4]杨宗平.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J].中外医疗,2010,29(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