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科目在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独具优势,历史教材中语言文字表达通常都侧重于客观叙述,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若不在教学方法上创新,仅仅是照读课本,学生容易感到课程无聊,失去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单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学生兴趣会大大下降,对后续学习也会失去动力。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不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6-01
实践调查中了解到,一些人认为培养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通常是在语文课中进行的,但其他学科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历史学科中包含了古代、近现代的中外历史,蕴含人文气息,而且我省高中阶段招生考试中历史学科已实行开卷考试多年,开卷考试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一、注重课前的语言表达锻炼
1.小故事讲述
教师在历史课开始之前,让学生讲述一个简短的历史故事,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利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安排一名学生进行简短的历史事件的讲述,在开始的时候,部分学生可能会由于紧张、害羞等心理,在表述的过程中出现重复、中断、表达繁琐等各种问题,但正是这些问题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才是学生需要提高的部分。在这种场景下,教师应该让学生放松心态,鼓励继续讲说继续进行,在学生将内容讲述完毕的时候,教师应该表扬学生,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准备课前提问
课程开始的时候非常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开始能够捕获学生的上课兴趣,让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由问题引入,向学生提出问题,吸引学生,并以此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这一课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除了我们的汉字之外,还有哪些古老的文字?学生们会开始思考,会有部分学生回答出来,随后再次进行提问:这些文字是如何发展的?学生们可能会对这些问题互相讨论,之后教师对学生探讨的内容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期待,教师正式进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以高昂的情绪进入课堂学习。
二、创新讲课方式,增加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1.安排学生模仿教师讲课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种方式较为创新,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充当教师角色,亲自为学生讲课,即学生给学生讲课,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语言组织、表达等综合能力,树立自信心具有极大的作用。
教学案例:
教师安排学生甲扮演教师,为全班同学讲课,题目是人教版初一下册《科举制的创立》,让学生甲在上课之前进行讲课教案的准备,其他由学生甲自行安排,学生甲在进行准备之后,开始在下一节历史课扮演教师角色,为学生讲课。首先学生甲在讲课之前对有关考试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了提问,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之后学生甲总结说: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今天我们就进行《科举制的创立》这一节课的学习。随后学生甲开始根据自己寻找的相关资料和课本为全班同学进行讲课,他说道:科举制是古代王朝选官的重要手段,科举制在什么时间被创造、在哪段时间北被完善、期间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都有了讲述。在即将下课的时候,学生甲就本节课进行了提问,通过本节课同学们掌握了哪些知识点,科举制的有点和不足有哪些等。然后在下课之前教师进行充分点评。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登台讲课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自信心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而且由学生讲课,其他学生会感觉到更加轻松自在,不会存在像教师那样上课的紧张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是积极的,对所有学生来讲都是一种锻炼。
2.运用朗读的方式,锻炼学生口语能力
朗读能够增加学生语感,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一些教育意义较强、和课本中历史事件相关的文字,让学生阅读。第一可以锻炼学生的普通话能力,让学生的普通话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表达流畅、说话清晰。第二,可以在朗读中体会当时历史事件的背景环境,深深感悟当时的意境。经过多次朗读实践,多数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情绪高涨、声音响亮、感情色彩浓烈。不仅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了充分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实行课堂小组讨论
在讲述某一历史事件的时候,遇到一些疑问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发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改革开放》这一课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例如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改革开放引进来的文化对我国文化造成的冲击体现在哪些方面。随后教师让学生选择几个发言代表,对本节课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发言。但是在实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需要对时间做出规定,以免学生在讨论中浪费时间。
4.教师教学时要注重专业性
语言使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师生之间借助语言进行知识的传送、接收,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讲述的时候,要注意对自身语言习惯进行规范,避免语言过于大众化,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另外在讲课的时候要避免时间和事件之间的错误连接,对语言的解释要准确,不能出现模糊的概念,让学生疑惑。教师只有自身在语言表达方面严谨规范,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总结
本文提出了针对歷史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种方法,不管是哪种方法对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都具有相应的提高效果。历史课程本身具有其自身浓厚的人文特征,其总结了中外从古到今的历史事件进行综合讲述,在课堂里教师要采取科学有趣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新春.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0:79.
[2]张晓明.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教学与管理,202,06:71.
[3]朱慧倩.中学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4]吴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语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开卷下的初中历史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立项编号:JYKT17576)课题研究成果。主持人:罗常有。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6-01
实践调查中了解到,一些人认为培养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通常是在语文课中进行的,但其他学科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历史学科中包含了古代、近现代的中外历史,蕴含人文气息,而且我省高中阶段招生考试中历史学科已实行开卷考试多年,开卷考试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一、注重课前的语言表达锻炼
1.小故事讲述
教师在历史课开始之前,让学生讲述一个简短的历史故事,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利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安排一名学生进行简短的历史事件的讲述,在开始的时候,部分学生可能会由于紧张、害羞等心理,在表述的过程中出现重复、中断、表达繁琐等各种问题,但正是这些问题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才是学生需要提高的部分。在这种场景下,教师应该让学生放松心态,鼓励继续讲说继续进行,在学生将内容讲述完毕的时候,教师应该表扬学生,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准备课前提问
课程开始的时候非常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开始能够捕获学生的上课兴趣,让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由问题引入,向学生提出问题,吸引学生,并以此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这一课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除了我们的汉字之外,还有哪些古老的文字?学生们会开始思考,会有部分学生回答出来,随后再次进行提问:这些文字是如何发展的?学生们可能会对这些问题互相讨论,之后教师对学生探讨的内容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期待,教师正式进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以高昂的情绪进入课堂学习。
二、创新讲课方式,增加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1.安排学生模仿教师讲课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种方式较为创新,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充当教师角色,亲自为学生讲课,即学生给学生讲课,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语言组织、表达等综合能力,树立自信心具有极大的作用。
教学案例:
教师安排学生甲扮演教师,为全班同学讲课,题目是人教版初一下册《科举制的创立》,让学生甲在上课之前进行讲课教案的准备,其他由学生甲自行安排,学生甲在进行准备之后,开始在下一节历史课扮演教师角色,为学生讲课。首先学生甲在讲课之前对有关考试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了提问,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之后学生甲总结说: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今天我们就进行《科举制的创立》这一节课的学习。随后学生甲开始根据自己寻找的相关资料和课本为全班同学进行讲课,他说道:科举制是古代王朝选官的重要手段,科举制在什么时间被创造、在哪段时间北被完善、期间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都有了讲述。在即将下课的时候,学生甲就本节课进行了提问,通过本节课同学们掌握了哪些知识点,科举制的有点和不足有哪些等。然后在下课之前教师进行充分点评。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登台讲课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自信心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而且由学生讲课,其他学生会感觉到更加轻松自在,不会存在像教师那样上课的紧张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是积极的,对所有学生来讲都是一种锻炼。
2.运用朗读的方式,锻炼学生口语能力
朗读能够增加学生语感,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一些教育意义较强、和课本中历史事件相关的文字,让学生阅读。第一可以锻炼学生的普通话能力,让学生的普通话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表达流畅、说话清晰。第二,可以在朗读中体会当时历史事件的背景环境,深深感悟当时的意境。经过多次朗读实践,多数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情绪高涨、声音响亮、感情色彩浓烈。不仅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了充分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实行课堂小组讨论
在讲述某一历史事件的时候,遇到一些疑问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发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改革开放》这一课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例如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改革开放引进来的文化对我国文化造成的冲击体现在哪些方面。随后教师让学生选择几个发言代表,对本节课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发言。但是在实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需要对时间做出规定,以免学生在讨论中浪费时间。
4.教师教学时要注重专业性
语言使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师生之间借助语言进行知识的传送、接收,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讲述的时候,要注意对自身语言习惯进行规范,避免语言过于大众化,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另外在讲课的时候要避免时间和事件之间的错误连接,对语言的解释要准确,不能出现模糊的概念,让学生疑惑。教师只有自身在语言表达方面严谨规范,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总结
本文提出了针对歷史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种方法,不管是哪种方法对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都具有相应的提高效果。历史课程本身具有其自身浓厚的人文特征,其总结了中外从古到今的历史事件进行综合讲述,在课堂里教师要采取科学有趣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新春.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0:79.
[2]张晓明.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教学与管理,202,06:71.
[3]朱慧倩.中学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4]吴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语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开卷下的初中历史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立项编号:JYKT17576)课题研究成果。主持人:罗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