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的局限性与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jz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一新生的物理学习普遍不太顺畅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究其原因,是新生在原有的初中物理基础上学习新的物理,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针对和逐渐消除这些局限,引导学生具备高中物理的知识印象和思维方式,从而较快地迈进高中物理学习的殿堂。
  一、源自初中物理知识和思维的局限性
  第一,初高中物理教材差异的局限。
  在内容方面,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必修本),与初中物理相比,有许多显著差异。例如,单就知识层面看,一是从直观到抽象的差异:如初中认识“物体”,高中认识“质点”。二是从单一到复杂的差异:如初中掌握“二力平衡”,高中掌握“多力平衡”;初中认识掌握“匀速运动”,高中提升为认识掌握“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三是从标量到矢量的差异:初中使用“算术运算”(加减法),高中使用“几何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再就是从浅显变严谨、从定性变定量的差异,等等。
  在篇幅和语言及思维层面,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明显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而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自然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高中物理的描述的方式也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第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用学生的话说,那就是对于初中物理习题,“只要记住了物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但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就无能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而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而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由于遇到一些两个似乎看起来一样的问题,但要用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而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问题,却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的情况,因而认为物理真是无章可循。
  二、针对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局限性的对策
  第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學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一是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二是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三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第二,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很少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而使物理概念变得抽象化。对此,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第三,加强解题和复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要引导学生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就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这是与初中物理的解题技巧明显不同的。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理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再如解决力学题,要认真审题、明确对象、联想图景、启动思维。认真审题就是要实现几个转换:一是由个别向一般转换。如力学解题开始应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代入运算时统一用力学的国际单位制(SI制),解题结束应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判断。二是研究对象的实体向物理图景转换。宏观物体(大到天体);有做匀速运动的,也有做变速运动的;有个体,也否相关联的群体。对题目给定的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思维,形成一定条件下的清晰的物理图景。有趣的物理图景促进学生的注意转移,情感与图景贴近,达到情景结合,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启动。三是由物理过程向物体的状态转化。如在力学范畴内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转动)和非平衡状态。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由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决定。学生对物理过程和物体所处状态的了解,减少了解题的盲目性。四是由已知条件向解题目标转换。如力学解题目标一般包括:画出研究对象的示意图。在图上进行受力分析(不能遗漏所受到的每一个力,也不能凭空增加力),物体在各个时刻的状态、位置、运用的物理规律、公式、要求的物理量等。五是由文字叙述向示意图形转换。在根据题意画出的图上标明受力情况(按重力、弹力、摩擦力顺序思考)。对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状态,也用符号标出。学生通过画图对物理图景有了直观了解,触景生情,增强了解题的信心。
  第四,降低台阶帮助过渡。
  教师在高一起始阶段的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降低台阶,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的过程,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这要求高一物理教师必须熟悉初中物理教材)。另外,对教学中涉及的数学知识,要做必要的复习与讲解。用这些办法搭桥铺路,弥补不足。
  综上,高一是高中物理学习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和转折阶段。找准教材差异,明确基础状况,寻找突破办法,使高一学生尽快从初中物理的局限中跳出来,跃上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是每一个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引起注意,并努力去达到的目标。
其他文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一学生在小学里接触过计算机,再加上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所以他们往往对初一信息技术不屑一顾,觉得太简单了;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远大理想,情绪不稳定,不善于自治,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听课精力不集中,每堂课下来都是糊里糊涂,经常留下“课后累”,学习成绩迅速下降,到后
摘 要: 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教学需要有效导入。所谓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切入口和教学内容的联结点,也是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手段。因此,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各环节构成的联系是通过导入这一环节启动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掌握导入的艺术。成功的导入,犹如倏然拉开的帷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一个精彩的舞台,犹如悠然流淌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动人的乐章。  
一问一答格外详尽 答复满意成为代理  今年26岁的罗红女士,婚前多次创业失败,但她有着一颗创业的恒心。她丈夫是一位老实巴交的打工族,夫妻两人由于志向不合,最后导致婚姻破裂。非常有骨气的罗红离婚后不愿回娘家,自己租了房子。她要用事实证明她有能力成就一番事业。平时就喜欢营销类杂志的她,发现很多刊物介绍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推销别墅图纸。她看到了主人公李峥巧遇同学,卖别墅图每天轻松赚钱时,心想自己何不试试
摘 要: 初中政治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而生命化教学则要始终贯穿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教师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身份真切地感悟生命;另外,生命化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感悟生命的真谛。  关键词: 初中政治思想品德教学 生命化 教学策略  初中政治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引导学生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看,“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攀登科学顶峰。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性学习应具有的特征  1.生活性。课堂教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从事历史教学多年,以前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对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关注不多。后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考试题已经和以前相比有很大的变化
摘 要: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问互答是进行教学互动的重要方式,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作者提出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提问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要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课堂提问 多元化  提问是深化教学过程,能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提问来深化教学,能够在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课堂中对所学知识理解与感悟,同时也能
对于物理复习课教学,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一套有效复习方法,课堂复习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始终都被老师牵着走。对于非复习课,长期以来,重复着“知识点归纳、典型例题讲解、学生知识应用”三部曲,一堂课下来教师气喘吁吁,学生呆若木鸡,该讲的觉得都讲了,但学生掌握效果比较差。  从实践来看,旧的复习模式确实难以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无法突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