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中职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u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发挥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可从朗读、个性化解读、写作链接等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诗歌 教学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47-02
  诗歌是一种用凝炼的语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它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情感。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新教材中,诗歌部分占有一定的比例。可见,诗歌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职校学生在初中阶段也有这方面的学习,已能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到了中职教育阶段,如果教师还只是枯燥地讲解和乏味地分析,则会使学生与诗歌的距离越来越远。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是我们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审视今天诗歌教学现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朗读
  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诵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诗歌鉴赏的基础。读能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诗词教学如果能卓有成效地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教给学生养成诵读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说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
  1.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①读准字音。课前可让学生给多音字或生字词查字典注音,要求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千金散金还复来”中的“还”应读“huán”,意为“返回”,“将进酒,杯莫停”中的“将”字应读“qiāng”,意为“请”。苏轼《赤壁怀古》中的“雄姿英发”中的“发”读“fā”,意为“勃发”,“早生华发”中的“发”应读“fà”,意为“头发”,等等。
  ②读准节奏和重音。诗歌的节奏感强,抒情色彩比较浓,读出节奏,读好重音,显得尤为关键。
  以《雨巷》为例: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静地/远了,/远了,到了/颜圯的/篱墙,走进/这雨巷。节奏的划分,有的是按章节划分的,有的是按意义划分的,依内容而定;重音的确定,是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而定的,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立”“看”“红”“碧”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朗读时,一方面语音要加重,另一方面在重音之前或之后有适当的停顿,这样,重音的表达效果就更加鲜明。
  ③读出语气。要读出意境和感情来,还要注意词的风格。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婉约词,清丽柔婉,感情基调悲戚低沉,朗读时就要读出这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风格来。苏轼词的风格豪放,用词大气,意境开阔,朗读《赤壁怀古》时就要读出这种“大江东去”的豪放风格。
  2.朗读的形式
  朗读形式纷繁多样,每种形式的朗读都有自己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合理选用每一环节读的形式,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培养语感,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欣赏水平。
  ①听录音朗读。一些课文配有朗读录音,当学生缺乏朗读训练基础,或对语气语调把握不是很到位,或课文难度较大朗读要求较高时,就可以用录音朗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节奏。学生通过模仿提高朗读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②个别朗读。可以加强学生独立活动因素,并通过个别朗读指导,对全班起启发和指导作用。
  ③美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语调和感情,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
  ④整体朗读。要求读得整齐而有气势,使学生能相互带动,相互促进。
  二、个性化解读
  《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减少对学生束缚,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诗歌教学的不确定性,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不能自个儿一味地评点词句,而是通过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心灵一点点地去勾勒作品的意境。例如教学《赤壁怀古》可以这样提问:苏轼为什么对赤壁情有独钟?在景仰周瑜的背后蕴涵着词人怎样的情感?又如教学《声声慢》时让学生思考: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请学生运用想象的语言来描绘“黄昏时,梧桐细雨”的画面,等等。这些开放性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由课文生发出许多精彩的见解,这无疑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乃至体悟诗歌的鉴赏方法都有很大的益处。
  不能否认,我们有些老师还不敢放开课堂,甚至是信奉权威的解读,难以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个性化领悟。我看到这样一个情景:
  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接着老师问道: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什么样的人生哲理?问题一出,学生一阵骚动,他们互相交流品评。一个胆大的学生回答说:“这哲理就是,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经历了风雨,就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但没想到老师却说:“不对,权威的答案是,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老师的话语一出,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学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老师借助权威的答案镇住了学生,学生也就失去了对课堂的热情。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呵护学生的个性体悟,就是尊重鲜活的生命。诗词鉴赏要立足于文本,但又不能满足于文本。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就文本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真正落实“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育理念,学生即使“曲解”也未尝不可,只要能引导学生读出真实的自己,读出心灵的悸动,那也应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三、链接写作
  古人说得好:“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诗,是厚实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学生如果只会积淀文化,体味诗意而不会把所学过的诗歌链接到习作中,链接到思想表达和情感抒发中,就不能彰显新的诗意,也就不算读活了诗。
  1.引用诗句
  写作中如能指导学生恰当引用一些诗句,就可以厚重语言,提升文章的语言品位。
  〔学生习作片断〕菲菲喜欢春天,她说,“日出江花红似火”的景色,能不让人心醉吗?看那桃花笑看春风,看那“不知细叶谁裁出”的柳叶儿,看那“似曾相识燕归来”,看那彩蝶恋着百花……这春天真是一个梦幻般的季节,它的色彩是任何高明的画家都无法描绘的。她又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孕育着生机,孕育着希望,万事万物都在春天复苏,要不,又怎么会把人生中最美的青春年华比作春呢?
  这段文字生动形象有文彩,主要原因就是恰如其分引用了不少诗句。
  2.化用诗句
  著名央视主持人水均益有一次谈到环保话题时说:“呵护我们的青山绿水,爱护我们的云雀白鹤。要知道,如果到了‘千山鸟飞绝’的时候,那么也就离‘万径人踪灭’不远了。”个性品读与化用诗句,可以让语言韵味悠长。一学生写道:“曾经沧海也是水,除却巫山亦是云,我成不了大树,就去做一棵小树,也为大地装点绿色;成不了大海,我就做一条小溪,也为人们报晓春天的消息。”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大胆用个性化的语言,增强句子的意蕴。
  3.化用意境
  化用意境,既能进一步品味与内化诗歌意蕴,又能让人感受文化气息与浓重的诗意。
  如教学柳永的《雨霖铃》,老师要求学生化用词中的意象意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送别场景或自己经历过的惜别事件,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习作片断〕车快开了,我们似有道不尽的离别意。同窗二载,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美好记忆。天空何罪,弥漫了离愁;清风何过,溢满了苦水,良辰美景不再,无处话凄凉。多情不如无情好,何不将那一腔哀伤,换来明日淡然。
  这里,学生化用了诗中感伤意境,表达对挚友的依恋。如此化用,文章的情感表达深沉含蓄,彰显了诗意质感。
  课堂是情感交流、知识对话的平台。诗歌教学的课堂应倡导多种形式的朗读、个性化解读与链接写作。学生如果能配合老师在这三方面下一番功夫,那么语文诗歌教学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物质世界是三维的空间与一维的时间之结合,诗歌作为一种侧重于表现的文学艺术样式,无例外地要反映物质在时空上的这种客观存在。唐代诗歌在时空的艺术处理上,表现得尤为灵活多变,丰富多彩,但仍有规律可循。本文拟以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几首唐诗为例,从两大方面分条论析诗人对时空表现艺术的把握,以飨读者。  【关键词】唐代诗歌 时空 艺术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摘要】在西藏高校进行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的人文素质培养,有利于大学生的心智成长,有利于激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而诗歌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藏汉文化间有很多共通之处。只有在高校实现多角度多渠道的文化传承,才能走上高校素质教育的新台阶。  【关键词】文化 共通性 诗歌教学 吟诵 直觉  【科研项目】本文为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藏项目“中兽医文化与藏兽医文化相结合应用于西藏动物医学专业人文
【摘要】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效、优质的完成教学工作。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与教学感悟,对如何在当前搞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部分探讨性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标 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48-01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单靠传统的讲授难以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对话教学法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良好。本文分析了对话教学法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势,并在实践中探索了实施的策略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对话教学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