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化学课中的记忆方法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i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现代科学正在逐步揭示记忆功能的秘密。人们一致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1.坚定信念,锻炼记忆。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妆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祝"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2.身心健康,增进记忆。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 "。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润滑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
  3.理解融会,增强记忆。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只有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一摩尔的体积才是 22.4升,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4.适当复习,强化记忆。"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5.利用联想,提高记忆。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记住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好多种酸的酸酐。
  6.浓缩知识,择要记忆。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讲授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概括为"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等" (正反应速度和逆反应速度相等)、"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被破坏了,此时正、逆反应速度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7.语言用韵,利于记忆。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8.注意集中,容易记忆。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9.不断运用,巩固记忆。人脑通过感知、识记保持的信息,再经神经通道联系分析器运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回忆得到纠正,遗忘了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终生不忘,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使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不应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不能视为就是为了储备,而要进入周转,加以运用,才能巩固,才有效能。"总之,记忆因各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无论哪种记忆方法,只要符合记忆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河北省大名县沙圪塔乡沙圪塔中学)
其他文献
现代诗歌教学要充分引导学生分析诗义怎样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精炼的语言描写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开阔学生胸怀,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魅力,艺术构思技巧,可以培养精炼、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其表情朗读水平。诗歌教学和其他文体一样,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模式。一般说来要扣住诗歌特点,引导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
期刊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每位教师在苦苦探寻的问题;尤其对语文学科而言,如果我们能较好地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那整个语文教学就势必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经验。    一、提高学生对自学的认识    自学“说到底它是不依赖于他人,无需外界力量帮助的自我学习,是独立自主的主观能动的学习形式。”而对于语文科来说,这种能力就是自读,自作文,自练听说,主动学习
期刊
杨振宁教授在一次国内讲学时,一位记者问道:“您在国外大学教书多年,在您看来,中国留学生与外国学生有哪些不同?”杨教授回答:“中国的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做。”往深处想,学生不敢想、不敢做,其实并非单纯是胆子小的问题,而是学习自主性缺失的表现。本文将就“学生自主参与”的认识和实践来谈谈笔者个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的实质与“学生自主参与”的内涵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大部分教师都
期刊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选做实验和家庭化学小实验,适当布置专题,调研性课题。同时要善于开动脑筋,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具体情况,大胆进行化学实验改革,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为教学服务。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按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实验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实验质和量的关系可以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根据实验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本文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期刊
区域活动是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它在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的同时,又渗透教育的目的要求。所以区域活动其实是一种环境教育,对幼儿而言是自由游戏,他们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所以让幼儿快乐的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尤为重要。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区域活动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
期刊
摘要: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会给以后的学校教育带来很大隐患。  关键词:家庭 引导 教育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
期刊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在保证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生活问题数学化。下面谈谈自己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数学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把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
期刊
近几年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变,教育领导者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中开设了欣赏课,使艺术欣赏课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只有教育者认识了高中阶段开设艺术课对中学生全面而深刻的意义,才能使这门课程的普及得以实现。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其影响和重要意义。    一、美术欣赏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但凡有学识的都不能否认,文化艺术修养在人的素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期刊
文章主体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换银元说起:“为了方便,把银元换成钞票。钞票贬值,心中惶恐,千方百计再打折换银元,被欺骗,被愚弄,却心安,喜欢。这就使作者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第二部分,由这一思想进而分析历史,从而得出一个真切的判断。以小见大,由事入理。  但是,在教授过程中总是感觉缺乏某种契机,比如“以小见大”,肯定有某种内在的相似性,我发现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