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专业课程的建设,从一体化建设的角度对专业课程的目标、模式、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
一、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目标——三性融合
职教师资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实现“技术性、师范性和职业性”三性高度融合是必然要求,也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对职教师资技术性的要求,体现在对陈述性知识(側重于工程科学的知识)的学习;对职教师资职业性的要求,体现在对过程性知识的学习,包括教师对职业活动的了解,对职业活动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对职教师资师范性的要求,是指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能力,特别是专业课程的专业教学法的掌握。
在传统的职教师资课程体系中,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培养模式,理论课程教学在时序上先与实践课程,重理论轻实践,课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系统化、一体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适用职教师资培养目标的实现。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师范教育改革的经验,基于职教师资人才培養目标,贯彻“应用型”、“复合型”教育理念,通过对传统三段式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解构,按照以“实践为核心、技术知识、技术理论和职业教育知识为外缘”的“同心圆”模型,构建职教课程。专业课程内容涵盖了传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职业教育类课程,使得三类课程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行,实践延续始终,理论通过实践得到内化和提升,实现职教师资的“技术性、师范性和职业性”三方面高度统一和有机融合。
二、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模式——模块化体系
传统的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通常都是平行或者分离的,实践教学和理论学习在内容上协调不充分,很难实现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两个学习场所一体化,学生也很难将理论和实践学习中学到的东西联系起来。
借鉴德国模块化教学改革,我们提出了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模式——模块化体系。依据目标、整体结构、内容之相互关系,重构课程体系,统整课程内容。模块化体系由课程模块组成,分为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两部分。课程模块之间存在着顺序和并行关系。顺序关系即课程的先后关系,先前阶段的学习是后继学习的基础,而后继学习又可以对先前学习进行强化、提高;并行关系体现了学科特点,课程模块之间相互影响。必修模块是基础,选修模块是发展,选修模块对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对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
三、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实施过程——理论与实践融合
在我国的职业师资教育体系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外实习等环节构成了一种传统教学模式,其特征是实践教学独立开课或作为独立环节进行,这导致理论与实践没有融为一体,影响了教学效果。专业课程模块的一体化实施基于“教学做”设计思想,按照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人才培养规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设计一体化实施过程,主要包含以下五个环节:学习领域、校内实践、典型工作任务、企业实践、课程设计。
(一)学习领域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需要转变为以学生中心,注重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按照行动导向替代原理。即部分的教学过程由学生的学习行为替代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领域教学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研讨、作业方式,并在教学计划中得到体现。
(二)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理论验证性实验,专业课程所涉及的职业资格相关的技能训练。理论验证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对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技能训练适应了对职教师资“双师型”培养目标的要求。职教师资专业应对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对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双师型”教师具有与学生获取的多种岗位资格证书或岗位技能证书相关的证书(级别要高于或等于学生所获取证书的级别),专业课程所涉及的职业技能,通过校内实践有针对性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典型工作任务
将经过筛选的教学内容重构后并进行序化,划分为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完整的工作过程是:资讯(获取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共涉及六个环节。对工作(行动)过程进行教学化处理,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组织教学、导入新的学习情境(任务)、学习新任务、结束任务,具体化为:“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执行)—检查—评估”方式来进行教学(简称为六步法)。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习新任务(典型工作任务),而学习的内容是工作,是在工作过程中学习。
(四)企业实践、课程设计
现代企业和社会已经进入以过程为导向的综合化运作时代。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综合性的,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综合实践教学是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企业实践、课程设计将有关联性的知识、能力结合起来,有利于知识的综合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其实施持续时间夸学期(年),涉及到理念、管理体制、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学的内容、学校的办学条件、校企合作有效的实施,对教师、学校管理者提出了高的要求。
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和实施,符合职教师资培养的规律性、科学性以及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林.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08(13):50-53.
[2]丁钢.比较视野中我国高职师资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7- 18.
[3]梁燕.新能力本位:高职课程模式构建取向[J].职教论坛,2009(3):14-17.
一、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目标——三性融合
职教师资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实现“技术性、师范性和职业性”三性高度融合是必然要求,也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对职教师资技术性的要求,体现在对陈述性知识(側重于工程科学的知识)的学习;对职教师资职业性的要求,体现在对过程性知识的学习,包括教师对职业活动的了解,对职业活动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对职教师资师范性的要求,是指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能力,特别是专业课程的专业教学法的掌握。
在传统的职教师资课程体系中,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培养模式,理论课程教学在时序上先与实践课程,重理论轻实践,课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系统化、一体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适用职教师资培养目标的实现。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师范教育改革的经验,基于职教师资人才培養目标,贯彻“应用型”、“复合型”教育理念,通过对传统三段式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解构,按照以“实践为核心、技术知识、技术理论和职业教育知识为外缘”的“同心圆”模型,构建职教课程。专业课程内容涵盖了传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职业教育类课程,使得三类课程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行,实践延续始终,理论通过实践得到内化和提升,实现职教师资的“技术性、师范性和职业性”三方面高度统一和有机融合。
二、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模式——模块化体系
传统的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通常都是平行或者分离的,实践教学和理论学习在内容上协调不充分,很难实现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两个学习场所一体化,学生也很难将理论和实践学习中学到的东西联系起来。
借鉴德国模块化教学改革,我们提出了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模式——模块化体系。依据目标、整体结构、内容之相互关系,重构课程体系,统整课程内容。模块化体系由课程模块组成,分为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两部分。课程模块之间存在着顺序和并行关系。顺序关系即课程的先后关系,先前阶段的学习是后继学习的基础,而后继学习又可以对先前学习进行强化、提高;并行关系体现了学科特点,课程模块之间相互影响。必修模块是基础,选修模块是发展,选修模块对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对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
三、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实施过程——理论与实践融合
在我国的职业师资教育体系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外实习等环节构成了一种传统教学模式,其特征是实践教学独立开课或作为独立环节进行,这导致理论与实践没有融为一体,影响了教学效果。专业课程模块的一体化实施基于“教学做”设计思想,按照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人才培养规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设计一体化实施过程,主要包含以下五个环节:学习领域、校内实践、典型工作任务、企业实践、课程设计。
(一)学习领域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需要转变为以学生中心,注重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按照行动导向替代原理。即部分的教学过程由学生的学习行为替代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领域教学采用教师讲授——学生研讨、作业方式,并在教学计划中得到体现。
(二)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理论验证性实验,专业课程所涉及的职业资格相关的技能训练。理论验证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对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技能训练适应了对职教师资“双师型”培养目标的要求。职教师资专业应对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对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双师型”教师具有与学生获取的多种岗位资格证书或岗位技能证书相关的证书(级别要高于或等于学生所获取证书的级别),专业课程所涉及的职业技能,通过校内实践有针对性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典型工作任务
将经过筛选的教学内容重构后并进行序化,划分为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完整的工作过程是:资讯(获取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共涉及六个环节。对工作(行动)过程进行教学化处理,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组织教学、导入新的学习情境(任务)、学习新任务、结束任务,具体化为:“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执行)—检查—评估”方式来进行教学(简称为六步法)。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习新任务(典型工作任务),而学习的内容是工作,是在工作过程中学习。
(四)企业实践、课程设计
现代企业和社会已经进入以过程为导向的综合化运作时代。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综合性的,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综合实践教学是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企业实践、课程设计将有关联性的知识、能力结合起来,有利于知识的综合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其实施持续时间夸学期(年),涉及到理念、管理体制、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学的内容、学校的办学条件、校企合作有效的实施,对教师、学校管理者提出了高的要求。
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和实施,符合职教师资培养的规律性、科学性以及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林.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08(13):50-53.
[2]丁钢.比较视野中我国高职师资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7- 18.
[3]梁燕.新能力本位:高职课程模式构建取向[J].职教论坛,2009(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