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ro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堂是动态的思维场,恰到好处的对话,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由“和与积的奇偶性”这一课的教学指出,课堂中的对话不能流于形式,而要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自我超越,实现自我的发展。
  [关键词]和与积的奇偶性;对话交流;思考力;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26-01
  著名的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教学离不开对话,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在教师启发式、探索式的引导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对话可以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张扬学生的个性,激荡学生的思维,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学生的思考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下面就以“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课堂对话提升学生的思考力。
  一、问题引入,指引对话方向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数学学习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因此,教师应设计具有挑战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指引课堂对话的方向,通过有效的对话引领学生进行学习。
  【教学片断1】
  师(出示题目“1 3 5 7 … 39” ):如果不进行计算,能否直接说出这道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都觉得这个问题很难,不知道如何下手)
  师: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思考呢?
  生1:可以进行合理的猜想。
  生2:先从简单的算式入手。
  生3:尝试找出规律,然后进行判断。
  师:任意选2个不是0的自然数进行相加,看看它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发现了两个加数相加的奇偶性规律: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
  教师设计了富有挑戰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师生、生生的对话和互动中,学生轻松得出了两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规律。
  二、巧妙点拨,活跃对话思维
  点拨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也是增进学生理解的“催化剂”。随着师生对话的不断深入,教师应注重点拨,深入挖掘知识中蕴藏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提升思考力。
  【教学片断2】
  师: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规律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任意个自然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应该怎样判定呢?
  生1:可以用举例的方法,任意写几个非0的自然数,让它们相加。
  生2:算出算式的和,然后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生3:每次都算,会很麻烦,应该有规律可循。
  师:规律是什么呢?
  (学生很快便有了发现:不管有几个偶数相加,和都是偶数;如果加数中有奇数,奇数的个数是奇数,和就是奇数,奇数的个数是偶数,和就是偶数。)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捕捉了生生对话中的焦点,使学生的目光集中在对规律的探讨上,真正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
  三、适时追问,促进对话深入
  追问,是学生在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的“二度提问”,是对上一个问题的延伸和拓展。追问是师生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发挥追问的价值,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片断3】
  师:几个非0的自然数相乘,什么情况下积会是偶数,什么情况下积会是奇数?
  (学生都打算写出一些连乘的算式再进行探究)
  生1:这个很简单,不像之前的那样复杂。
  师(追问):能否具体说一说?
  生1:在一道乘法算式中,只要有一个数是偶数,这道乘法算式的积就是偶数。
  师(追问):其他同学对这个方法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2(补充):在一道乘法算式中,不管有多少个奇数,只要没有偶数,积就是奇数。
  生3:只要看乘法算式中有没有偶数便可以了。
  教师没有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讲课,而是根据教学中的生成适时追问,将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处。这样鲜活的课堂,不但能加快学生内化新知的进程,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力。
  总之,在动态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对话”这个工具,通过师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数学思考力在课堂对话中真正得到发展和提升。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 要]讓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方法应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以“有趣的‘1’ ”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提出“归一问题”的同时,更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突出“1”的变化及重要性,同时展现画图的方法以及图示的作用。  [关键词]画图;实际问题;有趣的“1”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03-02
[摘 要]“商不变规律”在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中,对于余数的判断常常是难点。尤其是当遇到“300÷11○600÷22”这类比大小的习题时,学生的困惑就尤为明显:为何商一样,余数不一样,这两个算式却是相等的呢?要想突破这样的认知困惑,教师就要从知识的内在本质入手,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明白余数的意义及其与除数的关系,无痕修复知识断层,最终破解教学难点。  [关键词]商;余数;除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
案例背景  广播操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规范学生动作,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对于乡镇学校一年级新生而言,本身接触韵律的机会不多,而广播操的节奏又快;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精神不易集中。可以说广播操教学难度大,教得费力、学得吃力,从事体育教学的前几年也是在艰难地“过关”。下面是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为广播操《希望风帆》第一节——“预备节”教学过程的呈现。  课堂实录  教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课堂越来越多地要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尤其是自主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形成遇到问题时可以“自动触发”的能力,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究;模式;加法交换律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09-02  【案例背景】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把“双基”目标拓展成了“四基”目标,其中,“基本活动经验”是目标之一。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只注重知识积累转变成知识积累的同时促进经验积累,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经验积累;核心素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玩好数学”游戏化校本课程将经典益智游戏与数学相融合,让“冰冷”的数学变得像学生热爱的“游戏”一样好玩。发掘游戏中的数学元素,让学生在“玩”中感悟“游戏”背后的数学思想、文化背景与方法策略,玩好益智游戏,玩出数学味道,玩强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玩好数学;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12
[摘 要]教师要适当地对拓展性知识安排单独的课程,对原有知识进行适度延伸和开拓,以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数学素养。对于估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学生一般是采用“分类计数”和“转化计算”的方法来算的,基于此基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铺黄豆实验,探究面积与黄豆数量之间的关系,寻求估测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新方法。  [关键词]估测;不规则图形;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一个项目玩一节课”属于项目化学习策略。从“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入手,阐述“一个项目玩一节课”这一项目化学习新策略的实施路径,从教材解读、任务驱动、精选项目等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小学数学微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微项目化学习;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7-0001-07  北京师范
机场旅客服务课程是机场运行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目前课程的教授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导致该课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基础知识不熟练、对难点掌握不深入。由于课时量的限制,一些难点不能展开讲授,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学习需求;而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也不能将主要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因此,笔者提出构建该课程“微信 微课”的教学模式,整个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之一,其中的合作探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而通过巧设悬念、精设情境、实践活动、激励等方式都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合作探究;兴趣;引导;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11-0086-02  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