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让路不枉百步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473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永城名人朱仁轨在家训中告诫子弟:“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意思是说一辈子给别人让路,不会走一百步的冤枉路;一辈子让别人田界,也不会使自己的田界失去一段。”话语不多,但是道理深刻。这种“让”反映了礼让的姿态,更反映了处事的人生智慧。
  “让”是一种美德,“让”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大至“夷齐让国”,小至“孔融让梨”,都被传为千古佳话,这种礼让,增进了情谊,也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不失为明智之举。
  很可惜,这样的道理总有人不懂得或者懂得而不愿意实践。
  一次开车行至一个十字路口,绿灯亮后,缓缓启动汽车,打算跟随前车顺序通过路口。着实让我惊讶的是前车起步迅猛,那架势不像跑,而是直冲。也就转瞬之间,隐约短促的刹车声传来,我看得清楚,对面左转向车主也是急性子,起跑之后立即转向,抢占有利地形,挡住直行车,两车夹角状态在路口相遇,很显然,谁也无法继续前进。
  我停车后还在等待,心想既然走不过,有一个车稍微倒一步,放行对方也就罢了,那样我们其他的车也好通行。然而等了一会儿,顶牛的两位互不相让,僵持在那里。罢罢罢,我打了方向盘,从两车左侧绕过。缓行之间,侧目扫了一眼,两车前保险杠相距不过十公分,倘若有一个车速度再快一点儿或者刹车再慢一点儿,这事故就形成事实了。
  我一边走一边想,两位也算值得庆幸啊,没剐没碰。然而令我意外的是,走出好远,我从后视镜中看到,两辆车还在原地继续僵持,直到他们从我视野中消失,至于此后又僵持多长时间,我就不得而知了。
  抢字当头,让心全无,这两位行路人,本来好端端的天气好端端的路,可谓天时地利,可偏偏争道抢行,非但没有抢来速度,反而抢出了麻烦。
  行车之际抢与让,只是一字之差,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多少交通事故不是抢来的?
  说起“让畔”,我想起前些年实行联产计酬责任制时,我一位同学的爱人因为八厘米地界纠纷,与邻居争吵不休,一气之下喝了农药,就此撒手人寰,这已经不是得不偿失,而是愚昧之至,有多少田地、多少庄稼能换回逝去的生命、换回一个完整的家庭?
  其实“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的道理并不深奥,可为什么屡屡有人做不到呢?说到底是精神境界不高,小肚鸡肠,心胸狭窄。一事当先只为自己打算。凡事斤斤计较,稍微吃点亏就感觉过不下去,或者是争利益,或者是争名誉,甚至只为怄气,这样的人当然不会主动让路、更舍不得让畔。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争道抢行、加塞、抢位等等屡见不鲜,甚至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正所谓“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实际上这么做也未必賺到便宜,弄得不好还有可能酿成事端,或者自食恶果,或者两败俱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文明和谐、提倡诚信友善,完全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我们应该站在国家、民族道德水平的高度,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赞美、鼓励文明礼让的行为,推动文明礼让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高度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就个人而言,则应该注重品德修养,胸怀大志,不计小失,能让人处且让人,顺理成章地在人生道路上“不枉百步”“不失一段”。
其他文献
说到甘蔗,大家并不陌生,它给人的印象很特别,说它是水果,它太粗犷。说它不是水果,它却甘甜地诱人咀嚼。甘蔗主要分两种,直接吃的和榨糖用的。甘蔗一般是在每年10月份左右成熟,一直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都可以吃到。此时,街边水果摊边随处可见成捆伫立着新鲜甘蔗。大多数人最直接的吃甘蔗方式就是拿起来就啃,所以摊主会熟练地用刀去皮,然后将甘蔗均匀分好装进袋子递到顾客手中。这些年,甘蔗也越来越流行于街头鲜榨,它保留
期刊
腊八一过,婆母便日日掐着指头算,还有多少天她能回老家漳浦,掸旧尘,做甜粿,杀鸡宰鸭迎新年。我原以为,记挂过年的只有稚子。竟不是,让婆母一再坐不住的,是撒泼打滚铺天盖地氤氲开的年味。  最馋人的年味,来自于各种食物交相混淆的香。  腊肠得自己动手,外头买的哪有自家灌的真材实料?鸡鸭是粗粮养的,滚水里捞起来,紧着抹盐粉,香气排山倒海般袭来,馋得人口舌生津。炸五香、炸鱼虾、炸海蛎……哪怕已然吃不完,便让
期刊
每天早上我走路到公司上班,经过一条马路时,一个交通协警员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执行公务的他,原本是要站在路旁指挥交通的,为了让他不至于忍受雨打日晒,有关部门在路边为他撑起了一把大伞,让他能在酷暑的夏天,或者绵绵的雨天都有安身之处,而此时的他没有站在太阳伞下,而是站在离太阳伞几十米一处浓阴的树下。酷热的夏天,大如伞盖的树叶,为他撑起了一片阴凉,他穿着制服,站立此处,面对着眼前车辆的穿梭来往,无动于衷,只
期刊
时光悠悠,穿尘而过;潮起潮落,激荡了岁月;光阴荏苒,夏去秋来;花开花落,又是大雁南飞的季节。打点行装,向老家出发。  已是深秋,岭南阳光旖旎,天气依然如夏热烈,看这千山万水,白云蓝天,仿佛时光没有流淌,还徘徊在夏末的暑气里,尚未有丁点儿秋色。  生活中总是循环着轮回的程序,在繁花似锦的春天里相聚,在桂花飘香的季节里话别。在相聚里的每一步脚印都深浅着千转百回的倒计时,每一段相处的时光都温柔着依恋和牵
期刊
今年中秋,我给自己放了个假,陪陪老妈。  老妈拥有年轻人的心态。每当大家在我面前问起她的年龄,我总是笑着介绍:“老妈还是七零后,很快就八零后了。”老妈是个乐天派,每次都笑呵呵地说,还年轻,才七零后。  老妈虽然接近八零后,思想却很新潮,与时俱进。她很喜欢跟年轻人交流,谈人生、谈理想,谈身边的人和事。我的同学、朋友,乃至女儿与儿子的同学、朋友,都跟她很有缘,一聊就是老半天。  老妈的乐观跟她怀揣故事
期刊
很多时候,冥冥中就有一种注定。比如你的职业 ,你的爱情,你的婚姻,还有你的孩子……  思绪常常会回到原点——儿时生活的地方。记忆的画布翻飞着,目光定格在一条小小的石板路上。那是乡间常見的小路,一条条石块铺就了人们脚下的路,路两边是典型的闽南古厝,小时候的我们总很好奇住在古厝里的阿婆,小小的心里认定古厝里肯定藏着许多秘密,所以特别爱走这条小路。石头路也不知多少年了,在阳光下闪耀着青光。形形色色的村人
期刊
一大早,我精神抖擞、激情洋溢地上了一堂语文课,额头上的汗都流了下来。  课间休息,询问坐在前排的一个男生:“听得懂我的课吗?会不会太深奥?会不会累?”开学第二周,新接手的班级,毕业班,师生交集时间比较短。  “不会啊,全部听得懂的。”他闪着溜圆的黑眼珠,望着我。他叫锐。  “像你这么漂亮,博学多才的老师,我都能听明白的,怎么会累呢?”  “哈哈哈……”我实在忍不住狂笑起来,完全失却一个老师的仪态。
期刊
在城市  离我最近的乡土  没有北方青纱帐里  八面伏击的传奇  却有温柔动听的罗曼故事  阳光落下来  漫过姿态各异的季节  唯有你固守家园  一株一株  是辰光的媚韵  是夕阳的缭绕  沉甸甸的清芳  绵绵长长  洋桔梗花  一个阳光自由飞翔的地方  一个山水温文尔雅的地方  一朵朵桔梗花  在道路与河流之间绽放  在落日与炊烟之间芬芳  聚拢了一年的春风  聚攏了一夏的热情  如生命的光芒穿
期刊
我能够在没有向导的带领下,穿越梅里雪山脚下的原始森林,也能够在同样没有向导、只凭头灯有限的光源穿越贵州未被完全开发的山洞,却在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迷路了。最后只能在地图上重新认识我曾经熟悉,今天却无比陌生的故乡,只能依靠导航指引方向。我曾经引以为傲的空间感在故乡新开发的一条条五车道、四车道相互纵横贯通、高楼林立的街头被一次次证明失败、证明错误,不确定中转角后的景象带给我的震撼和困惑不亚于在青藏高原
期刊
九龙江是漳州的母亲河。许多本土的文学作品经常提及,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自己,有着深深的乡土情怀。九龙江沿漳州市区的城郊欢流而过,经西溪、过江东,在巍巍万松关的目视下,浩荡壮观,奔流往厦门湾,展现出广袤包容的大气。桥、水、舟、渔人,等等,延伸出感人至深、多姿多彩的传说和故事。江流弯弯,缓缓穿流至市区,成港成湾,在鱼米之乡上锦上添花,如九十九湾,增添了许多史海钩沉中的商贾故事。以九龙江为主题而命名的九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