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大姑家的表哥最近给我发来的我父母结婚时和亲友、来宾的合影,上面的繁体字写着:曹德彰与刘玉文结婚摄影纪念民国二十七年十月二十八日。父母的结婚照我也有一张,是二老留下的,只是没有时间记载,照片中个别来宾的姿态稍有变化。看来当时为了把握起见,照相师特意连拍了几张同样的大合影。
表哥发给我的这张有日期記载的结婚合影尤为珍贵,算起来那是1938年,距今已经80年了!这张黑白照片非常清晰,没有一点褪色,展现了80年前人们的真实神态。我仔细看,在照片左上角,还有一个小男孩儿坐在靠墙的梯子上看热闹呢!
我爸妈的老家在河北唐山赵各庄,据我三姨介绍,这张照片是在我爸妈住的院子里照的,我老姨说在我姥姥家也见过。从正面看,站在我妈和我爸正后面的是我姥爷,紧挨着我妈的是我四姑,站在四姑身后只露出半张脸的是我姥姥。听大姑家的表哥说,我爷爷在1930年就去世了,所以照片里没有我爷爷:而我奶奶就站在我四姑和我妈妈的后面,作为亲家,与我姥爷并列。表哥说,我爷爷叫曹子庚,号星罡,好像曾做过铁路的高级职员。奶奶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范善净,嫁给我爷爷后改叫曹范氏。
姨们说,我姥爷叫刘汉民,解放前,曾给在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作的比利时籍高级机器司(一种职务)做管家和西餐厨师及采购。姥姥姓孙,嫁给姥爷后称刘孙氏,解放后,姥姥在居委会工作,还当了小组长,自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孙忠霞。
我妈妈称比利时人为“B国人”。据三姨回忆,这位比利时籍机器司待遇很优越,在开滦赵各庄矿提供给中外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大院里,他住在带地下室的二层小洋楼里,屋内有冰箱、烤箱、电话、沙发、软床等设备;院里有大花园和汽车房,配有清洁工、锅炉工、园丁,院墙大门外还有保安队在岗楼里站岗。我妈妈和姨、舅们小时候,经常到热情好客、和蔼可亲的“B国人”家里去玩儿,七八十年前,就感受到了现代化气息。
这张结婚合影照中除了至亲们,还有证婚人和伴童伴女。来宾中的女士们戴着头饰,都穿着崭新的旗袍;男士们多穿着长衫马褂,也有穿西服打领带的。看来80年前,新人结婚还是很讲究的。
我爸爸生于1917年6月12日,是我爷爷奶奶的7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我妈妈生于1921年1月4日,家里6个孩子中她最大。其实,我姥爷姥姥一共生了8个孩子,有两个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
听我妈妈说,她和我爸是经人介绍在电影院见面认识的。两人婚后生了我们6个兄弟姐妹,我排行老幺。
我爸爸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和妈妈勤俭持家,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对每个孩子都倾注了爱。爸爸妈妈相濡以沫恩爱携手几十年,当我们先后参加工作、成家立业,生活条件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他们却因病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二老去世时分别为64岁、68岁),这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表哥发给我的这张有日期記载的结婚合影尤为珍贵,算起来那是1938年,距今已经80年了!这张黑白照片非常清晰,没有一点褪色,展现了80年前人们的真实神态。我仔细看,在照片左上角,还有一个小男孩儿坐在靠墙的梯子上看热闹呢!
我爸妈的老家在河北唐山赵各庄,据我三姨介绍,这张照片是在我爸妈住的院子里照的,我老姨说在我姥姥家也见过。从正面看,站在我妈和我爸正后面的是我姥爷,紧挨着我妈的是我四姑,站在四姑身后只露出半张脸的是我姥姥。听大姑家的表哥说,我爷爷在1930年就去世了,所以照片里没有我爷爷:而我奶奶就站在我四姑和我妈妈的后面,作为亲家,与我姥爷并列。表哥说,我爷爷叫曹子庚,号星罡,好像曾做过铁路的高级职员。奶奶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范善净,嫁给我爷爷后改叫曹范氏。
姨们说,我姥爷叫刘汉民,解放前,曾给在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作的比利时籍高级机器司(一种职务)做管家和西餐厨师及采购。姥姥姓孙,嫁给姥爷后称刘孙氏,解放后,姥姥在居委会工作,还当了小组长,自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孙忠霞。
我妈妈称比利时人为“B国人”。据三姨回忆,这位比利时籍机器司待遇很优越,在开滦赵各庄矿提供给中外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大院里,他住在带地下室的二层小洋楼里,屋内有冰箱、烤箱、电话、沙发、软床等设备;院里有大花园和汽车房,配有清洁工、锅炉工、园丁,院墙大门外还有保安队在岗楼里站岗。我妈妈和姨、舅们小时候,经常到热情好客、和蔼可亲的“B国人”家里去玩儿,七八十年前,就感受到了现代化气息。
这张结婚合影照中除了至亲们,还有证婚人和伴童伴女。来宾中的女士们戴着头饰,都穿着崭新的旗袍;男士们多穿着长衫马褂,也有穿西服打领带的。看来80年前,新人结婚还是很讲究的。
我爸爸生于1917年6月12日,是我爷爷奶奶的7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我妈妈生于1921年1月4日,家里6个孩子中她最大。其实,我姥爷姥姥一共生了8个孩子,有两个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
听我妈妈说,她和我爸是经人介绍在电影院见面认识的。两人婚后生了我们6个兄弟姐妹,我排行老幺。
我爸爸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和妈妈勤俭持家,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对每个孩子都倾注了爱。爸爸妈妈相濡以沫恩爱携手几十年,当我们先后参加工作、成家立业,生活条件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他们却因病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二老去世时分别为64岁、68岁),这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