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男性系上围裙更多地承担家务,当女性在职场上越来越彪悍。当有个声音在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当社会发出“拯救男孩”的呼吁,而女孩越来越有担当……我们该如何审视这个多变的世界?在变化中探出一个思路,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成长?
Part1时尚教养观点大巡演
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的性别就决定了父母们对他的期望。于是,针对男宝宝或者女宝宝的教养观点层出不穷。且让这些观点来个大巡演,让我们一一观赏吧!
第一站 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
七嘴八舌
Rachel:赞成i‘.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统垮少伟男。”我认为另养男孩,指的是巨便有优越的家庭环境也不应该放任其个性,平劣的环境更可以磨炼男孩子,使男孩子更坚强日后才能有所担当。而好的环境可以使女孩石有气质,同样可以让她见多识户,清楚自己戛什么,而不至于在长大后经不得诱惑。
蕃西葫芦:反对!穷养和富养的问题,我觉得是个伪命题。你得让他知道节约,但又不能小气;让他见世面,但又不能挥霍。而具体尺度就根据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各有不同了。有人觉得我闺女用迪奥、纪梵希才算够水准,有人觉得我儿子穿阿迪耐克就很有品味了,也有人觉得穿李宁、361。也很不错。每个家庭有各自的情况,但我想,谁家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是个败家子或者小家子气。
Ikangkang:赞成!但是我理解的富养,是指在精神、心理和物质三方面的富足。首先充买精神,学会包容、善良和感恩。在心卫上不攀比,健康向上,喜欢帮助人,拥有优雅的性情。至于男孩子,免认为穷养并不是要求男孩各方面都节俭,或者说让他在一个艰苦勺环境里成长。我认为,首先应该让男孩学会有所付出才有所回报,又可能地让男孩多体验生活。其次,现在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都嫦聪明,在学校里难免有攀比一乏风,这很正常,所以我们要教孩子在自己允许的范围内尝试一些理性的消费,让他学会对他人乏物不贪不念,知道几事有所节制。
荷叶包:我觉得穷养富养是各人的家庭条件决定的,和性别没有什么关系吧。关键还是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精心去养就好了。
分享观点
无论穷养还是富养,都只是教养的不同模式。而不是教养的初衷。物质条件因人而异,但是就像很多家长认可的那样.‘.富养”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说法,它意味着培养孩子的宽容、大气、爱心、感恩等等良好的品质价值观,学习创造财富的能力。女孩都需要扩大视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创造财富的能力。
第二站:严父慈母过时了没?
双妈:我家是严母慈父。一次, 我跟双爸说:“你看会儿孩子,我去帮忙做饭!” 双爸满口答应。过了一会儿,我就发现两个宝宝不但衣服湿了,就连头发也在往下滴水,再看双爸,正坐在一旁的沙发上笑眯眯地欣赏两个宝宝的“表演”呢,我大喊:“怎么弄得浑身是水?快别玩了!”双爸答:“没关系,让他们玩吧,我等会儿给他们换衣服。”得,有这么个慈父,宝宝们可以尽情地撒欢了。
茉茉妈妈:其实严父慈母也好,严母慈父也好,只不过是家长在表面给孩子树立的一个形象。在我们家里谁都有严厉或慈爱的时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没有绝对的,无论充当哪一个角色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既不能太娇惯孩子,又得让孩子在温暖的关爱中长大。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适当转换角色对宝宝的成长很重要。
子沅妈妈:确切地说,我俩都是柔中带刚的慈父慈母, 家里没有明确的“红脸”和“ 白脸”,平日多以和蔼可亲的笑脸示于宝贝,但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两人都有可能露出“狰狞面目”,前提是严厉过后必须要给宝贝深入浅出地讲明道理。这样的好处是,宝宝如果犯了错,就会知道没人替他说情,所以通常会乖乖就范,积极接受爸妈的批评和自我反省。
分享观点
时代在变,果然父母的角色也在变,主张慈父的声音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好现象,父亲们终于也开始走“亲民”路线啦。其实无论谁扮红脸,谁扮白脸,关键是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规则意识,所以无论扮相如何,只要爸妈的态度是一致的,孩子就不至于会困惑。
易娟:我个人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管是严父慈母还是慈父严母,都不会过时。父母双方总是要有一方是好好妈妈或好好爸爸,另一方扮演“坏爸爸”或“坏妈妈”的角色,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我的宝宝现在9 个月大了,在宝宝面前我是个好妈妈,总是想方设法逗宝宝开心。宝宝他爸爸像我一样很爱宝宝,但当宝宝吃脏东西时就会故意在宝宝面前板着脸,表现出很不高兴的样子。所以在儿子的眼中我是典型的慈母,爸爸是典型的“坏”爸爸! 我觉得这样挺好的,能让宝宝从小就知道大人有慈爱的一面,也有严厉的一面。
第三站:让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PK提倡双性化教育
正方观点:
我们对男孩女孩的期望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我们期望孩子更看重什么?是更重视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还是更重视关怀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大众?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身上两者兼具,或者说在不同的时期要有不同的做派,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如果他是一个男孩,你会希望他重视前者多一些还是后者多一些?如果她是一个女孩呢?
这是一个与性别有关的价值优先问题,个体的答案可能因人而异,但总体上而言,对儿子和女儿的期望会不太一样。一般而言,男孩会更重视个人成就,社会经济地位的攀升,以及寻求挑战和刺激;而女孩会更重视去发展与他人的交往,关心家庭和朋友,以及保持长期的社会关系,这种差异往往随着年龄
的增长而变得更加明显。
男孩女孩的差异是进化的结果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男女的差异与两性固有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在生育中的不同角色是分不开的。这一理论认为,无论男女,其本质的追求是使自身的基因能够有效地传递下去,而生理差异和社会分工使得男女之间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男性通过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来吸引异性;而女性要通过关心和教
育,以及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来使后代茁壮成长。在完成这两种不同任务的过程中,男女之间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
机会平等的结果应该是“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
现在学校里说一不二的都是女孩子,男孩子不是太懦弱就是太调皮。给人的感觉是:男人变得没有男人味,女人变得没有女人味了。不少人把这个归结为女性地位的上升所带来的结果,然而事实正好相反。不是因为女性地位上升而造成男女之间的价值差异变大,而正好是由于两性在个人发展中所能够取得的社会资源存在着不平等, 才造成了这种“女变男,男变女”的现象。
大量的跨文化研究表明,排除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个社会如果能够为两性提供等同教育和就业机会,那么这个社会的男性会更重视个人奋斗和成就,更愿意寻求挑战;而女性会变得更关注他人的疾苦,更乐意与人保持长期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女人更有女人味,男人更有男人味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缺乏社会资源的时候,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就会处于依附地位,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她们就无法保护自身的基本安全感;而在能够取得丰富社会资源的地方,由于女性无需担忧自己的命运,反而可以将本能中的女性
之美完全发挥出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社会还是会需要“让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的声音。
反方观点:
时代在变,性别教育的内涵也在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性别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同时性别教育也有了新的内涵,出现了一个新鲜的词语“双性化”。双性化,是一种性别角色倾向,是在个体的人格中同时融入了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倾向,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都要兼具男孩和女孩的特点,双性化的人适应能力更强。
当今社会,男女之间的分工日益缩小,按照传统的男孩和女孩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孩子的发展,比如有些男孩的父亲会坚决不让男孩玩女孩的玩具,会影响孩子潜能的发挥。
双性化教育的优势显而易见
很多研究表明,双性化的儿童更加自信、性格活泼、具有高度的自尊,兴趣广泛、感情丰富、为人热情、独立自主意识强,自我评价也更高。在人际交往中适应性更强、更受欢迎,情绪状态也更加积极。
而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往往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比较片面,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难以自如地应付环境。
双性化并不是培养“假小子”和“娘娘腔”
提到双性化,父母可能会联想到“假小子”和“娘娘腔”,这其实是对“双性化”的一种误解,“假小子”和“娘娘腔”是在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盲目学习异性的性格,这样的儿童往往不被同伴接纳,并体验到低的自尊。失掉了本身的性别优势,就更谈不上双性化了。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有一些性格特质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更加重要,比如让男孩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女孩更独立等。
分享观点
其实,这两个观点也有共性。首先,两性都需要认同自己的性别,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其次,在未来20 年里,当机会越来越平等的时候,社会会更崇尚那些传统认为属于女性的特质,比如爱心、体贴、仁慈等等。这也意味着有些品质并不属于某个性别独有,也并不否认男孩和女孩之间的互相学习。
正方观点专家支持:
张警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心理学博士
反方观点专家支持:
许玉玲
首都师范大学母婴依恋课题组硕士,海之源集团学前教育教师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2010年第11期
Part2:接受男孩女孩本来的样子!
男孩女孩的差异在哪里?
父母必读: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声音,有觉得男孩女孩在教育方法上要一视同仁的,也有觉得男孩女孩要用完全不一样的方式养的。您怎么来看这样的问题?
苏彦捷: 原来中国的教育一直是“重男轻女”的,随着“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普及,现在教育观点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过我觉得理解这个问题,有两个基本的着眼点:一是男孩女孩先天的禀赋,比如体力,健康,智力,性格方面有没有差异;二是后天成长的大环境,包括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望有没有差异,有没有限制和压力。这两者决定了不同性别的孩子最终能发展成什么样。
父母必读:那么,男女之间在先天的禀赋上有没有差异呢?
苏彦捷: 很明显,我们都知道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不同,生殖系统结构不同,特别是激素水平不同,这决定了男性和女性有一些本质上的差异。比如说,男性肌肉的力量要发达一些,而女性的协调能力则更好一些;从生理易感性上来说,女性相对不太容易得心血管疾病,这可能是因为雌性激素本身就对心脏有所保护。不过这些差异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体来说,不是很重要的差异。因为,从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决定个人发展的不再是与体力有关的能力,而是心理方面的素质,比如数学、语言和社交能力等等,还有最近越来越强调的情绪调节和情绪控制方面的能力。
父母必读:两性在心理能力上的天赋有差别吗?比如,直觉上我们总觉得男孩比女孩擅长逻辑思维,女孩比男孩擅长语言,是这样吗?
苏彦捷: 其实,从近几十年大量的研究来看,男女之间在这些能力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勉强能找到一点差异的是空间能力,这个跟我们的常识比较相似,男孩子更有方向感,更“找得着北”。这可能与人类社会早期“男性外出打猎,女性采集守家”的社会分工有关,环境要求男性具备比较好的空间能力。但从广义的智力来说,无论是数学能力还是语言能力,其实男女之间的差异是很小的。
父母必读:男孩和女孩在性格上是不是有差异?男孩一般都比较要强,好咄咄逼人;女性更有爱心,更温柔一些?
苏彦捷: 性格上的差异有一些,但也不是很大;而且这个主要不是天生的,是父母和社会的期望造成的。从一开始,父母和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期待就是不一样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让大夫去通知产房外等待的父亲他们孩子的性别是什么,然后让他们想象这个孩子的样子。如果告诉他有了一个女儿,他就会用一些诸如“娇小”,“可爱”的形容词来描述孩子。如果告诉他是个男孩,他就会用诸如“强壮”,“勇敢”这些形容词来形容孩子。
父母必读:这好像就是心理学上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你想像他什么样,他就慢慢成为那个样子。
苏彦捷: 对,其实男孩女孩都有相似的性格倾向,但表现的形式不同,比如内向的男孩可能喜欢一个人玩打仗的电子游戏,而内向的女孩可能一个人看偶像连续剧,所以你会觉得男孩好斗,女孩好静,这都是社会学习的结果,其实从性格倾向上来说个体差异可能更大。
在日常生活中习得性别角色
父母必读:作为父母或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怎样培养孩子的性格呢?比如说,现在有很多教育工作者说要培养绅士和淑女,就要男女校分开,您怎么看?
苏彦捷: 我觉得,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没有必要为了培养男性就开办男校,为了培养女性就开办女校。因为男性女性是相对而言的,它一定要有另外一个性别的存在来作为对照。在群体中,男孩子和女孩子自然会学习到自己的角色,它会是一个正常发展的轨迹。
父母必读:您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相处中,从对方身上学习?
苏彦捷: 对,比如说处理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冲突。我儿子上学的时候,有个女孩,可能是他同桌吧,老欺负他。我问过我儿子,要不要我帮着出面解决一下,他说不用。我觉得他的回答就有男孩子的那种感觉。
父母必读:这个挺有意思,小男孩慢慢学着自己解决问题,后来解决了吗?
苏彦捷: 没有啊(笑)。后来有一天他回来告诉我说,那个女孩掐得特厉害,妈妈你可能要帮我一下。我就给那个女孩写了一封信,我说你有什么事要说,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我会心疼的。
父母必读:您没有直接找老师和家长?
苏彦捷: 没有,因为我觉得这事最好直接解决,等这种尝试的方式解决不了再用其他的方法。怎么说呢,我跟我儿子交流的时候就聊,也许她是对你有兴趣,希望跟你交往,但不知道怎样做比较合适。要是她对你特别好了,别人都要说她闲话,而用这样的方式,别人就不会说她。但是我觉得太暴力的方式还是应该纠正,因为如果让这种行为成为她面对问题的习惯,将来就很麻烦了。再后来就慢慢好了。
男孩女孩会很自然地趋近社会的期望
父母必读:您说到这个提醒了我,现在社会上好像女孩变得越来越强,男孩变得越来越弱。
苏彦捷: 这个现象跟社会压力和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关。比如父母会希望男孩子不要那么“皮”,因为如果男孩子的活动强度太大,受伤害的可能性也会越大。把他们管住,让他们安静一点,虽然可能男子气会少一点,但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而对于女孩子来说,父母可能会认为她需要泼辣一点,这样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可以不受欺负。所以可能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是生活的环境让两性更中性化或是双性化一些。
父母必读:所以,您是赞成这样的变化?
苏彦捷: 怎么说呢,现在大家都说双性化可能更健康,因为男性也好,女性也好,能接受自己需要接受的那部分,也能接受别人不太能够接受的。比如作为一个男的,又要顾事业,又要顾好家庭,事业上要拼命,回家要温柔贤惠。其实在中国这个文化中,还是对女孩子偏男性化接受的程度高一些,对男孩子像女孩子接受的程度要弱一些。要是男性表现出反传统的,比如一些特别女性化的特点来,社会就看不上你;要是表现得符合传统,大家就能接受。
父母必读: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无论男女,最好都能“刚柔并济”。但这里面,对男性来说,刚的成分要多一些,对女性来说,柔的比重要多一些?
苏彦捷: 说得很对。从很多研究来看,总体上让男孩更像男孩,让女孩更像女孩,同时也能有一些其他的成分,会让孩子更出色。
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健康地发展
父母必读:那父母要做些什么呢?
苏彦捷: 我觉得顺其自然最好。一是你自己怎样想,就怎样做,不要一听到专家说双性化好,你就把男孩当女孩养,女孩当男孩养。我给男孩买玩具和给女孩买玩具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我对男孩和女孩的看法就是不一样啊。我对女孩子的态度,和对男孩子的态度可能也不一样。我也会说,男孩子你哭什么哭,我不觉得你男孩子应该哭,我觉得这样不像个男孩。其实这就是很自然的反应,我接受这个东西;二是别人什么样,你也可以什么样,不非得标新立异,过于特殊对孩子以后发展未必就好。
父母必读:就是说要接受这些社会的普遍观念?
苏彦捷: 我不太赞成那种硬要把男女拉成一样的做法,因为男性和女性本来就是有不同的。所以有时候,我自己觉得还是应该顺应天性。不过,有些天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天赋,即便与社会的期望不太一样,也是要去发展的,这其实也是一种自然。
父母必读:天性的东西,怎么理解?
苏彦捷: 就是有些共通的东西我们不能压抑,比如婚姻感情对男孩也很重要,自立自强对女孩也很重要,这些都是共通的。但不是说女孩非得要跟男孩一样,我不追求跟你一样,我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就去做到什么程度,尽我所能。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点对男孩还是女孩都是一样的。要是能做到而不去做,肯定是要吃亏的。比如有些女孩子就是有学物理的天赋,你就不要说,女孩子学这个东西不合适,让她不要学下去,那她以后是要遗憾一辈子的。不让她顺应自己的意愿学习,其实就是一件不自然的或刻意的事情。
父母必读:感谢您回答了我们这么多问题,最后您能不能总结一下您对男孩女孩发展和父母教育方式的看法?
苏彦捷: 我觉得男孩女孩是有不同的,但这个不同已经不是我们传统认识的那样。男孩女孩有很多共通的地方都要去发展,不要限制;但是男性女性独有的一些特点,要能把它发挥出来,不要强求一致。我觉得男孩女孩没有谁比谁好,也没有谁比谁弱,社会就是因为大家有不同的特点,有了男性女性才构成自然的社会。自然的就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它演化的动力就在这儿,有了多样性才能进化,否则生物就灭亡了。
受访专家介绍:
苏彦捷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元培学院副院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心理学会秘书长、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Part3 送给男孩女孩的成长礼物
Gift1 健康
男孩女孩生理上的不同决定着他们会面临不一样的健康问题,在这里向爸妈们公开男孩女孩的小秘密,让爸妈可以更好地护理孩子。
Gift2 勇气
Part1时尚教养观点大巡演
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的性别就决定了父母们对他的期望。于是,针对男宝宝或者女宝宝的教养观点层出不穷。且让这些观点来个大巡演,让我们一一观赏吧!
第一站 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
七嘴八舌
Rachel:赞成i‘.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统垮少伟男。”我认为另养男孩,指的是巨便有优越的家庭环境也不应该放任其个性,平劣的环境更可以磨炼男孩子,使男孩子更坚强日后才能有所担当。而好的环境可以使女孩石有气质,同样可以让她见多识户,清楚自己戛什么,而不至于在长大后经不得诱惑。
蕃西葫芦:反对!穷养和富养的问题,我觉得是个伪命题。你得让他知道节约,但又不能小气;让他见世面,但又不能挥霍。而具体尺度就根据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各有不同了。有人觉得我闺女用迪奥、纪梵希才算够水准,有人觉得我儿子穿阿迪耐克就很有品味了,也有人觉得穿李宁、361。也很不错。每个家庭有各自的情况,但我想,谁家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是个败家子或者小家子气。
Ikangkang:赞成!但是我理解的富养,是指在精神、心理和物质三方面的富足。首先充买精神,学会包容、善良和感恩。在心卫上不攀比,健康向上,喜欢帮助人,拥有优雅的性情。至于男孩子,免认为穷养并不是要求男孩各方面都节俭,或者说让他在一个艰苦勺环境里成长。我认为,首先应该让男孩学会有所付出才有所回报,又可能地让男孩多体验生活。其次,现在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都嫦聪明,在学校里难免有攀比一乏风,这很正常,所以我们要教孩子在自己允许的范围内尝试一些理性的消费,让他学会对他人乏物不贪不念,知道几事有所节制。
荷叶包:我觉得穷养富养是各人的家庭条件决定的,和性别没有什么关系吧。关键还是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精心去养就好了。
分享观点
无论穷养还是富养,都只是教养的不同模式。而不是教养的初衷。物质条件因人而异,但是就像很多家长认可的那样.‘.富养”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说法,它意味着培养孩子的宽容、大气、爱心、感恩等等良好的品质价值观,学习创造财富的能力。女孩都需要扩大视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创造财富的能力。
第二站:严父慈母过时了没?
双妈:我家是严母慈父。一次, 我跟双爸说:“你看会儿孩子,我去帮忙做饭!” 双爸满口答应。过了一会儿,我就发现两个宝宝不但衣服湿了,就连头发也在往下滴水,再看双爸,正坐在一旁的沙发上笑眯眯地欣赏两个宝宝的“表演”呢,我大喊:“怎么弄得浑身是水?快别玩了!”双爸答:“没关系,让他们玩吧,我等会儿给他们换衣服。”得,有这么个慈父,宝宝们可以尽情地撒欢了。
茉茉妈妈:其实严父慈母也好,严母慈父也好,只不过是家长在表面给孩子树立的一个形象。在我们家里谁都有严厉或慈爱的时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没有绝对的,无论充当哪一个角色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既不能太娇惯孩子,又得让孩子在温暖的关爱中长大。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适当转换角色对宝宝的成长很重要。
子沅妈妈:确切地说,我俩都是柔中带刚的慈父慈母, 家里没有明确的“红脸”和“ 白脸”,平日多以和蔼可亲的笑脸示于宝贝,但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两人都有可能露出“狰狞面目”,前提是严厉过后必须要给宝贝深入浅出地讲明道理。这样的好处是,宝宝如果犯了错,就会知道没人替他说情,所以通常会乖乖就范,积极接受爸妈的批评和自我反省。
分享观点
时代在变,果然父母的角色也在变,主张慈父的声音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好现象,父亲们终于也开始走“亲民”路线啦。其实无论谁扮红脸,谁扮白脸,关键是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规则意识,所以无论扮相如何,只要爸妈的态度是一致的,孩子就不至于会困惑。
易娟:我个人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管是严父慈母还是慈父严母,都不会过时。父母双方总是要有一方是好好妈妈或好好爸爸,另一方扮演“坏爸爸”或“坏妈妈”的角色,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我的宝宝现在9 个月大了,在宝宝面前我是个好妈妈,总是想方设法逗宝宝开心。宝宝他爸爸像我一样很爱宝宝,但当宝宝吃脏东西时就会故意在宝宝面前板着脸,表现出很不高兴的样子。所以在儿子的眼中我是典型的慈母,爸爸是典型的“坏”爸爸! 我觉得这样挺好的,能让宝宝从小就知道大人有慈爱的一面,也有严厉的一面。
第三站:让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PK提倡双性化教育
正方观点:
我们对男孩女孩的期望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我们期望孩子更看重什么?是更重视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还是更重视关怀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大众?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身上两者兼具,或者说在不同的时期要有不同的做派,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如果他是一个男孩,你会希望他重视前者多一些还是后者多一些?如果她是一个女孩呢?
这是一个与性别有关的价值优先问题,个体的答案可能因人而异,但总体上而言,对儿子和女儿的期望会不太一样。一般而言,男孩会更重视个人成就,社会经济地位的攀升,以及寻求挑战和刺激;而女孩会更重视去发展与他人的交往,关心家庭和朋友,以及保持长期的社会关系,这种差异往往随着年龄
的增长而变得更加明显。
男孩女孩的差异是进化的结果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男女的差异与两性固有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在生育中的不同角色是分不开的。这一理论认为,无论男女,其本质的追求是使自身的基因能够有效地传递下去,而生理差异和社会分工使得男女之间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男性通过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来吸引异性;而女性要通过关心和教
育,以及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来使后代茁壮成长。在完成这两种不同任务的过程中,男女之间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
机会平等的结果应该是“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
现在学校里说一不二的都是女孩子,男孩子不是太懦弱就是太调皮。给人的感觉是:男人变得没有男人味,女人变得没有女人味了。不少人把这个归结为女性地位的上升所带来的结果,然而事实正好相反。不是因为女性地位上升而造成男女之间的价值差异变大,而正好是由于两性在个人发展中所能够取得的社会资源存在着不平等, 才造成了这种“女变男,男变女”的现象。
大量的跨文化研究表明,排除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个社会如果能够为两性提供等同教育和就业机会,那么这个社会的男性会更重视个人奋斗和成就,更愿意寻求挑战;而女性会变得更关注他人的疾苦,更乐意与人保持长期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女人更有女人味,男人更有男人味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缺乏社会资源的时候,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就会处于依附地位,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她们就无法保护自身的基本安全感;而在能够取得丰富社会资源的地方,由于女性无需担忧自己的命运,反而可以将本能中的女性
之美完全发挥出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社会还是会需要“让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的声音。
反方观点:
时代在变,性别教育的内涵也在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性别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同时性别教育也有了新的内涵,出现了一个新鲜的词语“双性化”。双性化,是一种性别角色倾向,是在个体的人格中同时融入了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倾向,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都要兼具男孩和女孩的特点,双性化的人适应能力更强。
当今社会,男女之间的分工日益缩小,按照传统的男孩和女孩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孩子的发展,比如有些男孩的父亲会坚决不让男孩玩女孩的玩具,会影响孩子潜能的发挥。
双性化教育的优势显而易见
很多研究表明,双性化的儿童更加自信、性格活泼、具有高度的自尊,兴趣广泛、感情丰富、为人热情、独立自主意识强,自我评价也更高。在人际交往中适应性更强、更受欢迎,情绪状态也更加积极。
而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往往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比较片面,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难以自如地应付环境。
双性化并不是培养“假小子”和“娘娘腔”
提到双性化,父母可能会联想到“假小子”和“娘娘腔”,这其实是对“双性化”的一种误解,“假小子”和“娘娘腔”是在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盲目学习异性的性格,这样的儿童往往不被同伴接纳,并体验到低的自尊。失掉了本身的性别优势,就更谈不上双性化了。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有一些性格特质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更加重要,比如让男孩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女孩更独立等。
分享观点
其实,这两个观点也有共性。首先,两性都需要认同自己的性别,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其次,在未来20 年里,当机会越来越平等的时候,社会会更崇尚那些传统认为属于女性的特质,比如爱心、体贴、仁慈等等。这也意味着有些品质并不属于某个性别独有,也并不否认男孩和女孩之间的互相学习。
正方观点专家支持:
张警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心理学博士
反方观点专家支持:
许玉玲
首都师范大学母婴依恋课题组硕士,海之源集团学前教育教师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2010年第11期
Part2:接受男孩女孩本来的样子!
男孩女孩的差异在哪里?
父母必读: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声音,有觉得男孩女孩在教育方法上要一视同仁的,也有觉得男孩女孩要用完全不一样的方式养的。您怎么来看这样的问题?
苏彦捷: 原来中国的教育一直是“重男轻女”的,随着“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普及,现在教育观点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过我觉得理解这个问题,有两个基本的着眼点:一是男孩女孩先天的禀赋,比如体力,健康,智力,性格方面有没有差异;二是后天成长的大环境,包括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望有没有差异,有没有限制和压力。这两者决定了不同性别的孩子最终能发展成什么样。
父母必读:那么,男女之间在先天的禀赋上有没有差异呢?
苏彦捷: 很明显,我们都知道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不同,生殖系统结构不同,特别是激素水平不同,这决定了男性和女性有一些本质上的差异。比如说,男性肌肉的力量要发达一些,而女性的协调能力则更好一些;从生理易感性上来说,女性相对不太容易得心血管疾病,这可能是因为雌性激素本身就对心脏有所保护。不过这些差异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体来说,不是很重要的差异。因为,从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决定个人发展的不再是与体力有关的能力,而是心理方面的素质,比如数学、语言和社交能力等等,还有最近越来越强调的情绪调节和情绪控制方面的能力。
父母必读:两性在心理能力上的天赋有差别吗?比如,直觉上我们总觉得男孩比女孩擅长逻辑思维,女孩比男孩擅长语言,是这样吗?
苏彦捷: 其实,从近几十年大量的研究来看,男女之间在这些能力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勉强能找到一点差异的是空间能力,这个跟我们的常识比较相似,男孩子更有方向感,更“找得着北”。这可能与人类社会早期“男性外出打猎,女性采集守家”的社会分工有关,环境要求男性具备比较好的空间能力。但从广义的智力来说,无论是数学能力还是语言能力,其实男女之间的差异是很小的。
父母必读:男孩和女孩在性格上是不是有差异?男孩一般都比较要强,好咄咄逼人;女性更有爱心,更温柔一些?
苏彦捷: 性格上的差异有一些,但也不是很大;而且这个主要不是天生的,是父母和社会的期望造成的。从一开始,父母和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期待就是不一样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让大夫去通知产房外等待的父亲他们孩子的性别是什么,然后让他们想象这个孩子的样子。如果告诉他有了一个女儿,他就会用一些诸如“娇小”,“可爱”的形容词来描述孩子。如果告诉他是个男孩,他就会用诸如“强壮”,“勇敢”这些形容词来形容孩子。
父母必读:这好像就是心理学上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你想像他什么样,他就慢慢成为那个样子。
苏彦捷: 对,其实男孩女孩都有相似的性格倾向,但表现的形式不同,比如内向的男孩可能喜欢一个人玩打仗的电子游戏,而内向的女孩可能一个人看偶像连续剧,所以你会觉得男孩好斗,女孩好静,这都是社会学习的结果,其实从性格倾向上来说个体差异可能更大。
在日常生活中习得性别角色
父母必读:作为父母或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怎样培养孩子的性格呢?比如说,现在有很多教育工作者说要培养绅士和淑女,就要男女校分开,您怎么看?
苏彦捷: 我觉得,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没有必要为了培养男性就开办男校,为了培养女性就开办女校。因为男性女性是相对而言的,它一定要有另外一个性别的存在来作为对照。在群体中,男孩子和女孩子自然会学习到自己的角色,它会是一个正常发展的轨迹。
父母必读:您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相处中,从对方身上学习?
苏彦捷: 对,比如说处理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冲突。我儿子上学的时候,有个女孩,可能是他同桌吧,老欺负他。我问过我儿子,要不要我帮着出面解决一下,他说不用。我觉得他的回答就有男孩子的那种感觉。
父母必读:这个挺有意思,小男孩慢慢学着自己解决问题,后来解决了吗?
苏彦捷: 没有啊(笑)。后来有一天他回来告诉我说,那个女孩掐得特厉害,妈妈你可能要帮我一下。我就给那个女孩写了一封信,我说你有什么事要说,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我会心疼的。
父母必读:您没有直接找老师和家长?
苏彦捷: 没有,因为我觉得这事最好直接解决,等这种尝试的方式解决不了再用其他的方法。怎么说呢,我跟我儿子交流的时候就聊,也许她是对你有兴趣,希望跟你交往,但不知道怎样做比较合适。要是她对你特别好了,别人都要说她闲话,而用这样的方式,别人就不会说她。但是我觉得太暴力的方式还是应该纠正,因为如果让这种行为成为她面对问题的习惯,将来就很麻烦了。再后来就慢慢好了。
男孩女孩会很自然地趋近社会的期望
父母必读:您说到这个提醒了我,现在社会上好像女孩变得越来越强,男孩变得越来越弱。
苏彦捷: 这个现象跟社会压力和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关。比如父母会希望男孩子不要那么“皮”,因为如果男孩子的活动强度太大,受伤害的可能性也会越大。把他们管住,让他们安静一点,虽然可能男子气会少一点,但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而对于女孩子来说,父母可能会认为她需要泼辣一点,这样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可以不受欺负。所以可能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是生活的环境让两性更中性化或是双性化一些。
父母必读:所以,您是赞成这样的变化?
苏彦捷: 怎么说呢,现在大家都说双性化可能更健康,因为男性也好,女性也好,能接受自己需要接受的那部分,也能接受别人不太能够接受的。比如作为一个男的,又要顾事业,又要顾好家庭,事业上要拼命,回家要温柔贤惠。其实在中国这个文化中,还是对女孩子偏男性化接受的程度高一些,对男孩子像女孩子接受的程度要弱一些。要是男性表现出反传统的,比如一些特别女性化的特点来,社会就看不上你;要是表现得符合传统,大家就能接受。
父母必读: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无论男女,最好都能“刚柔并济”。但这里面,对男性来说,刚的成分要多一些,对女性来说,柔的比重要多一些?
苏彦捷: 说得很对。从很多研究来看,总体上让男孩更像男孩,让女孩更像女孩,同时也能有一些其他的成分,会让孩子更出色。
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健康地发展
父母必读:那父母要做些什么呢?
苏彦捷: 我觉得顺其自然最好。一是你自己怎样想,就怎样做,不要一听到专家说双性化好,你就把男孩当女孩养,女孩当男孩养。我给男孩买玩具和给女孩买玩具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我对男孩和女孩的看法就是不一样啊。我对女孩子的态度,和对男孩子的态度可能也不一样。我也会说,男孩子你哭什么哭,我不觉得你男孩子应该哭,我觉得这样不像个男孩。其实这就是很自然的反应,我接受这个东西;二是别人什么样,你也可以什么样,不非得标新立异,过于特殊对孩子以后发展未必就好。
父母必读:就是说要接受这些社会的普遍观念?
苏彦捷: 我不太赞成那种硬要把男女拉成一样的做法,因为男性和女性本来就是有不同的。所以有时候,我自己觉得还是应该顺应天性。不过,有些天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天赋,即便与社会的期望不太一样,也是要去发展的,这其实也是一种自然。
父母必读:天性的东西,怎么理解?
苏彦捷: 就是有些共通的东西我们不能压抑,比如婚姻感情对男孩也很重要,自立自强对女孩也很重要,这些都是共通的。但不是说女孩非得要跟男孩一样,我不追求跟你一样,我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就去做到什么程度,尽我所能。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点对男孩还是女孩都是一样的。要是能做到而不去做,肯定是要吃亏的。比如有些女孩子就是有学物理的天赋,你就不要说,女孩子学这个东西不合适,让她不要学下去,那她以后是要遗憾一辈子的。不让她顺应自己的意愿学习,其实就是一件不自然的或刻意的事情。
父母必读:感谢您回答了我们这么多问题,最后您能不能总结一下您对男孩女孩发展和父母教育方式的看法?
苏彦捷: 我觉得男孩女孩是有不同的,但这个不同已经不是我们传统认识的那样。男孩女孩有很多共通的地方都要去发展,不要限制;但是男性女性独有的一些特点,要能把它发挥出来,不要强求一致。我觉得男孩女孩没有谁比谁好,也没有谁比谁弱,社会就是因为大家有不同的特点,有了男性女性才构成自然的社会。自然的就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它演化的动力就在这儿,有了多样性才能进化,否则生物就灭亡了。
受访专家介绍:
苏彦捷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元培学院副院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心理学会秘书长、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Part3 送给男孩女孩的成长礼物
Gift1 健康
男孩女孩生理上的不同决定着他们会面临不一样的健康问题,在这里向爸妈们公开男孩女孩的小秘密,让爸妈可以更好地护理孩子。
Gift2 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