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何谓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
  1.是以“书”为本。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因此,强调自能读书,首先必须坚持以“书”(课文)为本,而不能以“题”(阅读思考题)为本。
  2.是以“读”为主。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自能读书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谴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3.是突出“自”。自能读书突出学生学习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运用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立地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获取知识并形成技能。在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自控意识得到强化。其读书活动虽然也有教师的启发诱导,但主要还是由学生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自问自解、“自求得之”。
  
  二、为什么要强调自能读书
  
  1.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钟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多年来一直叫得很响。然而,就大面积而言,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恐怕只是一句时髦的口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还是被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或形式上的“导”与“练”牵着鼻子转,仍然是学习的仆从。 “自能读书”则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一,自能读书突出“自”,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的主体,有了阅读的主动权和自主性。第二,自能读书体现“能”,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牵引,不是吞食教师送到嘴边的东西,而是依靠自己积极的读、主动的思和大胆的问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第三,自能读书强调以“读”为主,保证了学习的主体活动。
  2.能更好地体现“主导”功能。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主导往往错位于主体,主导变成了不分难易的面面俱“导”。强调自能读书,一方面,主导的重要意义更为突出,学生自能阅读中的“导”比教师控制阅读中的“导”自然更为重要,更有必要。另一方面,主导的功能能够得以充分体现。在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最需要引导时加以引导,在最需要点拨处进行点拨,在最困惑的问题上解难答疑,像这样服务于阅读主体而又恰到好处的教学指导,才是“主导”的最佳位置和最好体现。
  3.能有效地训练阅读技能。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总是装在教师的心中。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教案设计去完成一篇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得到的是教师制作的“现成饭”,一旦离开教师,学生恐怕就得“挨饿了”。“自能读书”则是学生在教师是提示和指点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实行阅读理解的自信悟,从而掌握一定的学法,而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最为管用的,切将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三、如何训练自能读书
  
  自能读书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所应追求
  的训练目标,其训练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训练自能读书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训练学生自能读书,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的空间。训练自能读书,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统得过死,教得过细,求稳怕乱是无法训练到位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学时间。一般来讲,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应在1/2-2/3之间。这1/2-2/3的时间(不宜一次性集中)应该完全由学生来自己支配,包括确定读书形式,进行圈点色画、攻克理解难点、向老师和同学质疑等等。当然,强调学生自能阅读并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任其自然。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导,如自读前明示读的要求,自读中把握读的动态,自读后检查读的效果。
  第二,要让学生跳着摘下果子。如前所述,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这是训练学生自能读书的核心。教师要在训练学生的“能”(包括学习潜能)上下功夫,花气力。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和课文难异程度的不同,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在阅读理解方面总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跳着摘下果子,一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尽量自己弄通弄懂,二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答案,要善于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提示,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跳”得勤一点、高一点,要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顿悟”的喜悦。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之下,老师能一如既往地很好地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习惯,这将能使孩子们的成长更迅速!
  (河北藁城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
期刊
一、巧妙激趣,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热情    兴趣来源于认识和需要,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总是要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在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最根本的是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政治对他们有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设置有一定难度的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状态,就会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
期刊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记忆力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教师从一开始导入新课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堂成功课的关键环节之一。除了上述这种以历史事件导入外,常用的导入法还有故事、谜语、诗歌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意识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素质,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竞争意识的内涵、竞争意识与体育教学的内在联系以及培养竞争意识的必要性,进而从体育教学培养竞争意识的原则的基础上谈培养竞争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竞争意识 培养    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生活条件逐渐富裕,使孩子的优越感日益增强,父母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有所勿略,导致
期刊
当前许多家长和教师通常面对这样令人困惑的情况:自己的孩子或学生智力很好,在英语学习方面却显得非常低能。于是家长和教师往往会说:这孩子缺乏学习英语的素质。情况果真如此吗?心理学研究表明,外语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即内因和外因)共同使用的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成功与否除受智力因素制约外,非智力因素还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章兼中教授在其主编的《外语教育学》一书中主张最大限度地开发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轻
期刊
“素质教育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积极的有导向性的教学活动不仅具有传递人类民族文化遗产的功能,而且也是培养个性精神的过程。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同样是一个“孔乙己”,在品读的时候,他悲剧性的结局有的学生说是读书人的悲剧;有的说是性格的悲剧;也有的说是社会的悲剧,是科举制度的悲剧。“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因此,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注重教学环节的创新。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小学数学,使学生全面发展呢?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适当使用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心里特点和认识规律,实物教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这是新的运算知识,学生以前只学过加法和减法,乘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想出它的意义的
期刊
从2006年起,初中思想品德课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然而,我们也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愿意听你的课,如果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毫无兴趣则课堂的效果在哪里?初中政治课程内容枯燥,“大道理”较多,对学生来讲似乎缺少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而思品的学习并不能死拼——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只能白白耗费学生宝贵的时间资源。针对这一变化,在课堂教学具体操作中要让思品教学魅力无限,吸引学生
期刊
作为基础学科,中学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正因为此,数学课使学生感到乏味,难以理解,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那么怎样才能使数学课像语文课那样欣赏名篇乐于其中、津津有味,像历史课那样历史故事生动再现,感叹英雄?这就需要老师对数学课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想、增加乐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贴近生活,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