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gxcgx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实验教学 创设情境
  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比课本上的实验难度更高、未知程度更深,更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但无论学生探究到什么程度,得到什么结果,都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它能充分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智力特长,也便于多元评价的开展。
  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探究式学习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为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增添了新的内涵。那么,怎样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形成物理观念,领悟科学物理研究方法呢?这要求教师成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物理探究。
  一、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紙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实现的。这样的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物理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良好开端。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需要向学生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所理解,同时这个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以语言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主要是教师以语言描述具体的事件或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些事实或问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用为什么下雪天在马路上撒些炭渣能防止汽车打滑;为什么越重的箱子推动越费力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压强时,用为什么运输重型设备的平板车要用那么多轮子;为什么啄木鸟的嘴又长又尖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势能时,引用报道创设问题情境:2000年7月15月,广州市一栋大楼11层窗户上掉下一块碎玻璃,将停放在楼下的一辆轿车的车顶扎穿。一块碎玻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
  2.以实验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既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物理探究的重要途径,也是呈现问题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式。利用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大气压时,通过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然后用剥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吸入瓶内的实验,使学生产生疑问:“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常规教育难以显示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把握教学过程,获得物理探究知识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是让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解决这二者究竟谁为重点的问题,正视探究的过程,将其列为重点。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通过实验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也是很抽象的,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与相应体积数值,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若结合实验,则学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又如教学串、并联电路时,总压和分压的关系是很抽象的,若根据仪器的数据变化分析,就很容易理解。
  2.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许多物理学的规则、公式,都是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数学的严密推导而得出结论的,涉及两大方面:其一为逻辑推理方式;其二为思维的方法。例如,力学中的动能:E=1/2mv,不仅要知道其表达式,更要知晓其推导过程:外力F对物体做的功W=FS,如果用E表示物体的动能,则有,E=FS,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和运动学公式v=2as,可得:E=FS=mav/2a=1/2mv。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空间,教师应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为构建新课程标准下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物理课堂而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 初中政治教学应当与时事相联系。本文主要从时事政治引入初中政治教学的必要性、运用时事进行教学所要遵循的原则和时事与政治教学相融合的具體办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 时事 必要性 遵循原则  尽管初中生的社会经验还不丰富,对于社会上的现象感知及认识都还不足,然而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却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对于经济与政治方面也开始初步地表现出相当大的兴趣。由于材料、故事、新闻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深入到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满堂灌”教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信息技术课,很多教法、学法没有一定的模式,需要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节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应该是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仅完成学习任务,更掌握具体的方法和技能,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的需
政治课教学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是个既古老又全新的课题,尤其是在这个青少年犯罪、校园惨案时有发生的时代。舆论也在谴责,政治课教师在干什么?是啊,我们在干什么?政治课堂教学究竟该做什么?  从社会上一般的认同方式来看,政治课教学至少是一门思想教育课,是一门改造人的思想、塑造良好品质的课程。通俗地说,是要让人向好的方面发展,而不是走向它的反面。这种朴素的看法无疑是不全面的,但是很明确地道出了政治教学的
1科学采收适时采收合适的采收期主要是根据果面着色情况而定。①黄色品种,当底色褪绿,由白变黄,并着有红晕时为宜。②红色 A scientific harvest timely harvest appropriat
生命教育是一种人的教育,是对生存能力的培养,是对生命价值的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热爱生命
初中生正处在学习成长的最佳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初中生受多元价值观念的考验和挑战。学校作为系统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初中生身心特点加强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努力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我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培
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今天,高效鲜活的课堂,不仅是广大教师的追求、学生的期盼,更是家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不断追求的目标。高效的课堂需要我们从多处着眼,但是,判断一堂课是否高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看能否顺利圆满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二是看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三看是否可以高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既是初中历史老师的教学理念,还是一种教学策略,更
1 项目简介该项目是在多年喷蒸-真空热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和实施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厚型中密度纤维板制造技术”中形成的,由南京林业大学和福建龙岩紫金集团永定紫
一  最近在K12地理教育论坛上看到关于海南岛的冬夏季风风向的讨论,对于海南岛的冬季风,基本上没有争议,都认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但是关于海南岛夏季风的风向争议很大,经过笔者总结,主要的观点和理由如下:  观点一: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理由是:风是由海洋高压吹向陆地低压,经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所致。  观点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  理由是:夏季亚洲大陆为印度低压控制,这个低压系统和赤道低压系统连成一体,
摘要: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既依赖于一定的地理知识的掌握,又需要具备空间想象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加强学生的认识,奠定思维活动的基础;根据教材内容,发展形象性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发散性思维;精心设计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通过多方面的训练,学生学会思考,喜欢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形象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地理课程标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