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本文主要研究当前职业院校德育低效的原因之一,即学校德育、家庭德育与社会德育三者的脱节,立足于探究如何更好地将学校德育、家庭德育以及社会德育有效统一起来,以提高职校德育的成效性。
关键词:学校德育 实效性 家庭德育 道德多元化
一、职业院校德育综述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的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促使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学校德育的对象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为迅速时期的学生,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向着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方向发展。可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社会背景下,在不断强调和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青少年犯罪问题却有愈来愈严重的倾向。虽然国家和各级各类学校一直在强调和宣扬德育,却因为各种原因,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较低,还有待提高,这是加强道德教育的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现阶段职业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社会德育脱节而导致的问题如下。
1.家庭重“养”轻“育”
许多家长都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即“养”孩子是父母的事,但孩子一旦送进了学校,怎样教育学生就是学校及老师的事了。尤其是随着当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各地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而对于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2.家庭教育方式简单化,多利用外化而实效性不强的说教法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在其著作《道德教育的哲学》中关于“灌输式教育”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灌输既不是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之所以说它不是教授道德的方法,是因为真正的德育包括对于那些有可能处于冲突之中的价值作出审慎的决定;之所以说它不是一种道德的教育方法,是因为合乎道德的教育就意味着尊重儿童正在发展的推理能力和对他们所学的内容的评价能力。”可想而知,这种教育方式肯定会导致德育的低效性。
3.社会环境不断被污染,青少年健康成长面临众多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风气却是时好时坏。尤其是互联网等多媒体以及网络文化娱乐场所的迅猛发展,使各种不健康的如暴力、色情、迷信等有害信息得以大范围的传播。此外,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还伴有一些丑陋面。这些负面影响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社会风气及环境好坏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因此,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
三、加强职业院校德育成效性的措施
与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相对应,要提高职业院校德育实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职业院校应确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切实地将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德育理念不改变、没有清晰而正确的定位,德育改革也就缺乏思想指导,无从着手。确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能够将德育付诸实践的前提。
2.家庭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
家庭教育要坚持以德为先。“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因此,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学生很难健康地成长。作为父母不但要“养”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的物质条件,更要言传身教,注重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情操、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与学校、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
3.社会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依托
社会应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而充足的精神食粮。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精神家园,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不断净化未成年人的文化市场,用健康的文化作品来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教育。
四、小结
总之,从横向方面讲,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结合的德育网络体系。在当今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社会大系统中,只有使学生置身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环境和谐组合中,才能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
因此,只有将学生置于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中,才能促使学生道德约束能力和道德规范能力不断地提高,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只有建立和巩固以学校为龙头,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才能真正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新宇.德育工作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作者单位:刘巧花,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曾迎春,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
关键词:学校德育 实效性 家庭德育 道德多元化
一、职业院校德育综述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的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促使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学校德育的对象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为迅速时期的学生,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向着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方向发展。可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社会背景下,在不断强调和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青少年犯罪问题却有愈来愈严重的倾向。虽然国家和各级各类学校一直在强调和宣扬德育,却因为各种原因,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较低,还有待提高,这是加强道德教育的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现阶段职业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社会德育脱节而导致的问题如下。
1.家庭重“养”轻“育”
许多家长都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即“养”孩子是父母的事,但孩子一旦送进了学校,怎样教育学生就是学校及老师的事了。尤其是随着当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各地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而对于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2.家庭教育方式简单化,多利用外化而实效性不强的说教法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在其著作《道德教育的哲学》中关于“灌输式教育”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灌输既不是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之所以说它不是教授道德的方法,是因为真正的德育包括对于那些有可能处于冲突之中的价值作出审慎的决定;之所以说它不是一种道德的教育方法,是因为合乎道德的教育就意味着尊重儿童正在发展的推理能力和对他们所学的内容的评价能力。”可想而知,这种教育方式肯定会导致德育的低效性。
3.社会环境不断被污染,青少年健康成长面临众多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风气却是时好时坏。尤其是互联网等多媒体以及网络文化娱乐场所的迅猛发展,使各种不健康的如暴力、色情、迷信等有害信息得以大范围的传播。此外,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还伴有一些丑陋面。这些负面影响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社会风气及环境好坏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因此,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
三、加强职业院校德育成效性的措施
与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相对应,要提高职业院校德育实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职业院校应确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切实地将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德育理念不改变、没有清晰而正确的定位,德育改革也就缺乏思想指导,无从着手。确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能够将德育付诸实践的前提。
2.家庭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
家庭教育要坚持以德为先。“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因此,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学生很难健康地成长。作为父母不但要“养”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的物质条件,更要言传身教,注重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情操、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与学校、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
3.社会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依托
社会应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而充足的精神食粮。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精神家园,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不断净化未成年人的文化市场,用健康的文化作品来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教育。
四、小结
总之,从横向方面讲,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结合的德育网络体系。在当今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社会大系统中,只有使学生置身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环境和谐组合中,才能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
因此,只有将学生置于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中,才能促使学生道德约束能力和道德规范能力不断地提高,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只有建立和巩固以学校为龙头,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才能真正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新宇.德育工作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作者单位:刘巧花,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曾迎春,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