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肉瘤5例影像误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dejing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尤文肉瘤的误诊原因,以期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尤文肉瘤误诊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股骨2例,肩胛骨1例,髂骨1例,距骨1例,除1例股骨未行MRI检查,其余4例均行X线、CT、MRI检查。结果:2例股骨误诊为骨髓炎,1例距骨误诊为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肩胛骨误诊为骨淋巴瘤,1例髂骨误诊为骨肉瘤。主要征象包括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等。结论:骨尤文肉瘤随发病部位的不同,其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和无显著特征性,因而影像学误诊率较高,扩宽认识和结合临床、病理综合分析对提高诊断有帮助。
  关键词 尤文肉瘤误诊X线CTMRI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4~27岁;病程4个月~2年,病灶均为单发。其中股骨2例,肩胛骨1例,髂骨1例,距骨1例。
  主要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进行性疼痛并伴有生长较快的肿块,软组织肿胀明显,跛行或患肢运动功能障碍,伴有低热或食欲不振、白细胞增多等。
  方法:5例均摄患部X线平片和CT平扫,1例4岁股骨患者未做MRI和CT未做增强检查,其余4例均做MRI或CT平扫加增强检查。
  结果
  误诊的病种:2例股骨误诊为骨髓炎,1例距骨误诊为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肩胛骨误诊为淋巴瘤,1例髂骨误诊为骨肉瘤。
  主要影像学表现:①股骨2例:1例股骨远干骺端发病,就诊第1个月X线未见骨质异常,CT示髓腔略膨胀,骨皮质破坏变薄,少量骨膜反应致密连续(图1a);第2个月,CT示骨皮质菲薄和断续,葱皮样骨膜反应排列不光整、塑形差并有破坏,密度尚致密(图1b);第3个月,CT示破坏的骨皮质、骨膜反应骨密度不协调性减低,骨膜反应的形态大部分消失,前后codman三角形成,并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图1c)。1例股骨干中上段发病,X线髓腔模糊、密度不均匀,骨皮质破坏中断,葱皮样骨膜反应不均匀和不连续,CT示骨皮质广泛边缘模糊的溶骨性破坏和中断缺如,密度不均匀。骨膜反应排列不规整,间隙不等宽,无增厚或融合,密度极不均匀。MRI示髓腔内T1/T2混杂信号,水肿明显并见多个子灶。STIR示软组织肿块与髓内病变范围一致,增强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②距骨1例:X线表现为距骨密度不均匀,关节周围软组织层次不清楚。CT示距骨界限清楚的溶骨性破坏,周围伴有多个斑片状、穿凿状界限清楚的破坏灶,骨破坏不成比例或不协调,有不完整的高密度硬化边,中心低密度钙化灶(图2)。MRI示骨破坏区内不均匀等或长T1、长T2信号,STIR高信号,增强骨破坏区肿瘤明显强化,并见肿块局限性侵入距跟关节内。③肩胛骨1例:X线、CT显示肩胛骨体广泛溶骨性或泡沫状破坏,伴随棉絮状低密度残存骨和肿瘤骨形成。周围软组织显著肿胀,内见实性软组织肿块和片状、蜂房状坏死灶。增强肿瘤实质明显强化(图3)。MRI软组织显著肿胀,软组织肿块呈等/长T1、长T2混杂信号,实质明显强化,肿瘤骨均为低信号,STIR显示肿瘤范围较大。④髂骨1例:X线表现为左侧髂骨大片状骨密度增高。CT示髂骨边缘不规整的骨质增生硬化,内呈板障状,患骨与邻近骨质分界清楚。外侧纵行片状骨质化,与髂骨宽基底连接,且境界清楚。灶周未见有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征象。MRI患骨在T1/T2呈等或低不均匀信号,边缘肿瘤骨与正常骨质信号相近,平扫和增强亦未见软组织肿块,STIR示相邻臀肌片状高信号水肿灶(图4)。
  讨论
  主要影像学特征性表现:①长骨:早期受累的髓腔中心呈斑点状或斑片状、筛孔状、鼠咬状溶骨性破坏,破坏区界限不清,一般没有骨质硬化,即使有,也与骨破坏是不成比例或不协调的[1]。骨干呈梭形膨胀。后期病变沿骨之长轴广泛蔓延,并由内向外迅速溶骨破坏。随病程进展,病变区溶骨破坏逐渐增多和范围明显扩大,并逐渐出现骨膜反应。骨膜反应多呈葱皮样表现,密度低和不均匀,其塑形差、排列不规整、无融合或增厚,少数放疗后层状骨膜反应粗而致密、边缘清。骨膜反应常被肿瘤突破形成特征性的Codman三角。肿瘤早期即可侵入软组织,形成不清晰的肿块,伴软组织弥漫性肿胀。
  图1a为就诊第1个月:骨皮质破坏变薄,密度尚均匀,少量骨膜反应致密连续;图1b:骨皮质菲薄和断续,葱皮样骨膜反应排列不光整、塑形差并不连续,密度尚致密;图1c:骨皮质模糊、消失,以及骨膜反应性骨密度不协调性减低,其形态大部分消失,前后codman三角形成,明显软组织肿块。
  软组织肿块轴向一般与破坏骨相一致,也可为分叶状较大肿块,在CT上肿块多等于骨质破坏范围,在MRI上多与髓内病变范围一致,也可表现为小破坏大腫块或超过髓内病变的范围。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并可见多而粗大的血管。②骨盆和肩胛骨:骨质破坏可呈圆形或椭圆形,可呈斑片状或泡沫状破坏区,或表现为增生硬化,或以膨胀性溶骨性破坏为主[2]。在破坏灶内可出现棉絮状瘤骨,部分病例有少量钙化斑点。骨膜反应呈分层状或放射状骨针形成,与长骨骨膜反应改变相似。常伴有软组织肿块和明显软组织水肿。③不规则骨:骨质可表现为广泛的溶骨性破坏,远较瘤骨形成和骨膜反应异常出现早且严重[3]。一般少出现骨膜反应。也可表现为边缘清晰或有硬化边的限局性骨质破坏,硬化边常不完整。病灶内可伴有瘤骨形成,但骨密度低,与骨质破坏程度不成比例。肿瘤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内破坏骨质向外突出形成软组织肿块,因受关节等限制肿块相对较小。周围关节内可有积液。
  误诊对比分析:①化脓性骨髓炎:起病急骤,多伴有寒战高热,局部红肿、热、痛较尤文肉瘤明显,疼痛持续时间短和夜间不加重。长骨以干骺端多发。髓腔内多有死骨,其密度一般较高或有骨纹理。骨膜反应规整连续、密度均匀,可有髓内骨膜增生或骨化致髓腔狭窄的特征,但尤文肉瘤放疗后具相似表现,难以鉴别。软组织肿胀出现较尤文肉瘤早和范围更广,肌肉束间脂肪层或筋膜间隙移位、模糊或消失[4]。脓肿样囊腔在MRI上有特性,DWI显著高信号。软组织瘘道、骨性窦道等具特征性。其对抗炎治疗效果明显,尤文肉瘤对放疗极敏感。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时中间细胞增高的原因以及在做血常规时,是否需要做手工显微镜分类。方法:将血常规结果中中间细胞>15%的标本,同时将血涂片用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染色后,用显微镜目测法镜检。结果:中间细胞大于正常值的标本中,有假阳性出现;50例标本中,有假阳性30例(60%)。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能代替手工显微镜分类,应将中间细胞大于正常值的标本进行
期刊
关键词 血常规血涂片检查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临床实验室要充分做好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本文对半年来血常规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重视血常规实验前中后质量控制尤其是血涂片显微镜检查非常重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可避免血液病的漏诊并为患者的快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月~201
期刊
在门诊日常预防接种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般反应。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征状。一般如出现高热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发展成热性惊厥。能及时、正确地处理预防接种产生的一般反应或异常反应,是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现仅举1例无细胞百白破引起高热反应的
期刊
摘要 目的:评估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RVITSP)、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P)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起搏参数、心电图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单腔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随机为分组(每组10例):1组患者行RVITSP,1组行RAVP,另1组行RVOTSP;分析对比术前及术后心电图的QRS波宽度,术后即时及1、6个月随访时各起搏参数差异、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
期刊
摘要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产生输液差错的教训,减少医疗过失的发生,避免护患纠纷。方法:选择近年来发生的护士在输液过程中的11例差错事例加以分析,找到造成输液差错的原因。结果:产生差错的原因:①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②技术不过关,缺乏护理经验;③护士服务意识不到位,缺乏与患者的沟通。结论:提高输液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明确岗位职责是避免输液差错的关键。  关键词 基层医院输液差错原因分析  我国
期刊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兰州市某小学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促进该市同龄儿童健康成长策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分别依照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水平筛查调查人群消瘦、超重、肥胖与贫血所占比例,判断调查人群营养状况。结果:调查对象贫血、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较高,其中贫血检出率高于超重检出率(P<0.05),而超重检出率高于肥胖检出率(P<0.05),并且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总体上均随年龄增
期刊
病历资料  例1:患者,女,47岁,因血压升高、乏力、尿多15年,加重1个月入院。15年前,因头晕就诊,诊断高血压病,服复方罗布麻可缓解。以后症状加重,常四肢无力跌倒;口渴,日饮水4000ml,尿量2500ml,但无多食消瘦。多次就诊本省各医院,作血糖、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均正常,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疗效差。1个月前,因胆道蛔虫症入外科,四肢无力加重,不能下床,无肢体活动障碍。测血钾2.8
期刊
关键词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  病历资料  患者,男,47岁,因搬石头时突闻左肩部有断裂响声,并感到肩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于4天后由家人陪同求治,彩超示左肱二头肌肌腱断裂不除外,肱二头肌周围积液。查体左上臂掌侧中1/3處出现一软组织包块,用力作抗阻力屈肘时,包块显得更为明显,肱骨结节沟处压痛,肩部肿胀,屈肘无力,左肩旋转,外展功能受限。诊断为“左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收入住院。入院后
期刊
皮下血肿为献血后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主要由于采血人员穿刺技术欠熟练,或采血后献血者保护、压迫穿刺部位不当等原因所致,给献血者身体上带来损伤,精神上带来一定的负担。为了预防皮下血肿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绝对安全,对形成皮下血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现总结如下。  献血后皮下血肿的原因  献血者精神紧张是发生皮下血肿的首要因素:初次献血者尤为突出,采血过程中由于高度紧张及疼痛刺
期刊
患儿,男性,7岁,汉族,主因“呕吐2天伴四肢痛疼1天”之主诉收住我科;患儿于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抽搐,无腹泻,四肢无疼痛,发病后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静脉输液治疗后患儿呕吐症状好转,于入院前1天患儿自觉四肢无力,双下肢不能正常站立行走,双下肢远端感觉障碍减退,伴有四肢疼痛,尤以左上肢及右下肢疼痛为甚;故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 36.5℃,P 82次/分,R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