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论述了学习与思维的密切关系。文章主要从阅读、想象力和质疑三个方面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246-01
孔子說:“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论述了学习与思维的密切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一、自主阅读,激发思维潜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去读书,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这样,他们才能自主地获取知识,对所学的知识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在教学《隐姓埋名三十年》一课时,出示课题后,我先问学生:“你读了课题后,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于是,有的学生提问:“一位赫赫有名的专家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也有的学生问:“隐姓埋名的生活是怎样的?”还有的学生说:“她这样做值得吗?”我并没有帮学生解答,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主阅读,边读边想,去找寻答案,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我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先引导学生了解王承书的感人事迹:一是1956年,放弃名利,从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二是1961年隐姓埋名,一心投入祖国研制原子弹的工作,直到去世。在充分了解她的事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体会到王承书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自主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入情入境的读书,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启发想象,发散学生思维
“思维缺乏了想象,也就缺乏了突破性的意识流动,缺乏了宏大的视野,缺乏了人生理想境界之美的追求……”想象力的挖掘一定能激发学生对文本无穷无尽的求知欲,并能很好的发散学生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就让我们借助文本这片广阔的天地,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遨游吧!比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时,这篇课文写到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湖畔呈现出一幅悲壮的画面,令人难以置信。此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老人,你会说些什么?”在催人泪下的哀乐声中,通过入情入境的想象,海鸥没有说出的话通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了出来:“爷爷,我是独脚哇,您平时最担心的就是我,您怎么能丢下我呢?”“您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我多想再听到您亲昵的呼唤!”“爷爷,您再看一眼公主,好吗?以后我再也不惹您生气了。”“不要走,您永远在我们身边……”一声声深情的呼唤,道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同时,使孩子们获得思想启迪,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又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们还想到其他办法了吗?”有的学生说可以把瓶子放侧,也有的说可以在瓶子中间砸一个口,还有的说可以用麦秆吸……不管学生说的办法是否更优,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通过想象,让学生开动了脑筋,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借助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情感去想象,从而形成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深层次阅读奠定基础。
三、质疑问难,拓展思维空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孔子认为,仅仅“多学而识”,或单从经验或书本上获得知识,而不进行深刻的思维活动,结果会一无所获,学习和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有收获。因此,教学中,就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动脑解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矛盾”之处激疑。比如《麻雀》一课,文中写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一内容是课文的难点,可以质疑:“老麻雀明明知道自己与猎狗力量悬殊,这样做的结果是死路一条,可它为什么还那么坚决地要去救小麻雀呢?”通过这个提问,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与同学探究交流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疼爱、保护自己的,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老麻雀本来站在高高的树枝上非常安全,但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它不顾自己的危险,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庞大的猎狗展开殊死的搏斗。老麻雀爱自己的孩子,它要救自己的孩子,这种强大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使它不顾一切地从树上飞了下来。这说明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理解到这里,课文的难点自然就突破了。
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由乐思到善思,由浅思到深思,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 阅读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246-01
孔子說:“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论述了学习与思维的密切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一、自主阅读,激发思维潜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去读书,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这样,他们才能自主地获取知识,对所学的知识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在教学《隐姓埋名三十年》一课时,出示课题后,我先问学生:“你读了课题后,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于是,有的学生提问:“一位赫赫有名的专家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也有的学生问:“隐姓埋名的生活是怎样的?”还有的学生说:“她这样做值得吗?”我并没有帮学生解答,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主阅读,边读边想,去找寻答案,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我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先引导学生了解王承书的感人事迹:一是1956年,放弃名利,从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二是1961年隐姓埋名,一心投入祖国研制原子弹的工作,直到去世。在充分了解她的事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体会到王承书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自主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入情入境的读书,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启发想象,发散学生思维
“思维缺乏了想象,也就缺乏了突破性的意识流动,缺乏了宏大的视野,缺乏了人生理想境界之美的追求……”想象力的挖掘一定能激发学生对文本无穷无尽的求知欲,并能很好的发散学生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就让我们借助文本这片广阔的天地,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遨游吧!比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时,这篇课文写到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湖畔呈现出一幅悲壮的画面,令人难以置信。此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老人,你会说些什么?”在催人泪下的哀乐声中,通过入情入境的想象,海鸥没有说出的话通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了出来:“爷爷,我是独脚哇,您平时最担心的就是我,您怎么能丢下我呢?”“您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我多想再听到您亲昵的呼唤!”“爷爷,您再看一眼公主,好吗?以后我再也不惹您生气了。”“不要走,您永远在我们身边……”一声声深情的呼唤,道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同时,使孩子们获得思想启迪,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又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们还想到其他办法了吗?”有的学生说可以把瓶子放侧,也有的说可以在瓶子中间砸一个口,还有的说可以用麦秆吸……不管学生说的办法是否更优,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通过想象,让学生开动了脑筋,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借助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情感去想象,从而形成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深层次阅读奠定基础。
三、质疑问难,拓展思维空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孔子认为,仅仅“多学而识”,或单从经验或书本上获得知识,而不进行深刻的思维活动,结果会一无所获,学习和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有收获。因此,教学中,就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动脑解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矛盾”之处激疑。比如《麻雀》一课,文中写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一内容是课文的难点,可以质疑:“老麻雀明明知道自己与猎狗力量悬殊,这样做的结果是死路一条,可它为什么还那么坚决地要去救小麻雀呢?”通过这个提问,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与同学探究交流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疼爱、保护自己的,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老麻雀本来站在高高的树枝上非常安全,但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它不顾自己的危险,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庞大的猎狗展开殊死的搏斗。老麻雀爱自己的孩子,它要救自己的孩子,这种强大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使它不顾一切地从树上飞了下来。这说明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理解到这里,课文的难点自然就突破了。
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由乐思到善思,由浅思到深思,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