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老师已经退休三年多了,儿子结婚不久,没有孩子。她的朋友都很羡慕她,说她天天跟老伴一起享清福,实在太舒服了。但周老师总是觉得日子非常无聊,还觉得自己在这种无聊的日子里越来越老,这么一想,就觉得很慌张。她最近特别敏感,人家说一句她很年轻她就会开心很久,如果人家不赞她年轻,她就会整整一天心情不好。其实,人到晚年,受临终生命的促动,往往怀有强烈的惧老心理。
人类本来就具有趋向“不衰”和盼望长寿的冲动,这种冲动愈大惧老心理就愈加强烈。因此,对衰老极度敏感,全神贯注的结果是自我暗示,自我加压,形成了种种惧老表现。老人们要走出晚年的惧老心理须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作为老人要树立积极的生存意识。即正确对待人生,科学看待生命。通过对人生和自我价值的合理认定提高对生命意义的领悟。由此,结合自身条件继续服务社会以激发生活热情、体验生活情趣,消除身心衰老对自我的不良暗示。正确对待疾病,有病求医,相信科学,不过分关注生理上的细微变化和片面强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通过情绪转移加强人际交往,以消除与社会的疏远,避免自我孤立。辩证地看待衰老,变衰老为紧迫感,促进对生命的珍惜和人生意义的追求。
其次,社会、家庭要重视老人的生活,关心老人的健康,不仅让他们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乐。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别乎?”因此,关心老人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他们走出惧老心理则是精神赡养不可忽视的问题。所谓老有所乐,就是在制造、提供良好的物质生存条件的同时向他们提供、创造积极的精神生存环境。
老年人如果发现自己有前面提到的类似症状就应及时调整心态,做到正确地对待人生,科学地看待生命,树立积极的生存意识。如果想继续服务于社会,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觉得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可让亲属或朋友陪同你去医院就诊,或找专业人士咨询,不要过分地关注自己生理上的细微变化,更不能片面地强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要相信科学。独乐不如与众同乐,如能加入到多数人的活动中去,加强人际交往,缩短与他人的距离,避免自我孤立,就可以克服或远离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否则,这些不良的情绪会使你的身体每况愈下,后患无穷。
人类本来就具有趋向“不衰”和盼望长寿的冲动,这种冲动愈大惧老心理就愈加强烈。因此,对衰老极度敏感,全神贯注的结果是自我暗示,自我加压,形成了种种惧老表现。老人们要走出晚年的惧老心理须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作为老人要树立积极的生存意识。即正确对待人生,科学看待生命。通过对人生和自我价值的合理认定提高对生命意义的领悟。由此,结合自身条件继续服务社会以激发生活热情、体验生活情趣,消除身心衰老对自我的不良暗示。正确对待疾病,有病求医,相信科学,不过分关注生理上的细微变化和片面强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通过情绪转移加强人际交往,以消除与社会的疏远,避免自我孤立。辩证地看待衰老,变衰老为紧迫感,促进对生命的珍惜和人生意义的追求。
其次,社会、家庭要重视老人的生活,关心老人的健康,不仅让他们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乐。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别乎?”因此,关心老人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他们走出惧老心理则是精神赡养不可忽视的问题。所谓老有所乐,就是在制造、提供良好的物质生存条件的同时向他们提供、创造积极的精神生存环境。
老年人如果发现自己有前面提到的类似症状就应及时调整心态,做到正确地对待人生,科学地看待生命,树立积极的生存意识。如果想继续服务于社会,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觉得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可让亲属或朋友陪同你去医院就诊,或找专业人士咨询,不要过分地关注自己生理上的细微变化,更不能片面地强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要相信科学。独乐不如与众同乐,如能加入到多数人的活动中去,加强人际交往,缩短与他人的距离,避免自我孤立,就可以克服或远离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否则,这些不良的情绪会使你的身体每况愈下,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