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日记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中国第一人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4月,反映1937年中国南京的战争灾难大片《南京!南京!》在北京举行了盛大首映礼,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屠杀,让国人和世界各国的人民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了解了日本侵略军的残暴、凶狠。无独有偶,同月,中德合拍历史影片《拉贝日记》在南京公映。首映式上,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说:“希望通过这部影片把当年这样一场不太被西方世界所了解和认知的灾难告知全世界更多的人。对历史的承认对未来的和平很重要。”
  约翰·拉贝生于德国汉堡市,以其在南京大屠杀中救了大约20多万中国人而闻名,被世人尊敬地称为“中国的辛德勒”。1931年至1938年前后,拉贝任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他目击了日本军队在中国南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并将其记录为著名的《拉贝日记》。当年南京沦陷后,滞留南京的20多位西方人士,包括拉贝、魏特琳等人,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在南京城西北部一块约3.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了国际安全区,从日军的枪口与刺刀下拼死救护成千上万的中国难民。南京大屠杀期间,魏特琳女士也写下了震惊中外的《魏特琳日记》,这部日记和《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齐名,成为外国人见证南京大屠杀历史、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重要罪证。在《魏特琳日记》中,多次提到了一个名叫程瑞芳的女性,并亲切地称她为程夫人。这个人究竟是谁?做过了什么样的传奇事迹?研究者的一次意外发现,揭开这位非常人物的神秘面纱。
  2001年12月7日,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研究人员在整理金陵女大零散档案时,发现了一本珍藏60多年的尘封日记。经过严谨的考证,郭必强等人确定,该日记作者就是程瑞芳女士,一位武汉人,时任南京国际安全区第四区(金陵女大难民所)卫生组组长、中方负责人之一。
  研究人员深入研究后得出更重大的结论,这些日记是程瑞芳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写下的,是一本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成为第一个以日记形式真实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日记原名《1937年首都沦陷留守金校的同人一段日记》,后称《首都沦陷留守金校日记》、《程瑞芳日记》。日记系钢笔手书,一共3万多字,起讫日期为1937年12月8日至1938年3月1日,这正是抗战初期“首都”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全城大规模屠杀的时间。而且,程瑞芳还是逐日记载,从不间断。这本日记用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信笺公司印制的元书纸信笺。
  日记中字迹有些潦草,可以想象当时这位年逾花甲的中国老太太所面对的恶劣环境和紧张的心情。日记中每天都有对日军烧杀奸抢丧失人性暴行的记录。面对同胞遭受的血泪暴行,程瑞芳在日记中发出了“受这种耻辱,何日能雪耻”的呐喊!程瑞芳在日记中提到,每天记完日记都要赶紧藏起来,以免被发现。已经公布的程瑞芳日记,字字句句令人心痛,记载的那段屈辱岁月唤醒了多少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怀!专家称,《程瑞芳日记》与《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和《东史郎日记》相互印证,形成连环证据,受害者、加害者以及第三者的日记证言相互印证,同时也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铁证。
  程瑞芳的孙子程国祥曾跟着奶奶住在学校。他回忆说,他住在奶奶的卧室隔壁,是一间小小的储藏室,有时夜里起来,总能看到奶奶在昏黄的灯光下,认真地写着什么。“因为奶奶管着学校的伙食、卫生等物资,我以为她是在记账。”
  程瑞芳每天都为保护难民奔波,自己的儿媳和孙子也差点遇害。《魏特琳日记》中写到了1937年12月17日当天程瑞芳的镇定:“日军士兵走后,程夫人、玛丽和我到东南宿舍,那里没有人,程夫人的儿媳及所有的孙子孙女都不在了。我被吓坏了,但程夫人平静地说,他们一定和难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了。”根据程瑞芳自己的记录,万幸的是,“……后来我们到一百号去找他们,到底都在那里”。
  
   《程瑞芳日记》摘登
  12月10日
  ……搬进安全区的人路上不断,进到学校的也是如此,洋车没有了,路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是自己挑、抬,飞机声、大炮声他们也不管,真是凄惨……我们这里只住妇女、小孩,也不许烧锅弄饭,有的自己家里送饭,没有饭吃的不多,我们给她们吃,早上给他们水洗面,给他们三次水喝,有一千多人,忙极了,预备水、开水,一日送两次。现在预备在大门外对面开一粥厂,过两天就有粥吃了……
  12月11日
  今早死去两个小婴孩,一个只有一个多月,是闷死的,一个有三个多月,早有病的……今日大炮打得利(厉——编者注)害……(我军(指国民党军队,下同)要逃了,警察没有了。北门桥有小兵抢了,老百姓也抢,还有几个宪兵维持,抢了几个人。下关我军放火烧了,烧的地方很多……
  12月13日
  昨晚我军退了,今早没有听见还炮声。下午二时,日兵由水西门进城了……今晚有人跑到学校里,来得不少。日兵跑到他们这(家)里,要他们走,因为(日本)兵要睡(觉)。跑出来的人都是空手……这些人骇(吓)死了。……我辛(心)酸了,真是凄惨,不知明天还要闹出什么事情来……
  12月14日
  今日来的人更多,都是从安全区内逃来的,因日兵白日跑到他们家里抄钱、强奸。街上刺死的人不少,安全区里都是如此,外边更不少,没有人敢去,刺死的多半青年男子。
  12月17日
  现有十二点钟,坐此写日记不能睡,因今晚尝过亡国奴的味道……今晚拖去11个姑娘,不知托(拖)到何处受用(强奸),我要哭了,这些姑娘将来如何?……
  12月18日
  昨晚拖去的女子今早都放回来了,有一个未回来,不知是留在那里,或是她不好意思回来……真不得了,这些(日本兵)猖狂极了,无所不为,要杀人就杀人,要奸就奸,不管老少。有一家母女二人,母亲有六十多岁,一连三个兵用(强奸)过,女儿四十多岁,两个兵用(强奸)过,都是寡居,简直没有人道……
  12月19日
  昨晚有宪兵在前面睡,晚上还是有兵进来,到五百号客厅许多人之中强奸。今日白天有两兵到五百号,房门口站一兵,里面一兵叫别人出去,留下一年轻女子强奸……这些难民只真可怜,有的家烧了,有的丈夫被日兵杀了,有的被日兵拖去了不知生死,哭的哭,叫的叫,惨不堪言……日兵烧房当玩意,他们也怕冷,先拿里面家具烧起来烤火,要走就走,火若燃上房子就烧了,有时放些死人在内再燃火烧房子。
  12月20日
  今日又来了许多难民,二百号三楼也睡满了。他们想这里有宪兵保护,其实宪兵还是将姑娘拖在院子里奸,不是人,是畜牲,不管什么地方。今天中午,有兵来拖两个姑娘,并拿她们的东西……
  12月22日
  德国领事在下关也不许进城,自然他在兵船上,他不要第三国看他们无道德的行为,在路上睡的死尸也不要人看,有的路上只见死尸不见路,简直把中国人不当人……
  12月29日
  今日在此登记男人,把全城的男子都弄到此地来登记。留下一些年青人是他们所疑心的,(让)这些女难民出来承认是他们的父兄、丈夫或亲戚。有一个老太太有胆量,出来认了三个人,其实她也不认得他们,就是要救他们。有一个年青女子也出来认,说是她的哥哥,回来里面换件衣服,又出来认她的亲戚,此人真是可佩。……现在日兵清理街道,把死人埋下土,或是烧,街上的死人太多了。
  据史料证实,程瑞芳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曾远赴日本,在远东军事法庭上作证。她用自己在金陵女大安全区的亲历亲见,控诉了日军在中国南京所犯下的烧杀抢掠的种种暴行。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在金陵女大零散档案中发现的程瑞芳填写的英文履历表,也提到她曾到过日本。程瑞芳在证词中说:“我71岁,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宿舍总管。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校园被宣布为一个安全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收容了1万多妇女和儿童。”然后程瑞芳列举了她亲眼看到的日军在校园里强奸、抢劫和杀人的数个证据。最后,她写道:“我愿签名盖章证明此事,1946年4月8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孙宅巍说,“迄今为止,在我们的视野中,还没有见到过一份中国人记载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日记原件。程瑞芳日记的发现和公布,正好填补了空白。”
  1962年,程瑞芳曾返回阔别多年的南京,重游金陵女大美丽的校园。1965年,程瑞芳以90高龄在武汉去世。
其他文献
外婆一直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关于这一点,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不但知道,而且记得非常清楚。据说她对妈妈执意要嫁给爸爸是坚决反对的,还听说妈妈的婚礼外婆没有参加。可当在远方工作的妈妈抱着我、请求外婆带我的时候,外婆一下子就答应了。  外婆经常说,女孩子,不要太吵闹,要安静。所以有那么一次,我蹦到桌子上又哭又闹,外婆一直喊着:“不要吵不要吵,你安静点好不好?”外婆把我按在桌子上,打了我的屁股。挨完打,家
期刊
案情:郑某与杨某是邻居,老伴都去世得早,儿女大学毕业后都在外地工作。平时,两位老人互相关心,特别是郑某腿摔断后,杨某日夜照顾。1997年,两位61岁的老人为了更好地互相照顾,意欲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双方老人的子女都竭力反对,未能去领取结婚证。虽然未能领取结婚证,但阻挡不了他们相互关爱、相伴相依的决心,举办了简单的结婚仪式就同居了。2008年元月,郑某因车祸身亡,获得死亡赔偿金14.6万元。另留下8
期刊
当我坐在阎长贵先生面前,听他平和地讲述30多年前的故事,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位诚恳、书卷气十足的学者,曾是江青的第一任秘书,以后被打进秦城监狱8年之久,出狱后又流放农场5年。“历史的组合真奇妙!给中国第一夫人江青当秘书,这是我做梦也没想过的事情。‘文化大革命’居然使这个没做过的梦变成现实,我真像经历了一场噩梦!”听到阎先生真实的声音,我想我应该把这段历史写出来。  阎长贵先生的祖祖辈辈都是贫苦农民
期刊
相敬相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相容,相互认知和理解,相互尊重和爱护,相互信任和体谅。那么,老年夫妻怎样才能心理相容呢?纵观恩爱夫妻的经验,似可归纳为三点:   心理“磨合”夫妻的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不完全一样,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不断“磨合”,才能相互适应。应该尊重和允许对方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爱好,尽量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有条件的应当参与到对方的活动中去,共享其中乐趣。夏老夫妇就一同赋词作诗,有共
期刊
口腔溃疡“火”有多种  中医一般把“火”看作是口腔溃疡的病因,但“火”分虚火、实火,治疗选错了药当然无效。症状属“虚火”,应当服用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而牛黄解毒片或三黄片只适用于“实火”性口腔溃疡,症状可见溃疡表面呈黄色、红肿热痛,且伴有口苦口臭、心烦身热、尿黄、便秘等症状。其实,还有一种“肝火”性口腔溃疡,症状可见溃疡呈黄白色,周围红肿,数量多时甚至融合成片,疼痛剧烈,同时可出现头顶部痛、头
期刊
今年66岁的李文江原是长春市二道区环保局局长。多年来,离开工作岗位的他,没有在家里享清福,而是用全部退休金和多年的积蓄,创办了以教育青少年为目的的全国首家民间“祖国日记室”。   李文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雇农家庭,从小生活贫困,是党的温暖关怀,让他一家过上了好的生活,也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李文江总是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实际行动回报党的哺育。   1999年,退养后的李文江从原来紧
期刊
拜佛遭劫   有个人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赶路,累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他忽然发现路旁有一尊佛像,便想去拜拜佛,顺便歇歇脚。来到佛像前,他把包裹放在身旁,跪在佛像前,双手合十,两眼微闭,一边拜佛,一边为自己祈祷。他的祈祷和别人不一样,只听他轻轻地说:“佛爷呀,保佑我的包裹轻一点儿吧!保佑我的包裹轻一点儿吧!”不料,就在他闭目祈祷时,有个小偷乘机偷走了他的包裹。那人祈祷完毕后,睁眼一看,发现自己的包裹不
期刊
邀全国幸福健康快乐的老人们走向世界    为促进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的友谊,由韩国旅游发展局、全国中老年才艺之星展示活动办公室、北京俏夕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华俏夕阳网(www.zhqxy.com)和中韩相关机构联办的《中华俏夕阳艺术代表团赴韩国文化交流活动》正在火热报名中。凡身体健康的中老年艺术团队或个人均可参加。也欢迎敬老爱老的孝亲子女支持老爸老妈并一同踏上艺术之旅。  从3月下旬起至
期刊
“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女大学生徐秀娟为救一只丹顶鹤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感人故事。叫人难以相信的是,在徐秀娟牺牲后,她曾经救过的一只丹顶鹤也含悲而死。更鲜为人知的是,徐秀娟的父亲将这只痴情丹顶鹤的遗骨赠送给了有“中国鸟王”美称的阎福兴。多年来,阎福兴每次一演出,都要用这只鹤骨精心制
期刊
问:我的妈妈今年六十多岁,身体还不错,每天家务也操办得好。但是近来家里人越来越觉得她话多,有时罗罗嗦嗦的,不该她管的事总要说几句,搞得家里人很烦。请问这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小郭  答:郭小姐提出一个老人中带有普遍性问题。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人上了一定年纪之后,爱唠叨,常表现在:说话往往重复罗嗦,无休无止;喜好忆旧,炫耀过去功绩;爱多嘴,好指点小辈的生活琐事,如孙儿上学要说两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