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u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小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两方面加以论述。首先论述利用“家庭小实验”对化学学习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励以阐述,并结合教学实例以说明。强化了“家庭小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科学的发展观看待“家庭小实验”,把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发展熏陶联系起来,利用科学家成长的事迹,学习科学家的勤奋态度、执着的精神。在“家庭小实验”中学会发展自己,学会创新、学会进取,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关键词】实践,科学,实验,态度,兴趣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加了“家庭小实验”栏目。本书共有7章,有“家庭小实验”内容5项,占总章节内容的71%。这是落实新课标精神,将课内知识延伸于课外的好方法,是实践第一观点的体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之一。应验了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的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该项活动作为课堂学习内容,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研究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教师重视,让“家庭小实验”真正进入课堂
  “家庭小实验”是配合教学而编写的,因此必须使该栏目为教学服务,必须提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进去,并亲自做好这个实验、以待上课时检查学生完成该实验时心中有数,并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习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中的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家庭小实验”,将约30g研细的碳酸钠晶体装入小塑料袋底部,压紧后,用线绳将塑料袋绑住,使碳酸钠晶体被封在塑料袋的下半部。再将约20g研细的硝酸铵晶体装入塑料袋的上半部,用烧热的铁丝或锯条将塑料袋封口,即做成“冰袋”。使用时,只要将线绳解下,用手使袋内两种固体粉未充分混合,便立即产生低温,试试看温度能降到多少。(当外出旅游时,这种“冰袋”可以用于短时间保鲜食物。)
  这项家庭小实验很简单,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这两种物质是不难找到的,塑料袋是各种包装用到的,更是比比皆是,实验程序也简便易行。
  这项家庭小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中的碳酸钠与硝酸铵反应生成两种新物质是吸热反应。任何物质都具有能量,而且不同物质具有的能量也是不同的,所以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有的化学反应却需吸收热量。例如一氧化碳、甲烷的燃烧就释放出热量,而上述碳酸钠晶体和硝酸铵晶体反应时,需要从外界环境吸收热量,所以温度降低,也就形成了“冰袋”。
  实验后对照实验过程,让学生总结反应规律,教师点拨发现学生的奇思妙想,这样做,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他们的探索心理,实践有所得,学起来自然有趣味。
  
  2.以科学的发展观看待“家庭小实验”
  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可持续发展观。而人的发展需要具备科学的理念。“家庭小实验”本身就是科学的体现。学生认识达到了这种高度,才会更具有做好“家庭小实验”的兴趣。这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以正确的人生观熏陶他们,以严谨的态度做好实验。我就利用课本中现有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这些材料,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都反映了科学家发现一个个成果的过程或勤奋工作的真实记录,本书中反映了我国侯氏制碱法,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的金属钠,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的过程。侯德榜为了打破洋人垄断纯碱产业的状况,毅然放弃在美国留学的机会,1921年欣然回国,他全身心地投入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上,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1924年8月,塘沽碱厂正式投产。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瑞典化学家舍勒是在1774年发现氯气的。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份是MnO2),当他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这种气体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舍勒感到极为难受,但是当他确信自己制得了一种新气体后,他又感到由衷的高兴。
  不论是哪一个国别的科学家,都是把发展科学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利用文本中科学家成长的事迹,教育学生培养科学精神,学生一定会深受启发的。从而自觉地用严谨的、热情的态度对待“家庭小实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让“家庭小实验”体现出家庭性,特别是在“家庭小实验”中发展自己,使自己学会创新,从而不断进取。
  新一轮的课改实验,新教材的使用,化学课“家庭小实验”的具体实验活动,确实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实验演示能力,学生学会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实验活动,并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自己。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素质教育的发展,几何初步知识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日益明确,内容也日渐丰富。怎样做好几何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在教学中,通过实物观察使他们对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大小、形状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留在大脑中形成一些鲜明的表象。也就是常说的几何观念。几何图形首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际事物引入,例如低年级第一次认识三角形,老师拿着
期刊
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的活动。在观察和实验的探究实践活动中,观察是实验的基础,因为在探究自然事物的活动中,首先要在认真观察周围常见事物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然后经过思考,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在实验的过程中,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验可以把有关的物理现象再现出来,让学生观察,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物理产生了兴趣,便会注意力集中,仔细观察,思维敏捷,记忆效果也会最佳。而物理实验正
期刊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英语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该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英语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之美,体会参与之乐,获取成功之喜。    1.自主学习,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张扬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在有限的教学空间内,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期刊
课堂教学是要重视学生的兴趣与愿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提问,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互动合作与交流,促进师生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课前教师还应为课堂提供足够的资源和课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呢?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情境中,可激起学生的强烈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围绕问题去思、去想。为此,教师应该
期刊
“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忽视教学大纲要求,自觉和不自觉地采用传统的注重译写和语法教学的方法和课堂结构,忽略听说训练,因而不能充分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英语教学目的。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就如何转变思想观念,严格
期刊
【摘要】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和学习活动中不断去感受、去探索,从而获得知识。    【关键词】活动,轴对称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应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
期刊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体目标设置上,重点突出“语言运用”的理念。并以学生能做某事为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的要求,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建议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任务型教学的特征  1.1任务以意义优
期刊
【摘要】高中新课程标准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系统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适应了社会要求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下的需要。全体一线教师只有深入学习、理解和思考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转变教学行为,才能构建起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本文阐述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结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实验结果分析等,通过“启、
期刊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1.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