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计算的速度与准确率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最终的成绩,通常计算不准确的学生是很难取得优秀成绩的。面对学生计算的错误,很多人都会认为是马虎造成的,那么真的只是马虎吗?马虎的背后其实是算理不通,只是机械运用算法,这样就难免会出现错误。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北师大版“蚂蚁做操”这节计算课,来谈谈如何上好一节计算课。
一、读懂教材、用好教材是上好计算课的基础
“蚂蚁做操”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关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教科书创设了“蚂蚁做操”这一童话情境,为学生更好地应用乘法解决问题提供可能,同时蚂蚁小小的身体更接近于点子图,能够比较容易地让学生实现从直观图抽象到点子图的过程。为下面提出问题提供了资源,也让计算课中 “为什么要算?”有了落脚点。
教材中的问题串一: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这是在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点子图的圈画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为后面学习中理解算理提供资源。
在问题串二中,教材将表格和点子图分别与乘法竖式展开形式的每一步互相对应,清晰地呈现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竖式展开形式的计算过程,沟通了数据列表、抽象竖式、直观点子图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来说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最后抽象出乘法竖式的简化形式,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思考的数学化过程。教材在关注学生算理理解的基础上,强化算法,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机融合。细品教材,会发现教材中的点子图是竖着放的,为什么要这样放呢?原来竖式计算时8在上面,40在下面,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竖式与点子图的对应关系,能够自主地将竖式与点子图建立对应关系,用点子图来理解算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三种计算形式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算。
二、读懂学生、启思质疑是上好计算课的关键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读懂学生很重要。这里的读懂是要细化到每个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上。学习“蚂蚁做操”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乘法的竖式计算。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十、整百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与加减法竖式不同的是: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用一位数分别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借助点子图或表格解决12乘4这一问题,为学生的解决问题策略留有空间,也就是留有空白框,让学生将自己了解的其他方法写在空白框内,这个留白就是了解学生对竖式理解和运用的一个途径。从学生的算法展示中不难发现,学生能够借助列表或点子图的方法计算12乘4,在学生心中有借助竖式计算的意识,而且有的学生能够直接进行竖式计算,所以教师可以大胆地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经验尝试乘法的竖式计算。
三、融会算理、贯通算法是上好一节计算课的归宿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是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观察操作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使学生的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1.回顾点子图与列表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解决12×4这一问题,展示学生的方法,汇报他们的想法,及时建立点子图与表格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算理理解做好准备。
2.探究乘法竖式算法。竖式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是这一知识不是直接由教师教的,而是通过学生的不断尝试、观察发现、总结归纳提炼出来的,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所以要给学生创造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列竖式,我想这个创造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建立在学生对加减法竖式以及口算乘法算理的理解之上的。
从学生的展现方式来看,学生能够将口算方法用竖式的表征形式展现,或是借助加法竖式来解决乘法竖式的计算,或是运用竖式简化计算形式,有了这样的思考和尝试的过程,就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强化学生的理解。
3.建立表格、点子图与算式三者之间的算理融合。在竖式的展开形式与表格、电子图三者之间的关系中,一定要抓住8、40、48这三个关键点进行点拨,在观察中学生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在竖式的减缩形式中,则要更加明确位值思想,深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4.知识迁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能成为一种探索活动。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尝试体验的方法学习新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加减法的竖式经验来嘗试列出乘法竖式,借助对12乘4的竖式体验来迁移213乘3的竖式算法,达到深化对竖式算理的理解以及对竖式算法的掌握。
5.及时练习。借助教材中的习题,及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强化学生对于竖式算法的理解和运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6.归纳小结。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梳理整节课的收获,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以后运用乘法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汇报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快乐。只有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才能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内在的魅力,才能真正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安县新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读懂教材、用好教材是上好计算课的基础
“蚂蚁做操”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关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教科书创设了“蚂蚁做操”这一童话情境,为学生更好地应用乘法解决问题提供可能,同时蚂蚁小小的身体更接近于点子图,能够比较容易地让学生实现从直观图抽象到点子图的过程。为下面提出问题提供了资源,也让计算课中 “为什么要算?”有了落脚点。
教材中的问题串一: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这是在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点子图的圈画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为后面学习中理解算理提供资源。
在问题串二中,教材将表格和点子图分别与乘法竖式展开形式的每一步互相对应,清晰地呈现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竖式展开形式的计算过程,沟通了数据列表、抽象竖式、直观点子图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来说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最后抽象出乘法竖式的简化形式,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思考的数学化过程。教材在关注学生算理理解的基础上,强化算法,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机融合。细品教材,会发现教材中的点子图是竖着放的,为什么要这样放呢?原来竖式计算时8在上面,40在下面,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竖式与点子图的对应关系,能够自主地将竖式与点子图建立对应关系,用点子图来理解算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三种计算形式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算。
二、读懂学生、启思质疑是上好计算课的关键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读懂学生很重要。这里的读懂是要细化到每个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上。学习“蚂蚁做操”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乘法的竖式计算。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十、整百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与加减法竖式不同的是: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用一位数分别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借助点子图或表格解决12乘4这一问题,为学生的解决问题策略留有空间,也就是留有空白框,让学生将自己了解的其他方法写在空白框内,这个留白就是了解学生对竖式理解和运用的一个途径。从学生的算法展示中不难发现,学生能够借助列表或点子图的方法计算12乘4,在学生心中有借助竖式计算的意识,而且有的学生能够直接进行竖式计算,所以教师可以大胆地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经验尝试乘法的竖式计算。
三、融会算理、贯通算法是上好一节计算课的归宿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是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观察操作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使学生的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1.回顾点子图与列表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解决12×4这一问题,展示学生的方法,汇报他们的想法,及时建立点子图与表格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算理理解做好准备。
2.探究乘法竖式算法。竖式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是这一知识不是直接由教师教的,而是通过学生的不断尝试、观察发现、总结归纳提炼出来的,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所以要给学生创造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列竖式,我想这个创造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建立在学生对加减法竖式以及口算乘法算理的理解之上的。
从学生的展现方式来看,学生能够将口算方法用竖式的表征形式展现,或是借助加法竖式来解决乘法竖式的计算,或是运用竖式简化计算形式,有了这样的思考和尝试的过程,就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强化学生的理解。
3.建立表格、点子图与算式三者之间的算理融合。在竖式的展开形式与表格、电子图三者之间的关系中,一定要抓住8、40、48这三个关键点进行点拨,在观察中学生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在竖式的减缩形式中,则要更加明确位值思想,深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4.知识迁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能成为一种探索活动。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尝试体验的方法学习新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加减法的竖式经验来嘗试列出乘法竖式,借助对12乘4的竖式体验来迁移213乘3的竖式算法,达到深化对竖式算理的理解以及对竖式算法的掌握。
5.及时练习。借助教材中的习题,及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强化学生对于竖式算法的理解和运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6.归纳小结。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梳理整节课的收获,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以后运用乘法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汇报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快乐。只有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才能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内在的魅力,才能真正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安县新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