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写好记叙文“五步曲”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2008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看到学生写作文时痛苦的样子,教师就恨不得马上变出一套“写作宝典”来,让学生练成随手一写就是好作文的功夫。但却实在是没有这种“宝典”,但是可以总结一下写作记叙文的套路,让学生在写作时有章可循。
  一、标题要新颖
  “题好文一半”,有一个好标题文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拟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素。
  1.拟题的方式:要素式: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拟题或综合拟题。顺序式:以时间的推移式空间的转换拟题。线索式:以全文的线索作为文章的标题。点题式:文章的标题直接点明或暗示文章主题。
  2.拟题的原则:简明。醒目。新颖。
  3.拟题的方法:引用诗句、警句、歌词、广告。化用诗句、警句、歌词、广告。违反常理,造成悬念。巧用数字、公式和标点。巧用修辞。
  二、中心要明确
  作文中心不能隐晦含蓄,应该主旨明朗,达到中心明确要做好以下三点:
  1.明确中心。也就是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由多个角度最终确定一个中心。即使文章有多种角度、多种立意,一旦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又必须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否则,“意多乱文”,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2.紧扣中心。选取的材料,表达的感情或观点,一定与中心密切相关。无关的话不说,反面的话即使只为避免极端,也只能略说。如果发现材料不当,要寻找与中心的共同点,用议论性的话(小观点)拉回来。
  3.点明中心。表达中心的语句要突出显豁,在行文时,要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把表达中心的语句放在突出、显豁的位置。具体方法有:可以开门见山,揭示题旨;可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也可以段首显示,反复强调。还要注意点题,既要点标题,也要点话题。
  三、选材要典型
  选材要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慧眼独运,以新制胜。
  避俗取新精选材,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材要着眼当代,紧贴现实生活。坚持以下的几个方面:只选新的,不选旧的;只选亲身经历的,不选道听途说的;只选小材料,不选大材料;只选深刻的,不选浅薄的;只选具体的,不选空洞的;只选有趣的,不选平淡的;只选罕见的,不选常见的。
  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努力使材料充实、典型、真实、新颖。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做法比较可取: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
  四、结构要合理
  如何在结构上让文章看来清晰明了,或新颖出众,就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一线贯串。面对着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串起来,使之浑然一体。服从并服务于表达主题的需要,紧密围绕中心思想来安排结构,使文章严谨统一,条理井然。
  2.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它们的最大好处是总提明确,分述到位,各得其所。这种结构方法,纲目清晰,中心突出。
  3.设问式结构。以提问和作答来组成文章的结构,新鲜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作者的设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这要求作者具有较高的思维水平,对中学生来说比较难。
  4.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做抑扬转换。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5.并列式结构。除开头结尾之外用三四个大的段落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一个主题将几件事或某件事的几个侧面并列或交错展开,这种横向并列式的结构方法,就是“三江并流法”。注意:“三水”或者来自同一个源头,或者汇向同一个大流,或者中间交叉相会。
  6.回环反复。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
  7.一波三折。写人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读者。或悬念设疑,误会兴波,或是蓄势陡转,抑扬生变,从而激发起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8.首尾出彩。开头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感悟、直抒胸臆等方法,形成一股气势,把后面的内容带动起来;结尾可以运用呼应开头、交代结局、陡转立止写景蕴情、启发鼓励等方法,对全文的主题进行深化。不论哪种方法,都要力求用得自然、精巧、含蓄、有力,为文章配上一个“豹尾”。
  五、语言要优美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也就是文章的“外衣”。文章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精确的立意,无不以语言为载体。生动优美的语言,能让人视听为之愉悦,心弦被之拨动,情感与之共鸣。
  词汇丰富,使文章灵动鲜活;句式灵活,让句段音韵和谐;修辞巧妙,使语言生动有趣;描绘传神,让形象场面或人物栩栩如生;情感充沛,让读者深受感染;语言幽默,俏皮诙谐,让人忍俊不禁。这些都能形成文章独特的风格,使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如果能做到这五步,写作记叙文可能就不再那么让人痛不欲生了。能写好记叙文,对以后学写说明文和议论文无疑是一个好的铺垫。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五步里,找到适合自己写作文的方法。
其他文献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语文,就是因为他们对语文的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他们觉得语文就是枯燥的,语文的背诵是枯燥的,语文的文言文是枯燥的,语文的诗歌是枯燥的,语文的阅读是枯燥的,语文的作文也是枯燥的,他们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去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来的文化,可以感受到中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写景诗的鉴赏在其中占了较大比例,成为历年高考命题选材的热点之一,这些写景诗,诗人游山玩水、写景言志,是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但他们往往有情不直言,有恨不直说,因此,探究写景诗中情景关系,对考生准确理解写景诗很有必要。  一、 初步诵读,找准意象,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  古典诗歌贵在含蓄,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
期刊
正如阿基米德所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引入恰当概念进行讨论,可以让写作者轻松占领立意的制高点,居高临下驾驭全篇。因为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就事论理过程之中,只有进行概念厘定,才能避免陷入说不清、辩不明的泥淖,才能将人们由混沌的此岸摆渡到天朗气清的彼岸。不妨先回看2015年全国课标1卷作文真题及考生作文选段:  【作文题】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
期刊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在课改教学实践中,点拨教学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要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
期刊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经历了一场革命。这要求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跟上教学改革的大潮。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激流勇进,走在时代的前列。要告别昨天,转变传统意义下的语文角色。  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改变我们过去过多地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要建立起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要善于处理教材,选择进行对话的
期刊
2015年11月11日、12日、13日三天时间,参加了贵州省思南中学举办的贵州省高中语文戴泽兵名师工作室和贵州省高中英语兰显芳名师工作室跨学科同课异构课的教学活动,分别听了四位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听了戴泽兵、陈丹(江苏省常熟市语文特级教师)两位专家有关高中语文教学方面的讲座,感受很深,尤其对新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精神、品质、情感的提升  高中语文新课标
期刊
一、做好课前预习  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而在识字教学中,以往的教学形式大都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只是充当配角跟着老师随声附和。这种完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之中,自然会学的枯燥和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我便开始试探着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主要还是针对生字词的预习。慢慢的我发现,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的活跃了,课堂上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学生的课
期刊
一、生命意义教育的内涵  生命意义教育,就是有关生命意义的教育。它是以人的生命为主线,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意义,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二、生命意义教育进校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生活也随之丰富了,但是,现在孩子的幸福指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最苦的岗位。其实,班主任工作虽苦却乐在其中,作为一名班主任,能深深地体会到:天下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良的教育。正如陶行知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班主任应该用尊重的心态和真诚的爱心,去敲开每个学生的心门,让学生在爱的滋润下自主发展。  一、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以爱感其心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
期刊
《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即以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事论证“盛衰之事,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观点。  此文在记叙庄宗得天下的境况时,提及其父李克用在临死前赐予他“三矢”。“三矢”,顾名思义,就是三支箭,那么其父为何要给庄宗三支箭呢?  其实,“三矢”即三桩遗愿。李克用临死之际,赐“三矢”的同时,告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