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点拨”的技巧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ckta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在课改教学实践中,点拨教学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要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学小说《孔乙己》,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出能够把学生引到深处的词句,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另外,还可以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儿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以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可以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使学生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体会到明媚春光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随机应变,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人们:点拨是一把火,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往往把重点建立在文章写法的规律技巧上,例如,层次结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推理论证等,而不自觉地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属性不是单一的,即使是同一事物,同一题材,也是不变中有变化。正如《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箱高洁,水落石出”的迥然景观,颇有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多年来的应试环境,我们老师
期刊
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语文教育工作者理应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与教育手段,真正实现教育课程标准。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科学知识言语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新的科学文化内涵的热烈追求  以往的语文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偏重课本知识的灌注,忽视时代发展中新文化、新科学技术对学生带来的冲击力,致使学生对学校、家庭以外的外部界世界知晓
期刊
兴趣——学生写作的动力  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多阅读报刊书籍,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多记读书笔记,积累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观察——学生写作的源泉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
期刊
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他们及时行动,大胆探索,勇于改革,从杨思之路到杜郎口,从市“35x教学策略”到区“自能高效课堂”,无一不渗透着教师们的心血,无一不体现着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等课改理念,围绕提高课堂效率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显其能”,语文教改呈现“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而一提及复习课,会令多数师生倒胃口,“不就是烫剩饭”吗,没啥好研究的,让学生自己复习、做做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有关朗读的训练。  一、继承和发扬我国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传统  语文是一门情感教育学科。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史,我国的语文教学都十分重视朗读。朗读是字音清楚,声音响亮地读。它是将书面语言再现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作文教学,多由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特别是作文批改更是语文教师“一人独白”,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由此产生的作文教学低效,常令语文教师苦不堪言。  面对这一教学困惑,笔者近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打破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改变作
期刊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这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它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则发挥授之以渔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上实现“生为主,师为导”,从根本上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呢?其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能否给学生一把打开语文大门的钥匙,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在此基础上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期刊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语文,就是因为他们对语文的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他们觉得语文就是枯燥的,语文的背诵是枯燥的,语文的文言文是枯燥的,语文的诗歌是枯燥的,语文的阅读是枯燥的,语文的作文也是枯燥的,他们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去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来的文化,可以感受到中
期刊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写景诗的鉴赏在其中占了较大比例,成为历年高考命题选材的热点之一,这些写景诗,诗人游山玩水、写景言志,是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但他们往往有情不直言,有恨不直说,因此,探究写景诗中情景关系,对考生准确理解写景诗很有必要。  一、 初步诵读,找准意象,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  古典诗歌贵在含蓄,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
期刊
正如阿基米德所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引入恰当概念进行讨论,可以让写作者轻松占领立意的制高点,居高临下驾驭全篇。因为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就事论理过程之中,只有进行概念厘定,才能避免陷入说不清、辩不明的泥淖,才能将人们由混沌的此岸摆渡到天朗气清的彼岸。不妨先回看2015年全国课标1卷作文真题及考生作文选段:  【作文题】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