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摄影,是把瞬间变成永恒的事业:她用多棱的广角把五彩斑澜的大千世界折射,把生活的追求、欢乐和痛苦烙在记忆中……”。当《大众摄影》1988年12月刊发我在第一届《我和摄影》征文比赛获奖文章时,佟树珩主编为它加上了一个灿烂的标题——《为家乡增添一个太阳》!我真的十分感谢《大众摄影》给我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从而催生了中国第一所民办摄影高等院校。 1988年,当全国各地影友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时,我突然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是把瞬间变成永恒的事业:她用多棱的广角把五彩斑澜的大千世界折射,把生活的追求、欢乐和痛苦烙在记忆中……”。当《大众摄影》1988年12月刊发我在第一届《我和摄影》征文比赛获奖文章时,佟树珩主编为它加上了一个灿烂的标题——《为家乡增添一个太阳》!我真的十分感谢《大众摄影》给我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从而催生了中国第一所民办摄影高等院校。
1988年,当全国各地影友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时,我突然想到:何不创办一所摄影学校,满足这么多摄影爱好者的需求呢?1989年秋天,东南亚各国摄影家来闽创作,顺道到我的华光照相馆参观。当我提出创办民办摄影学校的构想时,他们都击掌称善,并一致提出应当推请郎静山大师担任名誉校长。不久,郎大师欣然应允担任名誉校长职务,并题写了校名。1991年5月,郎大师首次回到阔别40多年的故土,在上海锦江饭店,他亲手接过了担任学校永久名誉校长的聘书。
当时中国的摄影教育才刚刚起步,社会急需大量的摄影人才。然而,办摄影教育,场地、资金、师资、教材等等都要急待解决,谈何容易!身边可怜的几万元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学校的申办过程更是历经艰辛,但我心中的信念冥冥不息。
1992年9月2日,中国首家民办摄影学校——华光摄影技术学校正式在洛阳江畔成立!周志刚先生带着郎大师亲笔书写的“务实求精”的校训前来参加开学典礼。我办学的消息竟然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可是,初生的学校仍然步履蹒跚,第一届新生只有9个人,校舍只有投资几万元的一所民宅。直到1993年5月的一件小事,才给了我新的支持。当时我在杭州机场等候安检时结识了一对日本老夫妇。他们现居厦门,老先生也是摄影爱好者,下飞机后,他们一再盛情邀请我到他们家作客,我当时有一种预感——或许这就是一个机遇?
我大着胆子走进他们的海滨别墅,突然想到了随身还带着在杭州交流过的《东方之子》录像带,于是当场放给他们看,两位老人竟手舞足蹈地为我祝福。当天下午他们还参观了学校,当晚,我将学校的发展构想,详细地向两位老人作了介绍。
几天后,两位老人送来了300万日元。用这第一笔钱,我在国道324线旁买了3亩地,开始了新校的建设。1994年,学校第一幢教学楼建成,面积2000多平方,首期招收34名中专生,从此进入了国家学历教育的行列。
此后,华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2000年,学校已建成了一万多平方米现代化的教学生活大楼,拥有各种现代化设施、器材、大型摄影棚、展览厅,固定资产已达1000多万元,近年来培养的上千名毕业生,在全国各地的婚纱影楼、新闻单位和企业等用人单位里受到普遍欢迎,学校被泉州市人民政府评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
进入新世纪,我又开始创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无偿划拨国道324线上的200亩土地作为建设用地。2001年8月,福建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学院的申报进行了现场评估。
2001年12月11日正值中国入世,就在这一天,福建省政府高校设置评估专家组的14位专家对2001年全省申报的高校进行投票表决,华光以13票顺利通过,并正式列入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当年招收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生500人。2002年3月23日,华光摄影艺术学院新校区正式奠基。十五年前,我踏上了摄影教育之路,我希望这“心中的太阳”,在大家的支持下,永远灿烂。
其他文献
6月19日的上海下着滂沱大雨,笔者应邀前往NORITSU(诺日士)的中国生产基地——诺日士(上海)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担任着诺日士中国总部的角色,设立于2001年1月9日,于2001年11月2日建立于上海嘉定工业区,投资额12亿日元,两层的厂房(含办公楼)占地21000平方米。在获特许彻底参观生产车间及拍照之前,我首先与公司最高领导人大西正一董事长作了专访。 问:这么多年来,NORITS
在摄影界最被轻视的可能就是滤色镜了,人们可以花上万块钱购买顶级徕卡相机,花上万块钱购买徕卡APO和ASPH镜头,也不愿花几百元购置必要的滤色镜,因为很少有人能说清使用滤色镜的必要性和显著作用。 以下几张图对照显示出使用滤色镜前后的效果区别,不知哪位影友能猜出所使用的滤色镜名称。 在文章的结尾有谜底的答案。但得知结果似乎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从三个小问题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首先,滤色镜为什么能产生
终于禁不住数码摄影的诱惑,疯狂地购置了柯达DC290、佳能D30、索尼707和笔记本电脑。数码图像的潜在艺术创作空间之巨大,着实让我这个二十余年“烧龄”的老影迷兴奋了一阵。 修改数码图像常用的Photoshop软件功能强大,在图像设计创意方面几乎无所不能,是与传统暗房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滤镜、效果、技巧的使用应本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艺术法则,根据题材内容和主体形象特点,合理
2000年5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摄影师付兴应世界著名建筑师法理博·萨巴(Fariborz Sahba)邀请赴以色列拍摄卡梅尔山梯田花园。 1999年,萨巴来北京参加世界建筑师大会时,我们相识的。他参观了我的工作室,看到我拍摄的照片后,跟我说:“我在海法有一个进行了15年的建筑,卡梅尔山梯田花园,很快就要完工,到时候请你拍摄。”我听后认为这只是客气,便微微一笑。他却用手捂着自己的胸口说:“我
曾经有朋友对我说,要想拍摄野生动物,必须去非洲。我听了很感慨,非洲的确是以她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那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也因此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师的天堂,也许一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在那里也能拍到好的摄影作品。在我们所了解的动物知识中,有关非洲的电视节目和画册也似乎更多一些。但由此我也经常问自己,这难道是我们了解动物的唯一方式吗?作为城市人,尽管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没有到野外亲自观察动物的
在亚洲最大的火车编组站——郑州北编组站,有一群靠装卸货物谋生的民工。他们刚卸完了整整一车皮面粉,正靠在车门前休息。当我的镜头对着他们时,他们没有作出任何动作,而是露出了自信的微笑。这种微笑感动了我,因为他们的微笑显示出了劳动的力量,传达着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拍摄使用禄莱双镜头反光相机,乐凯120黑白胶卷,快门1/30秒,F5.6光圈。(牛爱红) 点评:作为一幅环境人像作品,这张照片较好地体现出
我们的祖先曾经以镂刻的方式记载历史,那些久远的往事,因其铭记的存在而显示出弥珍的价值。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记载历史提供了更多的方式与可能。当单纯的文字记载已渐显苍白,图像记录正成为丰厚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的时候,这些灵动的生活,将因影像的“铭记”而被后人视为真实的历史永恒。 为此,摄影家们已然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人,肩负起保存人类视觉历史的责任。 纵观中国现代摄影的演进,我们不难看出摄影人走过
《大众摄影》杂志NO.61工作室和《个人电脑》杂志实验室联合测试了中国市场上正在销售的32款数码相机,涵盖了从精巧时尚的消费类产品到顶级的专业机型。 我们测试的相机品牌包括Canon、Casio、Fujifilm、JNC、Kodak、Minolta、Nikon、Pentax、Ricoh、Samsung、Sanyo和Sony。很遗憾数码相机的重要厂商Olympus由于策略问题无法及时参加我们的评测
这张照片是应某杂志的需要拍摄的。当时受稿期的限制,拍摄的当天没有月光照明,而建筑物上也没有造型灯,所有的照明只能依靠远处的反射光、漫散光和窗内的灯光,这种现场条件和场景往往不会引起拍摄者注意,从而失去了很多题材。其实,只要仔细观察,掌握光比,并利用夜幕使部份杂乱的东西处于暗部,突出主体,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拍摄这类照片的要点是控制曝光时间,如机械地根据测光表的数据曝光,则会产生曝光不足现象
一等奖 歌 蒙超/摄 三等奖 回归.落红 王文伟/摄 优秀奖 霞光中的桂林 张克祥/摄 三等奖 斗角 沈伟荣/摄 优秀奖 瀑浴 吴建强/摄 优秀奖 夏日 唐茂云/摄 二等奖 村童 张三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