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信息技术使阅读课教学情境生机盎然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是声音、图象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桂林风光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美丽的漓江”“我看到了造型奇特的大象。”……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桂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麻雀》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麻雀为了救自己的孩子时的毫不犹豫、奋不顾生,我使用信息技术设计课件,配上象声词,图文并茂,给学生带来一种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直观,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加深了学生阅读感受与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信息技术的参与,学生对需要阅读的文字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战争的了解,我特意精选了一组战争的图片,让学生的心灵随着图片的内容而跳动,并与之产生共鸣。要求学生边看图片边思考,看完图片有什么感受。学生虽还没有详细学习课文,却理解了小作者的感情。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由于时代的不同,伟大周总理的形象对当今小学生是比较陌生,历史背景与他们有距离感。如果只让学生读几遍课分,教师作一些分析讲解,学生是不能感受到一个形象丰满精神崇高伟大的周总理。因此我结合课文内容,有机地用电脑课件来播放一些有关的图片和录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增强周总理形象的感染力。为了调动学生情感,把学生对总理的热爱崇敬之情带向高潮,在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感情致深的自然段之前,我又插播了周总理逝世,长安街送总理的感人一幕。这样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周总理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更领悟到亿万人自发为总理送行的无限深情的内在情感驱动。最后学生有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当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信息技術拓宽了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渠道
  语文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解放心灵、发展个性的舞台,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主动探究。
  教学《一只贝》时,我为学生用课件展示了一些美丽的贝壳、珍珠图片,学生一下子被美丽的贝吸引住了,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了解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展示一只破烂的贝壳,提问:大家觉得与前面的贝壳想比较,这是一只怎样的贝?学生:“丑陋的……”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我提出疑问:“谁再来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贝?”学生回答:“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解决了一些基本问题,大家又对贝的可怜和可敬产生了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形成协作小组,大家协同合作,分析贝为什么可怜,为什么可敬,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信息技术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结合,使语文课堂展现出全新的面貌,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上《鲸》一课时,教师让同学们收集有关鲸种类的资料,同学们便可以自主的上网去查阅自己感兴趣的鲸种类及详细资料,然后大家相互交流自己搜寻的结论。每个同学都有选择的权利,是为自己而学习,是内心的需求,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
  四、信息技术创设开放的课外阅读环境
  有人说,语文外延=生活的外延,也有人说:“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扩大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迅速而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吸收量,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阅读总量剧增,背诵课文增多,阅读速度加快,最终提高阅读效率,提高人文素养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语文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条件。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课改中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就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平时的阅读只限于书本,有时到图书室去查找资料,这样一来,不但阅读面狭窄,也难于提高阅读效率,阅读的量也达不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然而整个网络世界的信息存储量比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的存储量还大,也就是说,利用计算机能增加很大的阅读量。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丰富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巧妙结合,利用信息技术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的内在感染力,强化了学生观察、想象、审美情感,思维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在愉悦有趣的情境中,语文阅读能力一定会有信的提高。
其他文献
一、选准动情点  教育心理学表明,想象在审美心理中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它能够借助情感的推动,把审美的感知和理解联结起来。在想象阶段,原先感知的成果,亦即饱和着情感色彩的表象,由于情感的进一步诱发,获得鲜活的生命,不断运动、分解和组合。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想象时,要注意选准动情点,所谓“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借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作品与学生共鸣,让情感成为想象的动力。  二、
期刊
一、利用地球仪,消除地理事物平面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很多地理事物是立体的,但到了课本上就图例化了,平面化了。这样的例子在课本上比比皆是。如地球是立体的,但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地图却是平面的。大气环流是立体的,但呈现在课本中却是平面的。经纬网是立体的,但我们看到的经纬网都是平面的。学生在学习时,要通过这些平面的图形来想象立体的空间,这就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人为的障碍,我们要尽可能地消除这些不利影响,模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阅读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阅读中批注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的最佳途径。  一、关于“批注”的理解  所谓批注,就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
期刊
批注就是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想、所思、所感、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标注在文本相应的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種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注”是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中关键处、疑惑处标示或解释;“批”是指于文中奇妙处、动情处进行点评,抒写读者的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  通过我校语文老师的讨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我对语文批注式教学学法的指导以及运用上有了一定的认识,
期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对大纲和教材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已经步入了良性的轨道。信息技术的应用,更使英语教学日趋完善。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英语学科的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具体来说,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一、信
期刊
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建英语知识大厦的基石。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单词学习的任务是最繁重的。单词掌握多和熟练程度直接影响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准确性, 单词量的多少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从某个角度上看,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掉队,往往是从记不住单词开始的,单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是否能够巧妙的记忆英语单词成为一个人能否快捷突破英语的关键。那么,教师在教学过
期刊
一、注重兴趣培养  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感性基础上的,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现实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寻问题的根源。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种类时,当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有关的概念以后,别具匠心地出示了一些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属于哪种三角形,第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回答说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回答说是钝角三角形;第
期刊
【学习目标】 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特点;2.理解三角形相似的判断方法;  3. 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重点】 寻找三角形相似的条件,靈活运用其比例性质. 【难点】 构造相似三角形探究求解几何问题.
期刊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全面了解教材知识体系,对教材内容有一个较完整的把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做到心中有数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知识体系的编排方式,要对小学阶段的整个知识结构有个全面的了解,要有全局观念。才能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及学生所应达到的高度,而不是就知识讲知识。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用来描述这种意境。  (一)通读小学阶段六年共12册教材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目的就是将学习动机理念与中职生的身心特点和数学学科特征进行有效结合,提升中职生数学学习的動机,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中职数学教师提供能激发并维持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动机的教学策略,帮助中职生重新燃起学习数学的热情。  关键词:中职院校 学习动机理念 数学教学模式  当前正值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党的19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