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养印的私人茗居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试问茶的氛围哪里最浓郁,回答无疑是闸北。这里有上海首家茶艺馆“宋园”,这里是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创办地,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茶文化研究中心、上海茶叶批发市场集群等均在闸北。
  在以“壶王迎客”、茶圣陆羽塑像等茶文化景观为特色,享誉上海的闸北公园北侧灏园,有一处楼高百尺、独具意趣的私人茗居,那就是被海上同好戏称为“茶气冲天”的——静斋。
  
  美髯公
  
  据说男人蓄须,由来已久,是一种风尚,亦是个性的显现,更是尊严之象征。君不见后汉关云长,唐初“风尘三侠”之虬髯公,北宋大胡子苏东坡,乃至近代艺术大师张大千等,无不以蓄须留髯为美,堪称魅力无限。
  而闻名海上的静斋印人元白先生,无疑是当代的“美髯公”。他那数缕银灰色的美髯,虽然不比关羽那么长,但也蓄了约20个春秋,感情尤深。元白先生不仅留须,还蓄长发,加上一袭华服,颇有几分神仙气概。
  对于涉猎广博的元白先生而言,除了平生挚爱的金石印章,茶与烟也是不可或缺的,酒则偶尔饮之。年届不惑的“美髯公”这样说道:生活即是工作,工作便是生活,因为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只有一个主旋律——篆刻。
  于是乎,白天休息,养精蓄锐;晚上休闲,或手谈,或操缦,陶冶情趣;夜交子时,都市之喧嚣复归于宁静,元白先生的艺术创作也拉开序幕。此刻,他往往习惯点上一支烟,沏上一瓯清茗,在一缕青烟与几许茗香中酝酿灵感,游于艺,醉心于篆刻。这一切,似乎成了元白先生独特的作息方式。
  
  茗茶案
  
  人缘引得茶缘来,静斋虽然是私人茶居,可如今却仿佛成了友人钟情的会所。戚文、山涛、式熊等诸多名耆宿儒,也成了静斋的品茗客。朋友越交越广,交流的茶品也日益丰富,藏茶蔚然大观,即便是拱若珍璧的百年宋聘、双狮同庆、陈云号等名普,只要投缘,也慷慨分享,因为对于主人来说,再名贵的茶,也是用来喝的。
  古人品茗,尝戏作《煎茶日记》,博雅趣,遣逸兴。元白先生则别出心裁,以书画册页巧制《静斋茶案》。每逢宾客茶聚,一律先以毛笔签到,茶品以天干为序排列,一茶一记录,并附载何人主泡。茶毕,集众人之品茶心得,撷取一句话,书写在案,钤上闲章,茶案始成。偶遇能书善画者,可在册页上挥毫泼墨,可谓风雅之至。每次品茗,还拍摄茶会场景,待相片冲洗出来,粘贴于茶案,茶事遂完备矣。
  从《静斋茶案》始创至今,短短半年间,已是厚厚两册了。开卷浏览,戚文先生的“听雨看茶”,黄君实先生的墨兰,喻石生先生的“好多佳趣不如茶”,以及元白先生自己的“情蕴卅年,共品茗香”茶画和“吾为茶案记茶事,羡煞今人与后人”感言,无不赏心悦目。
  
  千印窠
  
  记得一代书画宗师齐白石先生有一别号,名为“三百石印富翁”,暗寓自己珍藏名印之宏富。而元白先生之静斋,则堪称“千印窠”。
  元白自诩印人,从师于篆刻大家陈巨来先生,圆朱、汉白兼擅,印风清健虚灵,尤以圆朱文印独领印坛风骚。此外,亦工印纽之雕琢,所作无不形神逼肖。从艺经年,积佳作四百余枚,汇辑《元白印存》一册。元白先生还致力于学术之探研,对前人著墨不多的“隋唐宋元”印学用功尤深,正本清源,独阐幽微,撰成《印学三题》,令学界侧目。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茶的一份功劳。
  坐拥千百印石,静斋唯斯人独尊。元白先生对“品茗与治印”,是这样诠释的:刻印是艺术,品茗同样也是艺术,艺术都有相通之处。品茗时玩味“壶小天地大”的哲理,刻印时面对“方寸之间,幻化万千”的世界。茶道以“和静”为禀性,治印追求整体的“和谐”之美。印与茗,不单是艺术共性上的“同而通之”,更是一种互补中的相得益彰。这是对美的认同与回归,并达到心境的涤荡与洗礼。
  
  文化猫
  
  读过《缘缘堂随笔》或欣赏过子恺漫画的朋友都知道,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家有一只心爱的猫咪,每当主人写文作画时,猫咪或温情地凝视着主人,或亲昵地偎依身旁,甚至还顽皮地盘踞在子恺先生的头顶上,可谓亲密无间。
  而在静斋,也有一只可爱的白猫咪,元白先生诙谐地称其为“文化猫”。原来,此猫确实不同于别的家猫,也许是受了斋中艺文气息的熏陶,白猫咪竟然酷爱主人洗笔的墨池水,并且喝得津津有味。不仅如此,每每有客人到访茶聚,不甘被冷落一旁的白猫咪还喜欢爬上茶案,煞有其事地闻茶香、尝茶点,有时候还拨弄泡过的茶底,令人忍俊不禁。久而久之,白猫咪从“胸无点墨”到“满腹经纶”,俨然成为“文化猫”了。
  钟爱此猫的元白先生轻捋美髯笑言:这只猫咪生活至今,见过的人远比它的同类猫多;因此,它总想把自己变成人,把别人都变成猫。
其他文献
炎热的夏季,补充各种饮料是维持健康的重要保障。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各种饮料,既要做到清热解暑。又要调养心神,想来只有茶具备这样的功效。夏天,饮茶比喝一般饮料更有益身心健康。    四个有利    1.茶叶是不含添加剂的天然饮料。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加入任何添加剂,它的色、香、味的形成只与原料品质和制作机理有关。而其他许多饮料在制造过程中往往需要添加诸如色素、香精、糖精等化学物质。夏天人们如果大量饮用
期刊
逢年过节,各大商店都叫卖“黄金搭档”“脑白金”之类的保健品,打的旗号无非就是补充人体所缺的营养、平衡人体机能。钙、铁、锌、硒……这些元素最经常被各种广告频繁输入我们的脑海,搞得我们有点晕乎乎。其实试验证明,茶叶里面各种元素的搭配最“黄金”,本期,我们全面解读茶叶到底有着多少秘密。    一组数据    茶叶的化学成分是由3.5%~7%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  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
期刊
3月26日晚,以中华畅享昭平茶为主题的“2007广西(昭平)茶王节颁奖文艺晚会”,在昭平县城中心露天广场盛大开幕。有上万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只有6万人的小城,几乎是倾巢而出。而就在不久前,“2007广西昭平茶王节系列活动之一的“昭平春茶现场展示暨昭平茶北京总经销挂牌仪式”刚刚在北京落下帷幕。  每年3月春茶上市时,昭平人都是以盛大的“广西(昭平)茶王节”来迎接宾朋。茶叶已经成为昭平的一张靓丽名片和特
期刊
公元2007年,普洱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像一位闭关数载苦练绝学默默无闻的世外高人,甫一出关,便在江湖上掀起一股巨大的腥风血雨。  我有个神交五年的网友,因南北相隔,虽交情深厚却从未相见。今年三月。此君万里迢迢驾临昆明,我惊喜交集,颠颠儿地跑去机场接他。脑中幻想了无数相见场景,或执手相对泪眼,或抱头号啕痛哭。却不料,见面之后,此君几乎没正眼看我,嘴里只念叨:“带我去普洱茶楼!带我
期刊
缥缈于洞庭湖烟波中的君山,自古就有“天下第十一福地”之美誉。冬去春来,登临君山就好像走进了一幅如梦似幻的水墨丹青之中。那湖、那山、那茶园,还有那淡淡的忧伤的爱情传说,仿佛都在为一个名日“君山银针”的名字作着一份水盈盈的渲染,随着袅袅的茶香如波纹般慢慢地散开在洞庭之中。  来君山之前就曾听说过“银盘托日”为君山一绝。为了欣赏到这一壮观的景象,我登上了望湖亭。凭栏远眺,洞庭湖水天一色,一轮浑圆的红日白
期刊
美丽的嫦娥奔月传说说的是,嫦娥在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处请来的不死之灵药后,身不由己飘飘然地飞往月宫之中,获得了长生不死。虽然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那传说中的“不死灵药”却引得后人痴心向往。  “不死灵药”虚无缥缈,可“延年益寿”却还是现实的。在闽侯江洋,103岁的寿星陈莲妹正在和我们讲述着她的长寿秘笈。  春雨后的江洋,像刚洗过一样,这山这水还有这人家,都格外清新。眼前的陈莲妹精神矍铄,身板很直
期刊
茶不仅仅是止渴除烦的饮品,而且还是“至性不移”的象征。“茶不移本,植必生籽”这一礼俗早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了。由此,茶也成为沟通情感的吉祥物。  湖北土家族有一首情歌唱道:“韭菜花开细茸茸。有心恋郎莫嫌贫。只要两人情意好,冷水泡茶慢慢浓。”表达了青年男女的感情建立在真挚、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不是以贫富为界限的。山歌用“慢慢浓”的比喻,来表述一对恋人在情感上切勿心急。却又缠绵到老的期盼。  江西的畲族女
期刊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在这条从远古三皇五帝时期,一直流淌到了今天的长长的历史星河中,涌现出了不知多少颗璀璨恒星。其中又以四星最为耀眼,他们就是“启明星”神农、“北极星”陆羽、“双子星” 惠孟臣、若深。他们在采茶、研茶、茶具制作上闪烁出来的独有光辉,使他们被后世尊为茶文化的四大始祖。    祭祖    采茶始祖:神农    祭祀地点:湖北随州神农故里、株州市炎陵县鹿原陂炎帝陵  祭祀形式:在陵前默默
期刊
初到天津的那个清晨,出租车领着我缓缓穿过天津的街区,暖暖的阳光掉在了这个有点萧瑟的城市,掉在了那些断瓦残墙之上,突然给了我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下车后,漫步来到东马路,见到了偏于一隅的正兴德茶庄。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的正兴德原是天津有名的“百年老店”,它以“绿竹”形象傲世至今已两百多年,在它面前,似乎有一种淡淡的茶香从过去飘了过来,让人一再凝思那些遥远的岁月。    天津八大家之一
期刊
久居都市,抽得休年假空闲,最近回湖南老家转了转。在昔日同窗跃辉的盛情邀约下,来到了益阳市的桃江县。这是全国有名的“美人村”。但是几天下来,见到的“美女”屈指可数,倒是见到一个饮茶长寿之家,令人称奇。  在农业局工作的跃辉向我介绍,桃江县苏团村有个姓陈的“长寿之家”:一家五代158人中,有7人年龄在80岁以上,15人在60岁以上,全家曾创下六十七年无一人去世的纪录。一家之长范香秀更是活到107岁于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