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望2018年,市场将从春末走向夏初,即从震荡市步入牛市初期,核心逻辑是企业盈利改善、机构资金入场。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市场将从春末走向夏初,即慢牛的初期,新时代的新牛市,特征与以往有所不同:一是盈利回升源于结构,更持久;二是机构资金占比提高,更平缓;三是中国自主品牌崛起,龙头化。
盈利是目前市场的核心变量
自2016年1月底以来,推动市场震荡中枢抬升的核心动力已从流动性切换到基本面。2016年1月底至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102BP,而上证综指从2638点最高涨至3451点,核心源于基本面改善,盈利增长推动震荡市中枢抬升。从结构上看,2016年1月底以来,价值和成长、大盘和小盘风格表现迥异,本质上源于盈利和估值匹配度的差异。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十九大报告内容丰富,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基本面特征与以往不同,表现为经济平盈利上,宏微观出现分化,日本也曾在1975-1989年经历过。2016年以来,中国GDP同比增速在6.7%-6.9%之间波动,经济增速转换中“L”型的一横正在逐渐形成。相比经济平稳增长,企业盈利的改善更加明显,以上市公司为例,全部A股净利润累计同比已经从2016年二季度最低的-4.7%提高到2017年三季度的18.3%,ROE(TTM)也从9.4%回升到10.3%。中国也步入宏观经济平微观盈利上的阶段,本质上源于三方面的结构优化:一是产业结构优化。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从2010年一季度的52.0%升至2017年三季度的64.5%,投资从57.9%降至32.8%。二是行业集中度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巩固龙头地位,加之龙头盈利能力更强,从而绩优龙头推动整体盈利改善。三是企业国际化加快。以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超20%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2017年中报显示,这些公司营收累计同比为23.8%,而A股整体仅为19.85%,高增长的海外业务助力整体业绩向好。
从上市公司看,自2000年以来,A股共经历5轮盈利改善周期(净利累计同比变化),盈利改善周期仅持续了1-2年,需求扩张型盈利改善周期难以持久。自2016年以来,中国GDP增速维持在6.7%-6.9%,但企业盈利却筑底回升,归根到底源于经济结构的优化,业绩稳定的消费和科技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在过去1-2年,消费业ROE(TTM)维持在11%-12%,科技维持在8%-9%,而周期维持在5%-6%,规模不断扩张的消费和科技比周期业绩靓丽和稳定,从而有助整体盈利改善周期更加持久。预计2017/2018年全部A股净利同比为17.5%/13.5%,对应ROE分别为10.3%/11%, A股盈利向上趋势将延续。
A股投资者结构悄然变化
上证综指2638以来市场再次演变成存量资金博弈行情,资金流入流出整体平衡,但投资者结构正在悄然變化。A股最大的特征之一是散户占比高,但2015年年底以来,A股散户投资者自由流通市值持股占比下降,机构占比上升的长期趋势较明显。在机构投资者中,绝对收益投资规模占比上升,绝对收益(包括私募、公募基金专户、险资)与相对收益(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资金规模的比例从2014年6月的9:10升至2015年年底的16:10,到2017年9月进一步上升至20:10。
2018年,市场有望从类似春天的良性震荡,逐步走向类似初夏的慢牛,国内机构投资者、外资有望成为市场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预计公募基金、保险、社保(含养老金)、银行居民养老型资金分别带来入市资金约1000亿元、2900亿元、500亿元、700亿元,中长期看,外资有望给A股带来每年约3000亿元增量资金。预计2018全年资金净流入在3300亿元左右,其中,机构投资者和居民养老型资金(公募基金、保险、社保(含养老金)、银行居民养老型资金)预计带来增量资金约5100亿元,外资有望给A股带来约3000亿元增量资金,融资余额预计增加900亿元,资金流出(IPO、产业资本减持、交易费税)合计约5700亿元。
机构投资者+外资有望成为2018年A股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市场表现将更平稳。
A股龙头效应开始出现。
2016年1月底上证综指2638点以来,A股实际上是非牛非熊的震荡分化,以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股大幅领跑,以创业板指为代表的小市值个股调整幅度较大,上证综指震荡中枢稳步抬升。分化行情下有一条主线持续走强,那就是龙头崛起。特别是白马龙头股迎来估值修复,这不仅与2016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相对平稳、企业盈利改善有关,也与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背景下海外机构投资者加大对A股的配置力度有关,A股国际化加速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A股国际化趋势将推动外资增量资金入场,也将推动A股中白马龙头股估值与国际接轨。分板块看,周期板块中,除有色以外,大部分周期行业龙头股估值低于海外龙头,但盈利能力更强。消费板块中,A股消费龙头估值已经与国际接轨,略高的估值匹配较高净利润增速。科技板块中,中国科技龙头股估值更高,但盈利能力更强。金融板块中,A股银行龙头股估值明显低于海外银行股,而券商、保险龙头股估值高于海外。
龙头崛起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看,经济步入由大到强阶段,行业扩容空间收窄,技术、渠道成本、环保等因素使得行业进入壁垒提高,部分产能过剩,小企业淘汰,成熟期大厂商彼此势均力敌,更多通过提高质量和改善性能来增强竞争力,这一阶段消费者收入提升对消费品质更加注重,消费升级促使本土品牌崛起。这一过程在日本1970-1990年代、美国1960-1980年代经济转型期都曾出现。2016年以来,A股龙头崛起的宏观背景即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行业集中度提升。由于龙头公司资金实力雄厚和管理经验丰富,它们往往能较好控制成本和实现销售,盈利能力超越市场整体水平。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可选消费市值最大的前三大龙头(整体行业)2017年三季度ROE(TTM,整体法)为27%(11%),日常消费品为20%(8%),房地产为7%(5%),工业为13%(8%),信息技术为23%(13%),医疗保健为17%(12%),金融为14%(12%),公用事业为14%(7%),原材料为28%(13%),能源为20%(9%),电信业务为4%(2%)。 从价值龙头到成长龙头
展望2018年,以公募、保险、社保养老金以及外资为主的机构资金占比提升是大势所趋,而散户投资者占比将逐渐回落。相对于散户,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更加理性,机构投资持股占比提高将强化龙头股效应。截至2017年三季度,基金、QFII、保险的重仓股市值均值分别为253亿元、360亿元、256亿元,远高于全部A股市值均值178亿元;基金、QFII、保险重仓股PE(TTM)中位数分别为36倍、30倍、31倍,低于全部A股估值中位数42倍,这也反映了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更理性、更稳健。未来随着国内机构投资者和外资在市场中占比不断提升,A股中行业龙头的估值溢价率有望继续提升。
从2016年1月底至今,全部A股净利润累计同比从2016年一季度的-2.1%提升至2017年三季度的18.3%,盈利增长推动震荡市中枢抬升。预计2017/2018年全部A股净利同比为17.5%/13.5%,對应ROE分别为10.3%/11.5%。另一方面,未来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是大趋势。未来市场的主要风险在于通胀高企引发利率上行,根据万得一致预期,2018年全年CPI、PPI预测值分别为2.3%、2.8%,历史上看,CPI同比处于2.5%-3%是个值得警惕的区间,超过3%才会引起央行加息。
历史数据显示,A股一般2-3年出现一次大小风格轮换,股票长期看是称重机,长周期下基本面决定股价涨跌,盈利趋势分化决定风格切换。2016年1月底至今大票占优期间,上证50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从2016第一季度最低的-8.5%回升到2017年三季度的11.2%,上证50与创业板指累计净利润同比之差从2016年一季度的-84.7%回升到2017年三季度的21.0%。展望中期,基本面和资金面均支持龙头效应延续,但在价值龙头估值修复逻辑演绎之后,市场将更加关注以中证500为代表的成长龙头的业绩增长,市场风格有望由价值龙头扩散到成长龙头,两者携手前行。过去一年多以来,我们一直最看好的组合就是消费白马+金融,目前考虑到股价表现,我们认为金融估值盈利性价比最优,消费白马估值提升空间有限,未来依靠业绩增长仍具备配置意义。
2012年以来人口结构变化、新兴技术进步、宏观政策调控几个力量综合作用下,产业结构已经在发生逐渐变化,新时代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发展新产业。在宏观政策调控方面,过去1-2年,中国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主要任务包括“三去一降一补”。目前前四项已经初见成效,钢铁、煤炭、电解铝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初步化解,2017年以来,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助推消化房地产库存,“资管新规”等监管政策落地有助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税费改革如全面实施营改增、降低银行刷卡手续费等降低企业成本。但是,补短板却短期难见成效,未来依旧任重道远,补短板的方向主要包括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和统筹城乡发展等,其实质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先进制造和新兴消费行业。展望未来,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行业必然成为新时代的主导产业,如先进制造(自动化、信息化)、新兴消费(品牌化、服务化)。
作者为2017年卖方分析师评选水晶球奖策略研究第一名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市场将从春末走向夏初,即慢牛的初期,新时代的新牛市,特征与以往有所不同:一是盈利回升源于结构,更持久;二是机构资金占比提高,更平缓;三是中国自主品牌崛起,龙头化。
盈利是目前市场的核心变量
自2016年1月底以来,推动市场震荡中枢抬升的核心动力已从流动性切换到基本面。2016年1月底至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102BP,而上证综指从2638点最高涨至3451点,核心源于基本面改善,盈利增长推动震荡市中枢抬升。从结构上看,2016年1月底以来,价值和成长、大盘和小盘风格表现迥异,本质上源于盈利和估值匹配度的差异。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十九大报告内容丰富,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基本面特征与以往不同,表现为经济平盈利上,宏微观出现分化,日本也曾在1975-1989年经历过。2016年以来,中国GDP同比增速在6.7%-6.9%之间波动,经济增速转换中“L”型的一横正在逐渐形成。相比经济平稳增长,企业盈利的改善更加明显,以上市公司为例,全部A股净利润累计同比已经从2016年二季度最低的-4.7%提高到2017年三季度的18.3%,ROE(TTM)也从9.4%回升到10.3%。中国也步入宏观经济平微观盈利上的阶段,本质上源于三方面的结构优化:一是产业结构优化。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从2010年一季度的52.0%升至2017年三季度的64.5%,投资从57.9%降至32.8%。二是行业集中度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巩固龙头地位,加之龙头盈利能力更强,从而绩优龙头推动整体盈利改善。三是企业国际化加快。以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超20%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2017年中报显示,这些公司营收累计同比为23.8%,而A股整体仅为19.85%,高增长的海外业务助力整体业绩向好。
从上市公司看,自2000年以来,A股共经历5轮盈利改善周期(净利累计同比变化),盈利改善周期仅持续了1-2年,需求扩张型盈利改善周期难以持久。自2016年以来,中国GDP增速维持在6.7%-6.9%,但企业盈利却筑底回升,归根到底源于经济结构的优化,业绩稳定的消费和科技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在过去1-2年,消费业ROE(TTM)维持在11%-12%,科技维持在8%-9%,而周期维持在5%-6%,规模不断扩张的消费和科技比周期业绩靓丽和稳定,从而有助整体盈利改善周期更加持久。预计2017/2018年全部A股净利同比为17.5%/13.5%,对应ROE分别为10.3%/11%, A股盈利向上趋势将延续。
A股投资者结构悄然变化
上证综指2638以来市场再次演变成存量资金博弈行情,资金流入流出整体平衡,但投资者结构正在悄然變化。A股最大的特征之一是散户占比高,但2015年年底以来,A股散户投资者自由流通市值持股占比下降,机构占比上升的长期趋势较明显。在机构投资者中,绝对收益投资规模占比上升,绝对收益(包括私募、公募基金专户、险资)与相对收益(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资金规模的比例从2014年6月的9:10升至2015年年底的16:10,到2017年9月进一步上升至20:10。
2018年,市场有望从类似春天的良性震荡,逐步走向类似初夏的慢牛,国内机构投资者、外资有望成为市场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预计公募基金、保险、社保(含养老金)、银行居民养老型资金分别带来入市资金约1000亿元、2900亿元、500亿元、700亿元,中长期看,外资有望给A股带来每年约3000亿元增量资金。预计2018全年资金净流入在3300亿元左右,其中,机构投资者和居民养老型资金(公募基金、保险、社保(含养老金)、银行居民养老型资金)预计带来增量资金约5100亿元,外资有望给A股带来约3000亿元增量资金,融资余额预计增加900亿元,资金流出(IPO、产业资本减持、交易费税)合计约5700亿元。
机构投资者+外资有望成为2018年A股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市场表现将更平稳。
A股龙头效应开始出现。
2016年1月底上证综指2638点以来,A股实际上是非牛非熊的震荡分化,以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股大幅领跑,以创业板指为代表的小市值个股调整幅度较大,上证综指震荡中枢稳步抬升。分化行情下有一条主线持续走强,那就是龙头崛起。特别是白马龙头股迎来估值修复,这不仅与2016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相对平稳、企业盈利改善有关,也与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背景下海外机构投资者加大对A股的配置力度有关,A股国际化加速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A股国际化趋势将推动外资增量资金入场,也将推动A股中白马龙头股估值与国际接轨。分板块看,周期板块中,除有色以外,大部分周期行业龙头股估值低于海外龙头,但盈利能力更强。消费板块中,A股消费龙头估值已经与国际接轨,略高的估值匹配较高净利润增速。科技板块中,中国科技龙头股估值更高,但盈利能力更强。金融板块中,A股银行龙头股估值明显低于海外银行股,而券商、保险龙头股估值高于海外。
龙头崛起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看,经济步入由大到强阶段,行业扩容空间收窄,技术、渠道成本、环保等因素使得行业进入壁垒提高,部分产能过剩,小企业淘汰,成熟期大厂商彼此势均力敌,更多通过提高质量和改善性能来增强竞争力,这一阶段消费者收入提升对消费品质更加注重,消费升级促使本土品牌崛起。这一过程在日本1970-1990年代、美国1960-1980年代经济转型期都曾出现。2016年以来,A股龙头崛起的宏观背景即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行业集中度提升。由于龙头公司资金实力雄厚和管理经验丰富,它们往往能较好控制成本和实现销售,盈利能力超越市场整体水平。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可选消费市值最大的前三大龙头(整体行业)2017年三季度ROE(TTM,整体法)为27%(11%),日常消费品为20%(8%),房地产为7%(5%),工业为13%(8%),信息技术为23%(13%),医疗保健为17%(12%),金融为14%(12%),公用事业为14%(7%),原材料为28%(13%),能源为20%(9%),电信业务为4%(2%)。 从价值龙头到成长龙头
展望2018年,以公募、保险、社保养老金以及外资为主的机构资金占比提升是大势所趋,而散户投资者占比将逐渐回落。相对于散户,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更加理性,机构投资持股占比提高将强化龙头股效应。截至2017年三季度,基金、QFII、保险的重仓股市值均值分别为253亿元、360亿元、256亿元,远高于全部A股市值均值178亿元;基金、QFII、保险重仓股PE(TTM)中位数分别为36倍、30倍、31倍,低于全部A股估值中位数42倍,这也反映了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更理性、更稳健。未来随着国内机构投资者和外资在市场中占比不断提升,A股中行业龙头的估值溢价率有望继续提升。
从2016年1月底至今,全部A股净利润累计同比从2016年一季度的-2.1%提升至2017年三季度的18.3%,盈利增长推动震荡市中枢抬升。预计2017/2018年全部A股净利同比为17.5%/13.5%,對应ROE分别为10.3%/11.5%。另一方面,未来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是大趋势。未来市场的主要风险在于通胀高企引发利率上行,根据万得一致预期,2018年全年CPI、PPI预测值分别为2.3%、2.8%,历史上看,CPI同比处于2.5%-3%是个值得警惕的区间,超过3%才会引起央行加息。
历史数据显示,A股一般2-3年出现一次大小风格轮换,股票长期看是称重机,长周期下基本面决定股价涨跌,盈利趋势分化决定风格切换。2016年1月底至今大票占优期间,上证50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从2016第一季度最低的-8.5%回升到2017年三季度的11.2%,上证50与创业板指累计净利润同比之差从2016年一季度的-84.7%回升到2017年三季度的21.0%。展望中期,基本面和资金面均支持龙头效应延续,但在价值龙头估值修复逻辑演绎之后,市场将更加关注以中证500为代表的成长龙头的业绩增长,市场风格有望由价值龙头扩散到成长龙头,两者携手前行。过去一年多以来,我们一直最看好的组合就是消费白马+金融,目前考虑到股价表现,我们认为金融估值盈利性价比最优,消费白马估值提升空间有限,未来依靠业绩增长仍具备配置意义。
2012年以来人口结构变化、新兴技术进步、宏观政策调控几个力量综合作用下,产业结构已经在发生逐渐变化,新时代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发展新产业。在宏观政策调控方面,过去1-2年,中国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主要任务包括“三去一降一补”。目前前四项已经初见成效,钢铁、煤炭、电解铝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初步化解,2017年以来,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助推消化房地产库存,“资管新规”等监管政策落地有助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税费改革如全面实施营改增、降低银行刷卡手续费等降低企业成本。但是,补短板却短期难见成效,未来依旧任重道远,补短板的方向主要包括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和统筹城乡发展等,其实质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先进制造和新兴消费行业。展望未来,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行业必然成为新时代的主导产业,如先进制造(自动化、信息化)、新兴消费(品牌化、服务化)。
作者为2017年卖方分析师评选水晶球奖策略研究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