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以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模版,介绍了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做到了在确保教学质量而又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制订和实施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建立、完善了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交通运输 工程硕士 研究生教育 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255-02
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是近几年才开展的一项专业学位教育,也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几年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培养质量”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中心,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也是学校办学的生命之所在。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是指导我国各高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权威机构,该指导委员会十分重视对全国各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督和评估,专门成立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分析与跟踪调研小组”[2]。国内其它高校也逐步认识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纷纷开展研讨活动。如清華大学于2002年11月份,连续召开了几次由各院(系、所)主管领导、工程硕士生指导教师和工程硕士生授课教师参加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都是如何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尽管国内其它高校认识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控制,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尚未见系统的、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特点的质量保证体系成果推出。本研究顺应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是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教育的实际需要。
1 交通运输工程硕士培养现状
武汉理工大学是一所理工综合型大学,具有较大规模的工程学科与较强的师资力量,近年来积极参与工程硕士的培养并为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是武汉理工大学最早开展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教育的领域之一,包含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管理和道路与铁道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二级学科)。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领域自1999年取得工程硕士培养资格,至今已经培养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近500人,为我国的交通事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建设人才。多年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培养模式和管理办法,具有了一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经验,同时在工作中也有一些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量与质都有了极大的提高[3]。但同时,由于交通学院开展工程硕士学位教育的时间不长,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方面,在教学组织、论文指导和论文答辩的组织与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在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2 主要研究内容方向
2.1 建立生源质量保障体系
高质量的学员源于高质量的生源,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选拔优秀生源。招生工作不能仅靠生源上门,要做到走出校门、开门办学、合作办学、拓展生源。交通学院选择的联合办班单位都是在当地交通运输行业有一定影响且具有办学经验的企事业单位。其生源均为该企事业中的青年骨干力量,他们基本具有较高的学历基础并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作为企事业重点培养的人才骨干到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班继续深造。这样的生源为交通学院的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企事业单位储备人才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其中,交通学院在新疆地区的联合办班单位是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在内蒙古地区是内蒙古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在甘肃省是甘肃交通干部学校;在北京是北京交通干部管理学院;在浙江是杭州市港航管理局;在襄樊是襄樊交通干部培训学校;在宜昌是长江航务管理局。同时,因为这些单位在当地的影响力,也比较充分地吸引了该地区其他高质量的工程硕士生源。
在每年的工程硕士入学考试中,学院还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和学校的招生精神,制定了严格的工程硕士报名资格审查制度,并且建立了完善的考生档案[4]。考前复习十分重要,不能只依靠考生自己复习,交通学院积极做好考前复习工作,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子,对考生进行考前辅导,确保全国联考的考试通过率,并组织了严格的专业课入学考试,以确保工程硕士的生源质量。
2.2 建立教学实施质量保障体系
(1)高质量的培养方案是培养高质量学员的保障。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包含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管理和道路与铁道工程三个专业方向(二级学科)。通过校外调研和与各个教学点协作单位的研讨协商,经过几轮的修订,交通学院制定了既满足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又具有行业特色的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计划,确保了工程硕士在当地及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根据制定的培养计划,交通学院严格认真地进行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每门课程均编制了教学大纲,并且能够按照大纲开展教学。根据每个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课程表,确保工程硕士研究生在两年内保质保量学完全部课程,修满所有学分。
(3)高水平的管理是落实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保障。从工程硕士报名参加全国联考开始,交通学院的管理体系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全程的跟踪服务。建立详尽的个人档案,制订结合实际的培养计划,进行合理的课程教学安排,记录每个工程硕士的教学进度,成绩与学分情况,组织修满学分的工程硕士进行双选并开题,负责组织工程硕士的中期考核,最后组织工程硕士的论文答辩并上报学校申请颁发学位。工程硕士自入校到毕业,交通学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进行服务,保证了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4)高质量的论文是培养高质量学员的成果体现。针对工程硕士的所学专业方向,结合工程硕士的实际工作情况,交通学院把工程硕士的论文考核作为培养的具体手段,严把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关,同时十分重视对工程硕士论文阶段的过程控制。交通学院要求工程硕士结束研究生课程学习后,必须到学校参加论文的开题工作,组织开题小组进行具体的开题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开题报告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等。论文阶段,交通学院还进行论文中期检查。最后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组织论文答辩。
交通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环节控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2.3 建立教师队伍保障体系
高水平的教师是培养高质量工程硕士关键。对于硕士生的培养,导师的培养质量是关键。在工程硕士课程教学中,交通学院均选派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并且具有丰富工程实际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确保了工程硕士课程教学的质量。在工程硕士选导师时,学院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派的导师都是具有武汉理工大学指导研究生导师资格,并且在校指导全日制硕士至少一届以上,极富责任心的优秀导师。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识,结合工程硕士从事行业的实际情况,作为指导工程硕士论文的方向,做到论文的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了论文的质量。同时交通学院按照学校的工程硕士培养规定,结合每个工程硕士自身特点,还选派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单位人员担负副导师,保证了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2.4 建立培养管理质量保障体系
在工程硕士的教学管理、日常管理方面,交通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工程硕士培养进行规范化管理。制订的规章制度有《交通学院工程硕士管理规定》、《交通学院工程硕士日常教学管理规定》,并将学校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关管理规定,结合交通学院管理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交通学院工程硕士手册》,它是工程硕士集招录、报考、日常管理、教学管理、论文开题、论文答辩的一系列的综合性管理手册,目前正在试行使用,并在不断完善更新[5]。
为了提高工程硕士培养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交通学院针对工程硕士培养管理的特点,自主开发了“交通学院工程硕士管理系统”,对工程硕士进行计算机化管理。目前该系统开发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试运行中。在科学化管理方面,这套系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工程硕士培养管理系统的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由于工程硕士所招收的生源地域广阔,在联系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交通学院除在生源集中地点采取联合办班,由联合办班单位参与管理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将工程硕士有关的管理文件、教学安排等公布在网上,以方便外地工程硕士的查询与联系。
2.5 建立培养质量跟踪体系
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碩士培养过程中,交通学院还非常注重对他们进行培养质量的跟踪。以内蒙古工程硕士班为例,交通学院于2000年9月与内蒙古交通厅签订了2001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办班协议书,进行工程硕士的培养。2001年开始招生,到目前为止,共开设了内蒙古工程硕士两个班,招生66人,其中取得我校工程硕士学籍的60人,完成论文答辩并授予工程硕士学位的52人,他们在读期间,总共以交通学院学员身份发表论文约100余篇,其中的大多数学员在本单位主持承接交通系统行业各类科研课题约60余项,均成为该单位的技术骨干力量,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交通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些优秀的骨干人才为内蒙古的交通事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通过对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跟踪与反馈,一方面提高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的办学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更好的将科研的成果服务于社会。
4 结语
本研究围绕着保证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这个主题开展,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该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与管理,提高该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可以促进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的完善,确保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
本研究取得的部分成果,如果能够得到应用和推广,将会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当然,今后还应该继续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使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东红,刘东,郑小林等.中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3卷第5期:131-134
[2] 姜尔林.全面质量管理: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管理的新范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3月:12-16.
[3] 叶奇,余心宏,刘正堂.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控制方法的探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90-92.
[4] 上官剑,彭建平.中美工程硕士教育发展之比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89-111.
[5] 吴启迪.在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6月:3.
【关键词】交通运输 工程硕士 研究生教育 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255-02
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是近几年才开展的一项专业学位教育,也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几年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培养质量”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中心,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也是学校办学的生命之所在。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是指导我国各高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权威机构,该指导委员会十分重视对全国各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督和评估,专门成立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分析与跟踪调研小组”[2]。国内其它高校也逐步认识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纷纷开展研讨活动。如清華大学于2002年11月份,连续召开了几次由各院(系、所)主管领导、工程硕士生指导教师和工程硕士生授课教师参加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都是如何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尽管国内其它高校认识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控制,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尚未见系统的、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特点的质量保证体系成果推出。本研究顺应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是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教育的实际需要。
1 交通运输工程硕士培养现状
武汉理工大学是一所理工综合型大学,具有较大规模的工程学科与较强的师资力量,近年来积极参与工程硕士的培养并为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是武汉理工大学最早开展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教育的领域之一,包含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管理和道路与铁道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二级学科)。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领域自1999年取得工程硕士培养资格,至今已经培养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近500人,为我国的交通事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建设人才。多年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培养模式和管理办法,具有了一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经验,同时在工作中也有一些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量与质都有了极大的提高[3]。但同时,由于交通学院开展工程硕士学位教育的时间不长,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方面,在教学组织、论文指导和论文答辩的组织与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在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2 主要研究内容方向
2.1 建立生源质量保障体系
高质量的学员源于高质量的生源,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选拔优秀生源。招生工作不能仅靠生源上门,要做到走出校门、开门办学、合作办学、拓展生源。交通学院选择的联合办班单位都是在当地交通运输行业有一定影响且具有办学经验的企事业单位。其生源均为该企事业中的青年骨干力量,他们基本具有较高的学历基础并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作为企事业重点培养的人才骨干到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班继续深造。这样的生源为交通学院的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企事业单位储备人才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其中,交通学院在新疆地区的联合办班单位是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在内蒙古地区是内蒙古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在甘肃省是甘肃交通干部学校;在北京是北京交通干部管理学院;在浙江是杭州市港航管理局;在襄樊是襄樊交通干部培训学校;在宜昌是长江航务管理局。同时,因为这些单位在当地的影响力,也比较充分地吸引了该地区其他高质量的工程硕士生源。
在每年的工程硕士入学考试中,学院还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和学校的招生精神,制定了严格的工程硕士报名资格审查制度,并且建立了完善的考生档案[4]。考前复习十分重要,不能只依靠考生自己复习,交通学院积极做好考前复习工作,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子,对考生进行考前辅导,确保全国联考的考试通过率,并组织了严格的专业课入学考试,以确保工程硕士的生源质量。
2.2 建立教学实施质量保障体系
(1)高质量的培养方案是培养高质量学员的保障。交通学院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包含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管理和道路与铁道工程三个专业方向(二级学科)。通过校外调研和与各个教学点协作单位的研讨协商,经过几轮的修订,交通学院制定了既满足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又具有行业特色的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计划,确保了工程硕士在当地及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根据制定的培养计划,交通学院严格认真地进行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每门课程均编制了教学大纲,并且能够按照大纲开展教学。根据每个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课程表,确保工程硕士研究生在两年内保质保量学完全部课程,修满所有学分。
(3)高水平的管理是落实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保障。从工程硕士报名参加全国联考开始,交通学院的管理体系就开始对他们进行全程的跟踪服务。建立详尽的个人档案,制订结合实际的培养计划,进行合理的课程教学安排,记录每个工程硕士的教学进度,成绩与学分情况,组织修满学分的工程硕士进行双选并开题,负责组织工程硕士的中期考核,最后组织工程硕士的论文答辩并上报学校申请颁发学位。工程硕士自入校到毕业,交通学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进行服务,保证了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4)高质量的论文是培养高质量学员的成果体现。针对工程硕士的所学专业方向,结合工程硕士的实际工作情况,交通学院把工程硕士的论文考核作为培养的具体手段,严把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关,同时十分重视对工程硕士论文阶段的过程控制。交通学院要求工程硕士结束研究生课程学习后,必须到学校参加论文的开题工作,组织开题小组进行具体的开题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开题报告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等。论文阶段,交通学院还进行论文中期检查。最后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组织论文答辩。
交通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环节控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2.3 建立教师队伍保障体系
高水平的教师是培养高质量工程硕士关键。对于硕士生的培养,导师的培养质量是关键。在工程硕士课程教学中,交通学院均选派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并且具有丰富工程实际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确保了工程硕士课程教学的质量。在工程硕士选导师时,学院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派的导师都是具有武汉理工大学指导研究生导师资格,并且在校指导全日制硕士至少一届以上,极富责任心的优秀导师。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识,结合工程硕士从事行业的实际情况,作为指导工程硕士论文的方向,做到论文的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了论文的质量。同时交通学院按照学校的工程硕士培养规定,结合每个工程硕士自身特点,还选派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单位人员担负副导师,保证了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2.4 建立培养管理质量保障体系
在工程硕士的教学管理、日常管理方面,交通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工程硕士培养进行规范化管理。制订的规章制度有《交通学院工程硕士管理规定》、《交通学院工程硕士日常教学管理规定》,并将学校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关管理规定,结合交通学院管理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交通学院工程硕士手册》,它是工程硕士集招录、报考、日常管理、教学管理、论文开题、论文答辩的一系列的综合性管理手册,目前正在试行使用,并在不断完善更新[5]。
为了提高工程硕士培养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交通学院针对工程硕士培养管理的特点,自主开发了“交通学院工程硕士管理系统”,对工程硕士进行计算机化管理。目前该系统开发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试运行中。在科学化管理方面,这套系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工程硕士培养管理系统的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由于工程硕士所招收的生源地域广阔,在联系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交通学院除在生源集中地点采取联合办班,由联合办班单位参与管理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将工程硕士有关的管理文件、教学安排等公布在网上,以方便外地工程硕士的查询与联系。
2.5 建立培养质量跟踪体系
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碩士培养过程中,交通学院还非常注重对他们进行培养质量的跟踪。以内蒙古工程硕士班为例,交通学院于2000年9月与内蒙古交通厅签订了2001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办班协议书,进行工程硕士的培养。2001年开始招生,到目前为止,共开设了内蒙古工程硕士两个班,招生66人,其中取得我校工程硕士学籍的60人,完成论文答辩并授予工程硕士学位的52人,他们在读期间,总共以交通学院学员身份发表论文约100余篇,其中的大多数学员在本单位主持承接交通系统行业各类科研课题约60余项,均成为该单位的技术骨干力量,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交通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些优秀的骨干人才为内蒙古的交通事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通过对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跟踪与反馈,一方面提高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的办学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更好的将科研的成果服务于社会。
4 结语
本研究围绕着保证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这个主题开展,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该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与管理,提高该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可以促进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的完善,确保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
本研究取得的部分成果,如果能够得到应用和推广,将会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当然,今后还应该继续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使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东红,刘东,郑小林等.中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3卷第5期:131-134
[2] 姜尔林.全面质量管理: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管理的新范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3月:12-16.
[3] 叶奇,余心宏,刘正堂.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控制方法的探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90-92.
[4] 上官剑,彭建平.中美工程硕士教育发展之比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89-111.
[5] 吴启迪.在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6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