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能够使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提高文学素养,也是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农村中学阅读教学长期得不到重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就农村中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村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教学;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读书是写作的前提。读书不仅是写作的前提也是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现阶段教育改革把阅读教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读书少、不读书、不思考、少思考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从小就要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通过阅读书籍,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識,提高能力。通过阅读书籍,使他们更加睿智,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阅读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现如今深深感受到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低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
一、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
新课标 要求中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有益书籍,课外阅读应不少于260万字,但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宽裕,无力购买一些课外书籍,学生手上只有课本教材,只有小部分学生有少量课外书籍,但也只是一些简装读本,大部分是故事书、优秀作文等,而那些价格昂贵的文学名著更是少之又少。而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有限,教学设施落后,即使有图书室,里面“陈列”的都是些陈旧的书,且不对学生开放,正规阅览室都没有,阅读明显达不到新课标要求,学生的知识面极其狭窄,能力无从谈起。
二、家长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教师对于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学生们阅读习惯的培养缺乏正确认识。家长教师学生急功近利,在他们看来阅读是“不务正业”,把有限的时间资源都用在应试教育上了,学生们大量做数理化作业,他们认为采用这种短平快的方法提分快,效果佳。而语文阅读见效慢,成果不显著,学生们课外阅读时间被大量挤占,他们甚至认为语文不需要阅读,只要上课听听就行了,这样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难以得到提高。
三、农村环境的影响
“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尤为盛行,再加上农村学校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缺乏阅读训练,缺乏知识的积累,学生阅读困难,兴趣无从谈起,更不要说能力的提高了。
四、学生自身原因
农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缺乏主动性,阅读目标不明确,课外阅读带有很强的随意性,阅读面狭窄,他们喜欢看一些娱乐性很强的书籍,对知识性强的书籍缺乏兴趣,学生即使阅读书籍那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在阅读过程中从不圈圈点点,只是粗略地浏览一遍,更谈不上去写读书笔记,由于缺乏阅读训练,阅读速度也跟不上,阅读效果甚微。例如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常常一开始学生情绪高涨,书声琅琅,渐渐地读书声越来越小,再后来,课文还没有读完,教室里就鸦雀无声,朗读声全无。而在回答老师提问时,他们由于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常常是答非所问。试卷答题,阅读理解题也很难得到真正的理解。
五、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目的功利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模式单一,重讲解,轻阅读,往往教师自导自演,自己的分析,自己解答,设定标准答案,学生是有读无思,阅读乃至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只能够被动地接收老师们给予的信息,学生们作为个体的思考能力甚至是个性都会被一定程度地局限住,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低下,那我们该采取什么策略去提升他们的能力呢?
(一)要让学生们广泛地阅读,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扩大他们的视野,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阅读的主体在学生,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要鼓励并倡导学生去阅读大量的报纸杂志、中外名著,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学会在阅读中收集信息,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越俎代庖,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让每个学生拿出一本或几本书籍组建班级图书阅览室,每个学生在班级租借图书阅览,同时让大家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上课前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这样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大家争先恐后地把自己阅读的精彩内容和阅读时的所感所想分享给大家,从而掀起阅读的高潮,这是一个快乐阅读的过程,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量,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解决了学生们无书可读的问题。
(二)强化阅读训练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传授,应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应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要求每个学生分文体在规定的时间内每日一练,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对每日一练的文本进行复述,刚开始学生们复述会感到困难,阅读题也无从下手,甚至是答非所问。阅读时一定要做好学习笔记,做学习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意识的搜集、整理、消化。平时可以确定读书主题,举办朗诵、演讲比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词汇量就会得到积累,语感就会得到增强,同时也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阅读速度也会有显著提高。
(三)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文章的阅读,每个学生都会结合自身的经历、知识、教育程度给予不同的解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对文本的理解不设定所谓的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对文本做一个整体了解,积极思考和感悟,每一步的品析都要以文本的全貌出现,不能断章取义,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提出疑问,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观点鲜明,不能无中生有,允许学生对文本多元化的更深的理解。也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当前农村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阅读能力低下是不争的事实,为了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我们必须开创一个开放式的阅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快乐阅读中去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切实让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汪四银,1966年生,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中学任教,一级教师。
【关键词】农村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教学;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读书是写作的前提。读书不仅是写作的前提也是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现阶段教育改革把阅读教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读书少、不读书、不思考、少思考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从小就要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通过阅读书籍,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識,提高能力。通过阅读书籍,使他们更加睿智,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阅读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现如今深深感受到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低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
一、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
新课标 要求中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有益书籍,课外阅读应不少于260万字,但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宽裕,无力购买一些课外书籍,学生手上只有课本教材,只有小部分学生有少量课外书籍,但也只是一些简装读本,大部分是故事书、优秀作文等,而那些价格昂贵的文学名著更是少之又少。而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有限,教学设施落后,即使有图书室,里面“陈列”的都是些陈旧的书,且不对学生开放,正规阅览室都没有,阅读明显达不到新课标要求,学生的知识面极其狭窄,能力无从谈起。
二、家长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教师对于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学生们阅读习惯的培养缺乏正确认识。家长教师学生急功近利,在他们看来阅读是“不务正业”,把有限的时间资源都用在应试教育上了,学生们大量做数理化作业,他们认为采用这种短平快的方法提分快,效果佳。而语文阅读见效慢,成果不显著,学生们课外阅读时间被大量挤占,他们甚至认为语文不需要阅读,只要上课听听就行了,这样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难以得到提高。
三、农村环境的影响
“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尤为盛行,再加上农村学校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缺乏阅读训练,缺乏知识的积累,学生阅读困难,兴趣无从谈起,更不要说能力的提高了。
四、学生自身原因
农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缺乏主动性,阅读目标不明确,课外阅读带有很强的随意性,阅读面狭窄,他们喜欢看一些娱乐性很强的书籍,对知识性强的书籍缺乏兴趣,学生即使阅读书籍那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在阅读过程中从不圈圈点点,只是粗略地浏览一遍,更谈不上去写读书笔记,由于缺乏阅读训练,阅读速度也跟不上,阅读效果甚微。例如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常常一开始学生情绪高涨,书声琅琅,渐渐地读书声越来越小,再后来,课文还没有读完,教室里就鸦雀无声,朗读声全无。而在回答老师提问时,他们由于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常常是答非所问。试卷答题,阅读理解题也很难得到真正的理解。
五、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目的功利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模式单一,重讲解,轻阅读,往往教师自导自演,自己的分析,自己解答,设定标准答案,学生是有读无思,阅读乃至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只能够被动地接收老师们给予的信息,学生们作为个体的思考能力甚至是个性都会被一定程度地局限住,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低下,那我们该采取什么策略去提升他们的能力呢?
(一)要让学生们广泛地阅读,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扩大他们的视野,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阅读的主体在学生,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要鼓励并倡导学生去阅读大量的报纸杂志、中外名著,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学会在阅读中收集信息,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越俎代庖,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让每个学生拿出一本或几本书籍组建班级图书阅览室,每个学生在班级租借图书阅览,同时让大家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上课前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这样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大家争先恐后地把自己阅读的精彩内容和阅读时的所感所想分享给大家,从而掀起阅读的高潮,这是一个快乐阅读的过程,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量,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解决了学生们无书可读的问题。
(二)强化阅读训练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传授,应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应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要求每个学生分文体在规定的时间内每日一练,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对每日一练的文本进行复述,刚开始学生们复述会感到困难,阅读题也无从下手,甚至是答非所问。阅读时一定要做好学习笔记,做学习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意识的搜集、整理、消化。平时可以确定读书主题,举办朗诵、演讲比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词汇量就会得到积累,语感就会得到增强,同时也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阅读速度也会有显著提高。
(三)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文章的阅读,每个学生都会结合自身的经历、知识、教育程度给予不同的解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对文本的理解不设定所谓的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对文本做一个整体了解,积极思考和感悟,每一步的品析都要以文本的全貌出现,不能断章取义,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提出疑问,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观点鲜明,不能无中生有,允许学生对文本多元化的更深的理解。也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当前农村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阅读能力低下是不争的事实,为了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我们必须开创一个开放式的阅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快乐阅读中去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切实让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汪四银,1966年生,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中学任教,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