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模块“捆绑式跑班制”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han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人大附中信息技术教研组也在逐步完善学科课程体系,努力为学生开设丰富多样的必修与选修课程。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已有水平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除必修模块外,我校共开设4门信息技术类选修课程,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和“数据管理技术”。与此同时,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率先在高中部探索“跑班制”教学,与通用技术模块课程“捆绑式”开课。2013至2014学年,笔者承担我校“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并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捆绑式跑班制”模块课程选修模式
  我校“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通常是面向全体高一年级上学期(第1学期)学生开设的。从高一年级下学期(第2学期)直至高二年级下学期(第4学期),均为选修模块课程时段。其中,第2学期和第3学期为选修模块的初级课程,第4学期是让学生从第2学期和第3学期选过的两个模块中选择一门来学习对应的高级课程。学生在第4学期结课后参加信息技术学科结业会考,而会考题目除了“信息技术基础”之外,模块类别以选修过高级课程的模块为主。
  具体做法是:将每个学期分为两个学段,并把全体适合选课的学生班级随机分为两部分。第1学段,一部分学生主修信息技术模块,另一部分学生主修通用技术模块。第2学段,两部分学生选课学科对换。每门课每周2个学时(90分钟),并把同一学段内的2个班级联合起来,混合选课、排课和授课。也就是在某个上课时段,有2个班级的学生按照选课意愿分为了4个小班,每个小班分别选择1个模块课程来学习。这样,一个学年内,每个学生可以分别选修2门信息技术选修模块课(每模块共8次课)和2门通用技术选修模块课(每模块共8次课)。每个模块各16课时,均可得2个学分。
  我们以高一年级14个行政班为例,借助图表来说明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该运作模式(见表1)。
  这种运作模式具有三方面优势。其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课自由度,并减轻了在教学资源方面的压力。其二,缩短了授课周期,使得学段教学内容更加连贯而紧凑,同时延长了授课时长,为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便利。其三,由于是多次随机的不同班级的混合授课,加强了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切磋,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与互动空间。当然,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其一,每学年都要提前与通用技术组协调后续的选课、上课事宜,增加了部门之间协调的工作量。其二,熟悉的学生之间容易“一窝蜂式”地选课,而使一些学生选不上自己最心仪的课。
  考试形式与成绩构成
  从第2学期起,学生在信息技术模块课程中将经历两类考试。一类针对选修模块初级课程,即“各选修模块统一测试”。尽管这次测试是安排在最后一周随堂进行,但仍然是把各个模块考生全部打乱,并安置在多间计算机教室里统一开展。一类针对选修模块高级课程,即“各选修模块统一会考”,我校本部联合第一分校与北航附中统一编制命题、编排考场与判卷登分,并使用统一的在线会考系统。针对“数据管理技术”模块会考而言,考题中的信息技术基础部分内容和数据管理技术部分内容各占50%;前者以选择题为主,后者以选择题和操作题为主。由于学生在第4学期只进行一次会考,我们会把学生会考中“数据管理技术”部分的分值直接加权1.2,作为学生的模块考试成绩,而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表现及作业(如图1)。
  教学整体安排
  我们的课程主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据管理技术教材(简称粤教版),并辅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数据管理技术教材(简称地图版)。考虑到粤教版的主线案例“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较之“濒危动物”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我们对初级和高级课程分别做如表2和表3的安排。
  在教学中,我们既努力把握课堂时间,也充分利用我校在线Moodle课程平台,把所有相关教学资源都分门别类地上传到网站上,如教师课件、辅助材料、微课视频、作业发布与提交等,供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预习、学习及复习(如图2)。
  学生应用案例
  在本教学年度中,我校处于第4学期高级学段的适选课学生共有684人,各选修模块中参加最终会考的人数如下:“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221人,占32.3%;“网络技术应用”模块194人,占28.4%;“C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137人,占“20%”;“数据管理技术”132人,占19.3%。看得出,选修“数据管理技术”模块的学生最少,这也反映出该模块自身的一些问题,比如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所学技术可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实践应用相对薄弱等。
  较之其他模块,学生们对于数据管理技术的学习热情相对较低,教师也因此容易缺乏信心。但其实如果学生学习迁移得好,该模块内容有很大用武之地。在当年度高二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有学生选做了一个名为《不同浏览器应用环境下的用户体验分析与比较》的课题。项目全程中所有调查问卷的数据,学生都是使用Access软件进行管理的,其中涉及的基本技术也都是在该模块选修课上学习的。这个应用过程有些“一劳永逸”的意味,因为虽然最初录入数据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数据一旦录入成功,后续的使用将非常便捷。
  学生本想首先建立一个窗体,然后逐条录入信息,但没有设置妥当,后来改用了表格。如图3所示,同时建立了“问卷基本信息”“通常用途”“喜欢功能”和“选择原因”4张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进行各项查询,这里以查询“常用浏览器做的事”为例,其设计视图和数据表视图如图4所示。
  最后学生根据查询结果,导出到电子表单(如Excel)中,作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并最终完成了一份较全面的研学论文。
  教学反思
  综上所述,本选修模块的教学特点有三。一是我们自制了教学视频。我们将第二章至第四章的关键操作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录制,发布在我校Moodle课程平台上,供选课学生补充课上局限,随时随地学习。二是紧密结合教材。虽然在教学内容上变通略少,但教学方法很灵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尝试对教材做二次开发,不仅要与时俱进地加入现代科技新发展的内容,以开阔学生视野,也应适当提前对学生调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使用学生们更感兴趣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作为整个教学的核心操作项目。三是倾向于以促进更多学生顺利通过会考为导向,在基础知识和技能上关注较多,在提升信息素养层面上仍有加强空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提高课堂项目的多样性,加大探究性练习,并向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李冬梅老师学习,加强对学生课堂实践操作的过程性评价。此外,在有了源自学生的真实可用的项目案例之后,可以及时展示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面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设计”(课题编号:DJB12140)。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对数学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中国教育面临很大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体系很难教出创新者。虽然体制内的学校也想改,但我们当中许多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我们保持在体制内的现状,是否能解决问题?
针对淮安市2008年以来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稳步提高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措施,以期对今后抓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分析了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路用性能的高性能水泥稳定碎石集料混合料抗裂型的级配范围和设计方法,在某一级公路上进行了验证
以南京地铁玄武门站施工为背景,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地铁车站主体工程裂缝控制中的应用,从设计控制与施工控制方面总结了地铁车站裂缝控制的经验措施。
【摘要】所谓合唱教学,就是将集体的声乐形式通过一些旋律、节奏、和声等综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合唱具有独特丰富的表现力,给人一种旋律、和声等方面都很优美的艺术享受。学前教育专业的合唱教学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学科,因为合唱教学的应用性很强,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歌唱技巧,还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指挥知识,以及对幼儿学生合作时的策划、编创能力等。学生通过声音、合作等方面的协调,达到培养他们合作、平等、尊重等
记得自己曾参加过磨炼琴房余怀民老师讲座,他有句话让自己记忆深刻:“老师的教学对于学生要做到,我说了你能做,你做了必得到”。这些年教学通过每年督促自己外出学习积累了一
【摘要】舞蹈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与一个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融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符号。它既有民族文化的标志,又是艺术领域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与其他的艺术符号相互吸收、融合,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角,而这些无意离不开舞蹈艺术家的艰苦付出与努力。在当代舞台曾掀起了一阵守护传统文化的风潮,这里的传统是十分广阔的,然而对于守护的传统是什么、应该怎样守护、怎样发展,怎样让舞蹈
【摘要】合奏是西洋管弦乐中最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训练课程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乐队最终的舞台呈现结果。本文先简单阐述了在合作训练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意识,并且详细地探讨了关于西洋管弦乐合奏训练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西洋乐器;管弦乐合奏;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西洋管弦乐合奏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意识  (一)群体意
近年来,锚杆锚固施工技术在边坡和隧道加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声波检测仪,应用声频应力波在不同波阻抗面反射的能量和相位的变化原理,对无锡惠山隧道的锚杆锚固质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