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童声,其中最动人的是童声合唱。”合唱不仅是提高少年儿童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一个全面、高素质的人才的重要手段。合唱艺术在平衡、和谐的氛围中,使孩子们体会到美和快乐,培养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同时也使孩子们学会了安静、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沟通。正因为合唱的诸多功能,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相对应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第六册开始,就准备了大量的合唱曲供上课时选用。
但现实中大部分小学(包括城区音乐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的合唱教学都碰到了难题:课堂上有的在轮唱时速度把持不住,唱着唱着两声部变成了单声部;有的单声部唱得好好的,两声部合起来演唱时又变成了五音不全的声音大杂烩;有的歌曲本来应该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学生为了声部的稳定,不得不把自己的声部唱得很响,从而破坏了情绪……学生学习合唱困难重重,久而久之对合唱不感兴趣,老师也慢慢丧失了信心。万般无奈之下,任课老师有的把合唱曲变成了单声部的独唱曲,有的索性就不用教材中的合唱曲而另选独唱曲供学生演唱。
小学合唱属于童声合唱,它的音质不同与成人的合唱。它在保留童声的甜美音色的基础上,加以和声和音色的训练,使之丰满,充实。这才是真正“美”的童声。而且合唱通过多声部来演绎乐曲,可以根据不同的声部旋律和二次创造来赋予歌曲新的生命。当然,首先要尊重作者的创作和写作背景等,一切从细处着手,一点一滴做起来的。以下是这几年合唱训练的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明确目标,正确定位
小学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专业的合唱人才,音乐课的合唱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从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所以在进行合唱教学时,我们应摒弃枯燥、机械的方法,以免削弱学生的积极性。
二、合唱教学,趣为先
有些学生在合唱时音准概念不强,找不到自己的声部,容易跑调,为了不受到影响,甚至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而有的学生在合唱时喜欢自我表现,总想突出自己的声音;有的学生在合唱时没有合作的意识,还有的学生对合唱根本没有兴趣,不愿意参与。所以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只有当孩子们对一件事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主动积极的配合你,和你一起去实施各种各样的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型教学活动。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素质不知不觉提高了,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总之一切都因为有了兴趣而变的迎刃而解了。我把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引趣阶段——以听为先
音乐是听觉艺术。所以培养合唱的兴趣我从“听”入手。在进行合唱练习之前先培养学生的声部概念。让学生听一听在歌曲中听到了几种声音。刚开始学生可能不会听,这就需要教师用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引导。如:“注意听范唱的旋律,其中有一段旋律,像老牛的声音,很低沉,你来用心听一听。”目的让学生学会听出二声部的旋律。接着,教师可以播放歌曲的第一声部,教师来哼唱二声部,目的是让学生辨别出一、二声部各个旋律。这样,学生会对双声部就有了初步的听觉认知。接着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与合唱有关的影片如《音乐之声》,引导学生多听优秀的合唱曲目,并要求他们有意识地感受乐曲的音准、节拍、节奏、调性、力度、速度、和声、音色等,逐步感受合唱的魅力,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
2、有趣阶段——以唱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平时的合唱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地信任学生,给他们独立的空间,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变换角色、变化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A、化抽象为形象。如用“打哈欠”、“叹气”等呼吸时的状态体会胸腹式呼吸,也可给学生勾画特定的情境:公园里,花儿开得红艳艳的,我们会忍不住去闻闻它的清香,指导学生自然、平和的呼吸。
B、由简入难,逐步深入。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制定训练计划。为高年级多声部的合唱教学打下基础。
C、多种方法,寓教于乐。
3、志趣阶段——以创作为乐
在学生对合唱保持了一定兴趣并掌握了一定的合唱技巧后,可以尝试让学生对简单的歌曲进行简单二声部的二度创作。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到合唱丰富的和声效果。
三、声音训练——合唱的基础
1、首先,有好的姿势才会有好的声音
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例如:翘下巴、挺肚子、牙关紧闭、嘴张不开、眼睛乱看等毛病,要让学生一参加合唱团就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为好声音做好一个准备。良好的歌唱状态: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双脚稍微分开(可一前一后),重心站稳,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上胸畅开,小腹微微收拢,面部表情自然等。
2、对声音的要求是:呼吸深而不坠,喉器放而不压,共鸣腔打开而不撑,有一个解放了的清晰,自然的声音:
①呼吸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是两组肌肉群对抗产生的力量。“呼”不是单纯的放气,而是要放一点吸的感觉。可请学生先瘪掉肚子的同时吐出所有的气,然后,吸气并打开横膈膜。一般可以请学生找大笑和狗喘气的感觉。呼吸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横隔膜的作用。吸气时横膈膜是向下的,正确的横膈膜练习,有时腹部和腰部会有酸痛感。
②喉位歌唱要求一个完全打开的喉咙,歌唱的喉位比平常的低,深呼吸的位置。不是越低越好,要适度,一般来说,打哈欠的初始状态就是唱歌的最佳状态,而且,喉位在唱歌时不能忽上忽下的移动,要保持喉位的稳定。
③咬字按节奏念字,念清楚,念准确,还要注意语调,语气,色彩和韵味。还可以采用同一音唱不同母音的练习,长音的效果比较好。
④口咽腔状态口盖有微弧感,咽腔也要稍微空一点,声音是竖的,圆的;而不是扁的,平的。
总之,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唱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中,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合唱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演唱形式定会在校园内不断地闪烁出夺目的光辉。
“因为我相信,音乐是令人向往的,音乐是浸化人心的,我发现了他们的好音质,即使会走音,但我看出他们的用心是无可替代的,每一个孩子在这时刻,多么像一个精灵舞动着那轻薄如翼的翅膀,这时,我发现了他,一个音乐的奇迹”。
但现实中大部分小学(包括城区音乐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的合唱教学都碰到了难题:课堂上有的在轮唱时速度把持不住,唱着唱着两声部变成了单声部;有的单声部唱得好好的,两声部合起来演唱时又变成了五音不全的声音大杂烩;有的歌曲本来应该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学生为了声部的稳定,不得不把自己的声部唱得很响,从而破坏了情绪……学生学习合唱困难重重,久而久之对合唱不感兴趣,老师也慢慢丧失了信心。万般无奈之下,任课老师有的把合唱曲变成了单声部的独唱曲,有的索性就不用教材中的合唱曲而另选独唱曲供学生演唱。
小学合唱属于童声合唱,它的音质不同与成人的合唱。它在保留童声的甜美音色的基础上,加以和声和音色的训练,使之丰满,充实。这才是真正“美”的童声。而且合唱通过多声部来演绎乐曲,可以根据不同的声部旋律和二次创造来赋予歌曲新的生命。当然,首先要尊重作者的创作和写作背景等,一切从细处着手,一点一滴做起来的。以下是这几年合唱训练的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明确目标,正确定位
小学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专业的合唱人才,音乐课的合唱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从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所以在进行合唱教学时,我们应摒弃枯燥、机械的方法,以免削弱学生的积极性。
二、合唱教学,趣为先
有些学生在合唱时音准概念不强,找不到自己的声部,容易跑调,为了不受到影响,甚至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而有的学生在合唱时喜欢自我表现,总想突出自己的声音;有的学生在合唱时没有合作的意识,还有的学生对合唱根本没有兴趣,不愿意参与。所以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只有当孩子们对一件事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主动积极的配合你,和你一起去实施各种各样的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型教学活动。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素质不知不觉提高了,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总之一切都因为有了兴趣而变的迎刃而解了。我把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引趣阶段——以听为先
音乐是听觉艺术。所以培养合唱的兴趣我从“听”入手。在进行合唱练习之前先培养学生的声部概念。让学生听一听在歌曲中听到了几种声音。刚开始学生可能不会听,这就需要教师用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引导。如:“注意听范唱的旋律,其中有一段旋律,像老牛的声音,很低沉,你来用心听一听。”目的让学生学会听出二声部的旋律。接着,教师可以播放歌曲的第一声部,教师来哼唱二声部,目的是让学生辨别出一、二声部各个旋律。这样,学生会对双声部就有了初步的听觉认知。接着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与合唱有关的影片如《音乐之声》,引导学生多听优秀的合唱曲目,并要求他们有意识地感受乐曲的音准、节拍、节奏、调性、力度、速度、和声、音色等,逐步感受合唱的魅力,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
2、有趣阶段——以唱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平时的合唱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地信任学生,给他们独立的空间,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变换角色、变化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A、化抽象为形象。如用“打哈欠”、“叹气”等呼吸时的状态体会胸腹式呼吸,也可给学生勾画特定的情境:公园里,花儿开得红艳艳的,我们会忍不住去闻闻它的清香,指导学生自然、平和的呼吸。
B、由简入难,逐步深入。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制定训练计划。为高年级多声部的合唱教学打下基础。
C、多种方法,寓教于乐。
3、志趣阶段——以创作为乐
在学生对合唱保持了一定兴趣并掌握了一定的合唱技巧后,可以尝试让学生对简单的歌曲进行简单二声部的二度创作。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到合唱丰富的和声效果。
三、声音训练——合唱的基础
1、首先,有好的姿势才会有好的声音
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例如:翘下巴、挺肚子、牙关紧闭、嘴张不开、眼睛乱看等毛病,要让学生一参加合唱团就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为好声音做好一个准备。良好的歌唱状态: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双脚稍微分开(可一前一后),重心站稳,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上胸畅开,小腹微微收拢,面部表情自然等。
2、对声音的要求是:呼吸深而不坠,喉器放而不压,共鸣腔打开而不撑,有一个解放了的清晰,自然的声音:
①呼吸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是两组肌肉群对抗产生的力量。“呼”不是单纯的放气,而是要放一点吸的感觉。可请学生先瘪掉肚子的同时吐出所有的气,然后,吸气并打开横膈膜。一般可以请学生找大笑和狗喘气的感觉。呼吸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横隔膜的作用。吸气时横膈膜是向下的,正确的横膈膜练习,有时腹部和腰部会有酸痛感。
②喉位歌唱要求一个完全打开的喉咙,歌唱的喉位比平常的低,深呼吸的位置。不是越低越好,要适度,一般来说,打哈欠的初始状态就是唱歌的最佳状态,而且,喉位在唱歌时不能忽上忽下的移动,要保持喉位的稳定。
③咬字按节奏念字,念清楚,念准确,还要注意语调,语气,色彩和韵味。还可以采用同一音唱不同母音的练习,长音的效果比较好。
④口咽腔状态口盖有微弧感,咽腔也要稍微空一点,声音是竖的,圆的;而不是扁的,平的。
总之,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唱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中,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合唱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演唱形式定会在校园内不断地闪烁出夺目的光辉。
“因为我相信,音乐是令人向往的,音乐是浸化人心的,我发现了他们的好音质,即使会走音,但我看出他们的用心是无可替代的,每一个孩子在这时刻,多么像一个精灵舞动着那轻薄如翼的翅膀,这时,我发现了他,一个音乐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