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cyzf2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对历史的体验和探究的过程,只有通过体验和探究,才能把陌生的、外在的、遥远的历史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与之交流的对象,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历史表象。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种想象要有依据,与历史相关的各类图片(人物图片、地图、文物图片、图表等)无疑是想象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包含的信息直观、生动、真实,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过去的事”产生兴趣和热情,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图片也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同时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图片的几点心得:
  一、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片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其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和同为一家》时,我就充分利用了唐朝边疆各族分布图,每讲到一个民族,我就示意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小纸片帖在图上对应民族的位置,并注明该民族首领及其演化后的民族名称,同时用红笔标出唐都长安。这样,唐朝与周边各族的位置关系一目了然,也增进了师生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收到了良好的记忆效果。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时,我请学生观察课本上的秦始皇像,并对其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他目光炯炯有神,两眼虎视眈眈,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当年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万丈豪情;他头戴皇冠,身穿龙袍,显示出他那唯我独尊、居高临下的帝王身份。他是谁呢?”学生大声说道:“秦始皇!”接着,我再启发:“秦始皇究竟是怎样的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怎样的作用?”学生热情高涨,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从而进入了很好的学习状态。
  二、利用图片开展发现、探究学习
  历史图片中所包含的丰富信息为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探究学习”的理论,我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具有发现、探究色彩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如在学习七年级上《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中的“山顶洞人”这一内容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山顶洞人的生活”这幅图设计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对该图的研究兴趣。根据发现、探究的切入点和观察图片的信息范围,我设计了具有梯度的一些问题:“山顶洞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请仔细观察画面,告诉大家你都看见了什么。”学生进行不定向的观察,兴趣很高,并踊跃发言。在学生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我又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定向观察,目的在于从图中寻找到具有研究价值的信息:“请同学们再观察画面,大家看右边的那位青年妇女正在做什么?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技术?她左边的男孩正在做什么?那位站起来的男子呢?他身上背着的和手里拎着的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左边还有老人和孩子,他们怡然自得的表情能说明什么?”学生的回答极具想象力,语言表达生动、有趣,我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加以肯定并作了适当的点拨。最后,我又请学生思考:“从整个画面来看,这些人之间应当是什么关系?你能说明他们的社会组织有什么特征吗?”这样老师逐一呈现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发言,必要时适时补充便于学生发现、探究的背景材料。在探究活动结尾时,师生共同得出了以下结论:妇女缝衣服,使用骨针——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男孩生火——学会了人工取火;人物关系——有血缘关系——结成氏族。了解这些问题之后,“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在复习课中有效运用教材插图
  在复习课中使用教材中重点插图,可以起到穿针引线、举一反三的作用,能引导学生围绕重点插图前推后延,回顾所学知识,进行相关联系。如在进行《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的复习时,利用“遵义会议会址”一图可以设置以下问题: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各是什么?遵义会议后红军如何胜利进军的(配合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围绕图片我提出了一些跨度更大的问题,如:蒋介石为什么要对根据地发动五次大规模“围剿”?蒋介石全力“围剿”中共和红军时,日本帝国主义是如何一步步地侵略中国的?面对日本侵略,国、共两党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许多历史事件之间有紧密联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我们用心、尽心,认真研究教学资源,有意识地运用课本中的插图培养、锻炼学生的这种触类旁通、纵横连贯的能力,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让学生在临摹课本插图中体悟历史
  我发现,初中学生往往喜欢在课本插图的人物肖像上乱添乱画,就想到何不让他们正儿八经地画一下,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并有助于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体悟历史。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临摹《中国历史》中的插图的活动,并从学生的作品中挑选出一些较好的用来展览、交流,结果既加深了学生对图片相关知识的印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良好。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有效地利用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教育。
其他文献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下,继承人类知识财富、开发智能、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渠道。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摘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新课堂的构建,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现实的教师行为,进而形成教师新的教学品质和教学智慧。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最重要的一种手段,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说明语文既兼有读、写和口语交际等功能,又反映了人的思想和感情色彩。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前,全国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从学会到会学,最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信对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建立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我们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建立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
期刊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其不知不觉地心驰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准确地、艺术地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知识王国”里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 
期刊
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科在向学生传授特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怎样上好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如何优化数学练习课的课堂结构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  练习课的练习设计要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习题为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没有生命的机械运用,而只有在思维的动态变化、发展中,才能产生鲜活的课堂生成。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有效的思维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习从问题出发、从思考起步,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探求真理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创设要善留悬念  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品德教
期刊
一、教学中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1.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从心理学来分析,无恐惧心理,学生
期刊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这是我们一直都在思索的问题。下面,我就根据我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做一下浅显的总结:  一、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一节课有40分钟,而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利用这20分钟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注意力的特点,让孩子们在有效
期刊
解题后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思维习惯,对于初学几何的同学来说,常常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而难以去伪存真,在证明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为防患于未然,对常见的错误进行反思,找出产生错误的根源,本文就初中几何证明题中学生常见的五类错误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错证后的反思,以期达到在纠错中完善认识、提高数学分析能力的目的。  一、随意增设条件致错后的反思  例1.如图1,∠B=∠C=90°,M是BC的中点,D
期刊
摘 要:学困生,也叫后进生,是指因心理健康、兴趣爱好、思想情绪、意志力、不良习性等非智力因素影响而导致的基础知识较差、学习困难、自信心丧失、兴趣低落的一类学生,他们约占全班人数的20—30%。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复杂,教师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既不能熟视无睹、放任自流,也不能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教师要用爱心感化他们,用诚心激励他们,用真心抚慰他们,使他们走出情感的误区,振作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