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其不知不觉地心驰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准确地、艺术地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知识王国”里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古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对学生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就要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可以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们,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欢呼道。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大的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 “哦,真的吗?我可不相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于是,学生果然“上当”,每个人都裁出了各种图形。我便故意沮丧地说:“看来你们的魔术表演都要超过老师了。”“哈哈哈……”学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下子就提升了,接下来的学习更为轻松乐意了。
二、创设趣味情境,让孩子乐于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知识。例如在教商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讲了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一天,猪八戒带着20只小猴子到果园去摘了90个桃子,然后对小猴子们说:“90个桃子,你们20人来分,每人分4个,剩1个就给俺老猪吧。”他怕小猴子不相信,就列了一道算式:9÷2=4……1。小猴子们信以为真,就各自拿着自己的桃子吃开了。直到孙悟空赶来,才戳穿了八戒的骗局。同学们,你们知道聪明的孙悟空是怎样发现八戒的骗术的吗?这样引入新课,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童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非常集中地主动去研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三、点拨启发,让孩子去自主发现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这些知识。这样的新课就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给予关键性的点拨。例如小数的乘除法,它们的计算法则和整数的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小数点的位置是新问题。于是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在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上进行点拨。学生发现原来小数乘法仅仅是小数点在移动,于是很容易地突破了这个难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游戏,寓教于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本性活泼、好动,对新奇事物往往具有好奇心。在教学中可利用游戏等活动,设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完表内乘除法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在黑板上不出声地写出几个数:12、6、4、8、2、3、18。这些看似漫无主题的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想:咦!这些数有什么用处?老师写这些数干什么?问号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然后老师告诉学生:用这些数组成乘法或除法算式,要求积和商也必须是所给的数,你能组成多少道算式?比一比,看谁想得最多。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动脑,人人都想争第一,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他们的共同心理。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条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比如:提出问题时,可以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怎样做才能使他们乐于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一、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古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对学生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就要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可以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们,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欢呼道。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大的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 “哦,真的吗?我可不相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于是,学生果然“上当”,每个人都裁出了各种图形。我便故意沮丧地说:“看来你们的魔术表演都要超过老师了。”“哈哈哈……”学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下子就提升了,接下来的学习更为轻松乐意了。
二、创设趣味情境,让孩子乐于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知识。例如在教商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讲了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一天,猪八戒带着20只小猴子到果园去摘了90个桃子,然后对小猴子们说:“90个桃子,你们20人来分,每人分4个,剩1个就给俺老猪吧。”他怕小猴子不相信,就列了一道算式:9÷2=4……1。小猴子们信以为真,就各自拿着自己的桃子吃开了。直到孙悟空赶来,才戳穿了八戒的骗局。同学们,你们知道聪明的孙悟空是怎样发现八戒的骗术的吗?这样引入新课,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童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非常集中地主动去研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三、点拨启发,让孩子去自主发现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这些知识。这样的新课就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给予关键性的点拨。例如小数的乘除法,它们的计算法则和整数的计算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小数点的位置是新问题。于是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在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上进行点拨。学生发现原来小数乘法仅仅是小数点在移动,于是很容易地突破了这个难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游戏,寓教于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本性活泼、好动,对新奇事物往往具有好奇心。在教学中可利用游戏等活动,设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完表内乘除法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在黑板上不出声地写出几个数:12、6、4、8、2、3、18。这些看似漫无主题的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想:咦!这些数有什么用处?老师写这些数干什么?问号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然后老师告诉学生:用这些数组成乘法或除法算式,要求积和商也必须是所给的数,你能组成多少道算式?比一比,看谁想得最多。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动脑,人人都想争第一,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他们的共同心理。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类型,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条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比如:提出问题时,可以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怎样做才能使他们乐于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