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即便小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有着充足的了解,但是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仍然受多种因素影响,限制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无法提高学生习题解答的兴趣。基于此,以下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005
引言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习中,应用题往往是学生感到最头疼的问题。应用题主要分为数学应用和实际应用两大类,分别考查学生对数学数量关系和数学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由于应用题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因此一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和教师的教学重点。而应用题教学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涉及的计算与应用题相对较多,为了能够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确保学生可以正确解答数学应用题,教师应该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视,这样有利于优化各个环节教学,促使小学生高效将数学问题解答。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时,需要事先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知识,并且需要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确保学生可以有效掌握,灵活地将基础知识应用到数学问题解答当中。例如,在引导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事先引导学生对四边形有着充分的了解,从而对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深入地认识,掌握单位换算知识,只有学生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才能够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所以说,由于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要想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计算能力,强化对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视,从而优化各个环节教学,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二、注重审题,理顺题干要素
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审题是最重要的一步。学生要想正确解答题目,读懂题意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题干的时候将有用的因素标记出来,以便在思考时能将要素更快地找出来;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在审题时将题目中的语句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使题干变成自己更容易理解的说法。审题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学生在审题时应该找到题干中隐藏的数量关系,甚至是隐含条件。这一点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很高。如果基础概念、定理掌握不牢固,那么学生就无法挖掘题干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因此,理顺题干,找出所有数量关系,是顺利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知识具备灵活性特点,而且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转变,使得一个数学应用题有多个解答方法。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则必须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数学问题,从而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将数学应用题解答,打破学生固定的解题思维,使得应用题可以更加高效地解答。例如,在引导学生解答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应用题时,如“货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又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从B地返回A地,求货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解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对两个速度之和除以2等于平均速度这一原理有着一定了解,并详细地为学生进行结束,促使学生能够对平均速度只能用总路程除以时间充分掌握,避免学生在计算这道习题时直接用速度除以速度而计算错误。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x建立等式,通过这种方式将应用题解答,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增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小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使用情境教学法教学应用题
应用题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或者使用室外场地对学生进行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跑道上,让两名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出发跑步,对学生的速度进行计算后,在两名学生相遇时给出学生消耗的时间,求出跑道的距离。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应用题的解题乐趣。
五、确定问题,选择具体方法
在审题过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具体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他们在读过题干后,发现自己做过类似的题目,于是就不假思索地按照经验解题。后来才发现,虽然题干类似,但是问题不同。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确定问题,以免答非所问。确定问题后,就需要选择具体解题方法。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寻求最佳解题方法。比如,甲、乙两地距离100千米,一辆车A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耗时10小时;另一辆车B从乙地开往甲地,耗时12小时。问两辆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一般的解题思路是100/(100÷10+100÷12);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思路解决问题:将100千米当作单位“1”,就可以忽略数值,直接列出式子1/(1/10+1/12)。这种方法计算起来更加简单,但是不容易想到。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开放思维。
结束语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应用题的难度不符合学生的基础、应用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些导致学生厌烦了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题目的布置,使学生在学习时收获自信,而且在教学时转变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马才红.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J].天津教育,2020(32):140-141.
[2]王林会.试论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20:2.
[3]杨步福.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A].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七)[C].福建省商貿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19:3.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005
引言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习中,应用题往往是学生感到最头疼的问题。应用题主要分为数学应用和实际应用两大类,分别考查学生对数学数量关系和数学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由于应用题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因此一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和教师的教学重点。而应用题教学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涉及的计算与应用题相对较多,为了能够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确保学生可以正确解答数学应用题,教师应该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视,这样有利于优化各个环节教学,促使小学生高效将数学问题解答。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时,需要事先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知识,并且需要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确保学生可以有效掌握,灵活地将基础知识应用到数学问题解答当中。例如,在引导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事先引导学生对四边形有着充分的了解,从而对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深入地认识,掌握单位换算知识,只有学生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才能够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所以说,由于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要想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计算能力,强化对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视,从而优化各个环节教学,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二、注重审题,理顺题干要素
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审题是最重要的一步。学生要想正确解答题目,读懂题意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题干的时候将有用的因素标记出来,以便在思考时能将要素更快地找出来;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在审题时将题目中的语句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使题干变成自己更容易理解的说法。审题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学生在审题时应该找到题干中隐藏的数量关系,甚至是隐含条件。这一点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很高。如果基础概念、定理掌握不牢固,那么学生就无法挖掘题干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因此,理顺题干,找出所有数量关系,是顺利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知识具备灵活性特点,而且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转变,使得一个数学应用题有多个解答方法。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则必须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数学问题,从而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将数学应用题解答,打破学生固定的解题思维,使得应用题可以更加高效地解答。例如,在引导学生解答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应用题时,如“货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又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从B地返回A地,求货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解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对两个速度之和除以2等于平均速度这一原理有着一定了解,并详细地为学生进行结束,促使学生能够对平均速度只能用总路程除以时间充分掌握,避免学生在计算这道习题时直接用速度除以速度而计算错误。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x建立等式,通过这种方式将应用题解答,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增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小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使用情境教学法教学应用题
应用题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或者使用室外场地对学生进行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跑道上,让两名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出发跑步,对学生的速度进行计算后,在两名学生相遇时给出学生消耗的时间,求出跑道的距离。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应用题的解题乐趣。
五、确定问题,选择具体方法
在审题过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具体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他们在读过题干后,发现自己做过类似的题目,于是就不假思索地按照经验解题。后来才发现,虽然题干类似,但是问题不同。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确定问题,以免答非所问。确定问题后,就需要选择具体解题方法。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寻求最佳解题方法。比如,甲、乙两地距离100千米,一辆车A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耗时10小时;另一辆车B从乙地开往甲地,耗时12小时。问两辆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一般的解题思路是100/(100÷10+100÷12);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思路解决问题:将100千米当作单位“1”,就可以忽略数值,直接列出式子1/(1/10+1/12)。这种方法计算起来更加简单,但是不容易想到。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开放思维。
结束语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应用题的难度不符合学生的基础、应用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些导致学生厌烦了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题目的布置,使学生在学习时收获自信,而且在教学时转变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马才红.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J].天津教育,2020(32):140-141.
[2]王林会.试论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20:2.
[3]杨步福.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A].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七)[C].福建省商貿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