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思考点"、激活"动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找到"结合点"等方法来达到目的。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效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立足课本,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己学习,主动研究,释放学生的心智,在研究中思考。思考中练习,练习中运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设置"思考点",引导学生去思考。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态,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得出结果。
例如:总长为k(单位:㎞)的同一条航线上,不同时间起飞的飞机的运行速度v(单位㎞/h)有块有慢,运行时间t(单位:h)有长有短,变量v、t之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呢?由于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马上讨论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此时教师立即点题:这就是我问今天研究的课题《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这样设置问题,使学生一上课就对问题产生兴趣,自然的引起学生去思考问题。
二、 激活"动点",让学生动手做起来。
卢梭说"知识来源于我们的脚、我们的手、我们的眼睛",为了让学生的手、眼、
耳、脑动起来,提高注意力,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由每堂课的内容来设计各种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自主探究,主动思考,通过动脑来掌握知识。
例如:我们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去实践、去研究、去探讨,在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后,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如: y=x2-2,y= 3x2 等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位置关系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通过对比去发现这些函数之间关系 。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动手又让学生动脑、动眼,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讨论起来。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因而老师要善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积极学习,主动讨论。因此,教师要创造一个快乐的教学氛围,必须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敢说敢做,课堂上一定要重视学生对课本的兴趣点,让学生能做、肯说、会思考。
例如: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时,同学们都知道猜"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如果两个人做这个游戏,随机出手一次,两个人获胜的概率各是多少呢?问题一出,学生兴趣一下子活了,相互讨论起来,各抒己见,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显示出来,问题随着学生的讨论也就迎刃而解。学生学的轻松、有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 找到"结合点",让学生把知识用起来。
新教材中有许多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利用教材时,要重视学生已经掌握知识,从熟知的知识中去生长出新的知识。
例如:甲种铅笔每支0.3元,乙种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大部分学生设买甲种铅笔x支,乙种铅笔(20-x)支。根据题意得
0.3x 0.6(20-x)=9
解得 x=10 20-x=10
如果直接设两个未知数x、y那么甲种铅笔x支,买乙种铅笔y支,根据题意,
得:
0.3x 0.6y=9
x y=20
这个方程组的解是 x=y=10
从这个想法出发,生长出新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了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上四个方面,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积极讨论,体验成功的愉悦,这样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效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立足课本,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己学习,主动研究,释放学生的心智,在研究中思考。思考中练习,练习中运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设置"思考点",引导学生去思考。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态,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得出结果。
例如:总长为k(单位:㎞)的同一条航线上,不同时间起飞的飞机的运行速度v(单位㎞/h)有块有慢,运行时间t(单位:h)有长有短,变量v、t之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呢?由于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马上讨论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此时教师立即点题:这就是我问今天研究的课题《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这样设置问题,使学生一上课就对问题产生兴趣,自然的引起学生去思考问题。
二、 激活"动点",让学生动手做起来。
卢梭说"知识来源于我们的脚、我们的手、我们的眼睛",为了让学生的手、眼、
耳、脑动起来,提高注意力,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由每堂课的内容来设计各种课堂活动,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自主探究,主动思考,通过动脑来掌握知识。
例如:我们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去实践、去研究、去探讨,在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后,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如: y=x2-2,y= 3x2 等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位置关系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通过对比去发现这些函数之间关系 。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动手又让学生动脑、动眼,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讨论起来。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因而老师要善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积极学习,主动讨论。因此,教师要创造一个快乐的教学氛围,必须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敢说敢做,课堂上一定要重视学生对课本的兴趣点,让学生能做、肯说、会思考。
例如: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时,同学们都知道猜"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如果两个人做这个游戏,随机出手一次,两个人获胜的概率各是多少呢?问题一出,学生兴趣一下子活了,相互讨论起来,各抒己见,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显示出来,问题随着学生的讨论也就迎刃而解。学生学的轻松、有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 找到"结合点",让学生把知识用起来。
新教材中有许多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利用教材时,要重视学生已经掌握知识,从熟知的知识中去生长出新的知识。
例如:甲种铅笔每支0.3元,乙种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大部分学生设买甲种铅笔x支,乙种铅笔(20-x)支。根据题意得
0.3x 0.6(20-x)=9
解得 x=10 20-x=10
如果直接设两个未知数x、y那么甲种铅笔x支,买乙种铅笔y支,根据题意,
得:
0.3x 0.6y=9
x y=20
这个方程组的解是 x=y=10
从这个想法出发,生长出新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了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上四个方面,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积极讨论,体验成功的愉悦,这样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