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交通的思想者

来源 :经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djz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1998年6月8日,时任西藏藏医学院党委书记的加措,受命于危难之际,上任西藏交通厅厅长。六年过去了,今天的西藏交通:企业总产值10.6个亿;全行业已连续六年没有一家亏损企业;2003年交给国家的税收由1997年的700万增加到如今的1个亿;职工个人收入由1997年的年收入7000元增加到如今的2.39万元。
  回望过去的六年,关于西藏交通改制与创新的宏大叙事——最为经典的表达就是“跳出交通想交通,跳出交通干交通”——曾经动员了所有的西藏交通人参与其中,共同再创了西藏交通的新风貌。
  回望过去六年:不在于追求崇高,而在于关注平凡。一样的关注,别样的情怀。给贫者自尊,给弱者自信,增强自信心和凝聚力,是西藏交通“最美丽的风景”。
  “六年不短,白发泣血成就斐然;六年不长,征程万里仅启跬步。六年不小,人心向党大道初成;六年不大,上下求索仍需万变千革!”
  值此川青藏公路通车五十周年大庆之际,本刊《西藏交通·50年见证》栏目将陆续刊登来自西藏交通的系列报道,展示西藏交通人顶天立地的精神风采,展示西藏交通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朴实情怀。
  
  新思想的诞生:“跳出交通想交通,跳出交通干交通”
  
  “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经过‘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历史进程,交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祖国西南边疆巩固发挥了重大作用。”
  “公路运输市场放开后,由于历史包袱等原因,交通企业,特别是运输企业,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亏损,陷入困境。……1999年交通系统所有企业全面脱困,2000年亏损企业实现‘三二’脱困目标。”(摘自《庆祝川青藏公路50周年宣传提纲》)
  1998年6月中旬,在加措厅长到任交通厅召开的全区交通工作会议上,加措厅长开始了他那富有启迪性、动员性、通俗而又理性十足的讲话,这个讲话充满激情、充满悲壮。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地点,他反复向西藏交通战线上的职工和干部,传递着他的忧虑,传递着他的沉思。他全部的讲话大意是:
  “我们开车的不能只会抱着方向盘开车,我们修车的不能只会用螺丝刀、板手修车。一条道不可能走到黑。世界在变,国家在变,市场在变,我们交通人不能一成不变,我们西藏交通也不能一成不变。首先是我们思维的方式要变,不能老守着一个模式、一种方式看问题、思考问题,更不能因循守旧,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五六十年代的辉煌,只代表过去,不代表将来。龙头企业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失去龙头的地位。跳出‘辉煌’对我们的束缚,跳出‘龙头’对我们的限制,换一个立足点,思考我们的发展;换一个角度,思考我们的未来。交通的潜力到底在哪里?交通的优势到底有多大?如果我们调动和整合我们交通的潜力和优势,我们又能做什么?我们思考交通的问题,应该深刻理解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 的讲话。西藏交通如果在今天没有抓住市场,没有占住市场,没有新的起点,在新的市场里面就没有我们新的立足点。小平同志还说‘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西藏交通面临着重新过河,涉市场之河,我们没有任何可借鉴的,必须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要共同携手,摸索前进,不断后退,不怕失败,敢于探索。”
  幸运永远属于勇于思索、敢于探索的思想者。幸福永远属于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实干家。加措厅长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他的幸运是因为我们国家时逢盛世,是因为他的思索、思考符合我们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符合西藏交通改制创新的需要。他的幸福是因为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几十年对他的教育和培养;是因为他时时刻刻心里装着群众;是因为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和人民需要他。
  1998年下半年,是西藏交通的转折点,西藏交通的决策者们看到了西藏交通未来发展的希望,找到了西藏交通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大胆的提出了对西藏交通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基本思想:“跳出交通想交通、跳出交通干交通”。
  这个思想始于加措厅长的系列讲话,集中反映了以加措厅长为代表的西藏交通的决策者们富有远见的深思熟虑;这个思想成熟于西藏交通快速发展的实践中,为西藏交通企业成功突围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这个思想就是西藏交通创造奇迹的内核,是西藏交通不断发展的思想动力,这是西藏交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六年过去了,关于西藏交通改制与创新的宏大叙事——“跳出交通想交通、跳出交通干交通”这句最为朴素、最为经典、更富有生命力的表达——曾经动员了所有的西藏交通人参与其中,共同塑造了今天西藏交通的新的辉煌。
  
  为企业精确定位——“退而有序,进而有为”
  
  “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是中国的一大奇迹。”这是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精辟评价。
  纵观西藏交通所属企业,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迅速扭转了连续几年亏损的局面,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仅仅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的一个缩影。西藏交通厅新的决策者们应该说功不可没。
  “退而有序”的高明决策。退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种“痛”。特别是退出传统产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西藏是我国唯一不通铁路、没有水运的省份,公路运输是西藏的经济命脉。西藏85%以上的生产、生活物资靠公路运输。交通运输业曾是西藏交通行业里的“龙头”企业,五六十年代曾经辉煌一时,为西藏的建设、国防的巩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仅一个西藏交通厅格尔木运输公司其企业规模名列西北地区同行业第二位。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交通运输业“辉煌”不再,企业年年亏损,难以为继。
  面对如此困难复杂的局面,西藏交通厅的决策者们毅然作出了大胆的、决策高明的“退而有序”的决定:保留少量、精干的汽车运输队伍,以备国家之需、西藏之需、国防之需;其余的部分毅然退出了运输业。这是怎样一个“痛”啊!一次性报废400多辆老旧汽车、将库存积压已过时的2000多万的汽车配件予以一次性报废处理、将上千万的废旧建材彻底报废及清理。
  “进而有为”的周密规划。由于西藏交通企业建立较早,大部分企业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城区繁华街段。1998年下半年西藏交通厅的决策者们提出了“不卖地皮、盘活地皮、就地开发、二次增值”的新思路,掀开了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的新篇章。如拉萨运输公司1997年之前每年亏损在上百万元,该企业利用自有地皮,成功地开发和建设了拉萨目前最大的“西藏天海夜市”、“西藏天海建材市场”和“拉萨家俱销售一条街”,重新安排200多名下岗职工就业。
  “无情下岗,有情操作”的聪明做法。退,并非易事。退出某些产业,增加了下岗职工,不把下岗职工推向社会,而是在本企业内部从新择岗。“有情操作”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如何做好培养、吸引各类人才的工作?如何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是“友情操作”的本质内容。为此西藏交通厅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人才基金,旨在鼓励在职员工“二次回炉”。三年来共有985人参加了学历教育,培养了交通职工自己的研究生34名。在交通职工学校培训各种专业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的职工人数近4273人。
  今天的西藏交通,全行业没有一家亏损企业。这标志着西藏交通国有企业成功改制、成功突围。有四个数据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第一总产值由过去5年前的3.5亿增加到现在的10.6亿;二是企业效益从1998年开始当年扭亏为盈,连续6年没有一家亏损企业;2003年利润达10125万元;第三,2003年交给国家的税收由1997年的700万增加到如今的0.8亿元;第四职工人均收入由5年前的年收入7000元增加到如今的2.39万元。
  


  为了西藏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为了西藏交通美丽的明天,我们必须以人为本。
  
  在西藏高原艰苦的自然环境下,西藏交通有近万名公路养护职工,常年奋战在深山老林、雪山脚下,那里既无村庄,更无学校。为解决养护职工子女入学的问题,西藏交通厅的决策者们拨出专款在每一个地区办了两个交通企业赠予的集宿站,对养护工人的子女实行统一住宿,专人管理,集中就读,解除了养护工人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解决了养护职工子女没有文化,难以就业的问题。
  在解决了养护职工的适龄儿童入学问题以后,又一个难题摆在了西藏交通厅决策者们的面前:交通行业有4416名待业青年,他们是西藏老交通的后代,由于文化普遍偏低,参军参不上,就业也困难。为此,从今年元月份开始,解决4416名西藏老交通的后代就业问题,摆上了西藏交通决策者们的议事日程。
  加措厅长为此问题提出了四个第一:第一是做好思想动员,给职工讲清楚,给待业青年讲清楚,改变择业观念;第二是配好一个领导,聘请一些退休下来的领导,让他们带着我们这些娃娃到工地去,既要有父母般的慈爱,又要有严格的管理;第三是配好一个工程师,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技术。第四是形成一个机制,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2004年元月份,2000多名待业青年高高兴兴走上了工作岗位,到农村去修公路。
  2004年6月18日,在一阵热闹的鞭炮声中,专车专人又护送400多名待业青年,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中。
  
  关注西藏交通的弱势群体,我们……
  
  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党委、政府当前的头等大事,也是西藏交通厅的头等大事。
  现在交通厅有为西藏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职工的遗孀1500多人,遗孤900多人,残疾人100多人。如交通厅驻青海格尔木的企业,有2000多人,其中1000多人退了休,还有800多人在职,在职的大部分是汉族职工。
  交通厅党委近年来把相当部分精力放在格尔木厅属企业的解困上。交通厅的做法是:凡交通行业成立一个“天字号”企业,就分流100个格尔木职工进去;凡交通行业开发一个新的产业,就分流50个格尔木职工进去。现在,格尔木职工仅剩下70来人。这70来人,由于有病在家休养,同样能拿到工资。
  加措厅长一番感人肺腑的谈话,道出了党委一班人“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坦荡胸怀。“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呢?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做这些事呢?是因为,人民给了我们权力,我们就要为人民服务。即便是属于社会问题,也不能听之任之,以至放任不管,更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上有老(指离退休职工遗孀和遗属)下有小(指交通系统的待业青年,正在上学的养护职工的小孩)’我们都得管,能为党和政府分忧解忧,能为全社会做出贡献,责无旁贷,何乐而不为。西藏几十年来,几代党的干部培养了我们这一代藏族干部,‘手把手’把我们带大。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15岁参加工作,现在已经60岁了,党培养了我45年。今天,我能够为人民做一些工作,我觉得这是‘手把手’带大的结果。在西藏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如果单位的领导是个汉族同志,逢年过节,生活上总是特别关照藏族同志;如果单位领导是个藏族同志,则更应该照顾汉族同志。这是人之常情。这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的具体体现。现在交通的这一代人大部分是当年解放西藏的西北军和十八军带过来的驾驶员和全国各地调来的驾驶员的后代,这些老同志大部分不在人世了,他们的后代拿不到工资,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我们怎么对得起党对我们的培养,怎么对得起那些已经过世的老一辈?尽管连续6年驻格尔木企业没有亏损,但有些职工生活还是有困难。我现在讲一个真实的故事。2002年元月,我出差到格尔木,听说有一个70岁的老太太到格尔木医院去卖血,医院说年纪太大不同意,医院问她是哪一个单位的,她说没有单位。后来,查清楚是格尔木运输公司职工的遗孀,她的丈夫是在五十年代修建青藏公路的时候得病去世了,她是家属。现在的怃恤金只有30块钱。这一家是怎么过的呢?她的儿子在运输站招待所看大门,300元钱工资。一个老人、儿子、儿媳、孙女四个人,收入只有330元。天有不测风云,儿子又得了病,手都抬不起来,被单位解雇了,后来耳朵又不行了,单位就只给150元的生活费,媳妇也跑掉了。这个家庭最后只留下老太太、残疾的儿子和9岁的女孩。所以老太太只有走上卖血的道路了。这让我听了实在难受。我一个月拿几千元的工资,他们一家子连1000元都不到,这样的日子怎么过?这个调研的依据促成了我们厅领导班子出台制定了《西藏自治区交通厅扶贫救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
  2000年2月26日,西藏交通厅组织了三个工作组赴全区交通系统进行全面调查,为重点解决职工遗属、孤儿生活困难的问题,不等、不靠、不推、不拖,采取领导率先垂范、党员干部带头、职工个人自愿的原则。厅级干部拿出两个月的工资,县级、副县级干部捐出一个月工资,党员、干部带头捐助,职工个人自愿捐的办法集资。领导、党员、干部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号召,在全行业引起强烈反响,各企业也纷纷捐助。截止2002年4月,各方累计捐款达1000余万元。由此西藏交通厅制定出台了《西藏自治区交通厅扶贫救助专款资金管理暂行规定》。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专项资金每月可为271户、599人,以人均每月28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2004年4月1日开始,又提高到人均300元。
  加措厅长欣慰地告诉记者:“这几年,西藏交通的新老职工给了我不少的支持,从精神上鼓舞了我。大家给了我们领导一班人的勇气,我们做了那么多改革,得到了群众的支持。我先后收到两双布鞋,没有留名,估计是格尔木的职工寄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量到我脚的大小。第一次写了一封信,信里说,我们虽然不是一个民族,但你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事,苦了这么多年,其他我们不能做什么,只能一针一线的熬了几个夜,把鞋做出来,表达我们的心意。两双鞋我都没敢穿,现在还放着。我认为这就是交通人对我的鼓励和肯定,只要你想到了老百姓,老百姓绝对不会忘记你的!”两双土布鞋,针针线线寄托着老百姓的深情厚意,穿着它,看着它,时时刻刻别忘群众,别忘了带领他们走上致富之路。
  西藏交通厅几年来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住房问题是当今困扰许多企业的一个难题,但是西藏交通厅却很好的解决了西藏交通职工的住房问题。他们具体的做法是:单位出大头,职工拿小头,共同出资,在内地、拉萨一次性建设安居房2000套,每套至少120至160平方米,产权归职工个人。同时解决了职工子女及老人的入城户口,使老人小孩得到安置,确保了在职职工在藏安心工作。
  交通厅还做好了每年的送温暖工作。每年至少拿出500万元,专门解决困难职工过年“吃饺子”问题。对离退休干部、职工,逢年过节,在拉萨的座谈、团拜,在内地的发出慰问信,发出鲜花礼仪电报,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里,把离退休人员的安抚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对老同志的信访中要求解决的问题,有信必复,限时答复,解决问题,说明情况。
  加措厅长动情地告诉记者:“1998年,我们给交通系统的职工每人送了三个红烧猪肉罐头,上面写着‘西藏交通厅赠’,就这六个字,对老百姓起了很大鼓舞、安慰作用。他们觉得有人管了,自己是有组织的人了。第二年,我们给每个职工送了一只表,专门从香港订做的,做了28000多只。第三年给每人做了一件衣服、一顶帽子。今年给每人做了一床毛毯,在网上进行全国招标做成的,有西藏的雪山、草原、汽车等图案,做得非常漂亮。作为一种纪念,年年都送一点东西,不在东西的大小、多少,而在于一种心,把离退休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让职工感觉到党的关怀。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西藏没有忘记他们,共产党没有忘记他们。”
  
  西藏交通厅的工作得到了交通部的充分肯定
  
  加措厅长告诉记者:“我们西藏交通厅的工作得到了交通部的充分肯定。交通部部长张春贤给我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西藏交通厅的工作我非常满意,给了钱能完成,而且干得好,不会糟蹋人民的血汗;第二句话是你们要做的工作我非常支持,包括廉政建设;第三句话是我会给西藏交通厅四个倾斜:政策、资金、人才和感情上的支持”。
  
  向世界级难题——102滑坡挑战的意义
  
  318国道102滑坡群2号滑坡,简称102滑坡。位于西藏波密县境内通麦镇以东9公里处,是川藏公路的咽喉要道,地质结构复杂,为世界级公路大型松散碎石土堆积层滑坡。102滑坡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过去是一到雨季,泥石流、塌方不断,车辆过往异常艰难,就这不到一公里的路段,不知死了多少人,翻了多少车。102滑坡路段,素以道路险峻而闻名于川藏线。102滑坡困扰了西藏交通近半个世纪。
  1991年6月,102滑坡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大规模快速滑动,滑坡影响公路长达550米。10多年来,这里每年最多断阻长达100多天,严重影响了川藏公路的畅通,严重影响了藏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102滑坡的地质灾害,引起了交通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自治区交通厅在长达10多年里先后多次组织国内多部门资深专家奔赴现场调研,对102滑坡进行长年观测,为治理滑坡取得了第一手科学技术资料。
  2001年以来西藏交通厅的领导一班人多次深入到102滑坡地段进行调研,加措厅长抓住要害,在102滑坡地段蹲点13天,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初步形成整治的滑坡的完整整治思路。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以加措厅长为代表的西藏交通厅决策者们无私无畏的精神风范。
  102滑坡整治工程,在交通部专家顾问的指导下,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过西藏天路和中铁二局的广大职工和技术人员通力合作,仅用了16个月工期顺利完成。
  整治过的102滑坡路段,已经历两年多的考验,没有发生滑坡、塌方。102滑坡整治工程的实践证明,只要本着科学、严谨务实的态度,积极治理病害,依据可知性、可治性的原则,依据治本不治标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西藏的整治交通病害的有效途径。
  102滑坡路段的治理,坚定了国家对川藏线的全面治理的决心,改变了川藏线不可治的疑虑,增强了坚决、果断治理川藏线病害的信心。
其他文献
“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前面有着各样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这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写下的文字。用来形容21世纪帷幕刚刚拉开的纷纭复杂的中国经济,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身边总有一些从事直销的朋
期刊
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甘肃酒泉再度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近日,本刊记者专程前往,对该市市长李沛文进行了专题采访。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酒泉市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就?  李沛文市长(以下简称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不断加大对西部的投入,这为酒泉的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难得的机遇。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
期刊
一只小鸟飞去南方过冬。天太冷,小鸟被冻僵了,落在了一块儿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里,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温暖极了,渐渐苏醒过来,快活地躺着。不久,它开始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猫听到歌声,便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歌声,猫很快发现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不是每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敌人,也不是每个把你从粪堆里拉出来 的人都是朋友。当你躺在粪堆里的时候,最好把嘴巴闭上
期刊
时尚是一种轮回,美丽才是永恒。银饰品给女人时尚,也让女人美丽永恒!  说到银饰品,我们就会联想到以前邻居小孩子帽子上的银罗汉和一些老人手上的镯子、戒指。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银饰品上面,就会发现那些不起眼的饰品是那样的古朴和美丽。以前,我从没注意到那样的小玩意,一直觉得那是乡下老太婆的东西,在一次去成都的时候,看到一地摊上面有一对龙形耳环,我站着看时没什么,蹲下来拿到手上一看
期刊
薄雾细雨,坡陡路滑,记者在重庆  市北部新区鸳鸯镇党委书记宋亚雄的带领下,同镇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一起,泥脚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察看即将绿化的几座小山头。  站在高处远眺,一处处已开垦待平整的土堆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倾刻间被填成了平地。一栋栋修葺一新的厂房和形如飞蝶般的立交桥,在逐渐消逝的薄雾中清晰起来,呈现在我们面前。伴着气吁和雨水,就身处北部新区腹地的鸳鸯镇的发展、大批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安置等问题,宋
期刊
五载岁月风雨征程,66万人民齐心推动渝中阔步前行;五度春秋辛勤耕耘,渝中区取得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和有目共睹的丰硕业绩。渝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做好“壮大经济总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区文明程度”三篇文章和建设西部强区,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拓奋进,勇创一流,为渝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
期刊
提起“渝菜”,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联想到川菜。“渝菜”源于川,发于川。而时至今日它到底应该姓“川”还是姓“渝”?这个问题, 正如一项科学命题一样,需要专家学者论证,需要社会实践检验,同时也需要大众认可。  “渝菜”,也有人称为“重庆菜”。其实,这个命题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被有识之士撰文见诸报端,尔后不时亦有大小文章纷纷倡导渝菜自立门户。然而这个声势却始终时冷时热,“渝菜”与“川菜”仍是含混不清的两个概念
期刊
如何明确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如何增强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服务能力,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把查处大案要案,保证干部的廉洁自律与积极支持和保护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共丽江市纪委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近日记者在丽江采访了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段鸿。  记者:据我们从丽江各区县干部中了解到,目前各区干部普遍觉
期刊
有一年在川北考察民间美术的时候,在一家农户看到厨房做请客面食的场面:几个伙计都在用饼模做面食,同时饼模敲击在面板上的声音不绝于耳,加上蒸面食的大锅热气腾腾,那厨房就真的像过年过节一样热闹。吃饭的时候,当你看到满桌的动物和植物花果造型的面食,个个都像是一件艺术品,你简直都不忍吃它们了。  后来我才了解到,那个在面板上敲得震天价响的东西叫饼模,俗称“饼印”,是生产月饼和一些糕点的印饼工具,也是实用木雕
期刊
概 况    文莱的全称为文莱达鲁萨兰国 (Negara Brunei Darussalam)。Negara是马来文,意为“国家”。Brunei一词源于梵文,意为“航海者”,马来人可理解为海上商人。Darussalam是阿拉伯语,英文译为“Abode of Peace”,意为“和平的土地”或“和平之邦”。文莱全名的贴切意思是“生活在和平之邦的海上贸易者”。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北临南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