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曲式结构分析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__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浪漫主义民族音乐的继承者,他的创作风格多样,音乐语言独具魅力。这首奏鸣曲最经典的是第一和第三乐章。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作品介绍
  谢·瓦·拉赫玛尼诺夫,简称拉氏,是20世纪俄罗斯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一提到这位作曲家,我们能想到几个字眼,钢琴、浪漫主义色彩、和声大师、变音技法、多元化创作风格、配器大师和现代元素等等。这部作品创作于 1901 年夏天,这是他创作的唯一一部大提琴与钢琴的奏鸣曲。他是一位非常热爱大提琴的作曲家,可能是因为他的祖父是一位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所以在他的交响乐作品中大提琴的位置总是很突出的。1901年12 月第一次演出,拉赫玛尼诺夫亲自演奏钢琴,大提琴由好友布兰杜科夫演奏。而这首作品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由马友友、哈瑞尔等演奏家发现演奏并录制。
  二、曲式结构分析
  这首作品最经典的是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本文将着重分析第一乐章。第一乐章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5个部分组成。
  引子,共16小节,大提琴声部上行二度的弱起加附点二分音符的旋律型,缓缓道来与钢琴柱式和弦以及分解和弦的音型相互交错填补,使得长音符充满了灵动感,调性在主调g小调上,充满了色彩感,整个引子变格终止,钢琴左右手是分解的下属和弦构成,将大提琴旋律推向高点,作曲家在处理旋律链接时,很注重强弱和休止,比如引子与主部,由钢琴过度,但是第16小节刚开始休止一拍,停顿是为了使刚刚的音乐感觉延续,动静结合和与钢琴接下来的动力型节奏性形成对此。
  呈示部,四个部分划分明显,如图1.1,钢琴由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四分音符,××××××这样重复的节奏型,引出主部的旋律[1]。
  图1.1 16-18小节
  主部是平行乐句,a+a1句,a1句有两小节的补充,主部结构清晰,旋律线条明显,引子的材料被扩大,调性一直在主调上,和声结束在主和弦上。连接部,是7+7乐句式的部分,最后几小节扩充,调性在主调的属音上进入副部,钢琴继续用如图1.1的节奏型引出副部旋律。副部刚开始的旋律在钢琴的右手,8小节之后大提琴声部奏出同样的旋律,但是和声的处理,伴奏的织体都不一样。调性转到主调的大属调D大调上。结束部调性回归到主调,由主部和新的材料构成的类似于乐句的结构,也不是很规整。钢琴的左手一直是三连音的动力性节奏,调也转至D大调为展开部调性做好铺垫,86小节用副部67小节的材料展开。在结束部的87小节钢琴的左手低音声部奏出展开部引入的旋律,但是进入展开部的钢琴伴奏织体仍然是那个动力性的节奏,只是音发生了变化。
  展开部有引入、展开和属准备。引入部分延续了结束部的钢琴左手低声部的旋律,将音整个向下移低二度展开,钢琴声部材料用之于呈示部主部的材料,调性转到G大调;展开性中部的材料可以用来划分句子的结构,这些材料主要来源于呈示部,但也加入了新的材料。大提琴声部的旋律,多为二度上行或者下行弱起加长音发展,加入了很多和弦外音和变化音,调性多为远关系转调,和声的发展不注重功能,依附于旋律发展的色彩和线条。属准备钢琴织体是引子到呈示部连接处的动机材料的发展变化,大提琴声部的材料来源与呈示部副部的材料和新的材料,使大提的旋律由之前的长音变为八分音符的连续进行,与钢琴的织体相呼应,结尾处阻碍终止,用它代替主和弦,使得和声继续进行,大提琴声部旋律半音上行引出再现部,如图1.2。
  图1.2 187-190小节
  再现部是呈示部的缩减再现,但是主部的a句结构内部扩充发展,与连接部衔接紧密。尾声回归调性,根据材料可以把尾声划分为四个部分。尾声Ⅰ、Ⅱ材料是展开部引入的材料;尾声Ⅲ是展开型中部的材料,276小节出现了音阶上行模进式的钢琴低声部线条,这个织体层一直延续到了尾声Ⅳ,例如作品276-279小节;尾声Ⅳ的材料来源于呈示部结束部和连接部,与之前的旋律声部相呼应,在g小调的主和弦上完满终止,结束全曲。
  三、曲式图式及结构变化
  曲式结构:奏鸣曲式。
  这首作品曲式结构变化主要在奏鸣曲式呈示部主部和副部和再现部主部副部调性回归上,一般再现部副部要回归到主调调性上,但是这首曲子副部调性转到主调的同主音大调上,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结束部,直到尾声才逐渐回归主调。但是再现部的结构,都是内部扩充,或者运用呈示部相应的材料继续发展,整个结构较之前呈示部相比,是缩减再现,也符合了传统奏鸣曲式的再现特征。
  四、结尾
  这首作品代表性很强,是一首具有典型浪漫主义民族风格的作品。全曲钢琴富有力量和动力性感,与大提琴歌唱般旋律相融合、又相互冲突,凸显了作曲家配器色彩和矛盾冲突的高超作曲技法。展开部调性模糊,和声功能性不明显,严格分析出每一个和弦的具体功能比较难,因为整首作品给人的感觉都是在不停的变化,和声功能依附于旋律的发展而变化,更注重色彩的变化而不是和声的规范进行,很多变音都是和弦外音,为增加半音倾向而出现的。作曲家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尝试和增添现代的作曲元素,使得作品既有旋律的美感又有技巧和织体的对比。
  参考文献
  [1]洪倩.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9钢琴演奏解析[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0.
  [2]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
  [3] 华萃康.拉赫瑪尼诺夫和声技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新名词叫“跨界歌唱”,它使一种新的演唱方法进入了声乐领域和高校声乐的课堂教学。随着中国民族声乐事业的日益发展,“跨界歌唱”把传统与时代的融合展现得恰到好处。既结合了我们本民族东方的涵韵,又突出了世界的时代个性。作为当下新時期的一种新兴演唱方法,它不仅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与时俱进、跨界交融,传承了历史与先辈的智慧,在中国近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的基础上也延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教学环节面临改革,侧重点已然发生偏移。以初中音乐欣赏课为例,教学重点不单单局限于初中生了解音乐内涵,还更加关注初中生欣赏能力与内在审美能力的提升。本次研究则是对目前初中音乐欣赏课程情况进行全面创新与改革,真正在探索、求知与升华中打造和谐的初中音乐欣赏课堂,实现初中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
期刊
【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有组织有目的的团体协作,感受音乐、创作音乐,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联觉思维,开动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动;团体协作;主观能动性;实践;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
期刊
【摘要】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工具,它能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为之着迷。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发展,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新课标注
期刊
【摘要】钦州学院在转型期间、转型期过后,都将面临不必可免的问题。音乐教育如何在学校转型期间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保障在音乐不受重视的情况下,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转型期;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校地处北部湾地区的中心点钦州市,学校始建于1973年,原为钦州当地的师范学校。2011年,广西区政府同意在钦州学院基础上筹建北部湾大学
期刊
【摘要】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被高等学校所重视,各高校也在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平道路,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受到国家对高职院校建设重视程度的加大才逐渐引起关注。本文从系(部)层面出发,经过与学校各部门的协作沟通,基于校级青年课题(CNYZ2016C14)——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为引领方向,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年音乐教师(35岁以下)进行专业发展现状研究分析。文章从一
期刊
【摘要】如今在中小学音乐的课堂中,开始使用图形谱这种方式来进行音乐的教学屡见不鲜。不但是音乐里的符号,还能在视觉上将音乐抽象的旋律形象化,使那些无形的音乐变得如同有生命的旋律和线条,在纸上跳动。现在有许多教师在音乐欣赏课、教唱课中展示各式各样的图形谱,让学生在边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在视觉上又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旋律进行的方向。  【关键词】乐曲结构;图谱;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视唱练耳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通过此门课程的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和音乐素养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将视唱练耳与多元音乐类型进行融合,促进视唱练耳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通过对视唱练耳与多元音乐类型融合的分析,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视唱练耳教学方法。  【关键词】多元与融合;视唱练耳教学;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3.1 【文献标识码】A  视唱练耳教学分为视唱、听写和听觉
期刊
【摘要】通过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体验与参与”在音乐课堂中的不断尝试与运用,让节奏教学生生动起来了、让打击乐器教学丰富起来了;让创编活动活跃起来了;让老师的音乐教学变得更有兴趣了。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体验;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而奥尔
期刊
【摘要】微信公众号平台已然成为音乐知识传播的一大阵地,多媒体的传播方式带给音乐受众更加多元的学习体验。本文将以三种类型的音乐公众号平台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并归纳出其发展模式和传播特征,以此总结出其现状中的优势和不足,为音乐类数字媒体阅读的未来发展提供参照。  【关键词】音乐知识;数字媒体;微信公众号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相对于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