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古典音樂中,儿童钢琴剧本汇编占据了重要地位。如果说19世纪时,它们的呈现形式还很单一(舒曼的《童年即景》,比才的《儿童游戏》,柴可夫斯基《儿童曲集》,斯蒂凡诺维奇·阿连斯基的《六首儿童歌剧》,高迪克的《对初学者的20首小短剧》等等),那么20世纪时这种形式就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甚至出现了一种《儿童曲集》的独立形式,这种形式讲述了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还出现了如下杰出的汇编,如:玛依卡帕尔的《挑棒游戏》,亚历山大·蒂洪诺维奇·格列恰尼诺夫的《儿童曲集》,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的《儿童音乐》,雅克·伊贝尔的《历史》,德彪西的《儿童乐园》,阿拉姆·哈恰图良的《儿童曲集》,斯维里多夫的《儿童曲集》,肖斯塔科维奇的《木偶之舞》,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斯洛尼姆斯基的《儿童及青年曲集》等等。
通常作曲家会为亲戚家的孩子或者是喜欢的孩子创作。因此,比如众所周知的是,柴可夫斯基《儿童曲集》就是写给自己的侄子瓦罗嘉·大卫多夫的;组曲《儿童乐园》是德彪西写给女儿爱玛的。因此这一形式的特点就是特有的真诚和诚恳。
所有的儿童曲集都具有纲领性,也就是说对于其内容具有口头上的指示性,这一指示性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声音的世界中定位。曲子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使孩子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可以是游戏,舞蹈,童话,情感丰富的情绪和心情,与自然和动物的亲近,周围人的写生等。
通常儿童音乐中可以表现出作者音乐的风格特点。因此,儿童音乐可以被视为是一所琴艺的学校,它可以让人们理解和掌握一个作曲家的音乐作品。
对象 在师范学校的钢琴班培养未来音乐教育者的过程
对象物 20世纪作曲家钢琴曲集中优秀儿童音乐的演奏和教学分析
目的 从20世纪一些作曲家的儿童曲集中确定对象物以及掌握演奏方法
二、任务
1、确定作曲家作品中儿童钢琴曲乐的地位
2、分析20世纪中俄作曲家的精选儿童钢琴乐并在研究过程中明确演奏任务
3、为学习儿童钢琴曲的学生提出一些建议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专门的专题著作(教育学,教学文献)
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的钢琴班探究教学过程
俄罗斯钢琴教师积累的针对儿童培训工作的经验总结
论文的材料可以被应用于“钢琴弹奏教学方法”和“教育实践”等课程中。
本论文由如下部分构成:前言,两个章节,结论和参考文献。
三、儿童音乐历史的概述
(一)西欧和俄罗斯作曲家作品中的儿童钢琴乐
儿童音乐创作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还在古希腊时期就流传着民间儿童音乐,比如当时流传着摇篮曲。几首儿童歌曲是由希腊歌手和作曲家品达(公元前522-442)创作的。
随着基督教的出现在艺术中出现了基督圣婴这一形象。但是将童年视为社会现象却经历了很长时间(涅米洛夫斯轧亚)。很长时间人们都不了解童年的特点和特性。童年被视为是很快消逝的一个阶段,并且很少被重视。
在世纪中期欧洲的儿童音乐与民间流浪音乐人的创作相关。流传到今日的有如下古德国和法国儿童音乐:“所有的小鸟向我们飞来”,“你这只狐狸偷去了鹅”,“小鸟飞来”,“灯啊灯”;还有如下俄语儿童音乐流传了下来:“小兔子,你是一只小兔子”,“跳跃动作”,“果园中行走的小兔子”。通常这些歌曲是一段一段的,有四拍弱起小节,旋律质朴而简单。
依据专家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关注,以及对其年龄特点的兴趣不早于十八世纪,虽然那时在艺术中占优势的是象征性的形象或者与基督有关的形象(爱神,天使,耶稣圣婴)。
到十七世纪为止,绘画中的孩子都以带有成人情感的缩小版成人的形式被刻画出来。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上半叶中,除象征性的形象之外,还出现了不少与巴洛克美学相关的有关孩子的作品。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包括在音乐中),以基督为视角的题材获得了特殊的意义,这是对艺术中这一习俗的历史进化更早期阶段的沿袭。伟大的艺术家们越来越多的将注意力投到了圣诞节和基督童年上。在肖像画中出现了如下圣母圣象类型:感动型(展现母亲和婴儿之间的爱);以及旅行者的指路人,为了拯救世界而贡献出自己儿子的母亲。在第一种类型的圣象画中展现了耶稣圣婴的孩童特点,在第二种圣象画中,圣婴被以成人的形象展现,并且为救世牺牲做好了准备。在音乐中他也被展现出来,比如,“圣诞节大合唱”节选,h-moll弥撒,巴赫的Magnificat'а,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的“救世主”等。
在启蒙和古典主义时期,于孩子而言重要的音乐来源就是家庭演奏,那时在一伙朋友或是亲戚面前演奏的通常是孩子,因此为了娱乐出现了由孩子演奏的习俗。在启蒙和古典主义时期,于孩子而言重要的音乐来源就是家庭演奏,那时在一伙朋友或是亲戚面前演奏的通常是孩子,因此为了娱乐出现了由孩子演奏的习俗。总体来说此时对童年这一主题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此时童年被视为拥有自身典型特点的特别有意义的人生阶段。童年被塑造为有些幼稚、但却最直接和直率的时期,即道德伦理观还未扭曲的人生时期。
18世纪是唯理主义时期和科学起飞时期,与此同时,此时还出现了对建立各种各样乐器的特殊兴趣:带发条的玩具、儿童管风琴、首饰箱、带有会动的小人儿的钟表等等。由此,在诗文中"儿童的"被视为"可爱的"、"好玩的"。因此基于这一点莫扎特创作了<儿童交响乐>,海顿创作了<儿童交响乐>,在这些音乐中,引入了不同的玩具作为儿童弹奏的乐器。
18世纪下半叶作曲家转向对听者理解无绝对年龄界限的音乐创作,其中一些音乐甚至被儿童所喜爱,这种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首先就是海顿的作品,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富有表现力的拟声词,所有的孩子都带着欣喜去回应他的作品。那就是交响乐<雄>、<鸡>、<狩猎>、四重奏<云雀>、<小鸟>和<青蛙>,狩猎场景来自叙事乐曲<四季>和其他作品。 18世纪出现了专门的指导性键盘音乐剧目:《安娜·玛德莲娜·巴赫手册》,《威廉·弗里德曼·巴赫手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小前奏曲与赋格》、《二声部与三声部创意曲》,多梅尼科·斯卡拉蒂一系列奏鸣曲,约翰·帕赫贝尔、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以及其他作曲家的舞蹈组曲等。
古典作曲家同样对儿童教育音乐文学的创作给予了关注。18世纪末-19世纪初音乐中出现了如下指导性文学:约瑟夫·海顿的变奏曲《教师和学生》,莫扎特的小奏鸣曲,贝多芬用于钢琴和小奏鸣曲的《六首瑞士歌曲题材变奏曲》,莫扎特、贝多芬、穆齐奥·克莱门蒂、卡尔·车尔尼以及其他作曲家的简单歌剧。这些作品篇幅都不长,于孩子而言叙述通俗易懂。
19世纪在儿童音乐领域 – 即在欧洲和俄罗斯音乐艺术领域发生了一场根本性变化。虽然作品初衷是面向孩子们的理解力,并且由孩子们来演奏完成,看似这类作品一直存在,但是只有在19世纪作品中才开始出现独特的儿童形象。在对待童年这一主题的态度的传播原因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就是现实主义的美学观点,这一观点在艺术中开辟了重要的观点和生动的领域。
浪漫主義没有把童年看作是年龄的发展阶段,而是人们内在弥足珍贵的世界,这一世界的深度和魅力吸引着成年人。所有对待年龄的态度好像都变为了浪漫心理学和美学:如果说以前童年被理解为发展的不成熟阶段,那么相反的,现在成年阶段被看作是有缺陷的阶段,即失掉了童年直爽和纯真的时间。
罗伯特·舒曼及其作品集《童年情景》(1838)、《青年纪念册》(1845)、《为少年儿童做的12首简易小品》(1849)、《儿童舞会》(1853)、《给青年的歌曲》(1849)此时起了巨大作用。除去教育目的,德国作曲家的兴趣集中在了孩子们本身上。就这一点而言,最鲜明的例子是《童年情景》,这首曲子的演奏者和听众不仅仅是孩子们,同时还有成年人。作曲家所展现的童年世界展现了孩子们的情感、担忧、游戏、生活中单独的片段。舒曼首先在音乐中创作了反映其他民族文化的单独层面,这一层面恰恰是面向儿童的(《有关异域及人民》)。
在西欧儿童音乐作品中,应该提出如下作品: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儿童民间歌曲》(1187)、比才的组曲《儿童游戏》(1871)- 12首钢琴四手联弹简易小品(此曲集中的5首简易小品是由作者指挥的,这些曲集组成了用于交响乐乐团的同名组曲)。
俄罗斯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相对较多的专业儿童音乐作品。马蒙托娃的曲集《俄罗斯和小俄罗斯曲调的儿童歌曲》、这是面向初学钢琴者的钢琴简易小品。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集是俄罗斯19世纪儿童音乐的顶峰。
柴可夫斯基的《儿童曲集》(原作39,1878)是原创性钢琴组曲,在这些组曲中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艺术演奏任务。作曲家向青年演奏家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因为他因为这是其创作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听力、想象力、旋律特点、和声语言、结构和形式的发展,而这些发展于展开形象而言是必要的。
《儿童曲集》在音乐史中首次成为了带有贯穿始终的情节主线的统一艺术集合体。在曲集开始时,作曲家描绘了早晨的场景,这里集中了展现儿童游戏的简易小品。中部是短歌和舞蹈。接近结尾地方处的音乐在精神上更深邃些,表达出对所听到的神话、对自然冥思的感想。最终,在曲集的结尾处是与当时开始和结束一天的祈祷的习惯相关的简易小品。由此,可以把小型作品集《儿童曲集》视为讲述孩子一天生活的故事。
20世纪时儿童音乐体裁的繁荣时期。著名的钢琴曲作品集有:德彪西的《儿童乐园》(1906-08),莫里斯·拉威尔的《鹅妈妈》(钢琴四手联弹组曲,由作者于1912年指挥)。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贝拉为孩子们写了一整套作品:《致小斯洛伐克人》(1905)- 用于声部和钢琴的5首旋律作品集,用于钢琴的4本学习剧目手册《献给孩子们》(1908-19090)。他简易小品的基础是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歌曲旋律,就内容而言是延续了舒曼和柴可夫斯基习俗的钢琴风俗画。1926-37年间巴托克为钢琴曲《小宇宙》写了由153个简易小品组成的集子(6本手册)。简易小品的创作逐渐复杂化,这让小钢琴家进入了现代音乐世界。
20世纪在专业作曲领域诸如歌曲这种体裁获得了发展。为儿童创作的有:汉斯·艾斯勒(《由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作词的6首儿童歌曲》,原著53;由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作词的《儿童歌曲》,原著105),佐尔坦·柯达伊(基于匈牙利民间音乐为儿童创作了大量歌曲和音乐),本杰明·布里顿(中学歌曲作品集《周五午后》,原著7,1934)。此时还问世了由孩子们演奏、由竖琴伴奏的《圣诞仪式歌曲》作品集(文章取自古老的英国诗歌)(原著28,1942)。由布里顿指挥的《指南》此时闻名于世(原著34,1946,为青年而作)-这是一部向听众介绍现代交响乐乐队的独特作品。
卡尔·奥尔夫创作了一部恢弘的作品集《儿童音乐》;1950-54年间与凯特曼一道,作者完成了这部名为《Schulwerk》(注:学习技能)的作品集,里面有面向年龄小的孩子的乐器简易小品和韵律、旋律练习曲。对《Schulwerk》这部作品起到补充作用的是作品集《青年音乐》,这部作品是集体音乐教育的实践基础(文章取自伯梅的作品集《德国儿童歌曲和儿童游戏》)。
20世纪是儿童歌剧、儿童滑稽歌剧以及儿童芭蕾的繁荣时期。策扎尔·安东诺维奇·居伊的《雪勇士》(1906)、《小红帽》(1911)、《靴子里的猫》(1912)、《小傻瓜伊凡奴什卡》(1913);亚历山大·蒂洪诺维奇·格列恰尼诺夫的《小枞树的梦》(1911)、《阁楼》(1921)、《猫、公鸡和狐狸》(1924);阿萨弗耶夫的《灰姑娘》(1906)、《冰雪皇后》(1907年,于1910年被编成乐队总谱);雷比科夫的《圣诞树》(1900),《公主和青蛙王子》(1908)。
60年代有如下儿童滑稽歌剧问世:图丽科夫的《巴兰金,做一个人!》(1965),博伊科的《扎瓦力阿伊卡站》(1968)。1965年萨茨在莫斯科创建的儿童音乐剧院促进了儿童歌剧和芭蕾的发展。闻名于世的还有儿童歌剧科瓦尔的《狼和七只小羊》(1939),《玛莎和熊》(1940),《阁楼》(1941),《熊和狐狸》(1943),《不苟言笑的公主》(1947),克拉谢夫的《莫罗兹科(注:严寒老人)》(1950),鲁宾的《三个胖子》(1956),博伊科的《森林之歌》(1961),高玛诺夫斯基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963),赫连尼科夫的《小巨人》(1968);儿童芭蕾奥兰治的《三个胖子》(1935),楚拉齐的《牧师和他的工人巴尔达的故事》(1939),莫洛佐夫的《爱波利特医生》(1947),谢德林的《神驼马》(1955),金萨兹的《蓝山宝藏》(1956),魏因贝格的《匹诺曹》(1955)和《金钥匙》(1962),泽伊德曼的《金钥匙》(1957);芭蕾舞歌剧劳赫维格尔的《冰雪皇后》(1956)等。 此时著名的儿童歌剧有:欣德米特的《我们在建城》(1930),以及布里顿的歌剧《小烟囱清理工或是让我们来演一部歌剧》(原著45,1949),《诺亚方舟》(原著59,1958)(依据古宗教奇迹编著)。在一个巨大的儿童乐队(共有70名演奏者)中为职业音乐家共谱写了9个分谱。部分分谱是写给初学弹奏的孩子们的。演奏者的组成是不同寻常的:乐队中有管风琴、钢琴、打击乐器、弦乐器、长笛、圆号、手铃;台上有合唱团、独奏者和50个演奏不同歌词的儿童声部。
现代作曲家丰富了儿童音乐,扩大了其体裁以及表现力手段。为孩子们创作了歌剧、芭蕾、颂歌、交响乐、协奏曲、小型声乐和钢琴曲目。此时非常出名的是儿童钢琴歌剧迈卡帕尔的《挑棒游戏》(原著28,1900)以及刚请四手联弹作品集《第一步》(原著29,1901),李亚普诺夫的作品集《六嬉游曲》(原著35,1911)以及格列恰尼诺夫出色的《儿童曲集》(原著98,1923)。这些作品的特点是精致、构成清晰、音乐语言新颖和富有原创性、精准的运用复调音乐的手法。
在卡巴列夫斯基写给孩子们的音乐中表现出作曲家对感知、思维、现代年轻人理想的世界的深刻了解。作为儿童词曲作者,卡巴列夫斯基的特点是语言的旋律性、丰富性、现代性,艺术性,间接性,接近当代音乐的语调,应用民间传说(马沙克作词的《七首欢快的歌曲》,马沙克和米哈尔科夫作词的《四首笑话歌曲》等)。同样的,他还创作了3首钢琴简易小品手册,简易小品依据难度逐渐递增的顺序排列(《30首儿童简易小品》,原著27,1937 – 38)。他作品的特点是主题丰富,音乐创作接近大众形式(歌曲、舞蹈、进行曲)。以《一会儿是白桦树,一会儿是花楸树》这首歌为主题的、带有乐队的钢琴协奏曲此时非常流行。
普罗科菲耶夫的儿童作品具有杰出的艺术优点。作品中手法的古典性和音乐语言的新颖性、新鲜性,体裁的创新处理相结合。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简易小品《儿童音乐》的特点是叙述明朗、音乐材料相对简单、结构明晰。儿童音乐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就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的交响乐童话《彼得与狼》(1936,作者自己作词),这一作品结合了音乐和阅读。
20世纪下半叶在音乐艺术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音乐思维本身有了彻底的更新。旋律、节奏、和声、音调的组织、主题、造型原则都发生了改变。就构思而言非常杰出和具有原创性的是如下作品集:米亚斯科夫斯基的《儿童简易小品》(原著43,1938),哈恰图良写于两个练习册中的《儿童曲集》(1947,1967),斯维里多夫的《儿童曲集》(1948),肖斯塔科维奇的《木偶之舞》(1952),斯洛尼姆斯基的《儿童及青年曲集》(1970-74)。
具有创作文字创新性和构思性的是如下作品集:博伊科夫的《铃声》(原著36),西杰利尼科夫的《萨伍什卡的长笛》(1906)和《燕雀唱了什么》(1971),古拜杜丽娜的《音乐玩具》(1969),谢德林《青年手册》(1983)。
因此,儿童音乐这一体裁经理了很大的变化。从18世纪开始,社会上就出现了对童年这一人生阶段的兴趣,这反映在艺术中,特别是反映在了音乐中。面向初学钢琴者的指导性钢琴文学、单独简易小品的出现,进一步导致了专门针对儿童听众而创作的作品集和简易小品集的出现。
(二)中国作曲家的儿童音乐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中的习俗灿烂光辉。
时至今日,中国音乐保留了几百年来特有的独特性和特点,与此同时逐渐融入到了世界音乐范围的全球进化过程中。现代中国社会中占据特殊地位的是钢琴艺术。在这门艺术发展的100多年中,它已扎根于数百万人的意识中,在演奏、作曲艺术、教育中达到了可观的高度。诸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陈培勋的《旱天雷》、王建中的《绣金匾》、丁善德《晓风之舞》、汪立三的《兰花花》,石夫的《喀什噶尔舞曲》、廖胜京《火把节之夜》、黎英海的《阳关三叠》等作品就流行程度而言可以与风靡世界的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和格林卡的《抒情曲》相媲美。
在钢琴艺术实体论中,儿童钢琴音乐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许多音乐家、教育家和哲学家研究了有关音乐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的问题。中国人认为音乐对道德具有直接的影响。上至孔子,下到当今的音乐教育家,都一致在谈论音乐对人们发展的影响。孔子认为,从事音乐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于个人发展而言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他提出,对人的教育应始于教授音乐和诗歌。孔子收集了民间歌曲。他认为,音乐教育可以让人们更加善良和真挚。
作为民族音乐艺术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中国的儿童钢琴音乐和表演艺术与整个民族音乐文化相连,并反映了其发展特有的特点。以独特的民族歌曲和源于远古时代的民俗乐器为根基,它是多民族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今儿童钢琴教育在精神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在社会上已经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受到了现代中国教育界代表,知识和政治名流的高度评价和接纳。因此,中国儿童钢琴音乐逐渐发展成为音乐创作的独立领域。
在刚刚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中,由于中国社会和精神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孩子个性的关注、努力让其个性得到不同方位的发展等问题越发尖锐起来。主要的任务在于: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和鉴赏力,在音乐课上挖掘孩子的音乐潜能,培养成长中的一代热爱和尊敬祖国以及祖国的自然。
宋军(生于1918年)是将自己的一生都致力于儿童和青年创作的中国作曲家之一。宋军是著名的儿童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宋军幼年丧父,在伯父们的照料下接受了教育。1937年,当宋军还在学校读书时,爆发了中日战争。他投身军队,参加了反战演出,出墙报。1938年他的处女作《乘着长风前进》问世,献给了中国空军。接着又创作了一系列爱国歌曲,如《胜利唱奏曲》和《微笑吧妈妈》等。 1942年宋军在桂林结识了音乐家李凌。李凌很赏识他的创作才华,并介绍他去国立福建音专去深造。于是他就开始创作儿童歌曲。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他投身于儿童音乐创作,撰写了一系列指导性作品。
1944年宋军返回故乡并在中学任教。但是在1946年他被国民党当局通缉,于是逃亡香港。在香港,他和音乐家苏克、陈建功合编了《儿童音乐》。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宋军回到北京并开始中国音协主办的在《人民音乐》和《歌曲》编辑部工作。1958年,他创办了《儿童音乐》杂志,为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提供音乐园地。他比较突出的作品有《是谁吹起了金唢呐》、《毕业歌》、《雷锋叔叔请听我回答》等曲目,被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编入中小学教材。
1963年他返回故乡,在中学任教,并组建了合唱团。1983年到1984年年间,作曲家组建了儿童协奏曲合唱团。他教授和培养孩子们,为未来的专业活动做铺垫。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儿童歌曲。
宋军的作品《海鸥》在儿童歌曲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1986年在江门和鹤山、1987年在香港举办了作曲家宋军作品专场,盛况空前。
四、20世纪作曲家优秀儿童曲集的演奏分析
(一)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的《儿童音乐》曲集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的作品是20世纪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构思的独特性,旋律、和声、音律、作曲家乐器法的清新性和特有性在音乐中开辟了新的道路,并深刻影响到了许多俄罗斯和其他国家作曲家的创作。
钢琴一直是作曲家做喜爱的乐器。他写了许多钢琴曲:9首奏鸣曲,5首协奏曲以及简易小品、短曲、改编曲。针对儿童听众他写了作品集《儿童音乐》、2首小奏鸣曲、《老祖母的故事》,钢琴改编曲《彼得与狼》。
《儿童音乐》作品集由12首简易小品组成。
№1. 《早晨》
№2. 《散步》
№3. 《故事》
№4. 《塔兰泰拉》
№5.《后悔》
№6. 《圆舞曲》
№7. 《蚱蜢的游行》
№8. 《雨与彩虹》
№9. 《捉迷藏》
№10. 《进行曲》
№11. 《夜晚》
№12. 《月亮在牧场上空升起》
汇集依据传统儿童作品集的习俗编写而成,作品中音乐性的展示了孩子的一天。由简易小品名称清单可得知,作品集中包含了一定的情節,那就是孩子一整天的生活。“一天”始于《早晨》,终于《夜晚》,《月亮在牧场上空升起》这一生动的画面对《夜晚》进行了补充。“一天”中有《散步》和《进行曲》,调皮和好玩的游戏《捉迷藏》、《蚱蜢的游行》,有趣的舞蹈《塔兰泰拉》、《圆舞曲》。这里有美丽的《雨与彩虹》,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后悔》。
因此,在音乐中孩子听到、意识到、并牵挂着自己这一天。钢琴作品集将孩子的想象和心情世界与时间的语调和节奏语言相连。作品中有孩子摇篮的特点(在《故事》中)、俄罗斯抑扬交错的五度音曲调(五度音令人联想到儿童音乐《早晨》)、《散步》中跳跃脚步的明快节奏,带有号召力和愉快色彩的独特军号(《进行曲》,《塔兰泰拉》)- 这些都是引人入胜的浪漫主义的特点。
我们来看几个与演奏《儿童音乐》相关的重要时刻,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和领会普罗科菲耶夫的风格。
所有进入这个作品集中的简易小品可以被分为景色描写(《早晨》、《夜晚》、《雨与彩虹》、《月亮在牧场上空升起》)和儿童游戏的场景(《散步》、《蚱蜢的游行》,《捉迷藏》、《进行曲》)。作品中还有舞蹈场景(《塔兰泰拉》、《圆舞曲》)以及细腻的心理想象,这些想象传达出孩子们所有的担忧(《故事》、《后悔》)。
与此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12首简易小品都由特别显著的三元形式写成。这一形式融合了主要音乐思想的对照和重复,这便于理解,并有助于这些作品的演奏组织形式的构建。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充满运动性、活力性的“动力”作品 – 儿童游戏场景和舞蹈简易小品,因为普罗科菲耶夫运用在作品中的钢琴手法最大程度上符合对其风格的原始(并且常常是唯一)认知。那就是弹性、“足球”的撞击、节奏的“刚性”和手指的灵活性。当然,这一点在简易小品中也部分地有所体现。但作品中真正的艺术任务,并不是夸大干巴巴的撞击声的作用,以便使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单调,而是彰显出乎意料的音调变换的鲜明性;并非把旋律作为一种崇拜,而是展现可以表达真情实感的运动美及其快速的发展;应该创造如下声音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并存在着孩子们的快乐,稚嫩和新鲜的世界观。这将有助于确定和制定相应的钢琴技巧。在“动力”体裁范围内,拥有惊人灵活性的月句指的是:大量使运动多样化的旋律的细微差别、奇妙的重音游戏(重音符号在拍子不同部分的移动)、好像将微弱部分变粗的声音配对结合。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钢筋混凝土般的旋律框架应该被破坏掉。让我们用具体实例来分析下这些特性。
NO.10《进行曲》。与柴可夫斯基的《木偶兵进行曲》不同的是,这首简易小品没有木偶性:大量运用了低音、各异的细节、鲜明的动感和旋律性。不能说速度绝对静止。第一部分很难发现这一点,但毫无疑问的是,具有鲜明的韵律节奏变换色彩(4,6,12,14卷),在第二部分,这些色彩使不断上升的曲调动态化(22,26卷),这赋予了旋律《进行曲》以动机和活力-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同样涉及到了动态规划:在渐强的基础上,旋律线上升至最高点(8,9卷),而后突然中断,突然出现的subito piano突显了声浪的顶点。由此,在演奏“动力”简易小品的过程中出现的惯性被经常破坏。在这种破坏中,普罗科菲耶夫音乐克服了机械性并展现了迷人的新鲜性。 NO.7《蚱蜢的游行》。简易小品是带有行军元素的欢快加洛普舞。因此对这首作品的了解可以结合前一个简易小品。与此同时,作品中存在着自身演奏难点。当演奏这首小曲目时,需要在整个简易曲目演奏过程中快速精准的奏出韵律(虽然两头部分的速度是Allegro,而中间部分为Росо meno mosso。)因此在简易小品的结尾必须回到起初的速度。
两头部分的旋律中运用到了弹性敏锐的节奏模式,这需要手指灵活,而不受限于力度。起先旋律由右手弹奏,然后是左手。此时旋律的作用以及伴奏作用保留了下来。伴奏突出了第一和第二小节部分。伴奏包括简短的三度音,其后是和音。因此在演奏时不仅要保证和声的同步,还要保持双手的协调一致。
中间部分清晰地展现了进行曲的特点。起初旋律和伴奏的演奏要保持和谐,然后加上尖锐的断断续续的节拍,此时需要手指灵活、节奏精准。随后是热情奔放的、相似的主题,同样充满旋律性和活力性,这一点由断断续续的旋律和行军伴奏突显出来。
当分析简易小品《进行曲》和《蚱蜢的游行》时(可以将《散步》也归到这里),上文中已提到了它们的差别,同时还可以发现其教育任务的相似处。比如这些微小曲目发展了旋律感和速度感。虽然结构的变化有放慢的趋势,《散步》中的旋律却不可以在中间部分放慢,但是在《蚱蜢的游行》中,回复到初始的速度很重要。除此之外,简易小品《散步》发展了双手的独立性,而在《蚱蜢的游行》中,正如普罗科菲耶夫其他许多简易小品一样,发展了双手的协调性。
我们把《圆舞曲》和《塔兰泰拉》也归结到充满运动性、活力性的简易小品,这两部作品可以依据体裁特点划到一类,因为这两个简易小品要求具有伴着音乐的、富于艺术表现力的(舞蹈)动作,但在每个简易小品中都有着自己的演奏任务。《塔兰泰拉》就特点而言非常有活力、富有旋律性、集中性。两头部分地音乐激昂且速度很快,这是意大利舞曲的典型特点。中间部分塑造了鲜明的对立性:d-moll变为D-dur(作为对中间部分地回应,这种音调同样出现在尾声中)。旋律变得柔和且平缓,但是最初的节奏保留了下来。
NO.6《圆舞曲》。这又是一个舞曲,作品中很清晰地显露出了三元结构。第一部分的主题从容自在、轻松、愉快,一些地方带有戏谑性,这一点由旋律突显出来。它顽皮地从一个音跳到另一个音,这要求演奏者一边要注意听,一边要灵活运动。中部的主题不再那么充满热情,精巧的旋律“花纹”消失了,但是浪漫主义的心绪保留了下来,只有这时这种心绪才具有了幻想的色彩。旋律有些变幻莫测,并且依据对话的原则构建。在结尾部分最紧张的时刻最初的主题又回来了。现在主题变复杂化了:双重演奏,听起来喜庆而又明快,并带有倚音,这给钢琴演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很快结构又变得清晰起来,我们又从新感受到了先前的顽皮和圆舞曲动作的轻盈。
普罗科菲耶夫小型音乐作品另一个生动的领域就是景色描写。景色描写展现了作曲家多种多样的声音表现手法,我们可以欣赏声音本身,这就意味着,这一描写是充满感情的。由此,孩子的一天由《早晨》展开,于《夜晚》结束。两个简易小品都充满着温暖、柔情,并且很显然,二者之间相互响应。但是它们却是非常不同的。如果说,早晨第一缕阳光照亮了沉睡的自然,有关这一点我们可以再开头的两个和音中听到,这两个和音轮流用大写和小写书写,并营造出立体的、清晰地声音,在这种声音中可以轻松和自由呼吸。那么在第二个简易小品中黄昏替代了落日:使人昏昏欲睡的旋律、微微晃动的伴奏节拍和不同寻常的音调色彩变幻不仅勾画出静态的大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出孩子的心情。孩子度过了自己有趣而明快的一天,现在静了下来,并且现在他周围伴着他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
NO.12《月亮在牧场上空升起》,这是与神奇的一天的告别。这是一个篇幅不长的旋律变奏曲,类似于俄罗斯轮舞歌曲。
这首简易小品为钢琴家提出了有趣的任务。旋律具有很大的间歇性,这要求演奏者能弹奏出敏锐的声音,在简易小品的演奏过程中,旋律总是和伴奏变换位置,改变自己的特点,在其中一首变奏曲中,旋律正是被改变韵律后演奏出来。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快速轉换听觉注意力,以及技艺手段。
NO.8《雨与彩虹》。最鲜明的景色描写就是《雨与彩虹》。这部小作品具有鲜明的色彩特点。从第一拍开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幅明朗的雨滴呼应的画面:一滴雨从枝头跌落,然后又有一滴,轻柔的和音交替奏响,每个乐句结尾处的小和声“墨点”融化在干净的、清澈的大主音中。随后是一幅令人惊异的画面:彩虹的出现。出现了轻柔的、悦耳动听的旋律,还伴随着跳跃感很强的伴奏:低音和三度音之间几乎相隔了三个八度。这给演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需要灵活运用胳膊,手指要轻柔接触琴键,还要熟练的运用手指。
在分析上述生动的小型音乐作品时,我们可以确信:演奏任务具有相同性。这些任务包括:发展音乐想象力,能够听完和声和单个音的长度,努力不错过生动的音乐元素。需要完善动听歌唱、排练、精准运用持续和弦的技能。除此之外,发展构建旋律和伴奏间平衡的能力,以及用不同奏法同时演奏音乐的能力,这可以促进双手的协调性和独立性。
NO.5《后悔》。这是作品集中一首描绘深邃、细腻的心理的简易小品,以前被称为《羞赧》。忧伤的旋律听起来率真、动人且真诚。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传达了孩子在复杂的心理担忧时的感受和沉思。普罗科菲耶夫在这里运用了“说唱”旋律这一形式,在这一形式中,宣叙调与坎地列娜(优美动听的旋律)同样具有表现力。
其他简易小品(《早晨》、《塔兰泰拉》、《雨与彩虹》、《故事》)也具有这种生动的“双管齐下”的特点。这些作品中集合了两个开头:一个开头语与演奏或者是色彩、色调形象相连,另一个与抒情形象相连。作曲家在简易小品的开头好像利用灵活多变的特点或是鲜明的色彩游戏来引诱听众,然后让其倾听抒情歌调。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一下作曲家的旋律技艺。
在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旋律时,参与者需要具备许多技能:弹奏悦耳、连音深刻、掌握大量持续音的细微差别。同时还必须注意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的旋律具有巨大的情绪起伏性,这一点经常可以由断断续续的呼吸体现出来,当乐句被分为由连线和简短的停顿标出的不同曲调时,可以听到呼吸声。在抒情简易小品(《月亮在牧场上空升起》、《圆舞曲》)和游戏性的简易小品(《进行曲》、《蚱蜢的游行》)中可以听到这一点。这引起了如下情况的出现:作者努力强调细碎的地方、结构的垂直性,而非思维的现实发展。学会聆听思想并一直到曲终是非常重要和复杂的任务,因此需要不断关注乐句的动态,找到旋律波发展的顶点及其自然完结的地方,感受其发展的特性。当然,还应该注意旋律的主要特点:旋律的悦耳性、宽度和延伸度。 最后在普罗科菲耶夫音乐中演奏的不光是主旋律,这里出现了新的问题:正确聆听和演奏复调音乐。在普罗科菲耶夫复调音乐结构中,经常是几种声部交织在一起,每种声部都有其特有的特点。此时悦耳性和快速的动态变化结合在一起(《散步》中间部分片段)。
NO.3《故事》。这是一个幻想故事(最后一部分),它与真实的幻想交织在一起(最后一部分)。故事中存在着两个带有清晰区别功能的声部。高音声部讲述《故事》这一主题,低音声部与固定音型的曲调对位。在简易小品演奏过程中两个声部会换位。题材是伤感而动人的曲调。与此同时,对位绝不应该变成打断主题的、纠缠不休的曲调。事实上,曲调有着自身的悦耳性,这令人联想到俄罗斯民间曲调,就体裁而言与儿童摇篮曲相连。因此固定音型与题材特征不相违背,相反,对题材的特征起到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作品集中的复调音乐还起到了配色手段的作用。这一点在描写景色的简易小品(《早晨》、《夜晚》、《月亮在牧场上空升起》)中尤其显著。在这些作品中,单独的复调音乐细节营造了视觉远景或是描绘了光线明暗游戏。
由此,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在《儿童音乐》中清晰的展现了普罗科菲耶夫作品特有的特点。特别鲜明和对照性的形象让演奏者学会了再现的技艺,发展了其由一种特性快速转换到另一种特性的能力。抒情简易小品让演奏者仔细聆听普罗科菲耶夫旋律的美感和延伸性,培养学习者演奏符合复调音乐的能力。景色描绘培养钢琴家的色彩鉴赏力,教他学会精准的掌握色彩。
整个作品集中的作品因着不同寻常的音调、和声语言的新奇而吸引著人们,作者的特性为这一点奠定了基础,除此以外,首先这与孩子们对周围世界接受的直接性相关。
尽管这些简易小品术语儿童曲目,但在这些作品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普罗科菲耶夫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属于这些风格特点的有:小奏鸣曲风格、构成的“双管齐下”以及旋律上的双声部。以及大量运用了声部的平行运动、预演、通过双手来弹奏的手法、旋律和伴奏中的大幅度跨越、动态的急剧变化。所有这些特点我们同样可以在普罗科菲耶夫大的作品中见到。因此,《儿童音乐》可以被视为学习钢琴技术的一所很出色的学校。
但是作品集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钢琴目的:感受这首优美的音乐,聆听并演奏它总是能给孩子、成人带来真正的享受。
(二)索菲娅·阿斯戈托芙娜·古拜杜丽娜的《音乐玩具》曲集
索菲娅·阿斯戈托芙娜·古拜杜丽娜(生于1931年):俄罗斯作曲家。古拜杜丽娜的作品体裁多样。她创作了2首交响乐、2首芭蕾舞曲(《神奇的芦笛》,《奔跑于浪花间》)、叙事乐曲《和平颂》、颂歌(《孟菲斯的夜晚》、《鲁拜》)、不同乐器与声乐组合的室内音乐。
古拜杜丽娜的作品中,有许多带有钢琴的著作。其中包括:钢琴演奏的五重奏、包含四部分的弦乐四重奏、低音提琴和钢琴演奏的《哑剧》、低音提琴和钢琴演奏的奏鸣曲、小号和钢琴演奏的两首叙事诗、长笛和钢琴演奏的《森林之声》等其他许多作品。为钢琴独奏曲谱写了8首前奏曲、奏鸣曲、夏空曲、协奏曲。
作曲家为孩子和青年谱写了大量的钢琴曲。这些作品中有一部写于1969年、名为《音乐玩具》的杰出简易小品作品集。
《音乐玩具》作品集由14首简易小品组成
№1.《带发条的手风琴》
№2. 《神奇的旋转木马》
№3. 《森林中的号手》
№4. 《铁匠巫师》
№5. 《四月天》
№6. 《渔夫之歌》
№7. 《小山雀》
№8. 《低音提琴手灰熊和黑人女孩》
№9.《啄木鸟》
№10. 《驼鹿的草地》
№11. 《带有铃铛的雪橇》
№12. 《回声》
№13. 《鼓手》
№14.《林间音乐家》
从简易小品的名字可以得知,主要的音乐形象是玩具(《带发条的手风琴》、《神奇的旋转木马》、《鼓手》),大自然的景色(《带有铃铛的雪橇》、《四月天》、《回声》),林间的居民(《啄木鸟》、《森林中的号手》、《林间音乐家》、《低音提琴手灰熊和黑人女孩》、《小山雀》、《驼鹿的草地》)。
在由传统作曲技艺写成的、具有音乐形式的简易小品中,有一些具有独特构思的作品:
让我们来分析一些简易小品:
NO.3《森林中的号手》是一首独创性简易小品,在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第一次与基于泛音效果建立的声音提取相遇。
简易小品中没有常见的结构,没有发展的旋律声部。这首简易小品的构建基于两个音乐形象的对比:简短的曲调模仿小号的声音,以及侵入林间寂静的回声。但这却不是普通的回声,而是四处散开的声音,并让林间充满了响声、噪音,以及林间出现的沙沙声和声音。
这首简易小品的难点,同时也是其魅力之处正体现在声音领域、音色美、及其对钢琴的声音提取。《号手》演奏了三次,简易小品中有3中乐句结构。此时声音的数量逐次增加,就旋律而言,这些声音变得越来越离奇,速度越来越慢,动态也发生了变化,从F 变为了 ppp。《号手》逐渐离去,小号的声音变得越来越轻,并且森林每次的回答都是不同的。
为了演奏这首简易小品,学生需要由特别的声音想象力,相当灵敏并各异的键触法。正如前文已经提到了,在这首简易小品中应用到了于儿童文学而言很新颖的、基于泛音效果建立的声音提取:手指离开已经弹奏的staccato音,并迅速无声的按键。如果在乐器中教师自己无法用心灵的听力听到,也不能找到声音、音色、色彩渐进的所有财富对于这种原创性声音的美丽不陶醉也不赞赏,那么将这首简易小品加入教科书曲目是没有意义的。
NO.8《低音提琴手灰熊和黑人女孩》。这首简易小品为爵士乐风格,为了研究它,学习者应该熟悉爵士乐不同的体裁来源,熟悉爵士风格。左手声部由灰熊在低音提琴上演奏。在整个简易小品左手声部的表演过程中的staccato(确切来说是pizzicato)不间断演奏。有节律的ostinato和特有的旋律手法使这首简易小品与布基-武基舞曲相似。布鲁士舞曲风格的右手声部由黑人女孩演奏。 简易小品中记住左手声部引起困难,因为不断发展,却没有常见的对乐句的划分。需要很认真的对待被加进文章中的“小叉”,它们恰巧可以告知伴奏的曲调结构,当然,还有帮助分明的表达强声部的乐句。在整首简易小品相同的演奏过程中,发现低音提琴pizzicato的必不可少的特点可能也很难。我们觉得如下联系可以幫助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应该在三角钢琴的弦上为学生展示这种pizzicato,以此方式在低音提琴上模仿pizzicato。学生应该反复联系这种手法,并牢记它。得到的听觉和触觉概念有助于在键盘上找到并将所需的演奏技巧保存到声音提取中。
在旋律声部中存在着不少标出的tenuto(音符上面或者下面的连字符号)。有关这些连字符号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混乱现象。不知为何,人们总认为这是演奏non legato或者重音的指示。但是这个术语的真正意思是不变的、长度固定、风格确定。由此tenuto说的首先是连音弹奏。Legato和tenuto之间的区别在于,被tenuto标出的音符很明显,且在声调上很重要。演奏者的听觉集中在每个单个的音上(一定要把这个音听全!),而且首先从事的正是这些,而非声音的相互联系和流动(这是演奏legato时要求的)。
Tenuto具有无承兑这一特性。但是因为被tenuto标出的声音在选取时应带有拖长音的目的,那么其提取方法应不同:更有分量、更有支撑力(更深、更轻的触及)
简易小品将学生引入特殊的爵士乐旋律氛围,使其了解具有大量切分音的爵士乐复节奏,丰富和发展其旋律思维。
NO.10《驼鹿的草地》是运用成批的技艺创作儿童简易小品的典范。成批性被20世纪许多杰出作曲家广泛应用于创作中,并且利用此机会可以给学生介绍作曲艺术。
虽然手法使成批的,但是简易小品本身的结构并不复杂。这是双声部的复调音乐,这里系列起到了主题的作用。系列主题位于高音声部(节拍为1-9),这一主题中运用到了所有12个音:es, e, f, fis, g, gis, a, b, h, c, des, d。在文中发现这些音将会给学生们带来乐趣。
随后无论是在高音声部、还是在低音声部,都不可能找到完整的系列,声部包含单独的声调,并且里面出现了典型俄罗斯风格的三音列曲调。简易小品一直朝着6/4拍发展。在富有表达力的停顿之后,再一次奏响系列主题,但是已经从a开始。这一主题是不完整的,包含11个音,并且声音逐渐消失,减弱为рр。
演奏难点、同时也是复调音乐的特点在于能够听到长音的长度及其向下一个音的逻辑转换,听到声部之间的停顿,必须演奏不同音色的声部。
平缓、均匀的音乐流向,连贯的发音,系列主题的奇特声调,大量不协和和音,р范围内的动感,所有者一切都描绘着带有神秘色调的音乐景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很重要。在这些声音中学生可以“看到”被晨雾遮住的林间空地,“感受着”好奇心,并担心附近可能有驼鹿。
因此显然,古拜杜丽娜的创作风格是明亮且独特的,具有一系列特点。作品在声音音色方面取胜,这一点通过和声、音区手段,运用非传统的声音提取技艺,以及大量音乐形式的运用,实现音乐形象的作曲方式来实现。
但是形象的一面,也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和思考很重要的一面,让古拜杜丽娜的作品充满吸引力。《音乐玩具》是一部甚至给有经验的演奏者带来有趣的创作任务的音乐。
(三)罗季翁·康斯坦丁诺维奇·谢德林《青年手册》曲集
罗季翁·康斯坦丁诺维奇·谢德林(生于1932年):俄罗斯作曲家。杰出的钢琴家,俄罗斯优秀音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人,他为听众演奏自己的作品。谢德林写了一系列杰出的钢琴作品(6首协奏曲、2首奏鸣曲、作品集《24首前奏曲与赋格》、《复调手册》等其他许多作品)。
在教育领域有着巨大名声的是学习钢琴艺术的学生而作的作品集《青年手册》(写于1981年)。作者于1982年在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小礼堂首次演出此作品。
作品集由15首简易小品构成
№1. 《琶音》
№2. 《符号记谱圣咏》
№3. 《我们为俄罗斯演奏歌剧》
№4. 《合唱》
№5. 《三度音》
№6.《颂歌》
№7. 《转位和弦》
№8. 《木质哭灵女》
№9. 《军号》
№10. 《谈话》
№11. 《俄罗斯钟声》
№12. 《彼得罗夫的边饰》
№13. 《追捕》
№14. 《12音符》
№15. 《“拉”练习曲》
由简易小品名称可以看出,作品集中的部分内容为“俄罗斯”:《符号记谱圣咏》、《颂歌》、《俄罗斯钟声》、《木质哭灵女》、《彼得罗夫的边饰》。谢德林解释说:“我想在这里引入一些还未在青年文学中触及到的主题(……),我想基于贴近我们国家的材料写一部作品集。”
原创性的印记由一些题目的名称即可看出来,这些名称通常有着“理论”名称:《琶音》、《三度音》、《转位和弦》、《12音符》。
手册中单独的一部简易小品是《我们为俄罗斯演奏歌剧》。这是谢德林最喜爱的作曲家之一。作者对其给予高度评价,并将这种回忆传给下一代。
就像古拜杜丽娜一样,谢德林也为自己订立了重要的任务:为新音乐家介绍现代音乐语言和现代记谱法的特点。依据组曲特点,作品集中的3个简易小品可以并到一类。那就是NO.2《符号记谱圣咏》,NO.8《木质哭灵女》,NO.10《谈话》。
NO.2《符号记谱圣咏》。这部简易小品的音乐形式自由,没有节拍的特征,也没有韵律。符号谱赞歌是古俄罗斯教会赞歌的主要形式。谢德林赋予了简易小品风格,用两个男声部来演唱曲调(左右手分谱)。 NO.8《木质哭灵女》同样也具有自由的形式。谱号中没有标明节拍。但是却存在着节拍的特点,鉴于此,节拍可以被猜到:5/4, 4/4, 3/4, 2/4, 6/4。在演奏这首音乐时,学生需要发挥即兴的自由,具有语调和表演的敏锐感,这些有助于建立特殊的民族风情。
NO.2《谈话》。简易小品中的6行没有节拍性,没有韵律,没有长度。作者只给出了一个指示:staccato, sotto voce sempre。音乐好像传达了人们谈话的氛围。也许是独白、对话,也许有更多的谈话者。这些谈话的内容可以各不相同。可以是闲话、阐明关系;不同的心情:委屈、嫉妒、爱情、憎恨等等。作者在论述时赋予了作品极大的自由,相应的,每一次演出都具有新鲜感和原创性。
(四)丁善德《快乐的节日》曲集
丁善德(1911-1995年):中国作曲家,钢琴家,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生于浙江省。他的祖辈以农为业。丁善德的父亲在江苏省昆山为染坊老板干活,然后继承了老板的产业。
1928年丁善德入上海国立音乐总院。师从朱荇青、黄自、李恩科,以及解除的俄罗斯钢琴家鲍里斯·查哈罗夫。1934年丁善德成为中共音乐史上第一位录制唱片的钢琴家。这部唱片与歌唱家贺绿汀(1903 – 1999 гг.)一道完成。1935年年轻的钢琴家在上海、北平、天津举行首批钢琴独奏音乐会。
1935年从音乐学院毕业后,丁善德投身于演奏和教育事业。首先任教于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1937年与陈又新、劳景贤共同创办上海音乐管。随后音乐馆更名为上海私立音乐专科学校,并任校长。
1946年丁善德任南京国立音乐学院教授。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师从布朗热、奥涅格、渥朋、奥班、加隆。
194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曾任作曲系主任。
1953年出版了名为《快乐的节日》的儿童简易小品作品集。这个作品集包括5首简易小品:
№1. 《郊外去》
№2. 《扑蝴蝶》
№3. 《跳绳》
№4. 《捉迷藏》
№5. 《节日舞》
可以看出作品集非常简洁凝练。他没有运用古典儿童曲集的传统,就是用音乐来展示孩子从早晨醒来到睡前故事(柴可夫斯基的《儿童曲集》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儿童音乐》)的一整天。除此之外,由简易小品名称清单中也可得知,作品集中含有一定的情节,这是孩子一天发生的事情。
简易小品汇成一整部音乐作品集,作家给其命名为《快乐的节日》。确实如此,在作品集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快感和高昂的精神。在音乐中还没可以听到并感受到自己的一天。钢琴作品集将孩子形象与心情的世界与语调、旋律语言相结合。作品中有舞蹈性(《跳绳》、《节日舞》),构成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基础的五声音阶(《郊外去》),明快的跑、跳节奏(《扑蝴蝶》、《捉迷藏》)。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简易小品形式于孩子而言都清晰、便于理解,并且主要采用3部分的形式。形式中本身存在的主要音乐思想的对比和重复便于理解和掌握这些作品的形式。
除却第一首曲子,剩下的都是工作简易小品。它们属于充满运动性、活力性的“动力”作品,包含孩子们游戏的场景和跳舞的简易小品。作品针对旋律清晰度和手指灵活度练习提供了出色材料。老师和学生的任务就是展示运动的美感及其发展、大量的节奏细节和重音(为不同的节拍部分打上重音)。
请注意一些与简易小品演奏有关的重要部分:
NO.1《郊外去》。这部简易小品具有认知性。确实,在参观城市名胜或是画廊的展品没有匆忙和喧嚣。与此特点相符的是简易小品的速度,这是唯一一首用适用(moderato)的速度谱写的曲子。
就技术手法而言,这首简易小品最简单和便捷。也许作曲家特意以这种方式谱写了第一部分,好像是作品集的预报。
旋律由在五指(五声音阶)范围内呈现,这一点对于孩子的手来说是很方便的。从音调构造角度而言,可以听到真诚、直率和信任。
NO.2《扑蝴蝶》。这部简易小品的体裁是托卡塔舞,即速度很快(presto leggiero),旋律运动明晰,模仿在激烈的“追捕”中孩子的奔跑。
在樂谱中很容易发现,作者放入了大量的重音。作曲家并不总是要求突出强音,分出弱音(切分),这赋予了音乐以尖锐性和嘲弄性。我们觉得,直接简短的持续和弦在音乐发展中突出了意义支撑点。
于初学钢琴者而言,学会很好的演奏三和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里的三和弦很轻很快,发音为p。学生的手腕应准备好,手指尖要很灵敏,双手下垂。在弹奏三和弦时为了省力,应该反复联系,双手不离开琴键。
老师应留意学生所弹奏的三和弦音。从学习初期就发展和声听觉和思维、获得这一领域的知识很重要。因此学习三和弦很有益,每次都发音(E小调、升F调、升C小调,F大调,C大调,G大调,G小调)。在联系工程中,可以依次留意每个音,听一下她们的发音。
在作品的第二部们,学生会遇到另一个技术问题:预演。在预演技术中要求增加手指的灵活性、“韧性”。为了完善这一技术,在演奏时速度要慢。在敲击琴键时,手指速度要迅速灵敏,敲击后立刻移到手掌下,以便为下一个手指让出位置。胳膊应该是自由的,不应参与声音提取。音乐家简易快速速度的联系应伴随着“增加”,即每次在预演时都再增加一个音。
NO.3《跳绳》
速度为allegretto grazioso。这首简易小品形式同样为3部分(А——В——А)。A有两部分:序曲和特殊主题。
序曲由号召所有人去参加节日的乐器模仿。波音赋予旋律轻盈和优雅的特性,变换的节拍(4/8和5/8)带个它一些窘迫和笨拙感。
简易小品的题材是欢愉的舞蹈,充满了轻盈和优雅的特性。2/4的节拍令这只舞蹈与波尔卡舞很接近。在音乐演奏时,钢琴家要灵活,动作要精湛。将声音归为和弦并以和弦的形式来学习左手分谱也同样很有益处。 NO.4《捉迷藏》
孩子们很喜欢这种名字的游戏。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去寻找可以藏身的地方,然后怀着极大的迫不及待的心情等到别人发现他们。《捉迷藏》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游戏,被世界上所有的孩子喜爱。因此这首简易小品以这个名字出现在本作品集中不要觉得奇怪。
旋律发展结构依据“多次重复同一旋律模式”规则构建。这里的持续和弦很轻柔,短暂,仅仅用于突出旋律画面的主要部分。
中间部分引入对照来替换细节(staccato变为legato)和声音色彩。整个章节用深沉的手指连音演奏。这部分的持续和音是相连的。在每个8拍的乐句结尾旋律的发展改变自己的运动轨道,并带着突然的加速度向上发展(accelerando)。在简易小品的结尾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音乐材料的加速度。
NO.5《节日舞》
这是规模最宏大、范围最客观的一首简易小品,是作品集的顶点。可以把这首简易小品作为单独的音乐会作品来演奏。
就技术而言,这首曲子大概是所有集子中最复杂的。这首简易小品具有清晰、显著的“动力”特性。一口气演奏完,作曲家只给出了一个速度指示:vivace energico。
在演奏这首曲子时,学生要掌握大量技艺。首先,很难奏出伴奏的阿尔贝蒂低音。为了培养这一技能,应该将声音归为和弦,并以和弦的形式来学习整个左手分谱。这能让双手掌握指法位置,并能快速掌握和声发展规律。
这种结构式需要古典和浪漫风格作品的基础。这首简易小品为今后进一步培养演奏旋律和伴奏的技能打下了基础。学生应该清楚,旋律听起来总是很明晰,而伴奏要安静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演奏旋律音时要加上手的力量,而在演奏伴奏时,要更轻些。展示这种不同的胳膊接触键键盘的方法于学生的双手而言带来直接的、巨大的益处。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感受到这种不同是很重要的。
同样的,在结尾处会遇到预演,轻盈的腕部和弦,五指的简短顺序。有关这些技艺上文已经谈过了。简易小品中间部分是由对照的,但是就技术角度而言,没有给演奏者“喘息的机会”。它的风格是托卡塔舞。结构、特点、和声的填充都发生了变化,但是速度却没有发生变化。
简易小品以富有渲染力的crescendo乐句结尾。
《快乐的节日》作品集是针对孩子教学的杰出方法材料。以位置和和弦技术为基础,简易小品的结构适用于孩子们的双手。不同的钢琴叙述类型有助于完善发音、处理乐句,培养复调音乐的听力。
毫无疑问,作品集中的音乐不仅对中国的演奏家有吸引力,同时也吸引着其他文化的学生和老师。简易小品生动且独特,里面彰显了鲜明的民族特征。钢琴简易小品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理解中国的音乐文学。
五结论
《儿童音乐》这一体裁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从18世纪开始,社会上便出现了对童年的兴趣,将其视为人生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在艺术中得到了反映,比如在音乐中。面向钢琴初学者的钢琴指导性文学、单独的简易小品的出现进一步导致了专门针对儿童听众创作的作品集和简易小品集子的出现。
1、儿童钢琴乐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具有自身特有的风格上的不同。这种音乐具有纲领性、元素具有描写性和拟声性、舞蹈性、音乐结构的简洁、对民间故事的依赖。
2、在整个世界音乐史中许多伟大的作曲家为儿童谱写了钢琴曲。这一体裁的繁荣出现在20世纪。
3、中国钢琴乐同样也是现代钢琴音乐艺术的组成部分。
4、通常在儿童音乐中可以反映作者音乐的风格特点。由此,儿童音乐可以被视为钢琴技术的学校,这里可以培养人们理解和掌握作曲家的音乐文献。
参考文献
[1](20世纪下半叶的俄罗斯音乐)- 2004.
[2](柴可夫斯基的《儿童曲集》). 2006.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儿童钢琴曲).(如何演奏俄罗斯钢琴乐). 2009.
[4](有关孩子和面向孩子的俄罗斯音乐) 选集). 1955.
[5](普罗科菲耶夫的儿童音乐). 1969.
[6](有关俄罗斯儿童音乐的书). 1966.
[7](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创作和钢琴演奏艺术). 1961.
[8](儿童心理学). -1995.
[9](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作曲家作品中的童年现象).2011.
[10](創作传记材料:评论、调查和材料的合集).(19世纪俄罗斯音乐中的儿童世界). 2006.
[11](中国儿童钢琴教育及其发展中的问题). 2009.
[12](自传日记). 2008.
[13](教育曲目中现代俄罗斯作曲家的钢琴作品).2010.
作者简介:蒋昊,男,1988年6月30日出生,毕业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修专业音乐学。
方向:050600.68 - 师范教育
硕士学位大纲 - 音乐文化和艺术
学术导师:
副教授:热琳娜
古典音樂中,儿童钢琴剧本汇编占据了重要地位。如果说19世纪时,它们的呈现形式还很单一(舒曼的《童年即景》,比才的《儿童游戏》,柴可夫斯基《儿童曲集》,斯蒂凡诺维奇·阿连斯基的《六首儿童歌剧》,高迪克的《对初学者的20首小短剧》等等),那么20世纪时这种形式就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甚至出现了一种《儿童曲集》的独立形式,这种形式讲述了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还出现了如下杰出的汇编,如:玛依卡帕尔的《挑棒游戏》,亚历山大·蒂洪诺维奇·格列恰尼诺夫的《儿童曲集》,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的《儿童音乐》,雅克·伊贝尔的《历史》,德彪西的《儿童乐园》,阿拉姆·哈恰图良的《儿童曲集》,斯维里多夫的《儿童曲集》,肖斯塔科维奇的《木偶之舞》,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斯洛尼姆斯基的《儿童及青年曲集》等等。
通常作曲家会为亲戚家的孩子或者是喜欢的孩子创作。因此,比如众所周知的是,柴可夫斯基《儿童曲集》就是写给自己的侄子瓦罗嘉·大卫多夫的;组曲《儿童乐园》是德彪西写给女儿爱玛的。因此这一形式的特点就是特有的真诚和诚恳。
所有的儿童曲集都具有纲领性,也就是说对于其内容具有口头上的指示性,这一指示性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声音的世界中定位。曲子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使孩子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可以是游戏,舞蹈,童话,情感丰富的情绪和心情,与自然和动物的亲近,周围人的写生等。
通常儿童音乐中可以表现出作者音乐的风格特点。因此,儿童音乐可以被视为是一所琴艺的学校,它可以让人们理解和掌握一个作曲家的音乐作品。
对象 在师范学校的钢琴班培养未来音乐教育者的过程
对象物 20世纪作曲家钢琴曲集中优秀儿童音乐的演奏和教学分析
目的 从20世纪一些作曲家的儿童曲集中确定对象物以及掌握演奏方法
二、任务
1、确定作曲家作品中儿童钢琴曲乐的地位
2、分析20世纪中俄作曲家的精选儿童钢琴乐并在研究过程中明确演奏任务
3、为学习儿童钢琴曲的学生提出一些建议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专门的专题著作(教育学,教学文献)
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的钢琴班探究教学过程
俄罗斯钢琴教师积累的针对儿童培训工作的经验总结
论文的材料可以被应用于“钢琴弹奏教学方法”和“教育实践”等课程中。
本论文由如下部分构成:前言,两个章节,结论和参考文献。
三、儿童音乐历史的概述
(一)西欧和俄罗斯作曲家作品中的儿童钢琴乐
儿童音乐创作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还在古希腊时期就流传着民间儿童音乐,比如当时流传着摇篮曲。几首儿童歌曲是由希腊歌手和作曲家品达(公元前522-442)创作的。
随着基督教的出现在艺术中出现了基督圣婴这一形象。但是将童年视为社会现象却经历了很长时间(涅米洛夫斯轧亚)。很长时间人们都不了解童年的特点和特性。童年被视为是很快消逝的一个阶段,并且很少被重视。
在世纪中期欧洲的儿童音乐与民间流浪音乐人的创作相关。流传到今日的有如下古德国和法国儿童音乐:“所有的小鸟向我们飞来”,“你这只狐狸偷去了鹅”,“小鸟飞来”,“灯啊灯”;还有如下俄语儿童音乐流传了下来:“小兔子,你是一只小兔子”,“跳跃动作”,“果园中行走的小兔子”。通常这些歌曲是一段一段的,有四拍弱起小节,旋律质朴而简单。
依据专家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关注,以及对其年龄特点的兴趣不早于十八世纪,虽然那时在艺术中占优势的是象征性的形象或者与基督有关的形象(爱神,天使,耶稣圣婴)。
到十七世纪为止,绘画中的孩子都以带有成人情感的缩小版成人的形式被刻画出来。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上半叶中,除象征性的形象之外,还出现了不少与巴洛克美学相关的有关孩子的作品。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包括在音乐中),以基督为视角的题材获得了特殊的意义,这是对艺术中这一习俗的历史进化更早期阶段的沿袭。伟大的艺术家们越来越多的将注意力投到了圣诞节和基督童年上。在肖像画中出现了如下圣母圣象类型:感动型(展现母亲和婴儿之间的爱);以及旅行者的指路人,为了拯救世界而贡献出自己儿子的母亲。在第一种类型的圣象画中展现了耶稣圣婴的孩童特点,在第二种圣象画中,圣婴被以成人的形象展现,并且为救世牺牲做好了准备。在音乐中他也被展现出来,比如,“圣诞节大合唱”节选,h-moll弥撒,巴赫的Magnificat'а,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的“救世主”等。
在启蒙和古典主义时期,于孩子而言重要的音乐来源就是家庭演奏,那时在一伙朋友或是亲戚面前演奏的通常是孩子,因此为了娱乐出现了由孩子演奏的习俗。在启蒙和古典主义时期,于孩子而言重要的音乐来源就是家庭演奏,那时在一伙朋友或是亲戚面前演奏的通常是孩子,因此为了娱乐出现了由孩子演奏的习俗。总体来说此时对童年这一主题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此时童年被视为拥有自身典型特点的特别有意义的人生阶段。童年被塑造为有些幼稚、但却最直接和直率的时期,即道德伦理观还未扭曲的人生时期。
18世纪是唯理主义时期和科学起飞时期,与此同时,此时还出现了对建立各种各样乐器的特殊兴趣:带发条的玩具、儿童管风琴、首饰箱、带有会动的小人儿的钟表等等。由此,在诗文中"儿童的"被视为"可爱的"、"好玩的"。因此基于这一点莫扎特创作了<儿童交响乐>,海顿创作了<儿童交响乐>,在这些音乐中,引入了不同的玩具作为儿童弹奏的乐器。
18世纪下半叶作曲家转向对听者理解无绝对年龄界限的音乐创作,其中一些音乐甚至被儿童所喜爱,这种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首先就是海顿的作品,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富有表现力的拟声词,所有的孩子都带着欣喜去回应他的作品。那就是交响乐<雄>、<鸡>、<狩猎>、四重奏<云雀>、<小鸟>和<青蛙>,狩猎场景来自叙事乐曲<四季>和其他作品。 18世纪出现了专门的指导性键盘音乐剧目:《安娜·玛德莲娜·巴赫手册》,《威廉·弗里德曼·巴赫手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小前奏曲与赋格》、《二声部与三声部创意曲》,多梅尼科·斯卡拉蒂一系列奏鸣曲,约翰·帕赫贝尔、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以及其他作曲家的舞蹈组曲等。
古典作曲家同样对儿童教育音乐文学的创作给予了关注。18世纪末-19世纪初音乐中出现了如下指导性文学:约瑟夫·海顿的变奏曲《教师和学生》,莫扎特的小奏鸣曲,贝多芬用于钢琴和小奏鸣曲的《六首瑞士歌曲题材变奏曲》,莫扎特、贝多芬、穆齐奥·克莱门蒂、卡尔·车尔尼以及其他作曲家的简单歌剧。这些作品篇幅都不长,于孩子而言叙述通俗易懂。
19世纪在儿童音乐领域 – 即在欧洲和俄罗斯音乐艺术领域发生了一场根本性变化。虽然作品初衷是面向孩子们的理解力,并且由孩子们来演奏完成,看似这类作品一直存在,但是只有在19世纪作品中才开始出现独特的儿童形象。在对待童年这一主题的态度的传播原因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就是现实主义的美学观点,这一观点在艺术中开辟了重要的观点和生动的领域。
浪漫主義没有把童年看作是年龄的发展阶段,而是人们内在弥足珍贵的世界,这一世界的深度和魅力吸引着成年人。所有对待年龄的态度好像都变为了浪漫心理学和美学:如果说以前童年被理解为发展的不成熟阶段,那么相反的,现在成年阶段被看作是有缺陷的阶段,即失掉了童年直爽和纯真的时间。
罗伯特·舒曼及其作品集《童年情景》(1838)、《青年纪念册》(1845)、《为少年儿童做的12首简易小品》(1849)、《儿童舞会》(1853)、《给青年的歌曲》(1849)此时起了巨大作用。除去教育目的,德国作曲家的兴趣集中在了孩子们本身上。就这一点而言,最鲜明的例子是《童年情景》,这首曲子的演奏者和听众不仅仅是孩子们,同时还有成年人。作曲家所展现的童年世界展现了孩子们的情感、担忧、游戏、生活中单独的片段。舒曼首先在音乐中创作了反映其他民族文化的单独层面,这一层面恰恰是面向儿童的(《有关异域及人民》)。
在西欧儿童音乐作品中,应该提出如下作品: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儿童民间歌曲》(1187)、比才的组曲《儿童游戏》(1871)- 12首钢琴四手联弹简易小品(此曲集中的5首简易小品是由作者指挥的,这些曲集组成了用于交响乐乐团的同名组曲)。
俄罗斯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相对较多的专业儿童音乐作品。马蒙托娃的曲集《俄罗斯和小俄罗斯曲调的儿童歌曲》、这是面向初学钢琴者的钢琴简易小品。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集是俄罗斯19世纪儿童音乐的顶峰。
柴可夫斯基的《儿童曲集》(原作39,1878)是原创性钢琴组曲,在这些组曲中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艺术演奏任务。作曲家向青年演奏家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因为他因为这是其创作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听力、想象力、旋律特点、和声语言、结构和形式的发展,而这些发展于展开形象而言是必要的。
《儿童曲集》在音乐史中首次成为了带有贯穿始终的情节主线的统一艺术集合体。在曲集开始时,作曲家描绘了早晨的场景,这里集中了展现儿童游戏的简易小品。中部是短歌和舞蹈。接近结尾地方处的音乐在精神上更深邃些,表达出对所听到的神话、对自然冥思的感想。最终,在曲集的结尾处是与当时开始和结束一天的祈祷的习惯相关的简易小品。由此,可以把小型作品集《儿童曲集》视为讲述孩子一天生活的故事。
20世纪时儿童音乐体裁的繁荣时期。著名的钢琴曲作品集有:德彪西的《儿童乐园》(1906-08),莫里斯·拉威尔的《鹅妈妈》(钢琴四手联弹组曲,由作者于1912年指挥)。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贝拉为孩子们写了一整套作品:《致小斯洛伐克人》(1905)- 用于声部和钢琴的5首旋律作品集,用于钢琴的4本学习剧目手册《献给孩子们》(1908-19090)。他简易小品的基础是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歌曲旋律,就内容而言是延续了舒曼和柴可夫斯基习俗的钢琴风俗画。1926-37年间巴托克为钢琴曲《小宇宙》写了由153个简易小品组成的集子(6本手册)。简易小品的创作逐渐复杂化,这让小钢琴家进入了现代音乐世界。
20世纪在专业作曲领域诸如歌曲这种体裁获得了发展。为儿童创作的有:汉斯·艾斯勒(《由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作词的6首儿童歌曲》,原著53;由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作词的《儿童歌曲》,原著105),佐尔坦·柯达伊(基于匈牙利民间音乐为儿童创作了大量歌曲和音乐),本杰明·布里顿(中学歌曲作品集《周五午后》,原著7,1934)。此时还问世了由孩子们演奏、由竖琴伴奏的《圣诞仪式歌曲》作品集(文章取自古老的英国诗歌)(原著28,1942)。由布里顿指挥的《指南》此时闻名于世(原著34,1946,为青年而作)-这是一部向听众介绍现代交响乐乐队的独特作品。
卡尔·奥尔夫创作了一部恢弘的作品集《儿童音乐》;1950-54年间与凯特曼一道,作者完成了这部名为《Schulwerk》(注:学习技能)的作品集,里面有面向年龄小的孩子的乐器简易小品和韵律、旋律练习曲。对《Schulwerk》这部作品起到补充作用的是作品集《青年音乐》,这部作品是集体音乐教育的实践基础(文章取自伯梅的作品集《德国儿童歌曲和儿童游戏》)。
20世纪是儿童歌剧、儿童滑稽歌剧以及儿童芭蕾的繁荣时期。策扎尔·安东诺维奇·居伊的《雪勇士》(1906)、《小红帽》(1911)、《靴子里的猫》(1912)、《小傻瓜伊凡奴什卡》(1913);亚历山大·蒂洪诺维奇·格列恰尼诺夫的《小枞树的梦》(1911)、《阁楼》(1921)、《猫、公鸡和狐狸》(1924);阿萨弗耶夫的《灰姑娘》(1906)、《冰雪皇后》(1907年,于1910年被编成乐队总谱);雷比科夫的《圣诞树》(1900),《公主和青蛙王子》(1908)。
60年代有如下儿童滑稽歌剧问世:图丽科夫的《巴兰金,做一个人!》(1965),博伊科的《扎瓦力阿伊卡站》(1968)。1965年萨茨在莫斯科创建的儿童音乐剧院促进了儿童歌剧和芭蕾的发展。闻名于世的还有儿童歌剧科瓦尔的《狼和七只小羊》(1939),《玛莎和熊》(1940),《阁楼》(1941),《熊和狐狸》(1943),《不苟言笑的公主》(1947),克拉谢夫的《莫罗兹科(注:严寒老人)》(1950),鲁宾的《三个胖子》(1956),博伊科的《森林之歌》(1961),高玛诺夫斯基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963),赫连尼科夫的《小巨人》(1968);儿童芭蕾奥兰治的《三个胖子》(1935),楚拉齐的《牧师和他的工人巴尔达的故事》(1939),莫洛佐夫的《爱波利特医生》(1947),谢德林的《神驼马》(1955),金萨兹的《蓝山宝藏》(1956),魏因贝格的《匹诺曹》(1955)和《金钥匙》(1962),泽伊德曼的《金钥匙》(1957);芭蕾舞歌剧劳赫维格尔的《冰雪皇后》(1956)等。 此时著名的儿童歌剧有:欣德米特的《我们在建城》(1930),以及布里顿的歌剧《小烟囱清理工或是让我们来演一部歌剧》(原著45,1949),《诺亚方舟》(原著59,1958)(依据古宗教奇迹编著)。在一个巨大的儿童乐队(共有70名演奏者)中为职业音乐家共谱写了9个分谱。部分分谱是写给初学弹奏的孩子们的。演奏者的组成是不同寻常的:乐队中有管风琴、钢琴、打击乐器、弦乐器、长笛、圆号、手铃;台上有合唱团、独奏者和50个演奏不同歌词的儿童声部。
现代作曲家丰富了儿童音乐,扩大了其体裁以及表现力手段。为孩子们创作了歌剧、芭蕾、颂歌、交响乐、协奏曲、小型声乐和钢琴曲目。此时非常出名的是儿童钢琴歌剧迈卡帕尔的《挑棒游戏》(原著28,1900)以及刚请四手联弹作品集《第一步》(原著29,1901),李亚普诺夫的作品集《六嬉游曲》(原著35,1911)以及格列恰尼诺夫出色的《儿童曲集》(原著98,1923)。这些作品的特点是精致、构成清晰、音乐语言新颖和富有原创性、精准的运用复调音乐的手法。
在卡巴列夫斯基写给孩子们的音乐中表现出作曲家对感知、思维、现代年轻人理想的世界的深刻了解。作为儿童词曲作者,卡巴列夫斯基的特点是语言的旋律性、丰富性、现代性,艺术性,间接性,接近当代音乐的语调,应用民间传说(马沙克作词的《七首欢快的歌曲》,马沙克和米哈尔科夫作词的《四首笑话歌曲》等)。同样的,他还创作了3首钢琴简易小品手册,简易小品依据难度逐渐递增的顺序排列(《30首儿童简易小品》,原著27,1937 – 38)。他作品的特点是主题丰富,音乐创作接近大众形式(歌曲、舞蹈、进行曲)。以《一会儿是白桦树,一会儿是花楸树》这首歌为主题的、带有乐队的钢琴协奏曲此时非常流行。
普罗科菲耶夫的儿童作品具有杰出的艺术优点。作品中手法的古典性和音乐语言的新颖性、新鲜性,体裁的创新处理相结合。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简易小品《儿童音乐》的特点是叙述明朗、音乐材料相对简单、结构明晰。儿童音乐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就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的交响乐童话《彼得与狼》(1936,作者自己作词),这一作品结合了音乐和阅读。
20世纪下半叶在音乐艺术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音乐思维本身有了彻底的更新。旋律、节奏、和声、音调的组织、主题、造型原则都发生了改变。就构思而言非常杰出和具有原创性的是如下作品集:米亚斯科夫斯基的《儿童简易小品》(原著43,1938),哈恰图良写于两个练习册中的《儿童曲集》(1947,1967),斯维里多夫的《儿童曲集》(1948),肖斯塔科维奇的《木偶之舞》(1952),斯洛尼姆斯基的《儿童及青年曲集》(1970-74)。
具有创作文字创新性和构思性的是如下作品集:博伊科夫的《铃声》(原著36),西杰利尼科夫的《萨伍什卡的长笛》(1906)和《燕雀唱了什么》(1971),古拜杜丽娜的《音乐玩具》(1969),谢德林《青年手册》(1983)。
因此,儿童音乐这一体裁经理了很大的变化。从18世纪开始,社会上就出现了对童年这一人生阶段的兴趣,这反映在艺术中,特别是反映在了音乐中。面向初学钢琴者的指导性钢琴文学、单独简易小品的出现,进一步导致了专门针对儿童听众而创作的作品集和简易小品集的出现。
(二)中国作曲家的儿童音乐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中的习俗灿烂光辉。
时至今日,中国音乐保留了几百年来特有的独特性和特点,与此同时逐渐融入到了世界音乐范围的全球进化过程中。现代中国社会中占据特殊地位的是钢琴艺术。在这门艺术发展的100多年中,它已扎根于数百万人的意识中,在演奏、作曲艺术、教育中达到了可观的高度。诸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陈培勋的《旱天雷》、王建中的《绣金匾》、丁善德《晓风之舞》、汪立三的《兰花花》,石夫的《喀什噶尔舞曲》、廖胜京《火把节之夜》、黎英海的《阳关三叠》等作品就流行程度而言可以与风靡世界的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和格林卡的《抒情曲》相媲美。
在钢琴艺术实体论中,儿童钢琴音乐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许多音乐家、教育家和哲学家研究了有关音乐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的问题。中国人认为音乐对道德具有直接的影响。上至孔子,下到当今的音乐教育家,都一致在谈论音乐对人们发展的影响。孔子认为,从事音乐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于个人发展而言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他提出,对人的教育应始于教授音乐和诗歌。孔子收集了民间歌曲。他认为,音乐教育可以让人们更加善良和真挚。
作为民族音乐艺术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中国的儿童钢琴音乐和表演艺术与整个民族音乐文化相连,并反映了其发展特有的特点。以独特的民族歌曲和源于远古时代的民俗乐器为根基,它是多民族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今儿童钢琴教育在精神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在社会上已经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受到了现代中国教育界代表,知识和政治名流的高度评价和接纳。因此,中国儿童钢琴音乐逐渐发展成为音乐创作的独立领域。
在刚刚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中,由于中国社会和精神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孩子个性的关注、努力让其个性得到不同方位的发展等问题越发尖锐起来。主要的任务在于: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和鉴赏力,在音乐课上挖掘孩子的音乐潜能,培养成长中的一代热爱和尊敬祖国以及祖国的自然。
宋军(生于1918年)是将自己的一生都致力于儿童和青年创作的中国作曲家之一。宋军是著名的儿童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宋军幼年丧父,在伯父们的照料下接受了教育。1937年,当宋军还在学校读书时,爆发了中日战争。他投身军队,参加了反战演出,出墙报。1938年他的处女作《乘着长风前进》问世,献给了中国空军。接着又创作了一系列爱国歌曲,如《胜利唱奏曲》和《微笑吧妈妈》等。 1942年宋军在桂林结识了音乐家李凌。李凌很赏识他的创作才华,并介绍他去国立福建音专去深造。于是他就开始创作儿童歌曲。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他投身于儿童音乐创作,撰写了一系列指导性作品。
1944年宋军返回故乡并在中学任教。但是在1946年他被国民党当局通缉,于是逃亡香港。在香港,他和音乐家苏克、陈建功合编了《儿童音乐》。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宋军回到北京并开始中国音协主办的在《人民音乐》和《歌曲》编辑部工作。1958年,他创办了《儿童音乐》杂志,为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提供音乐园地。他比较突出的作品有《是谁吹起了金唢呐》、《毕业歌》、《雷锋叔叔请听我回答》等曲目,被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编入中小学教材。
1963年他返回故乡,在中学任教,并组建了合唱团。1983年到1984年年间,作曲家组建了儿童协奏曲合唱团。他教授和培养孩子们,为未来的专业活动做铺垫。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儿童歌曲。
宋军的作品《海鸥》在儿童歌曲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1986年在江门和鹤山、1987年在香港举办了作曲家宋军作品专场,盛况空前。
四、20世纪作曲家优秀儿童曲集的演奏分析
(一)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的《儿童音乐》曲集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的作品是20世纪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构思的独特性,旋律、和声、音律、作曲家乐器法的清新性和特有性在音乐中开辟了新的道路,并深刻影响到了许多俄罗斯和其他国家作曲家的创作。
钢琴一直是作曲家做喜爱的乐器。他写了许多钢琴曲:9首奏鸣曲,5首协奏曲以及简易小品、短曲、改编曲。针对儿童听众他写了作品集《儿童音乐》、2首小奏鸣曲、《老祖母的故事》,钢琴改编曲《彼得与狼》。
《儿童音乐》作品集由12首简易小品组成。
№1. 《早晨》
№2. 《散步》
№3. 《故事》
№4. 《塔兰泰拉》
№5.《后悔》
№6. 《圆舞曲》
№7. 《蚱蜢的游行》
№8. 《雨与彩虹》
№9. 《捉迷藏》
№10. 《进行曲》
№11. 《夜晚》
№12. 《月亮在牧场上空升起》
汇集依据传统儿童作品集的习俗编写而成,作品中音乐性的展示了孩子的一天。由简易小品名称清单可得知,作品集中包含了一定的情節,那就是孩子一整天的生活。“一天”始于《早晨》,终于《夜晚》,《月亮在牧场上空升起》这一生动的画面对《夜晚》进行了补充。“一天”中有《散步》和《进行曲》,调皮和好玩的游戏《捉迷藏》、《蚱蜢的游行》,有趣的舞蹈《塔兰泰拉》、《圆舞曲》。这里有美丽的《雨与彩虹》,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后悔》。
因此,在音乐中孩子听到、意识到、并牵挂着自己这一天。钢琴作品集将孩子的想象和心情世界与时间的语调和节奏语言相连。作品中有孩子摇篮的特点(在《故事》中)、俄罗斯抑扬交错的五度音曲调(五度音令人联想到儿童音乐《早晨》)、《散步》中跳跃脚步的明快节奏,带有号召力和愉快色彩的独特军号(《进行曲》,《塔兰泰拉》)- 这些都是引人入胜的浪漫主义的特点。
我们来看几个与演奏《儿童音乐》相关的重要时刻,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和领会普罗科菲耶夫的风格。
所有进入这个作品集中的简易小品可以被分为景色描写(《早晨》、《夜晚》、《雨与彩虹》、《月亮在牧场上空升起》)和儿童游戏的场景(《散步》、《蚱蜢的游行》,《捉迷藏》、《进行曲》)。作品中还有舞蹈场景(《塔兰泰拉》、《圆舞曲》)以及细腻的心理想象,这些想象传达出孩子们所有的担忧(《故事》、《后悔》)。
与此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12首简易小品都由特别显著的三元形式写成。这一形式融合了主要音乐思想的对照和重复,这便于理解,并有助于这些作品的演奏组织形式的构建。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充满运动性、活力性的“动力”作品 – 儿童游戏场景和舞蹈简易小品,因为普罗科菲耶夫运用在作品中的钢琴手法最大程度上符合对其风格的原始(并且常常是唯一)认知。那就是弹性、“足球”的撞击、节奏的“刚性”和手指的灵活性。当然,这一点在简易小品中也部分地有所体现。但作品中真正的艺术任务,并不是夸大干巴巴的撞击声的作用,以便使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单调,而是彰显出乎意料的音调变换的鲜明性;并非把旋律作为一种崇拜,而是展现可以表达真情实感的运动美及其快速的发展;应该创造如下声音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并存在着孩子们的快乐,稚嫩和新鲜的世界观。这将有助于确定和制定相应的钢琴技巧。在“动力”体裁范围内,拥有惊人灵活性的月句指的是:大量使运动多样化的旋律的细微差别、奇妙的重音游戏(重音符号在拍子不同部分的移动)、好像将微弱部分变粗的声音配对结合。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钢筋混凝土般的旋律框架应该被破坏掉。让我们用具体实例来分析下这些特性。
NO.10《进行曲》。与柴可夫斯基的《木偶兵进行曲》不同的是,这首简易小品没有木偶性:大量运用了低音、各异的细节、鲜明的动感和旋律性。不能说速度绝对静止。第一部分很难发现这一点,但毫无疑问的是,具有鲜明的韵律节奏变换色彩(4,6,12,14卷),在第二部分,这些色彩使不断上升的曲调动态化(22,26卷),这赋予了旋律《进行曲》以动机和活力-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同样涉及到了动态规划:在渐强的基础上,旋律线上升至最高点(8,9卷),而后突然中断,突然出现的subito piano突显了声浪的顶点。由此,在演奏“动力”简易小品的过程中出现的惯性被经常破坏。在这种破坏中,普罗科菲耶夫音乐克服了机械性并展现了迷人的新鲜性。 NO.7《蚱蜢的游行》。简易小品是带有行军元素的欢快加洛普舞。因此对这首作品的了解可以结合前一个简易小品。与此同时,作品中存在着自身演奏难点。当演奏这首小曲目时,需要在整个简易曲目演奏过程中快速精准的奏出韵律(虽然两头部分的速度是Allegro,而中间部分为Росо meno mosso。)因此在简易小品的结尾必须回到起初的速度。
两头部分的旋律中运用到了弹性敏锐的节奏模式,这需要手指灵活,而不受限于力度。起先旋律由右手弹奏,然后是左手。此时旋律的作用以及伴奏作用保留了下来。伴奏突出了第一和第二小节部分。伴奏包括简短的三度音,其后是和音。因此在演奏时不仅要保证和声的同步,还要保持双手的协调一致。
中间部分清晰地展现了进行曲的特点。起初旋律和伴奏的演奏要保持和谐,然后加上尖锐的断断续续的节拍,此时需要手指灵活、节奏精准。随后是热情奔放的、相似的主题,同样充满旋律性和活力性,这一点由断断续续的旋律和行军伴奏突显出来。
当分析简易小品《进行曲》和《蚱蜢的游行》时(可以将《散步》也归到这里),上文中已提到了它们的差别,同时还可以发现其教育任务的相似处。比如这些微小曲目发展了旋律感和速度感。虽然结构的变化有放慢的趋势,《散步》中的旋律却不可以在中间部分放慢,但是在《蚱蜢的游行》中,回复到初始的速度很重要。除此之外,简易小品《散步》发展了双手的独立性,而在《蚱蜢的游行》中,正如普罗科菲耶夫其他许多简易小品一样,发展了双手的协调性。
我们把《圆舞曲》和《塔兰泰拉》也归结到充满运动性、活力性的简易小品,这两部作品可以依据体裁特点划到一类,因为这两个简易小品要求具有伴着音乐的、富于艺术表现力的(舞蹈)动作,但在每个简易小品中都有着自己的演奏任务。《塔兰泰拉》就特点而言非常有活力、富有旋律性、集中性。两头部分地音乐激昂且速度很快,这是意大利舞曲的典型特点。中间部分塑造了鲜明的对立性:d-moll变为D-dur(作为对中间部分地回应,这种音调同样出现在尾声中)。旋律变得柔和且平缓,但是最初的节奏保留了下来。
NO.6《圆舞曲》。这又是一个舞曲,作品中很清晰地显露出了三元结构。第一部分的主题从容自在、轻松、愉快,一些地方带有戏谑性,这一点由旋律突显出来。它顽皮地从一个音跳到另一个音,这要求演奏者一边要注意听,一边要灵活运动。中部的主题不再那么充满热情,精巧的旋律“花纹”消失了,但是浪漫主义的心绪保留了下来,只有这时这种心绪才具有了幻想的色彩。旋律有些变幻莫测,并且依据对话的原则构建。在结尾部分最紧张的时刻最初的主题又回来了。现在主题变复杂化了:双重演奏,听起来喜庆而又明快,并带有倚音,这给钢琴演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很快结构又变得清晰起来,我们又从新感受到了先前的顽皮和圆舞曲动作的轻盈。
普罗科菲耶夫小型音乐作品另一个生动的领域就是景色描写。景色描写展现了作曲家多种多样的声音表现手法,我们可以欣赏声音本身,这就意味着,这一描写是充满感情的。由此,孩子的一天由《早晨》展开,于《夜晚》结束。两个简易小品都充满着温暖、柔情,并且很显然,二者之间相互响应。但是它们却是非常不同的。如果说,早晨第一缕阳光照亮了沉睡的自然,有关这一点我们可以再开头的两个和音中听到,这两个和音轮流用大写和小写书写,并营造出立体的、清晰地声音,在这种声音中可以轻松和自由呼吸。那么在第二个简易小品中黄昏替代了落日:使人昏昏欲睡的旋律、微微晃动的伴奏节拍和不同寻常的音调色彩变幻不仅勾画出静态的大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出孩子的心情。孩子度过了自己有趣而明快的一天,现在静了下来,并且现在他周围伴着他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
NO.12《月亮在牧场上空升起》,这是与神奇的一天的告别。这是一个篇幅不长的旋律变奏曲,类似于俄罗斯轮舞歌曲。
这首简易小品为钢琴家提出了有趣的任务。旋律具有很大的间歇性,这要求演奏者能弹奏出敏锐的声音,在简易小品的演奏过程中,旋律总是和伴奏变换位置,改变自己的特点,在其中一首变奏曲中,旋律正是被改变韵律后演奏出来。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快速轉换听觉注意力,以及技艺手段。
NO.8《雨与彩虹》。最鲜明的景色描写就是《雨与彩虹》。这部小作品具有鲜明的色彩特点。从第一拍开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幅明朗的雨滴呼应的画面:一滴雨从枝头跌落,然后又有一滴,轻柔的和音交替奏响,每个乐句结尾处的小和声“墨点”融化在干净的、清澈的大主音中。随后是一幅令人惊异的画面:彩虹的出现。出现了轻柔的、悦耳动听的旋律,还伴随着跳跃感很强的伴奏:低音和三度音之间几乎相隔了三个八度。这给演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需要灵活运用胳膊,手指要轻柔接触琴键,还要熟练的运用手指。
在分析上述生动的小型音乐作品时,我们可以确信:演奏任务具有相同性。这些任务包括:发展音乐想象力,能够听完和声和单个音的长度,努力不错过生动的音乐元素。需要完善动听歌唱、排练、精准运用持续和弦的技能。除此之外,发展构建旋律和伴奏间平衡的能力,以及用不同奏法同时演奏音乐的能力,这可以促进双手的协调性和独立性。
NO.5《后悔》。这是作品集中一首描绘深邃、细腻的心理的简易小品,以前被称为《羞赧》。忧伤的旋律听起来率真、动人且真诚。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传达了孩子在复杂的心理担忧时的感受和沉思。普罗科菲耶夫在这里运用了“说唱”旋律这一形式,在这一形式中,宣叙调与坎地列娜(优美动听的旋律)同样具有表现力。
其他简易小品(《早晨》、《塔兰泰拉》、《雨与彩虹》、《故事》)也具有这种生动的“双管齐下”的特点。这些作品中集合了两个开头:一个开头语与演奏或者是色彩、色调形象相连,另一个与抒情形象相连。作曲家在简易小品的开头好像利用灵活多变的特点或是鲜明的色彩游戏来引诱听众,然后让其倾听抒情歌调。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一下作曲家的旋律技艺。
在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旋律时,参与者需要具备许多技能:弹奏悦耳、连音深刻、掌握大量持续音的细微差别。同时还必须注意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的旋律具有巨大的情绪起伏性,这一点经常可以由断断续续的呼吸体现出来,当乐句被分为由连线和简短的停顿标出的不同曲调时,可以听到呼吸声。在抒情简易小品(《月亮在牧场上空升起》、《圆舞曲》)和游戏性的简易小品(《进行曲》、《蚱蜢的游行》)中可以听到这一点。这引起了如下情况的出现:作者努力强调细碎的地方、结构的垂直性,而非思维的现实发展。学会聆听思想并一直到曲终是非常重要和复杂的任务,因此需要不断关注乐句的动态,找到旋律波发展的顶点及其自然完结的地方,感受其发展的特性。当然,还应该注意旋律的主要特点:旋律的悦耳性、宽度和延伸度。 最后在普罗科菲耶夫音乐中演奏的不光是主旋律,这里出现了新的问题:正确聆听和演奏复调音乐。在普罗科菲耶夫复调音乐结构中,经常是几种声部交织在一起,每种声部都有其特有的特点。此时悦耳性和快速的动态变化结合在一起(《散步》中间部分片段)。
NO.3《故事》。这是一个幻想故事(最后一部分),它与真实的幻想交织在一起(最后一部分)。故事中存在着两个带有清晰区别功能的声部。高音声部讲述《故事》这一主题,低音声部与固定音型的曲调对位。在简易小品演奏过程中两个声部会换位。题材是伤感而动人的曲调。与此同时,对位绝不应该变成打断主题的、纠缠不休的曲调。事实上,曲调有着自身的悦耳性,这令人联想到俄罗斯民间曲调,就体裁而言与儿童摇篮曲相连。因此固定音型与题材特征不相违背,相反,对题材的特征起到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作品集中的复调音乐还起到了配色手段的作用。这一点在描写景色的简易小品(《早晨》、《夜晚》、《月亮在牧场上空升起》)中尤其显著。在这些作品中,单独的复调音乐细节营造了视觉远景或是描绘了光线明暗游戏。
由此,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在《儿童音乐》中清晰的展现了普罗科菲耶夫作品特有的特点。特别鲜明和对照性的形象让演奏者学会了再现的技艺,发展了其由一种特性快速转换到另一种特性的能力。抒情简易小品让演奏者仔细聆听普罗科菲耶夫旋律的美感和延伸性,培养学习者演奏符合复调音乐的能力。景色描绘培养钢琴家的色彩鉴赏力,教他学会精准的掌握色彩。
整个作品集中的作品因着不同寻常的音调、和声语言的新奇而吸引著人们,作者的特性为这一点奠定了基础,除此以外,首先这与孩子们对周围世界接受的直接性相关。
尽管这些简易小品术语儿童曲目,但在这些作品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普罗科菲耶夫钢琴音乐的风格特点。属于这些风格特点的有:小奏鸣曲风格、构成的“双管齐下”以及旋律上的双声部。以及大量运用了声部的平行运动、预演、通过双手来弹奏的手法、旋律和伴奏中的大幅度跨越、动态的急剧变化。所有这些特点我们同样可以在普罗科菲耶夫大的作品中见到。因此,《儿童音乐》可以被视为学习钢琴技术的一所很出色的学校。
但是作品集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钢琴目的:感受这首优美的音乐,聆听并演奏它总是能给孩子、成人带来真正的享受。
(二)索菲娅·阿斯戈托芙娜·古拜杜丽娜的《音乐玩具》曲集
索菲娅·阿斯戈托芙娜·古拜杜丽娜(生于1931年):俄罗斯作曲家。古拜杜丽娜的作品体裁多样。她创作了2首交响乐、2首芭蕾舞曲(《神奇的芦笛》,《奔跑于浪花间》)、叙事乐曲《和平颂》、颂歌(《孟菲斯的夜晚》、《鲁拜》)、不同乐器与声乐组合的室内音乐。
古拜杜丽娜的作品中,有许多带有钢琴的著作。其中包括:钢琴演奏的五重奏、包含四部分的弦乐四重奏、低音提琴和钢琴演奏的《哑剧》、低音提琴和钢琴演奏的奏鸣曲、小号和钢琴演奏的两首叙事诗、长笛和钢琴演奏的《森林之声》等其他许多作品。为钢琴独奏曲谱写了8首前奏曲、奏鸣曲、夏空曲、协奏曲。
作曲家为孩子和青年谱写了大量的钢琴曲。这些作品中有一部写于1969年、名为《音乐玩具》的杰出简易小品作品集。
《音乐玩具》作品集由14首简易小品组成
№1.《带发条的手风琴》
№2. 《神奇的旋转木马》
№3. 《森林中的号手》
№4. 《铁匠巫师》
№5. 《四月天》
№6. 《渔夫之歌》
№7. 《小山雀》
№8. 《低音提琴手灰熊和黑人女孩》
№9.《啄木鸟》
№10. 《驼鹿的草地》
№11. 《带有铃铛的雪橇》
№12. 《回声》
№13. 《鼓手》
№14.《林间音乐家》
从简易小品的名字可以得知,主要的音乐形象是玩具(《带发条的手风琴》、《神奇的旋转木马》、《鼓手》),大自然的景色(《带有铃铛的雪橇》、《四月天》、《回声》),林间的居民(《啄木鸟》、《森林中的号手》、《林间音乐家》、《低音提琴手灰熊和黑人女孩》、《小山雀》、《驼鹿的草地》)。
在由传统作曲技艺写成的、具有音乐形式的简易小品中,有一些具有独特构思的作品:
让我们来分析一些简易小品:
NO.3《森林中的号手》是一首独创性简易小品,在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第一次与基于泛音效果建立的声音提取相遇。
简易小品中没有常见的结构,没有发展的旋律声部。这首简易小品的构建基于两个音乐形象的对比:简短的曲调模仿小号的声音,以及侵入林间寂静的回声。但这却不是普通的回声,而是四处散开的声音,并让林间充满了响声、噪音,以及林间出现的沙沙声和声音。
这首简易小品的难点,同时也是其魅力之处正体现在声音领域、音色美、及其对钢琴的声音提取。《号手》演奏了三次,简易小品中有3中乐句结构。此时声音的数量逐次增加,就旋律而言,这些声音变得越来越离奇,速度越来越慢,动态也发生了变化,从F 变为了 ppp。《号手》逐渐离去,小号的声音变得越来越轻,并且森林每次的回答都是不同的。
为了演奏这首简易小品,学生需要由特别的声音想象力,相当灵敏并各异的键触法。正如前文已经提到了,在这首简易小品中应用到了于儿童文学而言很新颖的、基于泛音效果建立的声音提取:手指离开已经弹奏的staccato音,并迅速无声的按键。如果在乐器中教师自己无法用心灵的听力听到,也不能找到声音、音色、色彩渐进的所有财富对于这种原创性声音的美丽不陶醉也不赞赏,那么将这首简易小品加入教科书曲目是没有意义的。
NO.8《低音提琴手灰熊和黑人女孩》。这首简易小品为爵士乐风格,为了研究它,学习者应该熟悉爵士乐不同的体裁来源,熟悉爵士风格。左手声部由灰熊在低音提琴上演奏。在整个简易小品左手声部的表演过程中的staccato(确切来说是pizzicato)不间断演奏。有节律的ostinato和特有的旋律手法使这首简易小品与布基-武基舞曲相似。布鲁士舞曲风格的右手声部由黑人女孩演奏。 简易小品中记住左手声部引起困难,因为不断发展,却没有常见的对乐句的划分。需要很认真的对待被加进文章中的“小叉”,它们恰巧可以告知伴奏的曲调结构,当然,还有帮助分明的表达强声部的乐句。在整首简易小品相同的演奏过程中,发现低音提琴pizzicato的必不可少的特点可能也很难。我们觉得如下联系可以幫助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应该在三角钢琴的弦上为学生展示这种pizzicato,以此方式在低音提琴上模仿pizzicato。学生应该反复联系这种手法,并牢记它。得到的听觉和触觉概念有助于在键盘上找到并将所需的演奏技巧保存到声音提取中。
在旋律声部中存在着不少标出的tenuto(音符上面或者下面的连字符号)。有关这些连字符号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混乱现象。不知为何,人们总认为这是演奏non legato或者重音的指示。但是这个术语的真正意思是不变的、长度固定、风格确定。由此tenuto说的首先是连音弹奏。Legato和tenuto之间的区别在于,被tenuto标出的音符很明显,且在声调上很重要。演奏者的听觉集中在每个单个的音上(一定要把这个音听全!),而且首先从事的正是这些,而非声音的相互联系和流动(这是演奏legato时要求的)。
Tenuto具有无承兑这一特性。但是因为被tenuto标出的声音在选取时应带有拖长音的目的,那么其提取方法应不同:更有分量、更有支撑力(更深、更轻的触及)
简易小品将学生引入特殊的爵士乐旋律氛围,使其了解具有大量切分音的爵士乐复节奏,丰富和发展其旋律思维。
NO.10《驼鹿的草地》是运用成批的技艺创作儿童简易小品的典范。成批性被20世纪许多杰出作曲家广泛应用于创作中,并且利用此机会可以给学生介绍作曲艺术。
虽然手法使成批的,但是简易小品本身的结构并不复杂。这是双声部的复调音乐,这里系列起到了主题的作用。系列主题位于高音声部(节拍为1-9),这一主题中运用到了所有12个音:es, e, f, fis, g, gis, a, b, h, c, des, d。在文中发现这些音将会给学生们带来乐趣。
随后无论是在高音声部、还是在低音声部,都不可能找到完整的系列,声部包含单独的声调,并且里面出现了典型俄罗斯风格的三音列曲调。简易小品一直朝着6/4拍发展。在富有表达力的停顿之后,再一次奏响系列主题,但是已经从a开始。这一主题是不完整的,包含11个音,并且声音逐渐消失,减弱为рр。
演奏难点、同时也是复调音乐的特点在于能够听到长音的长度及其向下一个音的逻辑转换,听到声部之间的停顿,必须演奏不同音色的声部。
平缓、均匀的音乐流向,连贯的发音,系列主题的奇特声调,大量不协和和音,р范围内的动感,所有者一切都描绘着带有神秘色调的音乐景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很重要。在这些声音中学生可以“看到”被晨雾遮住的林间空地,“感受着”好奇心,并担心附近可能有驼鹿。
因此显然,古拜杜丽娜的创作风格是明亮且独特的,具有一系列特点。作品在声音音色方面取胜,这一点通过和声、音区手段,运用非传统的声音提取技艺,以及大量音乐形式的运用,实现音乐形象的作曲方式来实现。
但是形象的一面,也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和思考很重要的一面,让古拜杜丽娜的作品充满吸引力。《音乐玩具》是一部甚至给有经验的演奏者带来有趣的创作任务的音乐。
(三)罗季翁·康斯坦丁诺维奇·谢德林《青年手册》曲集
罗季翁·康斯坦丁诺维奇·谢德林(生于1932年):俄罗斯作曲家。杰出的钢琴家,俄罗斯优秀音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人,他为听众演奏自己的作品。谢德林写了一系列杰出的钢琴作品(6首协奏曲、2首奏鸣曲、作品集《24首前奏曲与赋格》、《复调手册》等其他许多作品)。
在教育领域有着巨大名声的是学习钢琴艺术的学生而作的作品集《青年手册》(写于1981年)。作者于1982年在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小礼堂首次演出此作品。
作品集由15首简易小品构成
№1. 《琶音》
№2. 《符号记谱圣咏》
№3. 《我们为俄罗斯演奏歌剧》
№4. 《合唱》
№5. 《三度音》
№6.《颂歌》
№7. 《转位和弦》
№8. 《木质哭灵女》
№9. 《军号》
№10. 《谈话》
№11. 《俄罗斯钟声》
№12. 《彼得罗夫的边饰》
№13. 《追捕》
№14. 《12音符》
№15. 《“拉”练习曲》
由简易小品名称可以看出,作品集中的部分内容为“俄罗斯”:《符号记谱圣咏》、《颂歌》、《俄罗斯钟声》、《木质哭灵女》、《彼得罗夫的边饰》。谢德林解释说:“我想在这里引入一些还未在青年文学中触及到的主题(……),我想基于贴近我们国家的材料写一部作品集。”
原创性的印记由一些题目的名称即可看出来,这些名称通常有着“理论”名称:《琶音》、《三度音》、《转位和弦》、《12音符》。
手册中单独的一部简易小品是《我们为俄罗斯演奏歌剧》。这是谢德林最喜爱的作曲家之一。作者对其给予高度评价,并将这种回忆传给下一代。
就像古拜杜丽娜一样,谢德林也为自己订立了重要的任务:为新音乐家介绍现代音乐语言和现代记谱法的特点。依据组曲特点,作品集中的3个简易小品可以并到一类。那就是NO.2《符号记谱圣咏》,NO.8《木质哭灵女》,NO.10《谈话》。
NO.2《符号记谱圣咏》。这部简易小品的音乐形式自由,没有节拍的特征,也没有韵律。符号谱赞歌是古俄罗斯教会赞歌的主要形式。谢德林赋予了简易小品风格,用两个男声部来演唱曲调(左右手分谱)。 NO.8《木质哭灵女》同样也具有自由的形式。谱号中没有标明节拍。但是却存在着节拍的特点,鉴于此,节拍可以被猜到:5/4, 4/4, 3/4, 2/4, 6/4。在演奏这首音乐时,学生需要发挥即兴的自由,具有语调和表演的敏锐感,这些有助于建立特殊的民族风情。
NO.2《谈话》。简易小品中的6行没有节拍性,没有韵律,没有长度。作者只给出了一个指示:staccato, sotto voce sempre。音乐好像传达了人们谈话的氛围。也许是独白、对话,也许有更多的谈话者。这些谈话的内容可以各不相同。可以是闲话、阐明关系;不同的心情:委屈、嫉妒、爱情、憎恨等等。作者在论述时赋予了作品极大的自由,相应的,每一次演出都具有新鲜感和原创性。
(四)丁善德《快乐的节日》曲集
丁善德(1911-1995年):中国作曲家,钢琴家,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生于浙江省。他的祖辈以农为业。丁善德的父亲在江苏省昆山为染坊老板干活,然后继承了老板的产业。
1928年丁善德入上海国立音乐总院。师从朱荇青、黄自、李恩科,以及解除的俄罗斯钢琴家鲍里斯·查哈罗夫。1934年丁善德成为中共音乐史上第一位录制唱片的钢琴家。这部唱片与歌唱家贺绿汀(1903 – 1999 гг.)一道完成。1935年年轻的钢琴家在上海、北平、天津举行首批钢琴独奏音乐会。
1935年从音乐学院毕业后,丁善德投身于演奏和教育事业。首先任教于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1937年与陈又新、劳景贤共同创办上海音乐管。随后音乐馆更名为上海私立音乐专科学校,并任校长。
1946年丁善德任南京国立音乐学院教授。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师从布朗热、奥涅格、渥朋、奥班、加隆。
194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曾任作曲系主任。
1953年出版了名为《快乐的节日》的儿童简易小品作品集。这个作品集包括5首简易小品:
№1. 《郊外去》
№2. 《扑蝴蝶》
№3. 《跳绳》
№4. 《捉迷藏》
№5. 《节日舞》
可以看出作品集非常简洁凝练。他没有运用古典儿童曲集的传统,就是用音乐来展示孩子从早晨醒来到睡前故事(柴可夫斯基的《儿童曲集》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儿童音乐》)的一整天。除此之外,由简易小品名称清单中也可得知,作品集中含有一定的情节,这是孩子一天发生的事情。
简易小品汇成一整部音乐作品集,作家给其命名为《快乐的节日》。确实如此,在作品集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快感和高昂的精神。在音乐中还没可以听到并感受到自己的一天。钢琴作品集将孩子形象与心情的世界与语调、旋律语言相结合。作品中有舞蹈性(《跳绳》、《节日舞》),构成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基础的五声音阶(《郊外去》),明快的跑、跳节奏(《扑蝴蝶》、《捉迷藏》)。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简易小品形式于孩子而言都清晰、便于理解,并且主要采用3部分的形式。形式中本身存在的主要音乐思想的对比和重复便于理解和掌握这些作品的形式。
除却第一首曲子,剩下的都是工作简易小品。它们属于充满运动性、活力性的“动力”作品,包含孩子们游戏的场景和跳舞的简易小品。作品针对旋律清晰度和手指灵活度练习提供了出色材料。老师和学生的任务就是展示运动的美感及其发展、大量的节奏细节和重音(为不同的节拍部分打上重音)。
请注意一些与简易小品演奏有关的重要部分:
NO.1《郊外去》。这部简易小品具有认知性。确实,在参观城市名胜或是画廊的展品没有匆忙和喧嚣。与此特点相符的是简易小品的速度,这是唯一一首用适用(moderato)的速度谱写的曲子。
就技术手法而言,这首简易小品最简单和便捷。也许作曲家特意以这种方式谱写了第一部分,好像是作品集的预报。
旋律由在五指(五声音阶)范围内呈现,这一点对于孩子的手来说是很方便的。从音调构造角度而言,可以听到真诚、直率和信任。
NO.2《扑蝴蝶》。这部简易小品的体裁是托卡塔舞,即速度很快(presto leggiero),旋律运动明晰,模仿在激烈的“追捕”中孩子的奔跑。
在樂谱中很容易发现,作者放入了大量的重音。作曲家并不总是要求突出强音,分出弱音(切分),这赋予了音乐以尖锐性和嘲弄性。我们觉得,直接简短的持续和弦在音乐发展中突出了意义支撑点。
于初学钢琴者而言,学会很好的演奏三和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里的三和弦很轻很快,发音为p。学生的手腕应准备好,手指尖要很灵敏,双手下垂。在弹奏三和弦时为了省力,应该反复联系,双手不离开琴键。
老师应留意学生所弹奏的三和弦音。从学习初期就发展和声听觉和思维、获得这一领域的知识很重要。因此学习三和弦很有益,每次都发音(E小调、升F调、升C小调,F大调,C大调,G大调,G小调)。在联系工程中,可以依次留意每个音,听一下她们的发音。
在作品的第二部们,学生会遇到另一个技术问题:预演。在预演技术中要求增加手指的灵活性、“韧性”。为了完善这一技术,在演奏时速度要慢。在敲击琴键时,手指速度要迅速灵敏,敲击后立刻移到手掌下,以便为下一个手指让出位置。胳膊应该是自由的,不应参与声音提取。音乐家简易快速速度的联系应伴随着“增加”,即每次在预演时都再增加一个音。
NO.3《跳绳》
速度为allegretto grazioso。这首简易小品形式同样为3部分(А——В——А)。A有两部分:序曲和特殊主题。
序曲由号召所有人去参加节日的乐器模仿。波音赋予旋律轻盈和优雅的特性,变换的节拍(4/8和5/8)带个它一些窘迫和笨拙感。
简易小品的题材是欢愉的舞蹈,充满了轻盈和优雅的特性。2/4的节拍令这只舞蹈与波尔卡舞很接近。在音乐演奏时,钢琴家要灵活,动作要精湛。将声音归为和弦并以和弦的形式来学习左手分谱也同样很有益处。 NO.4《捉迷藏》
孩子们很喜欢这种名字的游戏。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去寻找可以藏身的地方,然后怀着极大的迫不及待的心情等到别人发现他们。《捉迷藏》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游戏,被世界上所有的孩子喜爱。因此这首简易小品以这个名字出现在本作品集中不要觉得奇怪。
旋律发展结构依据“多次重复同一旋律模式”规则构建。这里的持续和弦很轻柔,短暂,仅仅用于突出旋律画面的主要部分。
中间部分引入对照来替换细节(staccato变为legato)和声音色彩。整个章节用深沉的手指连音演奏。这部分的持续和音是相连的。在每个8拍的乐句结尾旋律的发展改变自己的运动轨道,并带着突然的加速度向上发展(accelerando)。在简易小品的结尾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音乐材料的加速度。
NO.5《节日舞》
这是规模最宏大、范围最客观的一首简易小品,是作品集的顶点。可以把这首简易小品作为单独的音乐会作品来演奏。
就技术而言,这首曲子大概是所有集子中最复杂的。这首简易小品具有清晰、显著的“动力”特性。一口气演奏完,作曲家只给出了一个速度指示:vivace energico。
在演奏这首曲子时,学生要掌握大量技艺。首先,很难奏出伴奏的阿尔贝蒂低音。为了培养这一技能,应该将声音归为和弦,并以和弦的形式来学习整个左手分谱。这能让双手掌握指法位置,并能快速掌握和声发展规律。
这种结构式需要古典和浪漫风格作品的基础。这首简易小品为今后进一步培养演奏旋律和伴奏的技能打下了基础。学生应该清楚,旋律听起来总是很明晰,而伴奏要安静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演奏旋律音时要加上手的力量,而在演奏伴奏时,要更轻些。展示这种不同的胳膊接触键键盘的方法于学生的双手而言带来直接的、巨大的益处。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感受到这种不同是很重要的。
同样的,在结尾处会遇到预演,轻盈的腕部和弦,五指的简短顺序。有关这些技艺上文已经谈过了。简易小品中间部分是由对照的,但是就技术角度而言,没有给演奏者“喘息的机会”。它的风格是托卡塔舞。结构、特点、和声的填充都发生了变化,但是速度却没有发生变化。
简易小品以富有渲染力的crescendo乐句结尾。
《快乐的节日》作品集是针对孩子教学的杰出方法材料。以位置和和弦技术为基础,简易小品的结构适用于孩子们的双手。不同的钢琴叙述类型有助于完善发音、处理乐句,培养复调音乐的听力。
毫无疑问,作品集中的音乐不仅对中国的演奏家有吸引力,同时也吸引着其他文化的学生和老师。简易小品生动且独特,里面彰显了鲜明的民族特征。钢琴简易小品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理解中国的音乐文学。
五结论
《儿童音乐》这一体裁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从18世纪开始,社会上便出现了对童年的兴趣,将其视为人生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在艺术中得到了反映,比如在音乐中。面向钢琴初学者的钢琴指导性文学、单独的简易小品的出现进一步导致了专门针对儿童听众创作的作品集和简易小品集子的出现。
1、儿童钢琴乐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具有自身特有的风格上的不同。这种音乐具有纲领性、元素具有描写性和拟声性、舞蹈性、音乐结构的简洁、对民间故事的依赖。
2、在整个世界音乐史中许多伟大的作曲家为儿童谱写了钢琴曲。这一体裁的繁荣出现在20世纪。
3、中国钢琴乐同样也是现代钢琴音乐艺术的组成部分。
4、通常在儿童音乐中可以反映作者音乐的风格特点。由此,儿童音乐可以被视为钢琴技术的学校,这里可以培养人们理解和掌握作曲家的音乐文献。
参考文献
[1](20世纪下半叶的俄罗斯音乐)- 2004.
[2](柴可夫斯基的《儿童曲集》). 2006.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儿童钢琴曲).(如何演奏俄罗斯钢琴乐). 2009.
[4](有关孩子和面向孩子的俄罗斯音乐) 选集). 1955.
[5](普罗科菲耶夫的儿童音乐). 1969.
[6](有关俄罗斯儿童音乐的书). 1966.
[7](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创作和钢琴演奏艺术). 1961.
[8](儿童心理学). -1995.
[9](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作曲家作品中的童年现象).2011.
[10](創作传记材料:评论、调查和材料的合集).(19世纪俄罗斯音乐中的儿童世界). 2006.
[11](中国儿童钢琴教育及其发展中的问题). 2009.
[12](自传日记). 2008.
[13](教育曲目中现代俄罗斯作曲家的钢琴作品).2010.
作者简介:蒋昊,男,1988年6月30日出生,毕业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修专业音乐学。
方向:050600.68 - 师范教育
硕士学位大纲 - 音乐文化和艺术
学术导师:
副教授:热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