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什么时候,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数学是聪明学生的专利,看一个学生是否聪明,看一看他的数学成绩就知道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以我教学二十余年的经验来看,许多同学之所以数学成绩不尽人意,并非智力问题,而是许多教师把数学学习变成了一场拼抢分数的战斗,让同学们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恰恰忽略了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感受,大量重复的习题、单调的讲解、与学生生活脱节的知识,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消磨殆尽。难道数学之中就只有枯燥的数字、单调的习题吗?我们能不能让学习数学变得快乐起来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浅见,愿收抛砖引玉之效。
一、让数学教学走出课堂,走入生活
最近,我正在教授“元、角、分”一节,原想如此贴近生活的知识,应该迎刃而解,可谁知一到课堂上,这群聪明机灵的小家伙却如坠云雾之中。怀着满心焦虑信步街市,忽然耳边传来一声亲切的呼唤:“老师,您最近好吗?”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水果摊的小贩正在向我打招呼,我在头脑中迅速地搜索着:“噢!是你!”我的头脑中又浮现出原来班中那个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的小男孩,我笑了笑说:“怎么样?生意还好吧?”他笑了笑说:“还可以。”我们便交谈起来。一会儿功夫,来了几个买水果的顾客,他一边熟练地称着水果,一边随口报出了应付的钱数。我在旁边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心中不禁一惊,因为他报的钱数不但正确,而且速度之快远远胜过我这个教学多年的数学教师。是什么使当年的“数学差生”变成了现在的“速算天才”呢?难道这些年我的教学真的错了吗?我一边沉思一边和他打招呼离开,不过这个问题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晚间,忽然一个想法涌入心头:“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些知识呢?”于是第二天,我便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了“我是小小售货员”活动,将同学们日常不用的玩具拿来当作道具,用银行的点钞纸当作钱来使用,结果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全部通过了测试,成为了合格的“小售货员”。
二、尊重学生看似荒唐的做法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看镜子写时间”这部分内容时。尽管我反复讲解镜内成像左右相反的要点,可用尽几种方法,都收效甚微。课间,班内的一个“机灵鬼”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可以很快把他们全教会。”看着他信心十足的样子,我决定让他去试一试。第二天上课,几个我屡教不会的学生竟然都能正确完成卷子上的习题。一阵疑虑过后,我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他们做题时,总要翻过卷子来从背面看。
其实,也许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却十分见效。
三、让童话走入数学课堂
在暑假前的期末复习时,尽管做了大量针对性的练习,对学生出错的知识点讲了一遍又一遍,可是学生做题时还是错误百出。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仍是不会,而一部分学生则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成绩不进反退,真让人有束手无措之感。
一天,上课时,我正在为同学们分析作业中的错题,突然发现一名同学低着头再看着什么,以致于我走到了跟前他都没有发觉。当我伸手从他手中拿过书时,他才红着脸,满脸愧色地站在那里。我轻轻地拍拍他的肩头示意他坐下,并继续讲课。下课后,我随手翻了翻收上来的书,原来是一本《安徒生童话选》。这时,那名同学走进办公室,怯怯地站在办公桌前,等着我的批评。我笑了笑把书还给他问道:“你喜欢看童话书吗”男孩接过书高兴地说:“当然!不光是我,咱们班的同学都喜欢。这本书是我好不容易才借来的,一时没有控制住自己,才在课上……”说到这里他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我拍了拍他的肩头说:“爱看书是优点,但我希望以后……”我故意沉吟了一下,这小机灵鬼立即回答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再犯。”说完便抱着书跑出了办公室。看着孩子高兴离开的身影,我的心里忽然一动:能不能把学生们喜欢的童话引入数学课堂,并与复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呢?
第二天,在数学课堂上展示了我精心编写的数学童话,果然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浓了,注意力集中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随着一组“孙悟空趣游数学王国”的完成,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期末复习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给孩子一个思考过程
在学习《长方形的认识》一节时,我在课前布置同学们去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长方形的?课上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同学们一时间小手如林,满脸通红,争着汇报自己的发现:白纸、作业本、相片……可听着听着,我就发现小家伙们认识上出现了问题,他们竟然认为大楼、粉笔盒等等也是长方形,很明显他们把长方体和长方形搞混了。怎么做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致于养成其不求甚解的惰性心理呢?
我沉思了一下,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长方形的纸片和一块长方体的橡皮泥,把它们摆放在讲桌上,让同学们观察,待学生说出不同后,我才对他们说明长方形是一种平面图形,而长方体则是一种立体图形。“那为什么还会有同学把长方体和长方形搞混呢?”问题一出,同学们又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我用小刀将橡皮泥沿横截面切开,请大家观察长方体的横截面,他们终于恍然大悟:“长方体的横截面是长方形的。”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们只要多花些心思,让学生走入生活,充分发挥他们学习主体的作用,就可以让学习数学变得轻松而愉快。
一、让数学教学走出课堂,走入生活
最近,我正在教授“元、角、分”一节,原想如此贴近生活的知识,应该迎刃而解,可谁知一到课堂上,这群聪明机灵的小家伙却如坠云雾之中。怀着满心焦虑信步街市,忽然耳边传来一声亲切的呼唤:“老师,您最近好吗?”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水果摊的小贩正在向我打招呼,我在头脑中迅速地搜索着:“噢!是你!”我的头脑中又浮现出原来班中那个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的小男孩,我笑了笑说:“怎么样?生意还好吧?”他笑了笑说:“还可以。”我们便交谈起来。一会儿功夫,来了几个买水果的顾客,他一边熟练地称着水果,一边随口报出了应付的钱数。我在旁边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心中不禁一惊,因为他报的钱数不但正确,而且速度之快远远胜过我这个教学多年的数学教师。是什么使当年的“数学差生”变成了现在的“速算天才”呢?难道这些年我的教学真的错了吗?我一边沉思一边和他打招呼离开,不过这个问题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晚间,忽然一个想法涌入心头:“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些知识呢?”于是第二天,我便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了“我是小小售货员”活动,将同学们日常不用的玩具拿来当作道具,用银行的点钞纸当作钱来使用,结果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全部通过了测试,成为了合格的“小售货员”。
二、尊重学生看似荒唐的做法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看镜子写时间”这部分内容时。尽管我反复讲解镜内成像左右相反的要点,可用尽几种方法,都收效甚微。课间,班内的一个“机灵鬼”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可以很快把他们全教会。”看着他信心十足的样子,我决定让他去试一试。第二天上课,几个我屡教不会的学生竟然都能正确完成卷子上的习题。一阵疑虑过后,我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他们做题时,总要翻过卷子来从背面看。
其实,也许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却十分见效。
三、让童话走入数学课堂
在暑假前的期末复习时,尽管做了大量针对性的练习,对学生出错的知识点讲了一遍又一遍,可是学生做题时还是错误百出。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仍是不会,而一部分学生则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成绩不进反退,真让人有束手无措之感。
一天,上课时,我正在为同学们分析作业中的错题,突然发现一名同学低着头再看着什么,以致于我走到了跟前他都没有发觉。当我伸手从他手中拿过书时,他才红着脸,满脸愧色地站在那里。我轻轻地拍拍他的肩头示意他坐下,并继续讲课。下课后,我随手翻了翻收上来的书,原来是一本《安徒生童话选》。这时,那名同学走进办公室,怯怯地站在办公桌前,等着我的批评。我笑了笑把书还给他问道:“你喜欢看童话书吗”男孩接过书高兴地说:“当然!不光是我,咱们班的同学都喜欢。这本书是我好不容易才借来的,一时没有控制住自己,才在课上……”说到这里他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我拍了拍他的肩头说:“爱看书是优点,但我希望以后……”我故意沉吟了一下,这小机灵鬼立即回答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再犯。”说完便抱着书跑出了办公室。看着孩子高兴离开的身影,我的心里忽然一动:能不能把学生们喜欢的童话引入数学课堂,并与复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呢?
第二天,在数学课堂上展示了我精心编写的数学童话,果然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浓了,注意力集中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随着一组“孙悟空趣游数学王国”的完成,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期末复习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给孩子一个思考过程
在学习《长方形的认识》一节时,我在课前布置同学们去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长方形的?课上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同学们一时间小手如林,满脸通红,争着汇报自己的发现:白纸、作业本、相片……可听着听着,我就发现小家伙们认识上出现了问题,他们竟然认为大楼、粉笔盒等等也是长方形,很明显他们把长方体和长方形搞混了。怎么做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致于养成其不求甚解的惰性心理呢?
我沉思了一下,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长方形的纸片和一块长方体的橡皮泥,把它们摆放在讲桌上,让同学们观察,待学生说出不同后,我才对他们说明长方形是一种平面图形,而长方体则是一种立体图形。“那为什么还会有同学把长方体和长方形搞混呢?”问题一出,同学们又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我用小刀将橡皮泥沿横截面切开,请大家观察长方体的横截面,他们终于恍然大悟:“长方体的横截面是长方形的。”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们只要多花些心思,让学生走入生活,充分发挥他们学习主体的作用,就可以让学习数学变得轻松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