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zilei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兴趣之于学生是何等重要。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呢? 下面我想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精心导入激兴趣
  课堂导入,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一开始就要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诱发出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初中化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因此,在教学中我常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或者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一节时,我给学生展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魔术一完成学生就大呼:“神了!”我趁机问学生:“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手帕烧不坏?想不想学这个魔术?”学生都高声地喊:“想!”一个小魔术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们都开始积极地看书思考并讨论。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明白了什么是燃烧、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方法,也知道了手帕为什么烧不坏、怎样才能烧不坏,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新授教学诱兴趣
  例如在讲《金属》一节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我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像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就不会生锈;干燥的铁制品不会生锈,而被雨水淋过以后就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
  (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讨论点拨增兴趣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思路和方法的指导下,我先让学生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然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不能。然后引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及试剂设计实验熄灭酒精灯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四、分组竞赛提兴趣
  例如,在学习溶解度时,我先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因素有温度、溶质的种类以及水的多少等,然后把学生分成三组,让他们分组实验,探究这些因素对固体物质的溶解限量有什么影响,并完成自己的实验报告。我提出的要求是:看哪一组最先完成实验并且实验报告写得准确无误。比赛开始了,我看到每一组的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有负责做实验的,有负责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最后实验完成,他们又共同整理仪器、讨论完成实验报告。自始至终,每一个学生都在快乐地参与。通过竞赛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当然,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分小组竞赛,可以分男女同学竞赛,还可以全班竞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大增,激励的作用也会更大,参与的热情也会更高。
  五、课后作业培兴趣
  让一个人对某一件事产生兴趣很容易,但要让学生能对某一科目产生持久的兴趣,那教师就要想一想办法了。因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并且化学中的小实验比较多,在教学中,根据化学科目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并把自己的实验成果或者收获拿到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讨论,以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例如学到酸的化学性质时,我让学生回家利用厨房中的物品自己实验,看食醋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反应的现象是什么,根据这些现象推断酸类物质有哪些用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很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实验情况以及实验中的收获和想法。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实验,既巩固了同学们课上所学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和交流,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并且在家庭小实验的引导下,很多学生开始关注生活中的化学,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拿到化学课堂上来讨论解决,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是推动学生探索新知的源动力。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从而全面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学会用探索性、研究性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品读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行走,不轻易地放过一个字,尤其是学会在关键词句处驻足流连,反复品味、推敲——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这个词、这种句式而不用别的?思言外之意,想言外之情,与自己的生活相链接,与相似的经历相链接,可以认同,可以质疑……  一、抓住重点词,凸显语文味  如《可贵的沉默》一课,课文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是“沉默”还是“可贵”?文本中“
期刊
创新意识也可称作创新精神,包括好奇心、探索的兴趣、创新的欲望等。创新意识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们的创新行为起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呢?以下是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脱颖”。  例如:四年级的一堂体育课,在准备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时,突然,一位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我马上请他发言,他说:“
期刊
小学班主任面对6、7岁—11、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  下面我谈谈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一要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
期刊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理念形成的过程,用哲学的观点可将其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是一切活动的先决条件,也是数学学习的第一步,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想让学生在数学中得到发展、学会发展,就要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就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提出问题这一环节狠下功夫,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笔
期刊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十几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实例导入法  教学中设计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例导入,能体现数学与实际的相互联系,并强调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呈现方式。利用身边的实例导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如“解直角三角形
期刊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学习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把课堂的温度建立在思维的深度上,注重触发和点拨,静水投“石”,激起思维的涟漪,撞击出创新的火花,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珍视差异 触发点拨 激活思维 收获精彩  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地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
期刊
摘 要:语文学科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应在平等的对话中引发共鸣,提高实效,就要关注有效对话:首先,要精心创设真诚、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动员学生全体参与,促进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共同发展。再次,要善于设计适当的话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有效对话 氛围 尊重 话题 高效  有一位同事在教学秦牧的散文《土地》时,要学生赏析这样两句话:“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
期刊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消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
期刊
每天班里总有些同学不写作业,周末作业的完成情况更让老师们感到头疼,完不成作业的同学有时甚至达三分之一。针对当前这种棘手的状况,我们在班里做了一下细致调查,结果使我们大吃一惊。有的同学说,布置的作业太难,花了时间不一定做出来,干脆就不做;还有的同学说,课堂上已经学会了,没有必要再回家做;也有的同学应付作业,原因就是怕老师批评;只有少数同学,因课堂上掌握得不够好,愿意通过做作业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期刊